汇率上升 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人民币汇率汇率上升 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关注者32被浏览339,202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13 个回答默认排序小白 关注这个问题我困扰了好久,因为最近在学国际经济学 ,老师上课讲的很含糊,我就自己搞明白了。以下是我自己的见解 要是有问题请提出,谢谢首先我们要知道,如果某币汇率上升,那该币种是升值的。然后我们再来看在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直接标价法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等号左边是外国货币,右边是本国货币。直接标价法是以外币为基准的,右边的那个数字是指基准货币的汇率,也就是外币的汇率,比如说汇率上升,一单位外币可以买到更多的本币,外币升值,本币贬值间接标价法是指用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等号左边是本币,右边是外币。间接标价法是以本币为基准的,右边那个数字是指基准货币的汇率,即本币的汇率,比如说汇率上升,一单位本币可以买到更多的外币,本币升值,外币贬值。我们在根据汇率变动来判断货币是升值还是贬值,需要知道是哪种标价法才可以说汇率上升下降,某币是升值还是贬值,要不然就说某币汇率上升,某币升值发布于 2020-06-12 09:54赞同 13628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老黄洛夫司机强行自我感觉良好! 关注以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为例: 1.直接标价法又称为价格标价法。它是标明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应兑换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eg:1美元=6.9501人民币 2.间接标价法又称为数量标价法。它是标明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应兑换多少单位的外国货币。eg:1人民币 ≈ 0.1439美元 一般新闻上说“汇率上升”,一般指“人民币汇率上升”,这是采用“间接标价法”的表达方式——“人民币汇率”从【1人民币 ≈ 0.14美元】上升到【1人民币 ≈ 0.2美元】(汇率数值上升),这意味着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美元,人民币升值。发布于 2020-08-16 15:18赞同 10420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刚刚,飙涨662个基点!升破6.8!人民币汇率发生了什么?_腾讯新闻
刚刚,飙涨662个基点!升破6.8!人民币汇率发生了什么?
开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涨势凌厉,继上周升破6.9元,本周一(1月9日)上午,又进一步升破6.8元关口。
据统计,2022年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上涨超过6%。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经济修复、外资流入、季节性结售汇因素是此轮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的原因。2023年,在上述因素支撑下,人民币汇率将以双向波动的走势为主,并有望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
升破6.80元关口
2023年开年以来5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保持“五连涨”。外汇交易中心公布数据显示,1月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65元,较前值调升647个基点。
图片来源:外汇交易中心
与中间价涨势对应的是,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节节攀升。9日上午,在岸人民币汇率升破6.8元关口,创2022年9月以来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9日11:30,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6.7926元,较前收盘价涨662个基点,盘中最高报6.7856元。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来到6.8元附近,截至11:30,报6.7974元,较前收盘价涨314个基点,盘中最高报6.7916元。
图片来源:Wind
此轮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始于2022年11月。
两个多月来,人民币汇率快速攀升,先后收复7.0元、6.9元关口,直至今日盘中升破6.8元关口。据统计,截至1月8日,2022年11月以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计上涨6.02%、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6.92%。
与此同时,1月9日,美元指数继续走弱,截至11:30,美元指数已跌破104关口,报103.60,当日跌0.30%。
图片来源:Wind
“中国经济修复快于市场预期可能是人民币汇率近期回升的重要原因。”中金公司外汇专家李刘阳表示,季节性强势也是人民币汇率走强的原因之一,出口商的季节性收汇与结汇的行为在农历春节前的几个月会使得人民币汇率走强。
此外,李刘阳分析,在欧美经济逐步迈向衰退的时间点,中国经济更快从疫情扰动中复苏的迹象带来了北向资金大幅流入,助推人民币走出独立于其他非美货币的升值行情。
2023年以双向波动为主
开年的涨势能够延续多久?经历跌宕起伏的2022年,2023年,人民币汇率又将演绎怎样的行情?
专家表示,中国经济的快速修复和季节性的结汇需求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对人民币汇率形成阶段性的支撑。不过,从全年看,中美短期利差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的收窄或对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一定压力。利好与利空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均存在,2023年,人民币汇率将以双向波动为主。
李刘阳分析,2023年,国内各类政策的支持、美元的强弱、跨境收支的变化以及监管当局的汇率相关政策或是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的关键因素。整体来看,2023年一季度美元或有一波反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受此影响或有所贬值。“但进入二季度后,受中国经济复苏以及美联储转向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或重回升值轨道,四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枢或在6.7元附近。”李刘阳说。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2023年,人民币汇率整体将呈现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的走势。
光银国际研究报告指出,预计202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6.6元至6.7元之间获得良好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专家表示,汇率双向波动是人民币国际化推动的契机。随着人民币汇率单边贬值预期逐步消退,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条件开始好转,人民币国际化在今年可能会在贸易结算、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等多个领域有所突破。
2022年12月30日,人民银行、外汇局联合发布公告表示,自2022年1月3日起,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时间将再次延长至北京时间次日3:00。业内人士表示,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时间再次延长将覆盖更多海外交易时间,避免境内外外汇市场形成过大价差,也更加方便全球投资者参与。
编辑:陈健健 郑雅烁
汇率上升 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人民币汇率汇率上升 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关注者32被浏览339,202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13 个回答默认排序小白 关注这个问题我困扰了好久,因为最近在学国际经济学 ,老师上课讲的很含糊,我就自己搞明白了。以下是我自己的见解 要是有问题请提出,谢谢首先我们要知道,如果某币汇率上升,那该币种是升值的。然后我们再来看在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直接标价法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等号左边是外国货币,右边是本国货币。直接标价法是以外币为基准的,右边的那个数字是指基准货币的汇率,也就是外币的汇率,比如说汇率上升,一单位外币可以买到更多的本币,外币升值,本币贬值间接标价法是指用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等号左边是本币,右边是外币。间接标价法是以本币为基准的,右边那个数字是指基准货币的汇率,即本币的汇率,比如说汇率上升,一单位本币可以买到更多的外币,本币升值,外币贬值。我们在根据汇率变动来判断货币是升值还是贬值,需要知道是哪种标价法才可以说汇率上升下降,某币是升值还是贬值,要不然就说某币汇率上升,某币升值发布于 2020-06-12 09:54赞同 13628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老黄洛夫司机强行自我感觉良好! 关注以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为例: 1.直接标价法又称为价格标价法。它是标明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应兑换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eg:1美元=6.9501人民币 2.间接标价法又称为数量标价法。它是标明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应兑换多少单位的外国货币。eg:1人民币 ≈ 0.1439美元 一般新闻上说“汇率上升”,一般指“人民币汇率上升”,这是采用“间接标价法”的表达方式——“人民币汇率”从【1人民币 ≈ 0.14美元】上升到【1人民币 ≈ 0.2美元】(汇率数值上升),这意味着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美元,人民币升值。发布于 2020-08-16 15:18赞同 10420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汇率上升 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人民币汇率汇率上升 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关注者32被浏览339,202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13 个回答默认排序小白 关注这个问题我困扰了好久,因为最近在学国际经济学 ,老师上课讲的很含糊,我就自己搞明白了。以下是我自己的见解 要是有问题请提出,谢谢首先我们要知道,如果某币汇率上升,那该币种是升值的。然后我们再来看在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直接标价法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等号左边是外国货币,右边是本国货币。直接标价法是以外币为基准的,右边的那个数字是指基准货币的汇率,也就是外币的汇率,比如说汇率上升,一单位外币可以买到更多的本币,外币升值,本币贬值间接标价法是指用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等号左边是本币,右边是外币。间接标价法是以本币为基准的,右边那个数字是指基准货币的汇率,即本币的汇率,比如说汇率上升,一单位本币可以买到更多的外币,本币升值,外币贬值。我们在根据汇率变动来判断货币是升值还是贬值,需要知道是哪种标价法才可以说汇率上升下降,某币是升值还是贬值,要不然就说某币汇率上升,某币升值发布于 2020-06-12 09:54赞同 13628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老黄洛夫司机强行自我感觉良好! 关注以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为例: 1.直接标价法又称为价格标价法。它是标明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应兑换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eg:1美元=6.9501人民币 2.间接标价法又称为数量标价法。它是标明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应兑换多少单位的外国货币。eg:1人民币 ≈ 0.1439美元 一般新闻上说“汇率上升”,一般指“人民币汇率上升”,这是采用“间接标价法”的表达方式——“人民币汇率”从【1人民币 ≈ 0.14美元】上升到【1人民币 ≈ 0.2美元】(汇率数值上升),这意味着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美元,人民币升值。发布于 2020-08-16 15:18赞同 10420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国务院新闻办就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举行发布会_新闻发布_中国政府网
首页
|
简
|
繁
|
EN
|
登录
个人中心
退出
|
邮箱
|
无障碍
EN
https://www.gov.cn/
国务院新闻办就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举行发布会
2022-07-22 20:50
来源:
新闻办网站
字号:默认
大
超大
|
打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7月22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继续进行经济数据例行发布。非常高兴邀请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女士,请她为大家介绍今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春英副局长作介绍。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春英: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首先通报今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然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图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徐想 摄)
2022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全球经济增长前景转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近期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企稳回升,经济总体呈现恢复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人民币汇率表现相对稳健,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22年上半年,按美元计价,银行结汇13289亿美元,售汇12436亿美元,结售汇顺差852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银行结汇8.6万亿元,售汇8.1万亿元,结售汇顺差5452亿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按照美元计价,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1600亿美元,对外付款30766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834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0.5万亿元,对外付款20万亿元,涉外收付款顺差5330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外汇收支状况呈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总体延续顺差格局。刚才说到,上半年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呈现了800多亿美元顺差,主要是货物贸易、直接投资等基础性顺差保持了较高规模。其中,一季度结售汇和涉外收支顺差维持高位,分别是587亿和622亿美元;二季度,在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结售汇和涉外收支顺差分别是265亿和211亿美元。
第二,售汇率小幅上升,企业跨境融资保持平稳。今年上半年,衡量购汇意愿的售汇率,客户从银行买汇和客户涉外外汇支出比例是66%,比去年同期上升2个百分点。从外资融资来看,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企业等市场主体境内外汇贷款余额3510亿美元,这个数据和2021年末基本持平。进口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跨境贸易融资余额1164亿美元,这个余额比2021年末有小幅下降,第二个特点就是售汇率小幅上升,企业跨境融资保持平稳。
第三,结汇率稳中有升,企业外汇存款余额基本稳定。今年上半年,我们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和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是67%,这个比例比2021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末,企业等市场主体境内外汇存款余额是6951亿美元,和2021年末基本持平。
第四,外汇衍生品交易规模保持增长,市场主体汇率风险管理意识稳步增强。今年上半年,企业利用远期和期权等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规模超过7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9%,增长幅度显著高于同期结售汇增速,推动了企业套保比例提升到26%,比去年全年水平提高了4.1个百分点。这显示出市场主体汇率避险意识在增强,适应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能力在提高。
第五,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30713亿美元。今年以来,美元指数显著上涨,主要国家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外汇储备以美元计价,折算成美元以后金额就会减少,与资产价格变化等共同作用,是导致外汇储备账面价值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一步,外汇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加强外汇收支形势研判,不断地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监管框架,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上是通报的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支的主要统计数据。下面,欢迎大家就有关外汇收支状况提问交流。
寿小丽:
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图为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邀请记者提问。(徐想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发言人今年以来我们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您如何评价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外汇市场表现呢?
王春英:
今年以来,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冲击和挑战,无论从人民币汇率有关的价格指标看,还是从国际收支、涉外收付款等数量指标来看,都可以清楚看到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的特征。具体来看:
首先,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全球范围内表现稳健。今年以来,受到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外汇市场变化的主线是美元走强,主要非美货币走弱。在这个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出现了贬值,但是与国际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比较强。从美元指数的涨幅和其他主要货币的跌幅来看,截至昨天,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上涨超过11%,欧元、英镑和日元兑美元的贬值幅度在10%—17%之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5.8%。从多边汇率来看,人民币汇率指数升值0.1%,说明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从汇率预期来看,外汇远期和期权相关指标显示,人民币汇率没有明显的升值和贬值预期,市场主体总体保持理性有序的交易模式。从最近的表现来看,虽然美元进一步走强,但是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的稳定性更加突出。7月以来多边汇率稳中有升。
其次,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是稳定的,表现出相对均衡的发展态势。我们一开始就跟大家介绍了,今年上半年代客涉外收付款和银行结售汇都呈现一定规模顺差,近期个别渠道出现了短期的波动和季节性变化,但是没有改变跨境资金流动基本平衡的总体格局,体现了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稳健性。
第三,经常账户顺差以及长期资本流入仍然是稳定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一方面,经常账户保持合理的顺差。今年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889亿美元,是历史同期最高,比去年同期增长25%,和GDP的比值是2.1%,在合理区间。二季度货物贸易顺差比较高,跨境旅行等服务贸易的逆差在低位运行,初步判断经常账户仍会延续合理顺差的格局。另一方面,资本项下直接投资和中长期资产配置型资金仍在发挥主导作用。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向好,不断改善市场环境,继续吸引了直接投资和中长期资产配置为目的的资金流入。今年1—5月份,实际使用外资878亿美元,同比增长23%;境外央行以及追踪国际指数的配置型资金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表现是相对稳定的,具有平衡跨境资本短期波动的作用。
总的来看,我国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为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将更有能力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谢谢。
中国经济信息社记者:
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加快,对全球跨境投融资产生较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您如何看待外资持有我国债券的变化及趋势?谢谢。
王春英:
您的问题我们在上面提到了一些,我现在对你的问题再作个回应。近期,我们看到国际金融市场发生较大变化,美元汇率、利率比较快上升,国际资本出现了从新兴经济体流出的态势。我们从全球范围和全球视角,做了更长周期的观察和分析,在此有几个观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我国债券市场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跨境债券投资的重要目的地。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稳步开放,跨境交易更加便利,我国债券先后被纳入了三大国际主流指数,国内债券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2021年末中国吸收跨境债券投资规模接近8200亿美元,这个规模占新兴经济体整个吸收外部债券投资比例大概是三分之一。这里包括境外投资者来境内购买我们的债券,也包括境内主体到境外发债,这两方面都有明显提升或者保持活跃。这是从存量上来看。从流量来看,2017年我们加大了证券市场对外开放,2017年—2021年,中国吸收跨境债券投资资金规模仅低于美国、英国和日本,居全球第四位。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跨境债券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这个格局没有因为近期短期的市场波动而改变。
第二,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吸收债券投资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债券市场波动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表现。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各国债券投资出现波动都是正常的。对于全球最大的美国国债市场,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各种报道,比如某些国家减持美国国债等,所以波动是正常的。我们也测算了一下,主要国家吸收债券投资的波动情况,通过对比发现,中国波动情况远低于相当多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从境外投资者的构成和持有的债券规模看,央行类机构持有中国债券规模始终占一半以上,其余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追踪国际指数的配置性资金,稳定性也比较高。
第三,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有助于提升外汇市场韧性。近年来,货物贸易以及直接投资等跨境资金稳步流入,这些资金发挥了基础性顺差作用。债券市场开放也丰富了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和资金来源,有利于拓展我国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我国外汇市场对各类影响的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
针对您的问题,与大家分享了一些我们的分析和观察。总的来看,中国债券既有分散化投资价值,也有实际资金配置需求,更有基本面支撑。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21万亿美元,外资在中国债券市场中占比在3%左右,所以我国债券市场吸收外资是有提升空间的。长期来看,外资仍会稳步增持人民币债券,我们对此是有信心的。
谢谢。
界面新闻记者:
请问发言人如何评估今年以来外资企业利润流出情况,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压力是否会有所增加?谢谢。
王春英:
每年二、三季度都是外资企业利润汇出的高峰季节。从近期情况看,今年外资企业的利润汇出保持合理有序、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利润汇出对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外汇供求的影响是可控的。关于利润汇出问题,有几个观点和各位分享。
第一,当前外资企业利润汇出与我国吸收直接投资的存量规模相匹配。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地优化,外资长期看好中国市场,在华投资兴业,共享中国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红利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而且他们的经营利润稳步增长,所以相应的利润汇出随之增多。2020年到2021年,我国企业部门吸收的来华直接投资存量年均增长14%,利润汇出年均增速13%左右。
第二,利润汇出对我国国际收支和外汇市场供求的影响在合理范围内。投资收益是经常账户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收益项下的资金有进有出,共同维护了经常账户合理均衡的顺差格局。同时,合理有序的利润汇出并没有影响国内外汇市场供求的总体平衡。此外,受益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升,以及人民币币值的稳定,目前相当比例的外资企业利润以人民币形式汇出,对于境内外汇市场供求的直接影响是比较小的。
第三,利润汇出并不意味着撤资,而是与外商直接投资资金流入形成了良性循环。由于中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能够给国际投资者带来比较持续稳定的回报,外商来华长期投资的意愿持续较强。除了新增的投资资本金、股东贷款流入外,很多外商投资企业都把利润中相当一部分用于在华再投资。与其他的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的外资企业利润用于再投资的比例处于较高水平。
借着你的问题我想再强调一下,外汇局对于利润汇出的管理政策是一贯的和连续的,外商投资企业真实合规的利润汇出是有政策保障的。
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当前全球流动性趋向收紧,外部融资成本上升,一季度我国外债余额出现下降。请问,您如何看待我国外债去杠杆风险?谢谢。
王春英:
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全口径外债余额27102亿美元,比上年末下降364亿美元,降幅1%,这个变动我们认为是比较温和的。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加快收紧等各种复杂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外债会保持合理有序发展态势。你关心的去杠杆风险,我们认为总体是可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支撑我们的判断:
第一,外债增幅相对稳定。近几年,我国全口径外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在14%—16%之间,外债增幅和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没有出现过度积累。在本轮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期间,没有出现持续的、集中的跨境融资情况,也就是说我国外债没有过度加杠杆,所以去杠杆风险应该说是可控的。近期,外部环境发生调整的时候,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继续呈现双向波动格局,汇率预期也相对稳定,所以外债过度去杠杆风险并不高。
第二,我国外债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外债增长主要来自于境外机构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大部分具有长期投资需求。传统融资型外债增幅比较小,中国外债债务类型结构、币种结构以及期限结构都有所优化。同时,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对比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总体上看,中国依然是对外净债权国各类对外资产超过各类对外负债是2万亿美元,即一季度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的对外净债权是2万亿美元。一季度末,银行和企业、民间部门的外债余额2.1万亿美元,占全口径外债余额的比例是79%;民间部门对外债权类资产是3万亿美元,高于民间部门承担的外债规模。债权类的资产主要是债券、存贷款等流动性比较高的资产。我们认为在外汇市场有效调节下,银行、企业等民间部门有条件和能力满足债务偿还义务,实现对外资产和负债的自主匹配。
第三,中国外债安全性指标保持稳健。我国是净储蓄国,经常账户持续保持一定规模顺差。从衡量偿付能力的几个具体指标看,2021年外债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都在国际公认安全线以内,而且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水平。从短期流动性来看,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居全球首位,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的比例是45%,这也远低于国际警戒线100%的要求。
对你的问题,我作上述回应。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外债形势监测和分析,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日元和欧元贬值,在此背景下您如何看待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前景?谢谢。
王春英:
刚才我介绍了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表现相对稳健。对于您关注的下半年,人民币汇率仍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这是我想回答的结论。这个结论有几个支撑因素:
第一,中国经济企稳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向好,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将继续发挥支撑人民币汇率的根本性作用。
第二,中国的外贸和外资发展韧性较强,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层面的资金仍会是流入的基本盘,有助于外汇市场供求的基本平衡。
第三,市场主体汇率预期基本稳定,保持“逢低购汇、逢高结汇”的理性交易模式。
此外,中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不断地优化,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持续居全球首位,仍然发挥着稳定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重要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当然,人民币的走势会受外汇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波动,可能有上升、有下降,人民币汇率还会保持弹性和双向浮动,总体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今年上半年,外汇局在支持企业更好管理汇率风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接下来还有什么计划?谢谢。
王春英:
外汇局积极支持企业管理汇率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我们在降低汇率避险成本、提升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也是当前我们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稳外贸、稳市场主体的重要举措之一。我简单介绍几个重点工作:
第一,今年4月,人民银行、外汇局联合发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强化政府、银行和企业间的合作,探索完善汇率避险成本分摊机制,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和汇率避险业务方面的担保,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免收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相关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手续费。
第二,今年5月,外汇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有关措施的通知》,主要是创新了外汇期权产品,推出了两类期权产品,扩大了合作办理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的业务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服务。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联合发文,要求各地用好外贸发展专项资金,为企业提供业务培训、信息服务等汇率避险方面的公共服务。
第三,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为将外汇避险这个比较专业的问题更加通俗化和普及化,我们组织编写了五万多字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7月1日发布在官网上,大家可以通过官网链接阅读。《指引》对汇率风险中性内涵、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制度框架、外汇衍生产品适应场景、套期保值会计使用等都做了详细介绍。同时,对国有企业、小微企业等套保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指引》主要立足近年来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实践,大量使用了优秀企业案例。在编写《指引》过程中,特别注意用词的通俗易懂,所以可读性较强,希望能够为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在各方努力下,今年上半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规模达到7558亿美元,同比增长29%,外汇套保比率比去年全年上升4.1个百分点,达到26%。新增汇率避险“首办户”企业将近1.7万家,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首办户的意义是很重要的,企业只有首次接触,认识、了解汇率避险的好处,以后才会进一步使用,所以我们支持首办户推动工作。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工作。第一,释放汇率风险管理政策红利,打通政策落地存在的堵点,加强向金融机构政策传导,督促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企业汇率避险的主动性和专业化水平。第二,继续支持条件具备的地方复制推广中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成功实践,用好相关专项资金,把减费让利落到实处。第三,以发布《指引》为契机,继续加大与国资、商务等部门的合作、宣传和培训,推动知识进企业,不断提升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为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提供帮助。
这是上半年的工作成效,以及下半年努力的重点方向。谢谢。
天目新闻记者:
我们关注到近年我国跨境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收窄,您怎么看?未来跨境服务贸易逆差是否会重新扩大?
王春英:
服务贸易包含的项目比较多,包括运输、旅行、知识产权使用、加工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等,各种不同类型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也不同,走势也存在着差异。全球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的跨境旅行受到了较大影响,但其他形式的服务贸易较快恢复。主要有几个特点:
第一,中国的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国际收支数据显示,2021年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已经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今年一季度收支规模比2021年同期继续增长了26%。近期,在海外留学等需求的支撑下,旅行收支规模有所回升;其他形式的服务贸易总体稳步增长,收支规模在2020年就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2021年比2020年增长41%,今年一季度继续增长。
第二,服务贸易逆差明显收窄。今年一季度,旅行逆差294亿美元,比2021年同期低谷水平扩大了53%,但是仍然低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576亿美元。其他形式的服务贸易合计顺差128亿美元,连续第二个季度为顺差,这是今年以来中国整体服务贸易逆差收窄的主要原因。
第三,近年来服务贸易收入增加,体现了相关领域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主要是运输、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出口收入增长。其中,运输收入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较快增长,一方面原因是国际运输价格高位运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运输服务业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的成果。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以及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正在为服务贸易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收入、支出都呈现了增长态势,其中收入增长更快,推动了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收窄。未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将会继续升级和演变,随着服务出口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服务贸易收入将会保持增长,也会逐步对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格局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
对于你的问题作上述回应,谢谢。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在美联储大幅加息背景下,请问如何看待未来我国外汇收支的走势?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谢谢。
王春英:
谢谢你的问题,这是一个传统问题。美联储非常规的货币政策调整对美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跨境资金流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外部影响变量,所以受到高度重视。上一次美联储释放紧缩信号是2013年,距离现在快10年了。这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和更高水平的开放。当前,我们更有信心也更有条件,有效化解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中国外汇市场有望延续平稳运行态势。我们看近十年来的发展:
第一,我国综合实力更雄厚,可以更好发挥吸收外部冲击的能力。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去年国内生产总值是2012年的2.1倍,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从2012年的11%到了18%以上,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迈上了新台阶。近期,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较快企稳回升,经济总体保持恢复发展态势。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回到荣枯线以上,消费和投资也是继续回升,经济增长动能增强。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的落地见效,未来中国经济会逐步恢复,保持平稳增长。
第二,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更加稳健,可以更好保障跨境资金流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近年来,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和GDP的比率一直在2%左右,始终处于均衡合理区间,国际收支的平衡性与稳健性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突出。同时,中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逐步优化,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民间部门持有对外资产接近6万亿美元,抵御外部冲击的资源更加多元,也更加充足;外债增长和经济增速相匹配,而且稳定性提高,外债各项安全性指标都是在国际公认安全线以内,风险是总体可控的。
第三,中国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可以更好地拓展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我国营商环境逐渐改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地实施,更多外企来华投资兴业。同时,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主体类型,也增加了资金的来源类型,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更有能力吸纳或是平滑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有利于促进跨境资金流动的总体均衡。
第四,外汇市场调节机制更加成熟,可以更好地发挥人民币汇率调节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近年来,我国一直坚持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能够及时有效地释放外部压力。而且刚才也讲到,市场主体交易保持理性有序,预期总体稳定。企业汇率风险中性也在增强,能够更加适应汇率的双向波动。因此,当前更有条件通过市场化手段来防范化解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此外,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于美元利率、汇率的影响以及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其实,美联储也面临着控通胀和稳经济之间的两难选择,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力度、节奏,未来都需要盯紧观察。我们会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密切关注外部变化,及时评估影响,同时有序推动外汇领域的改革开放,为有效防范化解外部冲击做好准备。
谢谢。
寿小丽:
谢谢王春英副局长,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王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
国家外汇局: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 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
国新办举行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新闻发布会
6月末为30713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
链接:
全国人大
|
全国政协
|
国家监察委员会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务院部门网站
|
地方政府网站
|
驻港澳机构网站
|
驻外机构
中国政府网
|
关于本网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网站标识码bm01000001 京ICP备050702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01号
国务院客户端
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
中国政府网微博、微信
电脑版
客户端
小程序
微博
微信
邮箱
退出
注册
登录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网站标识码bm01000001
京ICP备050702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01号
国务院新闻办就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就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举行发布会
人民币汇率重返“6”字头,快速升值背后有三大推力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新闻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人民币汇率重返“6”字头,快速升值背后有三大推力
来源:上观新闻网 | 2022年12月07日 11:43:33
上观新闻网 | 2022年12月07日 11:43:33
原标题:人民币汇率重返“6”字头,快速升值背后有三大推力
正在加载
近日,在国内经济预期改善、美元指数走弱、中美利差收敛等利好因素叠加影响下,人民币出现一轮快速升值趋势。 继12月5日在岸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收复“7”元关口后,12月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9746元,单日调升638个基点,正式回到“6”字头时代。 此前在11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7元上方进行了多次博弈,但自11月28日开始人民币汇率连续拉升,7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升值超2000个基点,涨势迅速。 而对于这样的结果,市场也早有预判。在11月底的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曾表示:“我们并不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还有大幅贬值的空间,短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在6.9至7.4之间波动。” 快速升值的三大推力 对于人民币汇率为何短期内快速升值,东证期货资深外汇分析师元涛向记者表示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是国内经济预期改善,向好趋势明显。近期,央行降准政策正式落地,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补充了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国家对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以及对房地产企业供给端的支持也有效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国际上,包括摩根大通、花旗、美银等多家外资机构连续发布研报,看多中国资产。 其二是近期美元指数走弱,非美货币压力减轻。11月以来,美元指数不断回落,单月下跌5.02%,创下12年以来单月最大跌幅。这主要是由于11月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表明,美国核心通胀出现见顶迹象,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政策放缓的预期再次升温,导致了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的回调。 其三是中美远期利差倒挂有所放缓,减轻了资金外流、人民币贬值的压力。11月以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4.05%跌至3.5%左右,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2.65%升至2.9%上方,利差快速缩小。市场预计,中美经济周期错配仍将维持一段时间,随着美联储加息政策的延续,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与中国经济预期向好反向变动,有利于人民币升值。 另外,有市场观点认为外贸出口企业年底结汇需求旺盛,也为人民币汇率上涨提供了支撑,但元涛表示,年底结汇需求上升对人民币汇率更多是短期脉冲式影响,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人民币走势。 接下来怎么走? 目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普遍较为乐观,大多认为继续贬值空间有限。南华期货宏观外汇分析师周骥在研报中指出,当前无论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的贬值力量正在减弱。内部影响因素总体向好,短期内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利好预期将占主导,但仍需关注利好消息消化后,疫情动态和房地产市场的边际变化。 外部因素方面,美元指数上行趋势见顶,如果12月份美联储加息政策放缓落地,所有非美货币的贬值压力将大为缓解。但元涛也强调,目前来看通胀数据虽然出现见顶迹象,但离美联储的2%的政策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美联储加息政策并不会轻易转向,中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会受到外部影响处于震荡状态。 长期来看,张明认为,随着美元指数在明年上半年触顶,明年下半年开始回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出现明显反弹。而一旦人民币汇率反弹,中国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的空间则会进一步打开,根据国内形势需要来灵活调整货币政策。
编辑:罗萌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返回央视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
分享: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加载更多
精彩图集
加载更多
首页|全站地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版权所有
正在阅读:人民币汇率重返“6”字头,快速升值背后有三大推力
分享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人民币升值背后原因,对市场意味着什么?_腾讯新闻
人民币升值背后原因,对市场意味着什么?
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
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延续升值态势,基本面改善、人民币升值趋势是导致汇率走强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主要原因、未来趋势及对市场的影响。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主要原因及未来趋势
上周,人民币延续强势的升值态势,11月20日、11月21日两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显著走强,在岸人民币汇率分别升值0.5%、0.6%,由7.21走强至7.13;离岸人民币汇率分别升值0.3%、0.7%,由7.22走强至7.14。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强背后有什么原因,将对其他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人民币汇率兑美元汇率升值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从国内经济基本面看,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二是利差及其变化趋势。
一是从国内经济基本面看,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预计四季度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将好于预期。今年经济增速好于预期,前三季度累计达到了5.2%,四季度在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以及在去年低基数条件下,主要经济指标也将好于预期。去年三、四季度的情况和今年是不同的。去年三季度的基数是3.9%,四季度基数2.9%,相差一个百分点。加上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相信今年全年经济增速基本上会超过5%,预计会达到5.2%。因为如果今年四季度和三季度哪怕完全一样4.9%,也能够超过5%,当然不能出现特殊的例外。也就是说,四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汇率根本上是取决于经济基本面。
二是看国内外利差及其变化趋势。目前中美利差已经进入稳定期,这一点很重要。美国通胀有所缓解,就业呈现压力,美联储加息预期减缓。10月美国CPI同比增速为3.2%,较上月大幅回落0.5个百分点,10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仅15万人(一般正常情况是20万左右,最高达到接近30万),为2021年2月以来新低,失业率3.9%,比上个月提高0.1个百分点。美联储也很为难,它要在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当中取得平衡,所以美国的加息的预期有所减缓。
我国央行对降息一直比较审慎,更多通过数量型工具,比如降准,公开市场净投放调节总量流动性,并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配置方向。2016年以来,政策利率只调整了12次,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20次,都是降准。我们和美国不同,降准的次数远远大于利率调整的次数,这符合我国的国情。另外我们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配置方向,根据央行数据,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占央行总资产的17.2%,应该说这个占比比较高。美国货币政策主要就两个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但在我国,几乎所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活动都需要货币政策配合,比如“保交楼”“三农”“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和结构性货币政策有关。
因此,中美利差目前进入相对的稳定期,美国大幅加息不大可能了,我国也不会持续降息,这是我判断中美利差并不会很快收窄、人民币汇率会保持稳定的原因。
人民币温和升值对我国经济具有积极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温和升值将改善市场预期,恢复市场信心。人民币汇率回升是我国经济触底反弹的一个表现,从人们心理层面看,人民币升值与市场信心恢复有望形成良性循环。当市场信心好的时候,恢复的时候,人民币汇率也会上升,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上升也会使得人们信心增强。
第一,人民币汇率升值还体现了国际市场对我国经济恢复的高度认可,并激发了国际投资者对我国市场的信心,这也有利于吸引长期资本流入。
第二,汇率温和升值对外贸部门来说总体上也是利大于弊的。人民币升值降低了进口商品实际价值,有利于促进内需。10月份进口总额同比增长3%,较上月大幅度提升9.2个百分点,表明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有所改善。而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日益发展,汇率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响不断下降。汇率升值对出口可能不利,但对高端制造业来说,谈判筹码可能会在我们这一边。所以汇率升值未必不是好事,而且对企业是有积极意义的。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对出口进口企业都是有利的,可以专注于生产和经营,而不需要将过多的精力用于判断汇率趋势。汇率基本稳定,甚至小幅升值是有利的。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是市场对汇率超调的纠偏
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很重要的。前段时间人民币汇率承压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的单边、顺周期行为导致了汇率的超调,当然还有很多经济和社会因素。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是市场对汇率超调的纠偏。
人民币温和升值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这一点很重要。应该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前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好几次突破7.3,我们也没有多地干预它。 只要汇率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就应该尽量避免行政手段干预汇率。
总之,一直以来,我国的汇率市场化改革是持续推进的,尽管有波动,但是干预越来越少,所以还是应该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只要汇率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就应该避免通过行政手段干预汇率。
目前,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市场信心恢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总体将保持温和升值态势,但是升值幅度可能有限。应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继续夯实经济恢复的基础,促进人民币汇率持续企稳,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内基本稳定。
责编丨丁开艳
校对丨兰银帆
初审丨徐兰英
终审丨张伟
第一财经研究院《2022年人民币汇率年报:人民币汇率开启新周期》发布!_腾讯新闻
第一财经研究院《2022年人民币汇率年报:人民币汇率开启新周期》发布!
摘要
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跌宕起伏。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由2022年第一季度最低的6.31一路上升至年内最高点7.31,随后在疫情防控优化的背景下小幅回落至6.95。
人民币汇率由一系列国内外宏观因素主导。从国内角度来看,疫情以及防疫政策的转变直接作用于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的预期,经济好则汇率强。因此,2022年疫情及政策预期是主导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2022年12月,全国疫情防控放开之后,病毒感染人数急速上升,当月经济数据较11月走弱,人民币汇率却开始企稳回升,其中的关键因素就在于预期转变。一个好的经济基本面预期就是资产价格的锚。
从海外角度来看,美联储激进的加息政策以及俄乌冲突是两项重大的海外风险事件。美联储加息削弱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俄乌冲突直接冲击欧洲经济。海外需求走弱叠加我国严格的防疫政策导致2022年出口增速由正转负,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拖累。
展望2023年,我国国内的经济预期已有所改善,国常会已出台一系列房地产救市政策、消费刺激政策以及基建投资政策,在解除疫情防控这最后一个制约因素之后,2023年我国内需有望回暖。然而,2023年海外经济体的增长前景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最大的风险事件依然是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的美国经济走势。回顾2008年后的全球经济,全球经济增长已高度协同,若美国陷入经济衰退,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并进一步影响我国外贸条件。从我国经济历史数据来看,外贸依然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自2009年之后,我国几乎没有外贸走弱但经济走强的年份,因此我们应警惕2023年全球经济下滑对我国经济以及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溢出效应,稳定外贸局势是2023年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关键。
正文
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
2022年,人民币汇率由一系列国内外宏观因素主导。从国内角度来看,疫情以及防疫政策的转变直接作用于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的预期,经济好则汇率强。因此2022年疫情及政策预期是主导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从国外角度来看,美联储激进加息以及俄乌冲突是两项重大的海外风险事件。美联储加息削弱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俄乌冲突直接冲击欧洲经济。海外需求走弱叠加我国年内严格的防疫政策导致我国2022年出口增速由正转负,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拖累。
01.
2022年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呈现贬值趋势
2022年,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指数整体呈现波动下行趋势。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显示,2022年指数由2021年末的102.47下降至98.67,降幅达到3.7%。第一财经研究院编制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NEER)显示,2022年指数由2021年末的99.06下降至96.55,降幅达到2.5%。
从人民币对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汇率来看,2022年人民币对美元、新加坡元以及瑞士法郎的贬值较为显著,分别达到8.3%、9.2%以及7.7%;对欧元、澳元、加元的贬值幅度均达到2%以上;2022年人民币主要对日元和英镑升值,两者升幅分别为4.6%和2.6%。
从人民币对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汇率来看,2022年人民币对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贬值。其中,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以及墨西哥比索的贬值幅度较为显著,两者分别为11.6%和13.0%;对中东国家货币,例如阿联酋迪拉姆和沙特里亚尔,贬值幅度均达到8.0%以上;对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如马来西亚林吉特、韩元、泰国铢等,贬值幅度在4.0%上下浮动;2022年人民币对土耳其里拉的升值幅度显著,达到31.3%。
02.
国内疫情及政策变化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关键因素
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受到一系列国内外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新冠疫情、中国经济基本面下滑、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转向以及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军事冲突都使中国及全球资产价格剧烈波动。
从国内来看,2022年疫情以及防疫政策的变化是影响中国经济基本面以及汇率的最主要因素。国内的疫情调控政策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2022年3月下旬至5月底期间,全国多个城市暴发奥密克戎疫情,其中上海单日新增感染人数不断上升,导致上海不得不采取全域静态管理措施。2022年4月中旬,全国单日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一度达到近3万人,严格的封控措施导致多地停工停产,中国经济基本面开始恶化。在此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2022年4月19日起开始连续贬值,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由4月19日的6.38上升至5月19日的6.77,一个月内人民币对美元贬值6.1%。从对一篮子货币汇率来看,第一财经研究院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NEER)由4月初的102.37下降至5月底的99.13,指数贬值幅度为3.2%。我们在《人民币汇率正在释放贬值压力》一文中提出,2022年4月下旬开始的人民币贬值趋势是对2021年汇率超升的修正,而当时由疫情引发的中国经济基本面走弱是引发汇率修正的关键因素。
其次是2022年6月至7月,当时上海解除全域静态管理,此前3-5月所积压的需求和生产潜力在短期内被快速释放。从高频数据来看,在2022年6月至8月中旬期间,无论是高炉开工率、江浙织机开工率、汽车轮胎开工率、商品房销售面积等指标在此期间均迎来短暂的反弹。从PMI来看,2022年6月制造业PMI读数为50.2,显著好于4月的47.4以及5月的49.6;2022年6月商务活动PMI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由4月的41.9以及5月的47.8上升至当月的54.7。在此期间,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第一财经研究院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NEER)从2022年5月底的99.13回升至7月中旬的102.95,升幅达到3.9%。
第三阶段是2022年8月至11月,除奥密克戎疫情再度肆虐之外,全国多个城市商品房楼盘出现无法按时交付的风险事件,叠加中国出口增速放缓,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悲观预期带动包括汇率在内的资产价格剧烈调整。8月恰逢旅游旺季,人员流动加上病毒的高传播性导致各地再度暴发奥密克戎疫情,虽然8月全国单日新增感染人数基本控制在2000-3000例左右,但在上海进行全域静态管理之后,全国各地都采取了更为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居民行动、生活半径均显著减少。2022年11月进入秋冬季节之后,奥密克戎疫情变得愈发严重,11月下旬全国单日新冠感染人数达到4万人以上。虽然2022年11月1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11月1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均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进行了部署,但事实上在2022年11月下旬,包括上海、合肥、长沙等主要城市均收紧了对当地疫情防控的力度,提出对抵达当地不满5天的人员限制进入公共场所的要求,进一步加剧了当时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在此期间,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呈现加速贬值的趋势,第一财经研究院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NEER)由2022年10月14日的101.02下降至11月30日的96.11,贬值幅度为4.9%。
最后一个阶段是2022年12月以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出新的部署,各地开始逐渐放宽疫情防控,多地对于进入公共场所不再要求查验场所码,健康码、通行码等此前常态化防疫手段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在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之后,由于全国病毒感染人数快速上升,经济活动暂时放缓,2022年12月的多项经济指标甚至较11月走弱,其中PMI仅为47.0,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至3.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至5.1%,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分别降至-39.4%和-24.3%,消费增速也下降至-0.2%。然而,在2022年12月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还是人民币指数走势均有所企稳,在1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由7.08下降至6.95,第一财经研究院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NEER)由96.11升至96.55。
为何2022年12月经济数据边际走弱,人民币汇率却开始企稳回升?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在于预期的转变。虽然疫情防控放开之后,全国病毒感染人数急速上升,导致经济活动暂时放缓,但在疫情高峰期过后经济活动有望回升至常态水平,对居民和企业出行、消费和投资行为的影响将越来越弱。高频交通数据同样显示,在疫情高峰过后,经济活动有望企稳回升。在2022年12月疫情防控放开之后,全国35城交通拥堵指数由1.51快速下降至2022年12月23日的低位1.28,然而,随着疫情高峰过去,35城交通拥堵指数快速回升,截至今年1月15日,该指数读数为1.66,是自2022年11月以来的最高值。
除汇率外,我国其他金融资产表现也佐证了市场预期的转变。从A股主要股指来看,截至1月18日,今年上证综指、中小板指数以及创业板指数的年内增幅分别为4.4%、5.6%以及8.4%。除A股指数普遍上涨以外,股市的风险偏好(以股指同比变化减去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来衡量)也较去年年末上升了8.0%以上。
03.
美元指数主导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
从海外来看,2022年美联储激进的货币政策紧缩以及俄乌之间的军事冲突是影响全球资产定价的两项重大风险事件。
从美联储货币政策来看,2022年美联储累计加息425bp,并开启缩表进程,创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为激进的加息周期。从美联储会后的预测数据来看,2022年美国GDP增速预期在3月会议时为2.8%,而到了12月会议时已降至0.5%;美联储预期美国劳动力市场将依然稳健,虽然失业率预期由3.5%上升至3.7%,但这一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美国通胀预期由3月会议的4.3%上升至5.6%,依然远高于美联储2%的政策目标,这意味着在2023年美联储将延续此前的紧缩货币政策,但在美国经济增速预期下滑的背景下,美联储的加息力度可能有所减弱,加息频率有所放缓。
2022年,美国强势的经济表现以及激进的美联储货币政策带动美元指数不断攀升。2022年年内,美元指数由年初1月3日的96.22升至年末12月30日的103.49,上涨了7.56%,年内增幅为2016年以来的最大值。
年内美元指数走势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年初至9月下旬,美元指数由95.97上升至114.16,升幅达到19.0%。在此阶段,美元指数上升主要由美联储多次加息以及缩表的紧缩货币政策所驱动。从2022年年初开始,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PCE)同比增速就处于高位,美联储在1月的声明中提出将很快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短期利差上升使市场中美元需求扩大,美元开始升值。随后,在美联储3、5、6、7月又分别进行了加息的情况下,PCE同比增速居高不下,市场预期美联储将持续加息,美元指数持续走高。除了受到美联储自身货币政策的影响,全球宏观环境也是1-9月美元指数上升的原因。在疫情持续和俄乌冲突爆发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受到影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与此同时,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都并不强劲,欧洲经济还受到俄乌冲突带来的负面冲击,市场对作为全球各国储备货币和大宗商品重要结算货币的美元需求增大,美元指数上升。
第二阶段是9月下旬至年底,美元指数由年内高点回落至103.49,回落幅度为9.3%。美元指数的回落可能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美国通胀开始回落。2022年7月,美国PCE同比增速由6月的高点6.98%开始回落,11月美国PCE同比增速降至5.54%。美国通胀下降与上半年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下半年中国供应链受疫情影响减小都有关系,这使得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期产生变化,美元需求走低。二是美国出口同比增速下降。在2022年4月至9月期间,美国出口同比增速均维持在20%以上,而自10月开始,美国出口同比增速开始走弱,11月降至10.4%,出口增速放缓也使市场对美元的需求降低,从而促使美元指数的回落。三是市场对于美国经济基本面有弱化预期,持续的加息政策虽然在短期提高了市场对于美元的需求,但从中长期来看,逐渐走高的利率会加大企业的经营压力和居民消费的借贷压力,从美联储9月会议后的预测来看,对2022年美国GDP增速的预测由6月会议的1.7%显著降至0.2%,这说明美联储和市场均已开始重新评估紧缩政策对于经济基本面的负面影响。
2022年,美元指数走势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高度趋同,显示出2022年美元指数是决定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主导因素。从年内走势来看,美元指数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存在两个显著的分歧点。一是上半年3月至4月期间,美元指数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已进入上升通道,而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依然保持在6.31至6.37区间,而在3月底上海进入全域静态管理,全国收紧对于奥密克戎病毒的防范之后,市场开始重新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定价,在4月19日至5月16日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急贬6.7%,使得美元指数和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分歧开始弥合。二是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期间,美元指数已开始回落,然而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这其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自9月下旬美元指数突破110这一关键点位之后,市场情绪开始发酵,汇兑意愿显著加强。我们从中间价与前一日收盘价的偏离度可以看到,自9月起该偏离度显著加大,由9月1日的-0.15%扩大至10月26日的-1.52%;另一方面,10月下旬至11月起,全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快速上升,各地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方面均加强了力度,11月经济数据较10月边际恶化,导致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预期走弱,人民币汇率一度跌至7.3以上。
2023年人民币汇率展望
展望2023年,我国国内的经济预期已有所改善,国常会已出台一系列房地产救市政策、消费刺激政策以及基建投资政策,在解除疫情防控这最后一个制约因素之后,2023年我国内需有望回暖。然而,2023年海外经济体的增长前景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最大的风险事件依然是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的美国经济走势。回顾2008年后的全球经济,全球经济增长已高度协同,若美国陷入经济衰退,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并进一步影响我国外贸条件。从我国经济历史数据来看,外贸依然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自2009年之后,我国几乎没有外贸走弱但经济走强的年份,因此我们应警惕2023年全球经济下滑对我国经济以及汇率所带来的溢出效应,稳定外贸局势是2023年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关键。
01.
强势美元或难以持续
2023年,我们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依然由美元指数所主导,而2023年强势美元将难以持续。我们主要从通胀率、出口表现、美国总体经济走势以及美元指数面临的外部因素,即其他重要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环境,四个方面对美元指数走势进行展望。
首先是美国通胀。美国通胀的变化会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和市场预期,从而对美元指数的走向产生影响。从通胀指标来看,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情况下,PCE同比增速已由2022年1月的6.12%下降至11月的5.54%。从美国通胀分项来看,能源价格高企是导致美国乃至全球通胀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从能源供给来看,2023年若俄乌冲突持续,能源供应将依然较为紧张。从能源需求来看,美国综合PMI指数自2022年7月起处于收缩区间,而截至2022年12月,美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以及综合PMI均处于收缩区间,三者读数分别为48.4%、49.6%和44.6%,其中制造业新订单在12月仅为45.2%。若2023年能源供给不变,需求减少有望制约能源价格,促使通胀回落。此外,根据美国租房网站Rent的数据,美国新租房屋租金同比增速从2022年5月的16.47%持续下滑至11月的7.45%,美联储在12月议息会议的纪要中提出,住房服务价格的上涨相对新租房屋的租金变化有一定滞后性,因此美国通胀分项中的住房服务价格增速可能会在2023年登顶后回落。美国薪资增速也在同步下滑,美国私人非农企业员工平均时薪增速由2022年1月的5.4%下降至12月的4.6%,薪资增速下滑同样有望缓解通胀压力。
其次是美国出口表现。2022年,美国出口同比增速下滑,11月同比增速仅为10.4%,为2021年4月以来的最低值。其中,美国商品出口同比增速由9月的24.37%下降至12月的9.13%,服务出口同比增速由10月的18.39%下降至11月的13.17%。若2023年美国通胀水平下降,则有望提振商品出口;同时中国防疫政策放开和旅行禁令的改变,有望增加全球国际旅行,支撑美国服务出口。
第三是美国经济基本面。在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美国GDP环比增速降至-0.41%和-0.14%,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定义,两个季度连续的GDP负增长代表美国经济进入了技术性衰退,然而美国三季度GDP环比增速反弹至0.8%,加之美国各项经济指标虽然增速有所下滑,但包括劳动力市场、耐用品订单、工业产值等表现依然强劲,因此即使连续两个季度的GDP负增长也很难断定美国经济进入衰退。自美联储加息以来,市场一直在预测美国经济何时会进入衰退,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美债收益率倒挂现象。通常而言,当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与2年期美债收益率之间的差值进入负值时,这意味着市场认为当前短期利率将快速提升,而美国中长期的经济表现将下滑,因此美债收益率倒挂一直被认为是判断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领先指标。从数据上来看,美债收益率自2022年7月起进入倒挂并持续至今,平均倒挂幅度维持在44.5bp左右,最低倒挂幅度达到84bp。从历史数据来看,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以及新冠疫情期间,美债收益率的倒挂幅度和持续时间都不及现在,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联储同样为了对抗高通胀而采取了激进的加息政策,彼时美债收益率倒挂幅度最高一度达到200bp以上,而美国经济也在1981年和1982年期间进入衰退,失业率在1982年达到10%以上。美国目前的情况和20世纪80年代有相似之处,无论最后美国是否会如市场所预期的那样进入衰退,目前美联储持续的货币紧缩政策和经济指标增速放缓都指向2023年美国经济基本面将走弱,这也将成为美元指数走弱的最关键因素。
第四是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环境。在美元指数的组成中,欧元、日元和英镑都是重要的成分货币,因此欧元区、日本和英国的经济状况也需要考虑进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的预测,2023年美国GDP增速由2022年1.6%下降至1.0%,欧元区GDP增速由3.1%下降至0.5%,日本GDP增速由1.7%下降至1.6%,英国GDP增速由3.6%下降至0.3%。欧洲经济体仍将受到俄乌冲突的负面影响,在无法解决能源问题的情况下有可能陷入滞涨的风险。若2023年欧洲经济基本面恶化程度高于美国,美债与欧债之间的国债利差将上升,对美元指数形成支撑。
总体而言,2023年美元指数不利因素较多,强势美元或难以持续。我们预期美元指数将回落至90-100区间并在此区间震荡,对应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有望降至6.3至6.7区间。
02.
人民币汇率将企稳回升,稳外贸是稳汇率的重点
2023年,我们预期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将企稳回升。除了美元指数回落带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以外,2023年中国在疫情防控政策放开的背景下,经济基本面有望得以改善,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在2022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IMF调低了多数国家在2023年的经济预测,唯独针对中国的经济预测,IMF由2022年的3.2%上升至4.4%。
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多项不利因素,包括疫情、经济基本面下滑、外需走弱、多地商品房存在难以按时交付等问题,但在国务院不断提及的一揽子经济政策以及“保交楼”政策的呵护下,经济基本面和房地产市场有望在2023年进一步回暖。2022年12月,在中央调整优化防疫政策之后,人民币汇率走势以及其他风险资产走势已反映了市场对于政策信号的积极解读,在12月1日至2023年1月18日期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由7.08下降至6.76,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4.5%,而后续人民币汇率能否进一步企稳升值取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能否兑现市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外需走弱是大概率事件,并且中国外贸出口单月增速在2022年末已降至-9.9%的水平,根据IMF的预测,发达经济体在2023年的经济增速将较2022年进一步走弱,这将拖累我国外贸表现。回顾我国自2009年之后的经济表现,在外贸走弱的年份,中国经济基本都处于下行周期。虽然从GDP核算上来看,进出口占我国GDP比重仅为3%,但由于外贸行业链接一系列制造业上下游行业及零售业,对我国的就业、消费都有广泛的影响,因此我国外贸表现依然对我国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低位。同时,外贸行业表现也关系着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例如在2021年,中国出口实现强劲增长,单月出口增速多数在20%以上,2021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实现和美元同步走强的格局。因此,2023年人民币汇率若要进一步企稳回升,稳定我国外贸局势是必不可少的关键。
(本文题图来源:第一财经)
——
出品人 | 杨宇东
策划 | 于舰
主笔 | 刘昕 李嘉怡
编辑 | 于明
审定 | 于舰 马绍之
人民币汇率重返“6”字头,快速升值背后有三大推力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新闻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人民币汇率重返“6”字头,快速升值背后有三大推力
来源:上观新闻网 | 2022年12月07日 11:43:33
上观新闻网 | 2022年12月07日 11:43:33
原标题:人民币汇率重返“6”字头,快速升值背后有三大推力
正在加载
近日,在国内经济预期改善、美元指数走弱、中美利差收敛等利好因素叠加影响下,人民币出现一轮快速升值趋势。 继12月5日在岸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收复“7”元关口后,12月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9746元,单日调升638个基点,正式回到“6”字头时代。 此前在11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7元上方进行了多次博弈,但自11月28日开始人民币汇率连续拉升,7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升值超2000个基点,涨势迅速。 而对于这样的结果,市场也早有预判。在11月底的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曾表示:“我们并不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还有大幅贬值的空间,短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在6.9至7.4之间波动。” 快速升值的三大推力 对于人民币汇率为何短期内快速升值,东证期货资深外汇分析师元涛向记者表示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是国内经济预期改善,向好趋势明显。近期,央行降准政策正式落地,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补充了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国家对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以及对房地产企业供给端的支持也有效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国际上,包括摩根大通、花旗、美银等多家外资机构连续发布研报,看多中国资产。 其二是近期美元指数走弱,非美货币压力减轻。11月以来,美元指数不断回落,单月下跌5.02%,创下12年以来单月最大跌幅。这主要是由于11月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表明,美国核心通胀出现见顶迹象,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政策放缓的预期再次升温,导致了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的回调。 其三是中美远期利差倒挂有所放缓,减轻了资金外流、人民币贬值的压力。11月以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4.05%跌至3.5%左右,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2.65%升至2.9%上方,利差快速缩小。市场预计,中美经济周期错配仍将维持一段时间,随着美联储加息政策的延续,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与中国经济预期向好反向变动,有利于人民币升值。 另外,有市场观点认为外贸出口企业年底结汇需求旺盛,也为人民币汇率上涨提供了支撑,但元涛表示,年底结汇需求上升对人民币汇率更多是短期脉冲式影响,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人民币走势。 接下来怎么走? 目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普遍较为乐观,大多认为继续贬值空间有限。南华期货宏观外汇分析师周骥在研报中指出,当前无论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的贬值力量正在减弱。内部影响因素总体向好,短期内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利好预期将占主导,但仍需关注利好消息消化后,疫情动态和房地产市场的边际变化。 外部因素方面,美元指数上行趋势见顶,如果12月份美联储加息政策放缓落地,所有非美货币的贬值压力将大为缓解。但元涛也强调,目前来看通胀数据虽然出现见顶迹象,但离美联储的2%的政策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美联储加息政策并不会轻易转向,中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会受到外部影响处于震荡状态。 长期来看,张明认为,随着美元指数在明年上半年触顶,明年下半年开始回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出现明显反弹。而一旦人民币汇率反弹,中国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的空间则会进一步打开,根据国内形势需要来灵活调整货币政策。
编辑:罗萌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返回央视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
分享: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加载更多
精彩图集
加载更多
首页|全站地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版权所有
正在阅读:人民币汇率重返“6”字头,快速升值背后有三大推力
分享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2024年3月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受权公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公告
术语表
网站地图
无障碍浏览 English Version
信息公开
新闻发布
法律法规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
信贷政策
金融市场
金融稳定
调查统计
银行会计
支付体系
金融科技
人民币
经理国库
国际交往
人员招录
学术交流
征信管理
反洗钱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服务互动
政务公开
政策解读
公告信息
图文直播
央行研究
音频视频
市场动态
网上展厅
报告下载
报刊年鉴
网送文告
办事大厅
在线申报
下载中心
网上调查
意见征集
金融知识
关于我们
| 我的位置:货币政策司 > 货币政策司 > 人民币汇率 >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公告
高级搜索
2024年3月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受权公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公告
字号 大 中 小
文章来源:
2024-03-06 09:25:24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4年3月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1016元,1欧元对人民币7.7335元,100日元对人民币4.7577元,1港元对人民币0.90767元,1英镑对人民币9.0501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6371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3442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5.3013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8.0629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2454元,人民币1元对1.1353澳门元,人民币1元对0.66710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2.7008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6686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86.81韩元,人民币1元对0.51588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2681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51.0738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5927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664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4569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4850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4.45259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2.3859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5.0155泰铢。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2024年3月6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京ICP备05073439号 网站标识码:bm2500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016号
网站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最佳分辨率:1024*768
国务院新闻办就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举行发布会_新闻发布_中国政府网
首页
|
简
|
繁
|
EN
|
登录
个人中心
退出
|
邮箱
|
无障碍
EN
https://www.gov.cn/
国务院新闻办就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举行发布会
2022-07-22 20:50
来源:
新闻办网站
字号:默认
大
超大
|
打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7月22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继续进行经济数据例行发布。非常高兴邀请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女士,请她为大家介绍今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春英副局长作介绍。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春英: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首先通报今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然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图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徐想 摄)
2022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全球经济增长前景转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近期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企稳回升,经济总体呈现恢复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人民币汇率表现相对稳健,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22年上半年,按美元计价,银行结汇13289亿美元,售汇12436亿美元,结售汇顺差852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银行结汇8.6万亿元,售汇8.1万亿元,结售汇顺差5452亿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按照美元计价,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1600亿美元,对外付款30766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834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0.5万亿元,对外付款20万亿元,涉外收付款顺差5330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外汇收支状况呈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总体延续顺差格局。刚才说到,上半年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呈现了800多亿美元顺差,主要是货物贸易、直接投资等基础性顺差保持了较高规模。其中,一季度结售汇和涉外收支顺差维持高位,分别是587亿和622亿美元;二季度,在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结售汇和涉外收支顺差分别是265亿和211亿美元。
第二,售汇率小幅上升,企业跨境融资保持平稳。今年上半年,衡量购汇意愿的售汇率,客户从银行买汇和客户涉外外汇支出比例是66%,比去年同期上升2个百分点。从外资融资来看,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企业等市场主体境内外汇贷款余额3510亿美元,这个数据和2021年末基本持平。进口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跨境贸易融资余额1164亿美元,这个余额比2021年末有小幅下降,第二个特点就是售汇率小幅上升,企业跨境融资保持平稳。
第三,结汇率稳中有升,企业外汇存款余额基本稳定。今年上半年,我们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和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是67%,这个比例比2021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末,企业等市场主体境内外汇存款余额是6951亿美元,和2021年末基本持平。
第四,外汇衍生品交易规模保持增长,市场主体汇率风险管理意识稳步增强。今年上半年,企业利用远期和期权等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规模超过7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9%,增长幅度显著高于同期结售汇增速,推动了企业套保比例提升到26%,比去年全年水平提高了4.1个百分点。这显示出市场主体汇率避险意识在增强,适应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能力在提高。
第五,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30713亿美元。今年以来,美元指数显著上涨,主要国家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外汇储备以美元计价,折算成美元以后金额就会减少,与资产价格变化等共同作用,是导致外汇储备账面价值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一步,外汇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加强外汇收支形势研判,不断地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监管框架,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上是通报的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支的主要统计数据。下面,欢迎大家就有关外汇收支状况提问交流。
寿小丽:
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图为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邀请记者提问。(徐想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发言人今年以来我们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您如何评价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外汇市场表现呢?
王春英:
今年以来,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冲击和挑战,无论从人民币汇率有关的价格指标看,还是从国际收支、涉外收付款等数量指标来看,都可以清楚看到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的特征。具体来看:
首先,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全球范围内表现稳健。今年以来,受到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外汇市场变化的主线是美元走强,主要非美货币走弱。在这个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出现了贬值,但是与国际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比较强。从美元指数的涨幅和其他主要货币的跌幅来看,截至昨天,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上涨超过11%,欧元、英镑和日元兑美元的贬值幅度在10%—17%之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5.8%。从多边汇率来看,人民币汇率指数升值0.1%,说明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从汇率预期来看,外汇远期和期权相关指标显示,人民币汇率没有明显的升值和贬值预期,市场主体总体保持理性有序的交易模式。从最近的表现来看,虽然美元进一步走强,但是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的稳定性更加突出。7月以来多边汇率稳中有升。
其次,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是稳定的,表现出相对均衡的发展态势。我们一开始就跟大家介绍了,今年上半年代客涉外收付款和银行结售汇都呈现一定规模顺差,近期个别渠道出现了短期的波动和季节性变化,但是没有改变跨境资金流动基本平衡的总体格局,体现了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稳健性。
第三,经常账户顺差以及长期资本流入仍然是稳定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一方面,经常账户保持合理的顺差。今年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889亿美元,是历史同期最高,比去年同期增长25%,和GDP的比值是2.1%,在合理区间。二季度货物贸易顺差比较高,跨境旅行等服务贸易的逆差在低位运行,初步判断经常账户仍会延续合理顺差的格局。另一方面,资本项下直接投资和中长期资产配置型资金仍在发挥主导作用。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向好,不断改善市场环境,继续吸引了直接投资和中长期资产配置为目的的资金流入。今年1—5月份,实际使用外资878亿美元,同比增长23%;境外央行以及追踪国际指数的配置型资金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表现是相对稳定的,具有平衡跨境资本短期波动的作用。
总的来看,我国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为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将更有能力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谢谢。
中国经济信息社记者:
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加快,对全球跨境投融资产生较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您如何看待外资持有我国债券的变化及趋势?谢谢。
王春英:
您的问题我们在上面提到了一些,我现在对你的问题再作个回应。近期,我们看到国际金融市场发生较大变化,美元汇率、利率比较快上升,国际资本出现了从新兴经济体流出的态势。我们从全球范围和全球视角,做了更长周期的观察和分析,在此有几个观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我国债券市场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跨境债券投资的重要目的地。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稳步开放,跨境交易更加便利,我国债券先后被纳入了三大国际主流指数,国内债券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2021年末中国吸收跨境债券投资规模接近8200亿美元,这个规模占新兴经济体整个吸收外部债券投资比例大概是三分之一。这里包括境外投资者来境内购买我们的债券,也包括境内主体到境外发债,这两方面都有明显提升或者保持活跃。这是从存量上来看。从流量来看,2017年我们加大了证券市场对外开放,2017年—2021年,中国吸收跨境债券投资资金规模仅低于美国、英国和日本,居全球第四位。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跨境债券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这个格局没有因为近期短期的市场波动而改变。
第二,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吸收债券投资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债券市场波动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表现。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各国债券投资出现波动都是正常的。对于全球最大的美国国债市场,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各种报道,比如某些国家减持美国国债等,所以波动是正常的。我们也测算了一下,主要国家吸收债券投资的波动情况,通过对比发现,中国波动情况远低于相当多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从境外投资者的构成和持有的债券规模看,央行类机构持有中国债券规模始终占一半以上,其余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追踪国际指数的配置性资金,稳定性也比较高。
第三,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有助于提升外汇市场韧性。近年来,货物贸易以及直接投资等跨境资金稳步流入,这些资金发挥了基础性顺差作用。债券市场开放也丰富了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和资金来源,有利于拓展我国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我国外汇市场对各类影响的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
针对您的问题,与大家分享了一些我们的分析和观察。总的来看,中国债券既有分散化投资价值,也有实际资金配置需求,更有基本面支撑。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21万亿美元,外资在中国债券市场中占比在3%左右,所以我国债券市场吸收外资是有提升空间的。长期来看,外资仍会稳步增持人民币债券,我们对此是有信心的。
谢谢。
界面新闻记者:
请问发言人如何评估今年以来外资企业利润流出情况,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压力是否会有所增加?谢谢。
王春英:
每年二、三季度都是外资企业利润汇出的高峰季节。从近期情况看,今年外资企业的利润汇出保持合理有序、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利润汇出对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外汇供求的影响是可控的。关于利润汇出问题,有几个观点和各位分享。
第一,当前外资企业利润汇出与我国吸收直接投资的存量规模相匹配。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地优化,外资长期看好中国市场,在华投资兴业,共享中国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红利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而且他们的经营利润稳步增长,所以相应的利润汇出随之增多。2020年到2021年,我国企业部门吸收的来华直接投资存量年均增长14%,利润汇出年均增速13%左右。
第二,利润汇出对我国国际收支和外汇市场供求的影响在合理范围内。投资收益是经常账户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收益项下的资金有进有出,共同维护了经常账户合理均衡的顺差格局。同时,合理有序的利润汇出并没有影响国内外汇市场供求的总体平衡。此外,受益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升,以及人民币币值的稳定,目前相当比例的外资企业利润以人民币形式汇出,对于境内外汇市场供求的直接影响是比较小的。
第三,利润汇出并不意味着撤资,而是与外商直接投资资金流入形成了良性循环。由于中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能够给国际投资者带来比较持续稳定的回报,外商来华长期投资的意愿持续较强。除了新增的投资资本金、股东贷款流入外,很多外商投资企业都把利润中相当一部分用于在华再投资。与其他的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的外资企业利润用于再投资的比例处于较高水平。
借着你的问题我想再强调一下,外汇局对于利润汇出的管理政策是一贯的和连续的,外商投资企业真实合规的利润汇出是有政策保障的。
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当前全球流动性趋向收紧,外部融资成本上升,一季度我国外债余额出现下降。请问,您如何看待我国外债去杠杆风险?谢谢。
王春英:
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全口径外债余额27102亿美元,比上年末下降364亿美元,降幅1%,这个变动我们认为是比较温和的。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加快收紧等各种复杂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外债会保持合理有序发展态势。你关心的去杠杆风险,我们认为总体是可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支撑我们的判断:
第一,外债增幅相对稳定。近几年,我国全口径外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在14%—16%之间,外债增幅和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没有出现过度积累。在本轮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期间,没有出现持续的、集中的跨境融资情况,也就是说我国外债没有过度加杠杆,所以去杠杆风险应该说是可控的。近期,外部环境发生调整的时候,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继续呈现双向波动格局,汇率预期也相对稳定,所以外债过度去杠杆风险并不高。
第二,我国外债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外债增长主要来自于境外机构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大部分具有长期投资需求。传统融资型外债增幅比较小,中国外债债务类型结构、币种结构以及期限结构都有所优化。同时,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对比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总体上看,中国依然是对外净债权国各类对外资产超过各类对外负债是2万亿美元,即一季度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的对外净债权是2万亿美元。一季度末,银行和企业、民间部门的外债余额2.1万亿美元,占全口径外债余额的比例是79%;民间部门对外债权类资产是3万亿美元,高于民间部门承担的外债规模。债权类的资产主要是债券、存贷款等流动性比较高的资产。我们认为在外汇市场有效调节下,银行、企业等民间部门有条件和能力满足债务偿还义务,实现对外资产和负债的自主匹配。
第三,中国外债安全性指标保持稳健。我国是净储蓄国,经常账户持续保持一定规模顺差。从衡量偿付能力的几个具体指标看,2021年外债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都在国际公认安全线以内,而且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水平。从短期流动性来看,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居全球首位,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的比例是45%,这也远低于国际警戒线100%的要求。
对你的问题,我作上述回应。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外债形势监测和分析,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日元和欧元贬值,在此背景下您如何看待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前景?谢谢。
王春英:
刚才我介绍了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表现相对稳健。对于您关注的下半年,人民币汇率仍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这是我想回答的结论。这个结论有几个支撑因素:
第一,中国经济企稳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向好,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将继续发挥支撑人民币汇率的根本性作用。
第二,中国的外贸和外资发展韧性较强,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层面的资金仍会是流入的基本盘,有助于外汇市场供求的基本平衡。
第三,市场主体汇率预期基本稳定,保持“逢低购汇、逢高结汇”的理性交易模式。
此外,中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不断地优化,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持续居全球首位,仍然发挥着稳定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重要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当然,人民币的走势会受外汇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波动,可能有上升、有下降,人民币汇率还会保持弹性和双向浮动,总体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今年上半年,外汇局在支持企业更好管理汇率风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接下来还有什么计划?谢谢。
王春英:
外汇局积极支持企业管理汇率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我们在降低汇率避险成本、提升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也是当前我们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稳外贸、稳市场主体的重要举措之一。我简单介绍几个重点工作:
第一,今年4月,人民银行、外汇局联合发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强化政府、银行和企业间的合作,探索完善汇率避险成本分摊机制,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和汇率避险业务方面的担保,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免收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相关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手续费。
第二,今年5月,外汇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有关措施的通知》,主要是创新了外汇期权产品,推出了两类期权产品,扩大了合作办理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的业务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服务。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联合发文,要求各地用好外贸发展专项资金,为企业提供业务培训、信息服务等汇率避险方面的公共服务。
第三,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为将外汇避险这个比较专业的问题更加通俗化和普及化,我们组织编写了五万多字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7月1日发布在官网上,大家可以通过官网链接阅读。《指引》对汇率风险中性内涵、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制度框架、外汇衍生产品适应场景、套期保值会计使用等都做了详细介绍。同时,对国有企业、小微企业等套保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指引》主要立足近年来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实践,大量使用了优秀企业案例。在编写《指引》过程中,特别注意用词的通俗易懂,所以可读性较强,希望能够为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在各方努力下,今年上半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规模达到7558亿美元,同比增长29%,外汇套保比率比去年全年上升4.1个百分点,达到26%。新增汇率避险“首办户”企业将近1.7万家,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首办户的意义是很重要的,企业只有首次接触,认识、了解汇率避险的好处,以后才会进一步使用,所以我们支持首办户推动工作。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工作。第一,释放汇率风险管理政策红利,打通政策落地存在的堵点,加强向金融机构政策传导,督促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企业汇率避险的主动性和专业化水平。第二,继续支持条件具备的地方复制推广中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成功实践,用好相关专项资金,把减费让利落到实处。第三,以发布《指引》为契机,继续加大与国资、商务等部门的合作、宣传和培训,推动知识进企业,不断提升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为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提供帮助。
这是上半年的工作成效,以及下半年努力的重点方向。谢谢。
天目新闻记者:
我们关注到近年我国跨境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收窄,您怎么看?未来跨境服务贸易逆差是否会重新扩大?
王春英:
服务贸易包含的项目比较多,包括运输、旅行、知识产权使用、加工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等,各种不同类型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也不同,走势也存在着差异。全球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的跨境旅行受到了较大影响,但其他形式的服务贸易较快恢复。主要有几个特点:
第一,中国的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国际收支数据显示,2021年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已经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今年一季度收支规模比2021年同期继续增长了26%。近期,在海外留学等需求的支撑下,旅行收支规模有所回升;其他形式的服务贸易总体稳步增长,收支规模在2020年就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2021年比2020年增长41%,今年一季度继续增长。
第二,服务贸易逆差明显收窄。今年一季度,旅行逆差294亿美元,比2021年同期低谷水平扩大了53%,但是仍然低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576亿美元。其他形式的服务贸易合计顺差128亿美元,连续第二个季度为顺差,这是今年以来中国整体服务贸易逆差收窄的主要原因。
第三,近年来服务贸易收入增加,体现了相关领域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主要是运输、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出口收入增长。其中,运输收入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较快增长,一方面原因是国际运输价格高位运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运输服务业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的成果。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以及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正在为服务贸易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收入、支出都呈现了增长态势,其中收入增长更快,推动了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收窄。未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将会继续升级和演变,随着服务出口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服务贸易收入将会保持增长,也会逐步对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格局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
对于你的问题作上述回应,谢谢。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在美联储大幅加息背景下,请问如何看待未来我国外汇收支的走势?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谢谢。
王春英:
谢谢你的问题,这是一个传统问题。美联储非常规的货币政策调整对美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跨境资金流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外部影响变量,所以受到高度重视。上一次美联储释放紧缩信号是2013年,距离现在快10年了。这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和更高水平的开放。当前,我们更有信心也更有条件,有效化解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中国外汇市场有望延续平稳运行态势。我们看近十年来的发展:
第一,我国综合实力更雄厚,可以更好发挥吸收外部冲击的能力。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去年国内生产总值是2012年的2.1倍,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从2012年的11%到了18%以上,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迈上了新台阶。近期,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较快企稳回升,经济总体保持恢复发展态势。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回到荣枯线以上,消费和投资也是继续回升,经济增长动能增强。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的落地见效,未来中国经济会逐步恢复,保持平稳增长。
第二,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更加稳健,可以更好保障跨境资金流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近年来,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和GDP的比率一直在2%左右,始终处于均衡合理区间,国际收支的平衡性与稳健性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突出。同时,中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逐步优化,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民间部门持有对外资产接近6万亿美元,抵御外部冲击的资源更加多元,也更加充足;外债增长和经济增速相匹配,而且稳定性提高,外债各项安全性指标都是在国际公认安全线以内,风险是总体可控的。
第三,中国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可以更好地拓展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我国营商环境逐渐改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地实施,更多外企来华投资兴业。同时,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主体类型,也增加了资金的来源类型,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更有能力吸纳或是平滑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有利于促进跨境资金流动的总体均衡。
第四,外汇市场调节机制更加成熟,可以更好地发挥人民币汇率调节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近年来,我国一直坚持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能够及时有效地释放外部压力。而且刚才也讲到,市场主体交易保持理性有序,预期总体稳定。企业汇率风险中性也在增强,能够更加适应汇率的双向波动。因此,当前更有条件通过市场化手段来防范化解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此外,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于美元利率、汇率的影响以及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其实,美联储也面临着控通胀和稳经济之间的两难选择,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力度、节奏,未来都需要盯紧观察。我们会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密切关注外部变化,及时评估影响,同时有序推动外汇领域的改革开放,为有效防范化解外部冲击做好准备。
谢谢。
寿小丽:
谢谢王春英副局长,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王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
国家外汇局: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 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
国新办举行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新闻发布会
6月末为30713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
链接:
全国人大
|
全国政协
|
国家监察委员会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务院部门网站
|
地方政府网站
|
驻港澳机构网站
|
驻外机构
中国政府网
|
关于本网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网站标识码bm01000001 京ICP备050702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01号
国务院客户端
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
中国政府网微博、微信
电脑版
客户端
小程序
微博
微信
邮箱
退出
注册
登录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网站标识码bm01000001
京ICP备050702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01号
国务院新闻办就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就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举行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