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钱包下载最新版本|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

作者: im钱包下载最新版本
2024-03-12 20:02:06

硬核经济学:金本位制的崩塌_腾讯新闻

硬核经济学:金本位制的崩塌_腾讯新闻

硬核经济学:金本位制的崩塌

黄金作为货币,有着天然的优势,但也有不易携带、运输费用高等缺点。

金本位制比较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人们只需要将黄金存入银行,换取作为纸币的银行券就很方便地进行交易。

01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黄金的产量有限,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容易形成通货紧缩。

截至2005年,人类采掘出的黄金不过12.5万吨,人均只有20克。

黄金只占地球总重量的1/15万,不过由于地球太大了,绝对数也达到了4亿亿吨。

但绝大部分都储存在地球内部,开采成本相当高。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

假设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量,耗费巨大的成本把相应的黄金开采出来。

这样一来,黄金数量剧增,丧失了稀缺性,作为货币的优点就不存在了。

白银就是这样退出了货币金属的历史舞台的!

而且由于黄金贬值,可能连开采成本也不能赚回来。

02

其实,金本位天然的通缩属性被夸大了。

只有把黄金直接拿来当货币使用,或者纯粹的金币本位制才会带来严重的通货紧缩。

与黄金挂钩的银行券能够比较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人们把无息的实物黄金黄金存在银行,变成有息的存款,需要的时候再以纸币的形式取出来用。

如果金额比较大,还可以用票据、汇款的方式结算,货币仍然留存在银行系统内。

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工具产生派生货币!

因此实物黄金只是与基础货币是1:1的关系,实际货币供应量会放大若干倍。

这里还有个问题,万一很多人同时要求把银行券及存款兑换成黄金,会不会造成挤兑?

金块本位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设置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兑换门槛。

例如1925年,英国规定一次至少兑换400盎司,主要供大公司用于国际支付及工业用途。

03

如果社会生产发展过快,现有的货币供应量不够怎么办?

这时市场调节机制就会发发生作用!

由于对货币需求量大增,黄金升值,就会刺激开采量,达到一个动态平衡。

当然,以上只是理论上的一种设想,现实情况要复杂很多。

从黄金生产历史也可以看出这个规律!

在19世纪之前的数千年的历史中,黄金总产量不到1万吨,其中18世纪仅生产了200吨。

19世纪的黄金产量达到了1.15万吨,其中1万吨是在后50年生产的,契合了金本位制的发展历史。

之后,黄金年产量不断增加,20世纪60年代达到了近1500万吨。

1971年,金本位制彻底废除。

由于那段时间,欧美国家经历了滞胀危机,人们在黄金保值惯性思维下,需求量继续增加,80年代世界黄金年产量突破2000吨。

进入21世纪后,世界黄金产量稳定在2600吨左右。

这是因为实物黄金作为无息资产,很难跑赢股票和房产,人们逐渐接受了这个观念,保值需求量下降。

而工业、首饰及各国央行储备方面的需求比较稳定,金矿矿主没有动力扩大再生产。

万一产量上去了,价格可能还会下跌。

04

直接使得金本位崩溃的,并非通货紧缩,有以下几种情况。

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滥发纸币筹集军费。

军火商并不傻,只接受黄金,各国只好停止黄金的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经济危机:

在大萧条时期,许多国家为了保证本国的黄金储备,不愿意以最后贷款人的身份向银行注入流动资金,导致很多银行倒闭。

在经济危机期间,信用收缩会导致通货紧缩。

只是在金本位制下,央行没办法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加重了通货紧缩。

特里芬悖论:

二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地位。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对美元的需求量大增,这就需要美国维持长期国际收支逆差;但作为国际核心货币应该保持币值稳定,这要求美国维持长期国际收支顺差。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中,提出了这个悖论。

由于越南战争开销太大,美国超发了过多货币,造成美元危机。

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只有对外流动负债的15.05%,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

于是,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进入信用本位制时代。

05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议,将黄金非货币化。

目前,国际货币实行是牙买加体系,储备货币多元化,其他经济强国的货币也成为了外汇储备货币。

如果把这些储备货币看成一个整体,特里芬悖论依然存在。

美国虽然长年保持国际收支逆差,美元的地位却更加稳固了。

因为这是个比烂的世界,大家都在超发货币,美元相对来说还没那么烂!

金本位制的逻辑是用一种稀缺的金属作为担保,限制货币滥发;与信用本位制相比,确实不够灵活。

在信用本位制下,遇到什么经济问题都可以用发钱的方式解决。

信用的本质是债权债务关系,现在花的是未来的钱,迟早是要还的。

目前,全球债务超过305万亿美元,是GDP的3.5倍,人均负债近4万美元。

已经有几个国家宣布破产了。

至于将来何去何从,人类还没有应对的经验!

详细了解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是什么?_律临

详细了解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是什么?_律临

百度旗下专业法律服务平台 首页 我要提问 精选问答 律师推荐 律所推荐 合同文书 律师合作 法宝合作

反馈

登录 详细了解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是什么?

2023-03-29

金本位制是一种货币制度,它将货币的价值与金子的价值绑定在一起,以金子作为货币的基础。金本位制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但是在近代,它被广泛应用于英国、法国、德国等,直到20世纪初,它才逐渐被取代。那么,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了解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 一、金本位制的缺点金本位制的缺点是其本身的设计缺陷,它存在着货币供应量不可控的问题。由于金本位制将货币的价值与金子的价值绑定在一起,因此,当金子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货币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不稳定。另外,金本位制还存在着货币价值不稳定的问题。由于金本位制将货币的价值与金子的价值绑定在一起,因此,当金子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货币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货币价值的不稳定。 二、金本位制的货币政策不当金本位制的货币政策不当也是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之一。由于金本位制将货币的价值与金子的价值绑定在一起,因此,当政府采取不当的货币政策时,就会导致货币价值的不稳定,从而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三、金本位制的货币流通不畅金本位制的货币流通不畅也是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之一。由于金本位制将货币的价值与金子的价值绑定在一起,因此,当货币流通不畅时,就会导致货币价值的不稳定,从而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四、金本位制的货币政策不可控金本位制的货币政策不可控也是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之一。由于金本位制将货币的价值与金子的价值绑定在一起,因此,当政府采取不可控的货币政策时,就会导致货币价值的不稳定,从而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五、金本位制的货币流通不足金本位制的货币流通不足也是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之一。由于金本位制将货币的价值与金子的价值绑定在一起,因此,当货币流通不足时,就会导致货币价值的不稳定,从而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六、金本位制的货币政策不灵活金本位制的货币政策不灵活也是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之一。由于金本位制将货币的价值与金子的价值绑定在一起,因此,当政府采取不灵活的货币政策时,就会导致货币价值的不稳定,从而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综上所述,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主要有:金本位制的缺点,金本位制的货币政策不当,金本位制的货币流通不畅,金本位制的货币政策不可控,金本位制的货币流通不足,以及金本位制的货币政策不灵活等。由此可见,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一个因素所致。因此,要想更好地了解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就需要从多方面来考虑。 解答律师 亦有所知 百度认证:杭州亦芷真悦电子商务官方账号 立即咨询 已提供咨询服务 0次 立即咨询 最快3分钟获得律师专业解答 法律声明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在线反馈 在线反馈 联系我们 lvlin_help@baidu.com wywshangye@baidu.com(商业合作) 加入律临 律师合作

关注我们

律临公众号 律临百家号

©2020 Baidu  (京)-经营性-2017-0020

京公网备案号11000002000001

京ICP证030173号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百度首页

商城

注册

登录

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采购

地图更多

搜索答案

我要提问

百度知道>提示信息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返回首页

15秒以后自动返回

帮助

 | 意见反馈

 | 投诉举报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23】1034-029号     ©2024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知道协议 

国际货币演变历史,金本位的变迁,一文读懂货币发展史 - 知乎

国际货币演变历史,金本位的变迁,一文读懂货币发展史 - 知乎首发于投资知识专利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国际货币演变历史,金本位的变迁,一文读懂货币发展史牛牛专业讨债的律师。1 金本位制的演变和崩溃 1967 年,一家芝加哥银行拒绝向一位名为 Milton Friedman 的大学教授提供英镑贷款,因为他意图利用这笔基金卖空英磅。Friedman 先生察觉到当时英磅对美元的比价过高,想先卖出英磅,然后等英磅下跌后再买回英磅来偿还银行,从而能够迅速大捞一笔。这家银行拒绝提供贷款的依据是 20 年前确立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此协定固定了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并将美元与黄金的比价设为 35 美元对每盎司黄金。1.1 金本位制的演变和崩溃1.1.1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对本位制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因素也日益增长起来。由于维持金本位制的一些必要条件逐渐遭到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也就失去了保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停止银行券兑现并禁止输出,金本位制陷于崩溃。战争期间,各国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汇价波动剧烈,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已不复存在。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各国已无力恢复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它是以存放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外汇资产为准备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许多殖民地国家曾经实行过这种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无力恢复金本位制但又未采用金块本位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推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与某一国家货币保持着固定比价,金汇兑本制国家的对外贸易和金融政策必然受金块本位制的国家的影响和控制。因此,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削弱了的极不稳定分金本位制度。1.1.2 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国际金本位制在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1931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全部瓦解。国际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后,30年代的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正常的国际货币秩序遭到破坏。主要的三种国际货币,即英镑、美元和法郎,各自组成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结果国际贸易严重受阻,国际资本流动几乎陷于停顿。1.2 布雷顿森林体系1.1.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衰退之后,国际金本位制已经推出历史舞台。各个货币集团的建立和各国外户管理的加强,使国际金融位置更加不稳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制度,改变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局面,已成为国际社会的迫切任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两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思计划”。以美国财政部官员名字命名的“怀特计划”是在1943年4月提出的,全称为“联合国外汇稳定方案”。“怀特计划”反应了美国的经济力量日益强盛,从而试图操纵和控制基金,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对此,尚有相当经济实力的英国当然不甘示弱。为了分享国际金融的领导权,英国于“怀特计划”发表的一天抛出了“凯恩思计划”。“凯恩思计划”实际上是一个“国际清算联盟”方案,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思提出的。这一计划的内容明显对英国有利。经过长达3个月的讨价还价,英美两国终于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制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宣布了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中心内容是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与此同时,确立了固定汇率制。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必须确认美国政府在1934年规定的35美元折合1盎司黄金的官价。美国政府承担各国按此价格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当黄金官价受到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炒家冲击时,各国政府要协同美国政府进行干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基金组织各会员国的货币必须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美国政府根据上述黄金官价,规定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纯金,各会员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按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与美元确定固定比价,或直接规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但不得轻易改变。汇率波动幅度应维持在固定比价的上下1%以内。如果货币含金量的变动超过1%,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使美元等同于黄金,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与黄金发生联系,从而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中心地位。在这一货币制度下,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用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许多国家还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有的甚至还用美元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金。因此,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1.2.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作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但与战前不同,主要区别是:1.国际储备中黄金和美元并重。2.战前时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储备货币有英镑、美元和法郎,依附于这些通货的货币,主要是英美法三国各自势力范围内的货币,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中的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几乎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所有国家的货币,而美元却是惟一的主要储备资产。3.战前英美法三国都允许居民兑换黄金,战后美国只同意外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而不允许外国居民用美元向美国兑换,所以这是一种大大削弱了的金汇兑本位制。4.虽然英国在战前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但没没有一个国家机构维持着国际货币秩序,而战后却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运转对战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的双挂钩原则,结束了战前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动荡混乱状态,使得国际金融关系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这为战后50~60年代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二,美元成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弥补了国际清算能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黄金供应不足带来的国际储备短缺的问题。第三,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了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汇率的波动受到严格的约束,货币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这对于国际商品流通和国际资本流动非常有利。第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一些工业国家,尤其是一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会员国家的国际收支困难,使它们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得以正常进行,从而有利于世界的经济的稳定增长。总之,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国际货币合作的一个比较成功的事例,它为稳定国际金融和扩大国际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1.2.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但事实上,该体系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1.美元享有特殊地位导致美国货币政策对各国经济产生重要响。由于美元是主要的储备资产,享有“纸黄金”之称,美国就可以利用美元直接对外投资,购买外国企业,或利用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美国货币金融当局的一举一动都将波及整个世界金融领域,从而导致世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2.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的储备资产,必然给国际储备带来难以克服的矛盾。战后,由于黄金生产的停滞,美元在国际储备总额中的比重显著增加。而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要求国际储备相应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储备的增长需要仰仗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但这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如果美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又会断绝国际储备的来源,导致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3.汇率机制却反弹性,导致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失灵。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过分强调汇率的稳定,各国不能利用汇率的变动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而只能消极地实行外汇管制,或放弃稳定国内经济的政策目标。前者必然阻碍贸易的发展,后者则违反了稳定和发展本国经济的原则,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可见,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不利于各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赖以生存的两大支柱。自20世纪50年代始,上述种种缺陷不断地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从而终于在70年代使其陷入崩溃的境地。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1949年美国拥有但是世界黄金储备的71.2%达245.6亿美元。但是饱受战争创伤的西欧、日本为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美元,但又无法通过商品和劳务输出来满足,从而形成了普遍的美元荒。50年代初,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黄金储备开始流失,196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178亿美元。与此同时,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已经恢复,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出口大幅度增长,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从而爆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1960年10月,国际金融市场上掀起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伦敦金融市场的金价暴涨到41.5美元1盎司,高出黄金官价的18.5%。美元危机的爆发严重动摇了美元的国际信誉,为了挽救美元的颓势,美国与有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维持黄金官价和美元的国际信誉,为了挽救美元的颓势,美国与有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维持黄金官价和美元汇率的措施,包括“君子协定”、“巴塞尔协定”、“黄金总库”以及组成“十国集团”签定“借款总安排”等等,目的在于当汇率波动时,运用各国力量共同干预外汇市场,尽管如此,也未能阻止美元危机的再度发生。6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更加恶化,黄金储备不断减少,对外债务急剧增加。1968年3月,第二次美元危机爆发,巴黎市场的金价涨至44美元1盎司,美国的黄金储备半个月之内流失了14亿美元。“黄金总库”被迫解散,美国与有关国家达成“黄金双价制”的协议,即黄金市场的金价由供求关系自行决定,35美元1盎司的黄金官价仅限于各国政府或中央一那还能够向美国兑换。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状况继续恶化,1971年爆发了新的美元危机,美国的黄金储备降至102美元,不及其短期债务的1/5。1971年8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内容之一就是对外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切断了美元与黄金的直接联系,从根本上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停兑黄金以后,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极度混乱,西方各国对美国的做法表示强烈的不满,经过长期的磋商,“十国集团”于1971年2月通过了“史密森协议”。其主要内容是,美元贬值7.89%,黄金官价升至每盎司38美元,西方主要通货的汇率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并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为不超过货币平价的上下各2.25%。此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并未好转,1973年1月下旬,国际金融市场又爆发了新的美元危机。美元被迫再次贬值,幅度为10%,黄金官价升至42.22美元。美元第二次贬值后,外汇市场重新开放。抛售美元的风潮再度发生。为维持本国的经济利益,西方各国纷纷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欧共体作出决定,不再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实行联合浮动。各国货币的全面浮动,使美元完全丧失了中心货币的地位,这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彻底瓦解。1.3浮动汇率货币体系的开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安,各国都在探寻货币制度改革的新方案。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第二次修正案(第一次修正案是1968年,授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特别提款权),从而形成了国际货币关系的新格局。1.3.1 主要内容1.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根据该协定,会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增至390亿特别提款权,即增长33.6%,各会员国的基金份额也有所调整。2.汇率浮动合法化。1973年后,浮动汇率逐渐成为事实。修改后的基金协定规定,会员国可以自行选择汇率制度,事实上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制并存。但会员国的汇率政策应同基金组织协商,并接受监督。浮动汇率制应逐步恢复固定汇率制。在条件具备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以实行稳定但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3.降低了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新的条款废除了原协定中所有的黄金条款,并规定黄金不再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废除黄金官价,会员国之间可以在市场上买卖黄金;会员国间及其与基金组织间,取消以黄金清算债券债务的义务;基金组织持有的黄金部分出售,部分按官价退还原缴纳的会员国,剩下的酌情处理。4.规定特别提款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新协定规定,特别提款权可以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也可以供有关国家用来清偿对基金组织的债务,还可以用作借贷。5.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用按市价出售的黄金超过官价的收益部分,设立一笔信托基金,向最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以最优惠的条件提供援助,帮助解决国际收支问题;扩大基金组织信用贷款的额度;增加基金组织“出口补偿贷款”的数量。1.3.2 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行牙买加协议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货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趋于消失,美元在诸多储备货币中仍居主导地位,但它的地位在不断削弱,而德国马克、日元的地位则不断提高。在这个体系中,各国所采取的汇率制度可以自由安排。主要发达国家货币的汇率实行单独或联合浮动。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盯住汇率制,把本国货币盯住多种形式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另外,在这个体系中,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调节。除了汇率机制以外,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也发挥着重大作用。2 国际货币体系伴随国际经济交往的深入,各国需要对货币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协调。这些问题包括货币本位、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国际清偿力的供应等。这些问题的协调,对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2.1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国际货币体系在国际金融领域内具有基础性制约作用,它对于国际间贸易的支付结算、资本流动、汇率的调整、各国的外汇储备及国际收支等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各国都在积极谋求办法,达成新的协议,以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来维持各国之经济往来的稳定性。2.1.1 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国际货币体系概念:是规范国家间货币行为的准则,是世界各国开展对外金融活动的依据。它的形成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惯例和习惯演变而成的,当相互联系的习惯或程序形成以后,一定的活动方式就会得到公认,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就是这样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种是通过有约束力的法律条文和在短期内就能够建立起来的特点,尽管这些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和现行的牙买加体系就是通过这种途径建立起来的货币体系。无论是通过哪种途径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的必然产物.。2.1.2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1.确定关键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关键货币是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充当基础性价值换算工具的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只有确定了关键货币,才能进而确定各国货币之间的换算率、汇率的调整以及国际储备构成等。2.确定各国货币的比价。根据国际交往而产生的国际支付的需要,货币在执行世界货币职能时,各国之间的货币一定要确定一个比价,即汇率。3.货币的兑换性和对国际支付所采取的措施。4.国际结算的原则。一国的对外债权债务、或者定期进行结算、并实行限制的双边结算;或者立即进行结算,并在国际结算中实行自由的双边结算。5.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为保证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必须保持一定的国际储备,保存一定数量的,为各国所接受的国际储备资产,是构成国际货币体系的一项主要内容。 6.国际收支的调节。世界各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发展是国际货币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在有些情况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通过本国所采取的国内经济政策或外汇政策就可以恢复平衡;在有些情况下就需要根据国际协定,通过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或通过各国政府协调政策,干预市场达到国际收支平衡。7.黄金和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是否自由。2.1.3 际货币体系的类型货币本位和汇率安排是划分国际货币体系类型的两项重要标准。货币本位涉及到储备资产的性质。一般来说,国际货币储备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商品储备和信用储备。根据储备的性质,可将国际货币体系分为三类:1.纯商品本位,如金本位;2.纯信用本位,如不兑换纸币;3.混本位,如金汇兑本位。汇率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中心位置,因而可以按汇率的弹性大小来划分各种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汇率的两个极端情形是永远固定和绝对富于弹性,介于两者之间有管理浮动,爬行盯住和可调整的盯住。根据上述类型的划分,可将历史上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划分为三个时期:(1)国际金本位制。它是19世纪除至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体系,由黄金来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会员国货币平价和固定汇率制。(3)牙买加货币体系。1978年成立。其主要内容是:承认世界各国实行浮动汇率的合法化;增加成员国的基金份额;降低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规定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实际上牙买加货币体系尚不能算作一个有系统的国际货币体系。2.1.4 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条件国际货币体系是商品货币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必然产物。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的发展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然而,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得到大多数国家认同的有效力的货币体系,还需要一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有保证关键货币信用能力的强大经济实力2.关键货币的汇率稳定3.关键货币的流通覆盖面必须广泛4.相关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的一致性2.1.5 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国际货币体系的存在与发展,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对各国及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着积极的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应组织机构发挥其职能来实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世界贸易支付清算和国际金融活动提供统一规范的运行机制。2.定汇率。国际货币体系为各国汇率的稳定提供了统一的计价标准,为各国汇率制度安排与有秩序提供意见与管理措施,维持了世界汇率的稳定。 3.调节国际收支。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保证世界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是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目的和主要作用之一。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要涉及汇率机制,对逆差国的资金融通机制,对储蓄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的纪律约束机制三方面内容。4.监督与协调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国际货币体系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是协调与监督世界各国有关的国际货币与金融事务,确保稳定汇率和调节国际收支作用的实现。2.2 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体系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从时间先后来看,大体可以分三个阶段,即国际金本位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阶段及现行的牙买加体系阶段。国际金本位制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大约形成于1880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结束。金本位制是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黄金是货币体系的基础。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充分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国际购买手段和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主要内容:1.用黄金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各国货币的比价由其含金量决定。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可以自由地将黄金交给国家铸币局铸成金币。3.金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具有无限地支付手段权。4.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经济作用:1.促进生产发展;2.保持汇率稳定;3.自动调节国际收支;4.促进国际资本流动;5.协调各国经济政策。2.2.1 金本位制的演变和崩溃2.2.1.1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对本位制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因素也日益增长起来。由于维持金本位制的一些必要条件逐渐遭到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也就失去了保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停止银行券兑现并禁止输出,金本位制陷于崩溃。战争期间,各国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汇价波动剧烈,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已不复存在。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各国已无力恢复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它是以存放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外汇资产为准备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许多殖民地国家曾经实行过这种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无力恢复金本位制但又未采用金块本位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推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与某一国家货币保持着固定比价,金汇兑本制国家的对外贸易和金融政策必然受金块本位制的国家的影响和控制。因此,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削弱了的极不稳定分金本位制度。2.2.1.2 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国际金本位制在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1931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全部瓦解。国际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后,30年代的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正常的国际货币秩序遭到破坏。主要的三种国际货币,即英镑、美元和法郎,各自组成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结果国际贸易严重受阻,国际资本流动几乎陷于停顿。2.3 区域性货币体系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货币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成为国际金融界的一个热点。从实施的角度看,欧洲货币一体化是最成功的典范,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蓝图的描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3.1 欧洲货币体系为促进政治和经济联合,反对美元霸权,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西欧共同市场就提出创建货币同盟的目标。1972年2月,西欧共同市场的原6各国家决定建立经济货币同盟,计划要逐步发展具有共同储备基金、发行统一货币、指定共同财政政策的经济和货币同盟。1973年3月实行联合浮动。1973年4月,建立了货币合作基金,在国际收支、维持汇率方面互相支持,加强合作。1975年3月创立了新的“欧洲记账单位”(European Unit of Account)。新记账单位排除了美元,完全用共同市场国家货币定值,从而减少了美元波动的影响。为加速实现共同市场国家的货币经济同盟目标,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与美元危机的影响。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丹麦等欧洲共同市场国家经过多年的酝酿协商,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于1979年3月13日生效。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是:2.3.1.1 创建欧洲货币单位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 ECU)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是按“一篮子”原则由共同市场国家货币混合构成的货币单位。其定值办法是根据成员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在共同市场内部贸易所占的比重大小,确定各国货币在“欧洲货币单位”中所占的权重,并用加权平均法逐日计算欧洲货币单位的币值。欧洲货币单位的作用是:1.作为决定成员国货币的中心汇率的标准;2.作为各成员国与欧洲货币基金之间的信贷制度;3.作为成员国货币当局之间的结算工具,以及整个共同体的财政预算的结算工具;4.随着欧洲货币基金的建立,欧洲货币单位逐步成为各国货币当局的一种储备资产。由此可见,欧洲货币单位不仅执行计价单位的作用,成为共同体成员国之间的结算工具;还可作为国际储备手段。2.3.1.2 建立双重的中心汇率制共同体成员国对内实行固定汇率,对外实行联合浮动。共同体成员国之间都却帝国那了中心汇率,并规定了上下波动的界限,德国马克和荷兰盾上下波动的界限是2.25%,其余成员国间汇率和波动的首先界限为5%。此外,各成员国货币还要和“欧洲货币单位”确定一个中心汇率和波动的上下界限。同时还规定了成员国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中心汇率和波动的最大界限,此界限成为差异界限(Diver-gence Threshold)。差异界限的计算公式为:成员国汇率成上下波动界限×75%×(1-成员国货币在欧洲货币单位中所占比重)成员国货币的汇率升降达到它对欧洲货币单位的差异界限时,有关国家的中央银行及时采取行动,改变自己的经济和货币政策,或采取重订本国货币对欧洲货币单位的中心汇率波动界限小,能对各国的汇率失常现象预先提出警告,从而保证共同体成员国共同维持汇率的稳定,促进经济与贸易的发展,防止国际投机资本对某一成员国货币进行单独的冲击。此种对内实行固定汇率,对外联合浮动,保持两个中心汇率的机制,即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2.3.1.3 建立欧洲货币基金根据欧洲货币体系的规定,要求各成员国缴出其黄金外汇储备的20%(其中的20%为黄金),创建欧洲货币基金(European Monetary Fund ,EMF),用以向成员国发放中短期贷款,帮助成员国摆脱国际收支方面的短期困难,保持其汇率上的相对稳定。黄金在成员国所缴纳份额中的比例,进一步强调了黄金的货币作用。在欧洲货币体系成立的初期,欧洲货币基金的总额约有250亿欧洲货币单位,其中的140亿欧洲货币单位作为短期贷款,其余110亿欧洲货币单位作为中期金融援助。每个成员国都有一定的贷款额,尤其对弱币国家的贷款更严格控制在定额之内,对不超过45天的短期贷款,则不加任何限制,并可享受3%利息贴补。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放贷款的办法相似,成员国取得贷款时,应以等值的本国货币存入基金。欧洲共同体内部的这种严密的自成体系的对外金融与国际结算等方面所作的规定,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基金在汇率、信贷的规定和措施极为相似,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货币区内部采取严格控制的措施也极为相似。2.3.1.4 欧洲货币经济联盟与欧元1、欧元创建的背景。早在1962年12月,欧共体国家在海牙召开的首脑会议上就提出,为达到加速一体化的进程、削弱美元的影响、提高欧共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地位的目标名角定建立以统一货币为中心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1989年担任欧共体委员会主席的德洛尔在《关于实现经济货币联盟的报告》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货币联盟的最总目标是建立单一的欧洲货币。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马斯特里赫条约》(以下简称《马约》)。对实现欧洲单一货币的措施赫步骤作了具体安排并提出时间表。《马约》规定,欧盟(《马约》签署后,常以“欧盟”取代欧共体)最迟不晚于1999年1月1日建立单一货币体系,并在1998年1月1日以前缉拿拉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在1995你那12月15日召开的欧洲货币联盟马德里高峰会议上,将未来欧洲货币的名称定为“欧元”(Euro),以取代欧洲货币体系所创立的ECU。2、欧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欧元应具备的条件。为保证货币同盟目标的实现,保证欧元的稳定,具备下述条件的成员国才能申请参加:(1)预算赤字不超过GDP的3%;(2)债务总额不超过GDP的60%;(3)长期利率不高于3各通货膨胀率最低国家平均水平的2%;(4)消费物价上涨率不超过3各情况最佳国家平均值的1.5%;(5)两年内本国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不超过ERM规定。上述条件即《马约》。《马约》还规定了参加欧洲货币同盟的“趋同标准”。1998年2月25日欧盟执委会宣布第一批复合趋同标准的国家由11各,即奥地利、比利时、芬兰、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符合使用欧元的条件,有资格成为首批流通欧元的国家。在欧盟15各成员国中,希腊未达到趋同标准,瑞典、英国、丹麦虽已达标,但此前它们决定暂留货币联盟之外。3、欧元推行的时间表。根据《马约》和欧盟的有关规定,欧元从发行到完全取代欧盟成员国的货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999年1月1日开始。这一阶段是成员国货币向欧元的过渡期,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1)于1999年1月1日不可撤回地确定欧元与参加货币同盟成员国货币的折算率,并按1:1的比例由欧元取代ECU进行流通。成员国货币和欧元同时存在于流通领域。(2)资本市场和税收部门均亿欧元标定,银行间的支付结算以欧元进行。成员国的政府预算、国债、政府部门与国有企业的财政收支也均以欧元结算;但过渡期内,私营部门有权选择是否使用或接受欧元,对于任何合同、贸易和买卖,仍可用成员国原货币进行支付。(3)欧洲中央银行投入运作并执行欧元的货币政策,指定欧元的利率;为保证欧元与成员国货币固定汇率的顺利执行,对成员国的货币发行进行一定的监控。(4)执行都柏林会议指定的《稳定和增长条约》中有关规定,如制裁预算赤字超过GDP3%的成员国,罚金为0.2%,赤字每超过1%,则课征超过部分的1/10的罚金。第二阶段从2002年1月1日开始,在这一阶段欧元纸币和硬币开始流通,成员国居民必须接受欧元,欧元纸币和硬币逐渐取代各成员国的纸币和硬币。第三阶段从2007年7月1日开始。这以阶段将取消成员国的原货币,完成欧元完全取代原成员国货币的进程。4、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作用(1)欧强联盟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其竞争力。欧元区将成为与美国实力相当的经济实体,其实力强于日本。据统计,1996年OECD各成员国总值中,欧盟各成员国的GDP总值占38.5%,而美国和日本各占32.5%和20.5%。在世界贸易中,欧盟对外贸易额(不包括成员国间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9%,高于美国的19.6%和日本的5%。可见,欧盟在统一货币后,经济实力将迅速增强,在与美、日等强国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2)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欧元作为单一货币正式使用,成员国内部汇率矛盾自然消失,从而加强对国际资金冲击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能力。(3)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消耗,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欧盟成员国使用单一货币后,消除了货币与兑换费用,从而加快商品与资金流通速度,增加了出口商品的竞争力。(4)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单一货币的使用,各国在物价、利率、投资收益方面的差异将逐步缩小或趋于一致,形成物价和利率的总体下降,居民消费扩大,企业投资环境改善,最终有利于欧盟总体经济的良性发展。2.3.2 欧洲货币同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巩固和发展了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世界范围内汇率的稳定。欧元单一货币流通后,欧盟内部的汇率波动完全小时,欧盟将拥有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和以价格未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严格的财政预算制度和利率趋同标准,这些将保证币值的稳定,增强公众的信心,促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与汇率的稳定,有利于世界贸易与投资的发展。2.欧盟成功发展的示范效应、欧盟使用统一的货币后,在贸易方面,成员国之间实行的是自由贸易,而与非成员国进行贸易时则采取关税保护。这种政策实际上是给区域性集团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竞争时提供了一条共同的边界。欧元的成功流通,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在国际货币安排方面最有意义的发展。欧盟内部货币兑换费用的消失、货币风险的消除,对于还未进入这个市场的厂商是享受不到的。区域性集团内部商品的价格下降,就意味着外部商品的竞争力下降。当区域外商品收到歧视时,区域外厂商将改变进入方式以投资带动贸易绕过无形的货币壁垒,也享受区域性集团内部货币统一的好处。待进入区域集团后,就可以把该集团当作一个大市场来进行营销,不用想以前那样在不同国家都要开发营销渠道,制订不同的订价政策。统一货币的使用使欧盟成员国受免区域外金融不稳定的影响,方便了成员国的经济交往和合作,为未来的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和内外矛盾的解决树立了一个可借鉴的榜样。3.区域性货币体系的发展将为更多国家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区域性货币体系的发展将减少世界贸易中的不平等现象。20世纪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美国占将近1/5,而且在世界贸易中,石油等原料价格一直以美元计算,这使美国占了很大便宜。因为美元作为世界贸易主要结算货币,美国可以长期维持合适的汇率以利于美国的对外贸易,且无需担心它会刺激国内的通货膨胀。欧元的使用将改变这以格局,使更多的国家能在世军诶贸易中获取平等发展的机会。2.3.3 目前潜在的区域性货币集团格局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现和欧元的流通,最其他区域性货币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区域性经济集团和区域性货币的出现和发展,实质上使世界各国力量的重新组合,反映了国际经济领域各个方面的矛盾。区域集团贸易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组织形式,它同时兼有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的特征。欧元的正式流通对其他去行货币的示范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存在区域性经济集团有:1、原货币区的活动。原属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郎区的国家,目前有的组成“西非货币联盟”,有的组成“中非货币联盟”,有些原属法郎区的国家虽为加入上述货币联盟,但他们的货币与“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的成员国一起与法国的法郎建立固定比价,保持固定汇率制度。目前,共有14各国家的货币与法国法郎挂钩。同时,这些国家的货币金融还与法国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如“西非货币联盟“6国流通统一的货币”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中非货币联盟5国”也有共同货币“中非金融合作法郎”,法国则通过参加西非国家中央银行董事会和中非国家货币混合委员会,实际上监督与影响这两种货币的发行。此外,法国还通过与这些国家签定货币合作协定,使法国法郎可以与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对资本、商品的输出不加限制。另外,目前还有41各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维持固定汇率制度,美国与其挂钩国家间的货币金融关系,和法国与有关国家相似,实际是一个货币集团。2、南方共同市场。欧元的正式流通,使南方共同市场开始讨论建立新货币,意欲效法欧元的成功之路。南方共同市场。欧元的正式流通,使南方共同市场开始讨论建立新货币,意欲效法欧元的成功之路。南方共同市场设立新的地区性货币的建议是在1997年12月,由阿根廷总统卡洛斯?梅内姆在乌拉圭举行的南方共同市场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南美关税联盟在分析研究了阿根廷的建议后认为:新货币可以使南美在美国和欧盟之间取得平衡。1998年5月,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等国领导人进一步讨论研究了在南方共同市场建立地区性货币的问题。他们认为在本地区建立一家中央银行还能够将有助于防范恶性通货膨胀;可以消除集团内部的一些矛盾,为将来实现经济政策协调铺平道路。他们认为,共同货币的采用将对每个成员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商品竞争力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因为南美的大部分出口商品是销往欧洲的,仍用多种货币交易,明显不利于南美国家。欧元的成功流通,无疑为南方共同市场建立新的统一货币提供了历史机遇。3、北美自由贸易区。欧元的出现将削弱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面对这种挑战,美国势必作出积极的反应。事实上,美国已经认识到美元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特别是近年来墨西哥金融危机威胁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利益,美国政府向墨西哥援助了200亿美元,而1995日元和德国马克大幅度贬值,美国不仅没有干预外汇市场,同时对国际政策的协调也持消极态度,这表明尽管美元仍是世界第一国际储备货币,但美国政府已经在更多地考虑本国及本地区的经济利益 从80年代起北美就加快了一体化的步伐。美国与加拿大历来经贸关系密切,1988年又达成协议,拟经过5年过渡期,消除各种贸易壁垒等障碍建成拥有3.6亿人口,GNP总值达6.3万亿美元的大市场,以期与欧洲大市场相抗衡。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虽然墨西哥发生了货币危机,并没有阻挡北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4、东盟。东盟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组织,东盟虽然于60年代中期成立,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近年来,在全球一体化大潮的推动下,东盟6国签署了自1993年经过15年即2008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而后,又将目标提前到2005年。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其后老挝、缅甸也相继加入。1999年4月柬埔寨正式成为东盟成员。5、日本。相当一段时期以来,日本当局有意识地推进“亚洲日元经济圈”战略,以主动适应国际货币区域化的趋势,并力争在其中争得一席之地。具体表现,如:近年来日本向亚洲各国提供了大量日元贷款,据统计,到90年代中期日元贷款已突破8万亿元,超过世界银行贷款的40%,是亚洲开发银行等4家地区开发银行贷款余额的总和。在加拿大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财政部长会议上,日本明确表示将全力推进日元国际化。2.4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展望70年代以来,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争论一致没有停止过,所涉及的与体系本身密切相关的有3大问题:本位货币制,汇率制度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2.4.1 现行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2.4.1.1 黄金非货币化牙买加协定中有关黄金问题的条款,切断了货币和黄金之间的联系,从此,黄金在国际经济中难以执行货币的职能,黄金加速退出货币历史舞台。在现实中,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个人贮藏的主要不是黄金而是存款。在国际储备方面,黄金所占的比重持续减少。据统计,1977年黄金占世界储备总额的13.4%,1986年这一比重降为7.3%,1991年更降至4.8%。2.4.1.2 多种储备体系已现雏形,但美元关键货币的地位仍未消除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黄金非货币化,美元的万难以维持,SDRs的作用有限,国际储备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日元、德国马克的地位不断上升,美元的地位持续下降。储备货币多样化对国际货币体系有利有弊。一方面,储备货币的分散相对降低了关键货币对世界储备体系的影响;有助于各国的外汇管理以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多种货币储备还缓和了国际清偿力不足。但另一方面,储备货币发行国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其国内各类突发性变动都是该体系的不稳定因素,因而储备货币多样化也增加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2.4.1.3浮动汇率已成长期趋势自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汇率浮动已实行近30年,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较有弹性的汇率制度。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多数采取单独浮动,但也有的采取盯住自选的货币篮子或实行某种货币,实行单独浮动的很少,不过近年来,有些中等收入的发展国家选择了单独浮动。西方有些学者把目前的多种汇率安排制度叫做“无体制的体制”,也有人称它为混合体制。但一般还是认为它是浮动汇率制,因为最主要的货币都是实行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2.4.1.4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依然严重伴随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主要货币的汇率剧烈波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猛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80年代爆发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使得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目前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干预主要是通过汇率机制、国际金融市场和利率机制、国际金融机构的调节以及运用国际储备资产等方式进行。2.4.2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案和建议2.4.2.1 创立国际商品储备体系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经常恶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创立以商品为基础的国际储备货币,以解决初级产品价格波动和国际储备制度不稳定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发行新的国际货币单位,其价值由一个选定的商品篮子来决定,商品篮子由一些基本的国际贸易产品,特别是初级产品来构成。(2)现有的SDRs将被融合到新的国际储备制度中,其价值重新由商品篮子决定,其他储备货币将完全由以商品为基础的新型国际货币所取代。(3)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将用国际货币来买卖构成商品货币篮子的初级产品,以求达到稳定初级产品价格,进而稳定国际商品储备货币的目的。2.4.2.2 建立国际信用储备制度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教授1982年在《2000年的国际货币制度》一文中提出了这一设想。他认为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超国家的国际信用储备制度,并在基础上创立国际储备货币。国际出比货币不应由黄金、其他贵金属和任何国家的货币来充当。特里芬教授建议各国应将其持有的国际储备以储备存款形式上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保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清算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其他类似的国际金融机构能将所有的国家都吸收为成员国,那么国际间的支付活动就反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不同成员国家储备存款账户金额的增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持有的国际储备总量应由成员国各国共同决定,并按世界贸易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加以调整。储备的创造可以通过对会员国放款,介入各国金融市场购买金融资产,或定期分配新的特别提款权来实现,但是不应受还进生产或任何国家国际收支状况的制约。特里芬在他的著作中曾具体地指出应以SDRs作为惟一的国际储备资产以逐步取代黄金和其他储备货币。但他主张要求各国中央银行服从于一个超国家的国际信用储备机构,这需要很密切的国际货币合作,目前还不现实。2.4.2.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替代账户”替代账户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的一个专门账户,发行一种特别提款权存单,各国中央银行可将手中多余的美元储备折成特别提款权存入该账户,再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用吸收的美元投资于美国财政发行的长期债券,所得的利息收入返给替代账户的存款者。这以建议是在197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的年会上提出的,设想用特别账户吸收各国手中过渡积累的美元资产,并使SDRs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这一建议实际上并没有实行,因为美元在1980年以后的一段时期异常坚挺,各国中央银行乐于持有美元而不愿意交换SDRs。而且前面介绍的集中储备货币改革的方案,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只有当SDRs或其他储备资产发展成为功能齐全,并且优越于美元的真正国际货币时,人们才会放弃手中的美元资产的积累。 2.4.2.4 加强各国经济政策协调以稳定汇率主要工业化国家货币之间汇率的剧烈波动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各国的普通了关注。1985年10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五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提出了要协调各国经济政策,以促进汇率的稳定。后来的1986年七国财长会议又提出了通过控制下列10项指标来实现各国政策的协调。这10个指标是GNP增长率、通货膨胀、利息率、失业率、财政赤字、经常账户差额、贸易差额、货币供应增长率、外汇储备和汇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对各国的这些经济指标进行监督,并将这些指标又划分为绩效指标、政策指标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变量。绩效指标有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指标。政策指标有货币供应增长率和财政赤字的指标。中间变量是利率和汇率等指标。1987年七国首脑会议上对经济政策的协调作出了具体规定。虽然通过协调宏观经济政策不能根本解决国际货币制度内在的不稳定性,但是这个建议如果能够有效地付诸实施当然有助于汇率和世界经济的稳定。但是要作到真正的政策协调绝非轻而易举,因为协调宏观政策各国政策的独立性,损害某些国家的利益。另外,在经济衰退时期,各国国内的严峻形势可能使政府无论顾及其他国家的协调。2.4.2.5 设立汇率目标区汇率目标区是指有关国家的货币当局选择一组可调整的基本参考汇率,指定出一个围绕其上下波动的幅度并加以维持。汇率目标区的种类很多,但主要可分为“硬目标区”和“软目标区”的汇率变动幅度很窄,不常修订,目标区的内容也对外公开,一般是通过货币政策将汇率维持在目标区。“软目标区”的汇率变动幅度较宽,而且经常修订,目标区的内容不对外公开,不要求必须通过货币政策加以维持。设立汇率目标区的建议问世以来,各方面的褒贬不一。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实行汇率目标区来实现汇率的稳定,而发达国家认为汇率目标区不现实。汇率目标区的特点是综合了浮动汇率制的灵活性和固定汇率制的稳定性,而且还能够促进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但实施起来也却是有许多困难,如均衡参考汇率的确定,维持目标的有效方法等等。2.4.3 国际货币体系的前景展望以上这些方案只是众多改革方案中较为重要的几个。总的看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主要集中在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和汇率制度的选择两个方面,而其中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和汇率制度的选择两个方面,而其中国际储备资产的改革是最基本的。2.4.3.1 国际储备货币的演变只要不是实行完全没有干预的金本位制,或者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制,一国就必须持有国际储备资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是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影响着国际储备增长的状况。国际间美元的过多或过少一直是国际金融形势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但是在找不到更好的国际储备资产来取代美元之前,各国就不得不持有美元,不得不依靠美元来从事国际商品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所以许多有关国际货币改革的方案和建议,都是围绕着以什么资产来代替美元的问题。在当今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要回到金本位制或某种形式的金汇兑本位制是不可能的。1973年以后的多元化储备制度中,美元仍居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以及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崛起,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发展不平衡和各种矛盾势必加剧,从而美元越来越不能胜任主导国际储备货币中哪一种货币的汇率上浮或下浮都会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还应发展统一的世界货币。这个趋势在众多的国际储备改革方案中也有所反映。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发行统一货币就必须建立统一的世界范围的中央银行或类似的机构,并实行统一的世界货币政策。这个难度相当大。不过从经济展规律上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经济利益的相关性会促进各国的政策协调,共同货币的理想在未来可能会实现。2.4.3.2 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前景就汇率制度的改革而言,实行理论上的完全固定汇率制或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的可能性极小且赞成这两种极端汇率制度的也是极少数。从目前发达国家经常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发展中国家很多实行盯住汇率制来看,稳定汇率、缩小汇率波动幅度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所以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允许汇率波动幅度的大小,或以什么形式恢复固定但可调整的平价制的问题。纵观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100多年来打部分时间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实行过,目前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也运行了近30年,事实表明弊端很多,在历史进程中,先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金本位),然后是浮动汇率制,以后又是固定汇率制但汇率可以调整(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后是目前的浮动汇率制。伙计汇率制度的发展决不是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简单轮回,金本位制时期的固定汇率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真正固定不变的是建立在政府不干预的自由竞争基础之上,而后者是可以调整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国际合作的结果。目前的浮动汇率和20世纪30年代的浮动汇率制也有很大的区别。从已提出的主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案看,多数是主张建立某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也有人主张保持目前的各国自由选择汇率安排的混合汇率制,但要求主要国家协调政策、联合行动,以实现汇率稳定。实行固定汇率需要有一定客观条件,目前是行不通的。在各国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国际收支状况和货币政策协调和共同干预来稳定汇率,降低波动幅度的方案经过国际间的努力有可能实现,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实现,因为合作、协调制度、相互让步对各方面都有好处。至于国际汇率制度的发展前景,一方面取决于各主要国家之间货币合作的密切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国际储备货币的发展状况。2.5 国际金融机构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中一个重要的新现象是涌现了一系列国际金融组织。目前的国际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全球性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半区域内的,如国际清算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等,它们的成员主要在区域内,但也有区域外的成员参加。3.区域性的,如欧洲投资银行、阿拉伯货币基金、伊斯兰发展银行、西非发展银行、阿拉伯银行等等。这些国际金融组织对国际货币制度与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在促进会员国取消外汇管制、限制会员国进行竞争性货币贬值、支持会员国稳定货币汇率和解决伙计收支困难、缓解债务危机与金融危机、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这些国际金融组织都起了重要的作用。2.5.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代表于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举行的会议及其所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西定》,在1946年3月正式成立,并于1947年3月开始营业的,总部设在华盛顿。2.5.1.1 宗旨根据《协定》规定,国际货币仅仅组织作为永久性机构的宗旨是:为国际货币问题的商讨与协作提供便利,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与平衡发展,以提高和维持高水平就业和实际收入,以及开发会员国的生产资源;促进汇率的稳定,维持会员国正常汇兑关系,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协助建立会员国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并消除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在有充分暴涨的条件下,对会员国提供资金,使其增强信心纠正国际收支失衡,而不致采取有损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根据以上目标,缩短会员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时间,并减轻其程度。从上述宗旨中可以看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向会员国提供短期信贷,消除“竞争性货币贬值”与“消除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2.5.1.2 资金来源国际货币组织为贯彻实行其宗旨,必须有资金来源。它的资金来源为:1.份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会员国缴纳的份额。份额目前以基金组织创立的记账单位SDRs来表示,它相当于股东加入股份公司的股金。会员国应缴份额的大小,要综合考虑会员国的国民收入、黄金外汇储备、平均进口额、出口变化率喝出口额占GNP的比例等因素,最后由基金组织同会员国磋商确定。会员国缴纳的份额,除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放短期信贷的资金来源外,份额的大小对会员国有其他作用:(1)决定会员国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或提款的额度;(2)决定会员国分得的SDRTs的多少。2.借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另一个资金来源是借款。国际货币基金借款组织通过与会员国协议,向会员国借入资金,作为对会员国提供资金融通的一个来源。3.信托基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1976年决定,将它持有的1/6的黄金分4年按市价出售,所得之利润(即市价超过黄金官价1盎司=35美元的部分,共46亿美元)作为信托基金,向低收入会员国提供优惠贷款。2.5.1.3 业务活动1.汇率监督与政策协调。为使国际货币制度正常运转,各个会员国需保证同基金组织和其他会员国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汇率安排和促进汇率的稳定。各会员国应该:(1)努力以自己的经济和金融政策来达到促进有秩序的经济增长这个目标,既有合理的价格稳定,又适当照顾自身的境况;(2)努力通过创造有秩序的、基本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和不会产生反常混乱的货币制度去促进稳定;(3)避免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制度来妨碍国际收支有秩序的调整或取得对其他会员国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下,会员国要改变货币制度,必须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磋商并得到它的批准。在当前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会员国调整汇率不需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意。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汇率的职能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它主要通过下述办法来实行:(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要求会员国需向它提供必要的资料,并同它就汇率政策问题进行磋商;(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也为监督工作收集所需资料,以全面估价会员国的汇率政策。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某会员国汇兑措施的修改,或者汇率的执行情况对其他会员国可能具有或已经发生重大影响时,可提出同该会员国进行补充性监督讨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调政策的职能,一般通过下述途径实现,(1)特别协商,这一途径同基金组织定期审查世界经济的形势与前景有关。(2)基金组织理事会从80年代以来,都把协调会员国经济政策作为会议的重要议题。2.创造储备资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1969年会议正式决定,创设SDRs,以补充国际储备的不足,并于1970年开始分配。会员国当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运用SDRs,划给另一会员国以偿付逆差,或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3.贷款业务。发放贷款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主要的业务活动。(1)贷款特点主要有:第一,贷款对象。限于会员国政府。它只与会员国的财政部、中央银行、外汇平准基金组织或其他类似的财政机构往来。第二,贷款用途。贷款最初主要用于会员国进行国际收支的调整,但近年来也增设了支持会员国为解决国际收支困难而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改革的贷款。第三,贷款的规模。同会员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缴纳的份额成正比。第四,贷款方式。会员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和还款分别采用所谓“购买”(Purchase)和“购回”(Re-purchase)的方式。“购买”即借款国用相当于借款面额的本国货币来购买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外汇。这在技术上虽不同于一般的国际借款,但效果是一样的,而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角度看,会员国借款则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持有的货币结构。“购买”即借款国还款时,要用自己原来所借外汇购回本国货币。(2)贷款种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分三类:第一类为普通贷款(为会员国所缴份额的125%,期限为3~5年)、补偿与应急贷款、缓冲库存贷款和中期贷款,其贷款资金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身的资金,即会员国认缴的份额。除储备部分(为所缴份额的25%)贷款不收利息外,第一类其他各项贷款利率均为6%左右,另加0.5%的手续费。第二类为补充贷款和临时信用贷款,其贷款资金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借款,贷款的利率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借款成本,另加0.5%的手续费和0.2%~0.325%的加息率。第一、第二类贷款合称普通资金(账户)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非工业会员国提供的大部分贷款都属于这种贷款。第三类贷款是信托基金贷款、结构调整贷款和扩大的结构调整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优惠贷款。2.5.2 世界银行集团世界 银行集团(World Bank Croup)包括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TBRD)、国际开发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 IDA)、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IFC)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ultilateral Investment Guarantee Agency, MIGA),它们的总部设在华盛顿。2.5.2.1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于1945年12月成立,1946年6月开始营业,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凡IBRD的国家必须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不一定是IBRD的会员国。1.宗旨。根据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第一条规定。IBRD的宗旨是:对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和开发,并鼓励不发达国家个生产和资源开发;通过保证或参与私人贷款和私人投资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用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会员国资源的方法,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平衡发展,以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宗旨,IBRD的主要认为是向会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促进战后经济复兴,协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生产,开发资源,从而起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作用。2.资金来源(1)会员国缴纳的股金。IBRD规定,每个会员国均须认购份额(Share)认购股份的多少,必须参照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缴的份额,同IBRD协商,并理事会批准。(2)通过发行债券取得借款。在国际债券市场发行债券来借款,是IBRD资金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在借款管理上,IBRD采取的方针是:借款市场分散化;尽力使借款成本最小。为此,IBRD除借入美元外,还借入其他主要西方国家货币,以减少汇率与利率的风险。(3)业务净收益。IBRD除将一部分净收益以赠款形式划给IDA外,其余均充作本身的储备金,成为发放贷款的一个资金来源。(4)债权转让。从80年代以来,IBRD常把一部分贷出款项的债权,有偿地转让给商业银行等私人投资者,以提前收回资金,并转为贷款的一个资金来源。3.贷款业务(1)贷款条件。第一,IBRD只向会员国政府、中央银行担保的公私机构提供贷款;第二,贷款一般与IBRD审定、批准的特定项目相结合;第三贷款的国家确定不能以合理的条件从其他方面取得贷款时,IBRD才考虑发放贷款,参加贷款,或提供保证;第四,贷款必须专款专用,并受IBRD的监督;第五,贷款的期限一般为数年,最长可达30年;第六,贷款使用不同的货币,对承担贷款项目的承包商或物资供应商,一般用该承包商、供应商所在国的货币支付;如由借款国承包商供应本地物资,则用借款国货币支付;如本地供应商购买进口物资,则用出口国的货币进行支付。(2)贷款种类。主要是三个类:项目贷款与非项目贷款;“第三窗口:贷款;技术援助贷款。(3)贷款方式。在进行贷款时,IBRD除单独提供贷款外,还采取联合贷款的方式,同其他贷款者一起,共同为借款国的项目融资,以解决IBRD资金有限与发展中会员国不断增长的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4)贷款程序。IBRD发放贷款要与一定的项目相结合,专款专用,并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监督,所以会员国从申请到按项目进度使用贷款,都有严密的程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出计划,确定羡慕。为保证贷出的款项能得到偿还,IBRD要对借款国的经济情况与技术管理水平进行全面调查。第二,专家审查。第三,审议通过,签定贷款契约。第四,工程项目招标,按工程进度发放贷款,并进行监督。IBRD贷款程序虽然复杂和繁琐,但却体现了其贷款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因而能保证贷款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2.5.2.2 国际开发协会IDA成立于1960年,是专门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长期贷款的一个国际金融组织。按照规定,凡IBRD会员国均可加入协会,但IBRD的会员国不一定必须加入IDA。1.宗旨。IDA的宗旨是,对欠发达国家提供比IBRD条件宽、期限较长、负担较轻、并可用部分当地货币偿还的贷款,以促进它们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从而补充的IBRD的活动,促进IBRD目标的实现。2.资金来源(1)会员国认缴的股本。IDA的会员国分为两组:第一组是工业发达国家和南非、科威特,这些国家认缴的股本需以可兑换货币缴付,所缴股本全部供IDA出借;第二组是亚、非、拉发展国家,这些国家认缴股本的10%需以可兑换货币进行缴付,其余90%用本国货币缴付,而且这些货币在未征得货币所属国同意前,IDA不得使用。(2)会员国提供的补充资金。(3)IBRD的拨款,即IBRD从其净收入中拨给IDA一部分款项,作为IDA贷款的资金来源。3.贷款。IDA只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1994年标准是人均GNP不超过725美元)政府与隶属于政府的实体提供贷款。IDA贷款的期限为35~40年,宽心期10年。偿还贷款时,可以全部或一部分用本国货币偿还。贷款只收0.5%的手续费。2.5.2.3 国际金融公司IFC成立于1956年。IFC的宗旨是,通过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企业提供无需政府担保的贷款与股本投资,鼓励国际私人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支持当地资本市场的发展,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补充世界银行的活动。IFC的资金来源,除了成员国缴纳的股金外,还有:向世界银行和国际资金市场借入的资金,IFC积累的利润,转售债权与股本的收入等。IFC贷款的方式为:直接向私人生产性企业提供贷款;以入股方式向私人企业项目进行投资,但投资规模不超过项目成本的25%,也不承担管理责任,在适当时候还将持有的股份出售给私人投资者。IFC在进行贷款与投资时,有时会联合资本共同进行,共担风险,按投资比例分享利润,这既弥补了它的资金不足,又促进了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动。IFC贷款规模较小,一般每笔不超过200万~400万美元;期限一般为7~15年;还款时须用原借款货币偿还;贷款的利率一般高于IBRD,并尽可能和市场利率水平相一致,同时也考虑借入资金的成本。2.5.2.4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成立于1988年4月,是世界银行集团中最年轻的成员。IMGA是一个独立于世界银行的实体,它有自己的业务和法律人员。IMGA的宗旨是,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来推动成员国互相间进行以生产为目的的投资,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该机构的业务活动之一,是对“合格的投资”提供担保,而不遭受非商业性风险损失,从而存进国际间的直接投资。MIGA对以下四类非商业性风险提供担保:(1)由于投资所作国政府对货币兑换和转移的限制而造成的转移风险;(2)由于投资所在国政府的法律或行动而造成投资者丧失其投资的所有权、控制权的风险;(3)在投资者无法进入主管法庭,或这类法庭不合理的拖延或无法实施这一项已作出的对他有利的判决时,政府撤销与投资者签定的合同而造成的风险;(4)武装冲突和国内动乱而造成的风险。MIGA的另一项业务活动,是对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服务,帮助发展中国家更有效地促进私人投资的机会。它通过对投资促进活动的直接支持(如组织投资会议、初级培训课程、战略研讨会)、传播投资机会的信息(如开发一个投资机会全球电子信息交换与通讯网络)和促进投资机构的能力建设,来帮助发展中国家最大限度地提高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计划的效果。2.5.3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组织国际农业发展组织(IFAD)是联合国在经济方面的专门机构之一,成立于1977年12月,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2.5.3.1 宗旨通过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缺粮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贷款和赠款,为它们的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发展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从而达到增加粮食生产、消除贫困与营养不良的目标。2.5.3.2 资金来源1.会员国的捐款。按规定,发达国家与石油输出国会员国须认缴捐款,并用可兑换货币缴付。其他发展中国家会员国虽规定为受惠国,但它们也可以用本国货币或可兑换货币捐助一部分资金,捐款可一次缴清,也可以在三年内缴清。2.非会员国和其他来源的特别捐款。2.5.3.3 贷款1.贷款资金使用的对象与政策。IFAD的宗旨规定,向最贫穷的、缺粮的发展中国家发放赠款和优惠贷款。为增加借款国的粮食生产,它规定贷款资金可用于:改进和扩大灌溉设施,开发地下水,改良品种,改进耕作技术和土壤管理等能提高产量的短期项目;新垦荒地、兴修水利工程等长期项目;支持政府实行土改,以及在物价、信贷、销售和补贴等方面需投资的政策性措施项目。在消除贫困方面,贷款资金主要是直接用于对经济条件差的小农和五地农民的贷款,而不能将贷款资金用于国营企业或私人资本来发展赢利事业。2.贷款资金使用的方式和条件(1)赠款。按IFAD章程规定,在每个财政年度发放资金总额中,赠款所占比重不得不超过12.5%。赠款用于两个用途,一是贫穷缺粮国的援助项目;二是以技术援助形式用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人员培训、咨询和项目投资前的其他准备工作。该组织还规定,会员国使用技术援助的项目,如后来获得该组织的贷款,则将赠款改为贷款,并计入贷款总额内。(2)贷款。IFAD发放的资金大部分属于贷款。贷款分为三种:一是特别贷款,条件最为宽松,免受利息,每年只收1%的手续费,期限50年,宽限期10年,主要给低收入的40多个“粮食优先国家”。该种贷款总额不得超过该组织贷出金额的2/3。二是中等期限贷款,年利率4%,期限20年,宽限期5年。三是普通贷款,年利率8%,宽限期3年。在这三种贷款中,特别贷款占多数。IFAD采用的资金计算单位是SDRs,即:在向会员国提供赠款或贷款时,按SDRs折算给美元或其他可兑换货币;会员国偿付贷款本息和手续费时,按SDRs折算,用美元或其他可兑换货币进行支付。IFAD批准贷款项目后,即委托联合国粮农组织,或开发计划署,或IBRD,或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等执行贷款业务和监督贷款项目的执行。IFAD的贷款用于采购设备与劳务,通常采取国际招标的办法。IFAD贷款程序基本同于IBRD,主要步骤为:确定贷款项目,项目的执行等。2.5.4 洲际国际金融组织2.5.4.1 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是个类似世界银行、但只面向特定地区的区域性政府间金融开发机构。它于1966年11月正式建立,并于同年12月开始营业,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亚洲开发银行的宗旨是,向其成员国提供贷款与技术援助,援助协调成员在紧急、贸易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进行合作,以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亚洲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为普通资金和特别基金两个部分。普通资金用于亚洲开发银行的硬贷款业务,是亚洲开发银行进行业务活动的最主要资金来源。该资金来源于成员认缴的股金、国际金融市场的筹资,以及银行的净收益。特别基金是亚洲开发银行进行软贷款业务的基金。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分为硬贷款、软贷款和赠款三类。硬贷款的贷款利率为浮动利率,每半年调整一次,贷款期限为10~30年。软贷款,即优惠贷款,仅提供给人均收入低于670美元(1983年标准)且还债能力有限的亚洲开发银行成员,贷款期限为40年,不收利息,仅收1%的手续费。赠款用于技术援助,资金由技术援助特别基金提供,但赠款金额有限制。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方式主要有:1.项目贷款。即为某以成员发展规划的具体项目提供贷款,这些项目需具备经济效益好、有利于借款成员的经济发展和借款成员有较好的资信三个条件。2.开发金融机构贷款。是通过成员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进行的间接贷款,因而也称中间转贷。3.私营部门贷款。它分为直接贷款和间接贷款两种形式。直接贷款是指有政府担保的贷款,或没有政府担保的股本投资,以及为项目的逐步等提供的技术援助。间接贷款主要是指通过开发性金融机构的限额转贷和对开发性金融机构进行的股本投资。4.联合贷款。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区外经济实体(官方机构与私人投资者)与亚洲开发银行共同成员某一开发项目融资,它主要有以下集中类型:(1)平衡融资,是将项目分成若干具体的、独立的部分,以供亚洲开发银行及其他融资伙伴分别融资。(2)共同融资,是亚洲开发银行与其他融资伙伴按商定的比例,对某成员的某一项目进行融资的方式。(3)伞形融资或后备融资。这类融资在开始时由亚洲开发银行负责项目的全部外汇费用,但只要找到联合融资伙伴,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中的相应部分即取消。(4)窗口融资,是指联合融资伙伴将其资金通过亚洲开发银行投项目,联合融资伙伴与借款人之间不发生关系。(5)参与性融资,是指亚洲开发银行先对项目进行贷款,然后商业银行购买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中较早到期的部分。在这些联合融资形式中,平衡融资和共同融资占大部分。2.5.4.2 非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是非洲国家的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帮助下1964年11月成立的一个面向非洲的区域性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该行总部设在科特迪瓦(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让。非洲开发银行的宗旨,是向非洲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或给予技术援助,充分利用本大陆的人力资源,以促进各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尽快改变本大陆贫穷落后的面貌。非洲开发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成员国认缴的股本和待缴股本。与IBRD一样,非洲开发银行成员国认缴的股本也分为实缴股本和待缴股本两部分。此外,非洲开发银行还通过发行国际债券和组织辛迪加借款的方式积极在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非洲开发银行的贷款分为普通贷款和特别贷款。普通贷款是该行用普通股本提供的贷款。特别贷款是用该行规定专门用途的特别基金向成员国提供的优惠贷款。为广泛动员和利用资金,非洲开发银行又建立了以下四个机构:1.非洲开发基金。这是由非洲开发银行和非洲以外25个国家与地区成员认股缴纳的一笔跨国基金,设立于1972年,1973年开始营业。该基金主要向非洲最贫穷国家的发展项目提供无息贷款,偿还期限为50年,每年只缴纳0.75%的手续费,对可行性研究项目的贷款,偿还期限10年,每年缴纳0.75%的手续费。2.非洲投资开发国际金融公司。该组织是1970年11月在非洲开发银行倡议和参与下组建的控股公司,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宗旨是动员国际私人资本,建设和发展非洲的生产性企业。公司的股东除国际金融公司外,还有美洲、欧洲和亚洲的120余家金融、工业与商业企业。3.尼日利亚信托基金。它是1976年建立的,由尼日利亚政府投资、非洲开发银行管理的一个机构。该基金通过与其他信贷机构合作,为亚洲开发银行成员国中较贫穷国家的发展项目提供援助资金,以促进非洲经济增长。它贷款的偿付期限25年,宽限期最长可达5年,收取较低的利息。贷款的领域主要是交通运输和社会公用事业。4.非洲保险公司。这是非洲开发银行的一个附属金融机构,1977年3月成立,1978年开始营业。它是发展中国家建立的第一家政府间再保险公司。该公司的宗旨是,促进非洲国家保险与再保险事业的发展,通过投资与提供有关保险与再保险的技术援助,来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独立和加强区域性合作。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由各成员国代表组成的大会。按规定,每个成员国至少要把其境内再保险合同的5%投保于该公司。该公司现在已控制了非洲再保险营业额的80%左右,减少了非洲再保险费用的外流,并以其收益投资于非洲的经济建设。2.6 国际资本流动20世纪90年代,国际资本流动急剧增加,资本流动的规模及参与的国家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过程,即资本跨越国界,到别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生产方面或金融方面的投资和投机活动,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推动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2.6.1 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国际资本:是指资本基于经济或政治目的的需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企业或个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企业或个人)的流出和流入,也就是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转移。2.6.2 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进入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区域化,一体化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更趋扩大。发达国家不仅是国际资本的最大提供者,同时也是最大需求者。发展中国家出于发展各国经济的需要,纷纷放松资本管制,为资本的大规模输出,输入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一下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筹资证券化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结构的变化最近20年中,以国际债券和股票发行为主的直接融资在国际资本市场逐渐取代以银行团贷款为主的中长期间接融资,进而呈现出筹资证券化的特征。也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个转折。2.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场所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资本项目发放的浪潮。3.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力在主要工业国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在90年代中期就已经超过其GDP值。机构投资者中发展最快的就是对冲基金。据总部设在波士顿的一家咨询调查机构公布的报告,1990年对冲基金有1500家,资本总额500亿美元,而1998年,对冲基金有4200家,资本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其中在美国注册的约51%,管理的资产占对冲基金总资产的30%。很对对冲基金在离岸注册,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便是在加勒比海的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对冲基金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一是对冲基金多为私募,受到的监管比较少。二是对冲基金属于跨行业、跨地区和跨国界的投资基金,他们即可以从事普通的证券投资业务,也涉及商品和金融期货投机;可在各地区进行套汇套利交易。三是大量运用投资杠杆。就是用现有的资本或证券资产作抵押从银行获取贷款。凭借其资金实力及经营的隐蔽性和灵活性,他们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市场的冲击力是相当大的。2.6.3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在实际中,资本流动常常由不同的表现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国际资本流动常常可以划分为一下几种类型:1.资本流动的期限或投资者的目的来划分,国际资本流动可划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1)长期资本流动。主要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者未规定使用期限的流动资本。它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银行信贷等形式。(2)短期资本流动。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或者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他的形式多样,十分复杂2.按资本流动的方向划分,国际资本可分为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1)资本流入。是指资本从国外流入国内。它意味着本国对外国的负债增加,或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减少。(2)资本流出。是指资本从国内流出国外。它意味着本国对外国的资产增加,或本国在外国的负债减少。3.按具体表现类型划分,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划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2.6.4 际资本流动的利益与风险国际资本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流动,都将孕育着巨大的商机。着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国际资本的流动又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潜伏着巨大的危害。2.6.4.1 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1.传统福利分析。这与贸易类似,不同的是资本交易只有一种产品即货币。在各国国内资本收益率不一致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资本项目开放,收益率的差异就会导致资本的流动,使资本的效率提高,福利增加。2.分散风险。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剧,特别是流动中各种风险因素的增多,近年来资本项目的开放的研究重点转向国际金融市场的的风险承担和风险分散。3.减少管制成本。在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情况下,资本管制的效力越来越弱,因而实施资本管制的成本越来越高。此外,资本管制导致资本外逃增加,实行资本项目的开放有利于降低上述资本管制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率。2.6.4.2.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1.对经济主权的冲击。一国经济主权主要表现在发钞、征税及各种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资本自由流动后,这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冲击。(1)货币替代对一国货币发行、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货币替代是经济实体在一定的利率、汇率、税收等差异的情况下,因追求资本安全和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由外币代替本币职能的现象。货币替代的过程通常是从外币替代本币作为价值储藏开始的。狭义的理解是指外币存量以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分别在价值储藏、价值计算和转移支付方面替代本国货币的职能。广义的理解包括留在国外的外逃资本。由于外国货币不仅作为保值手段,而且还被作为计价手段和支付手段,从而排斥处于劣势的本国货币,国家为了使国人增加对本币的需求,都采取提高本币的存款利率,在短期内会奏效,如果不真正解决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局面难以维持。如实行强制政策,就刺激资本外逃。所以货币替代是一个流动性极强的动态过程,使得国内的宏观需求管理极为困难。(2)税收。税收的依据都是领土原则,即在管辖地域内对收入和经济活动有征税权利。资本项目自由化日益制约政府在控制税制和税率方面得选择。(3)使以封闭经济为依据的传统货币政策失灵。在当今,由于国际资本的流动的存在,提高利率会诱使国外资金流入,反而会进一步刺激投资。反之会造成资金外流,国内投资规模很难扩大。2.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1)资本大量流入导致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加大,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2)导致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出现。把不流动资产转换成流动资产后,国内外经济、金融的不利因素都会导致对金融机构的挤兑。挤兑又导致大量资本的流出,在缺少足够的国际储备的情况下,将造成货币的贬值;反过来,预期货币贬值会加重对金融机构的挤兑,加重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可以说,金融机构创造的流动性越多,挤兑的临界点就越低,轻微的国内投资收益率下降或国外利率的提高就会导致银行货币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发生。(3)导致证券市场出现波动。()汇率超调导致国际收支危机。3 国际金融市场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一国与他国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国际金融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延伸,形成国际金融市场,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互动愈加活跃,促进世界经济增长。3.1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资金的流向,沟通资金由赢余的部门转移到资金短缺的部门。国际金融市场将这种资金的流动从国内扩大到国家之间。3.1.1 国际金融市场的含义指国家之间进行资金融资的场所。在世界经济具有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今天,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具有现代化通讯设备的,具有全球性广泛联系的,进行国际金融交易的场所。1. 狭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指具体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的场所,包括外汇与黄金的买卖,长短期资金借贷等。2. 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指新兴国际金融市场,包括离岸金融等金融市场在内的全球一体化的国际金融业务场所,其范围扩大到欧洲货币市场,离岸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等。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还包括更多的离岸金融业务和金融衍生工具业务。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自由化的发展,许多大规模的国际金融市场上,传统和现代国际金融业务交织混和,广义和狭义的界限已经模糊。3.1.2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交易基本上是本国居民,金融市场受本国政令,法令管制,交易使用的是本国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凭借其发达的工业基础和稳健完善的银行制度,使其首都伦敦成为最早的且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二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占有压倒优势。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中心地位,大量的国际借贷与资本集措都集中在纽约,纽约因此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与此同时,伦敦国际金融市场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所削弱。60年代以后,欧洲货币市场迅速发展。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活动急剧增加,境外金融交易随之产生。欧洲货币市场也在交易主体,业务范围方面得到了很大的突破。除此之外,期间还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些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大部分交易活动势在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进行的,交易涉及所有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业务活动也不受任何国家金融体制的管辖。这种国际金融中心也成为离岸金融中心。战后新兴的离岸金融市场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新兴的离岸金融市场的出现,是国际金融市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离岸金融市场的交易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和最主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国际金融市场逐渐连成一体,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步相融,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与新型国际金融市场也难以完全区分。3.1.3 国际金融市场的划分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来划分。1.按性质不同: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从事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国际信贷和国际债券业务,交易主要发生在市场所在国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并受市场所在国政府的金融法律法规管辖。新兴离岸金融市场:其交易涉及所有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大部分交易是在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进行的,业务活动也不受任何国家金融体系规章制度的管辖。2.功能不同划分:外汇市场:由各类外汇提供者和需求者组成的,进行外汇买卖,外汇资金调拨,外汇资金清算等活动的场所。货币市场:指资金借贷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交易市场,或称短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指资金借贷期在1年以上的中长期信贷或证券发行,或称长期资金市场。黄金市场:指专门从事黄金交易买卖的市场。 3.融资渠道不同:国际信贷市场:主要从事资金借贷业务,按照借贷期限长短由可划分为短期信贷市场和长期信贷市场。国际证券市场:是股票,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等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市场,长期资本投资人和需求者之间的有效中介,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3.1.4 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 1.提供国际融资渠道。国际金融市场创造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2.调剂各国资金余缺。把闲置资本转化为赢利资本,促进资本的国际化,使资本流向收益最高的国家,从而使资本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有效地配置,有效地利用。3.调节国际收支。缓解各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4.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国际贸易融通资金,汇集资金,把大量的资币资本转化为职能资本。5.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6.金融风险增大。国际金融市场将世界经济联成一体,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增快,流量增加。越来越多的金融业脱离了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等方面的实际业务,约95%是独立资金运动。大量游资在国家之间流动,为投机提供了便利。3.2 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国际金融市场是由不同类别的市场构成。3.2.1 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是由各类外汇供给者和需求者组成的,进行外汇买卖、外汇资金调拨、外汇资金清算等活动的场所。与其他市场相比,外汇市场的交易额是最大的。据粗略统计,全世界外汇日交易额在1990年达到6500亿美元,在1992年达1万亿美元,到如今,全世界外汇日交易额已达1.8万亿美元。外汇交易的绝大部分已经脱离了为国际贸易进行结算的传统功能而单独行动。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众多,有中央银行、进口公司、经营外汇业务的各种机构和投机者等等。中央银行很少直接参与外汇市场的操作,而是通过其指定的外汇经营机构在外汇市场上抛出或购买外汇,间接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目的是使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的方向浮动,以达到预期目标。商业银行的外汇业务,一方面为客户服务,另一方面是调节自身的资产与负债的头寸。银行同业的外汇交易构成了外汇交易业务中的绝大部分,它们之间的外汇交易成为批发交易。对汇率产生重要影响。外汇经纪人自身不参加外汇交易,只是为客户交易作中介,收取佣金。外汇市场的发展在实现购买力转移,避免或防止外汇风险,提供国际性资金融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凭借电话及电脑等通讯设备进行外汇交易的,没有固定场所的无形外汇市场逐渐增多,而传统的有形市场的比例正在逐步缩小。世界不同地区的主要外汇市场已经由电子技术联为一体,实现了全天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可能,外汇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已经形成。世界外汇市场的迅速发展是世界经济向区域化、一体化方向发展的结果。为加强实现浮动汇率制度下对外汇风险的进一步管理,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不断强调对外汇市场的协调干预。3.2.2 货币市场1.货币市场的概念及条件货币市场是指资金借贷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交易市场,或称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市场的参与者众多,商业银行是该市场的重要参加者,此外还有政府、证劵交易以及大的金融和非金融机构。一个理想的货币市场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有一个完善的中央银行体系,中央银行有能力并且愿意充当最终贷款人。在发生金融危机时,商业银行可能无力或者不愿意提供贷款时,中央银行可以提供必要的贷款,以帮助市场保持稳定。第二,在货币市场上,是否有种类繁多的短期金融工具,交易是否活跃。所谓种类繁多是指市场上提供有足够数量的不同期限、不同收益、不同风险、不同流动特征的短期金融工具,以满足不同投资人的多种多样的随时变化的需要。所谓交易活跃是指有足够多的经纪人、中间商和其他功能相当的金融机构作为市场组织者来有效地调动起大规模的、换手率很高的货币市场交易。第三,有关货币市场的法律法规,或按照市场惯例自我约束。是否有专门机构对各类机构,特别是对金融机构的交易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只有门类齐全,交易活跃、交易遵纪守法、监督者严格管理执法如山,总之是按照市场规律运转的市场才是理想的货币市场。2.货币市场的分类 货币市场可以进一步分为短期信誉市场、短期证劵市场和贴现市场。(1)信贷市场。短期信贷市场以银行同行拆放市场占主导地位,除此之外银行还通过短期信贷市场向企业提供贷款。银行同业拆放市场是指金融同业之间(包括银行和经营信用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相互信贷的场所。银行同业拆放市场的交易物是个金融机构的多余头寸由资金多余的金融机构拆放给资金不足的金融机构。银行也通过短期信贷市场向企业提供贷款。企业发生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时,银行通过短期信贷市场可以向工商企业提供1年以内的短期贷款。贷款利率以市场利率为基础,同时视企业信誉情况附加一定利息。(2)短期证劵市场。短期证劵市场是进行短期票据交易的市场。交易票据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银行有关的市场信用工具,如定期存单、银行承兑汇票等:,另一类是非银行的市场信用工具,既由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票据,如国库劵、商业票据等。短期证劵市场交易的短期票据中,国库劵、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和定期存单是最常见的。(1)国库劵是国家为了满足财政需要而发行的短期政府债劵。在美国,国库劵的发行是为满足季节性财政需要。国库劵在美国证劵市场上信誉最好,流动性最强,交易量最大。它对于美国人和美国以外的政府、金融机构和个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2)商业票据是一些大工商企业和银行控股公司为筹措短期资金,凭信用发行的、有固定到期日的短期信贷票据。(3)银行承兑汇票主要是出口商签发的,它是经银行背书承兑,保证到期付款的汇票。这种汇票的期限一般为此30~180天,以90天为最多,面值无限制。(4)定期存单是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吸收大额定期存款而发给存款者。这种存款单不记名,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自由出售。因此,投资于存款单既可以获得定期存款利息,又可以随时将其转让变现,很受投资者欢迎。发行定期存款单使银行可以获得稳定的短期资金来源。最初存款单均系大额,面值最少为10万美元,最多达100万美元。为吸收更多资金,从此60年代末开始,银行也发行面值为以十位数,百位数为计价单位的存款单,存款单的利率也由原来的固定利率发展为调整的浮动利率。定期存款单的期限一般在1~12个月之间,其中3~6个月为最多。(3)贴现市场。贴现市场是经营贴现业务的短期资金市场,贴现是银行购买未到期票据并扣取自贴现日起至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的业务。客户可以将未到期票据到银行或金融机构按照一定折扣比例取现金。银行或金融机构在到期日凭票向发票人或承兑取现款,也可以在票据未到期前将该票据向中央银行按照一定折扣比率进行再贴现。贴现业务是与短期票据交易业务联系在一起的。3.2.3 资本市场 3.2.3.1 资本市场概述资本市场是长期资本融通的场所,通常将1年以上的中长期资本借贷或证劵发行与交易的市场称为资本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途径。广义的资本市场由国际间银行中长期资本借贷市场和证劵发行与交易组成。狭义的资本市场主要指证劵市场。国际证劵市场根据证劵的种类可以分为国际股票市场和国际债劵市场。根据证劵发行与交易的性质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新证劵如新股票或新债劵发行的市场。一般发行人要先对股票或债劵的发行进行策划,由中介机构进行承销,由投资人进行认购。一级市场可以使资本迅速、有效地从资本剩余单位转移到资本不足单位。二级市场是对已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的股票或债劵,在国际性交易所或有关交易系统进行上市交易的场所。二级市场的存在为已发行的证劵提供充分流动的交易市场。证劵交易原本主要在交易所内进行,但是现在场外交易也十分盛行。场外交易是指证劵投资机构之间不通过证劵交易所,而以电话、电传等方式相互进行的证劵交易,它给交易者提供了更便利的交易方式,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量体裁衣提供特殊服务。资本市场有很多功能。最重要的功能是它提供了一种机制,使资本能够迅速有效地从资本赢余单位转移到资本不足单位。这也是一级市场所承担的功能。只有一级市场才能通过向新的投资人发行新的证劵,或向原有的投资人增发新的证劵,为公司提供新的资金来源。资本市场的另一个功能是为已发行的证劵提供充分的流动性,既提供有效的二级市场,证劵具高度的流动性,才能使股票或债劵持有者可以随时卖出手中的证劵。高效的二级市场的存在,可以保证发行人迅速地连续地从社会上筹集资金,满足其不断扩大资金的需要。因此二级市场的存在是为了保证一级市场的更有效的运行,没有一个高效的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便不能存在,便失去了活力。3.2.3.2 国际证劵市场 国际证劵市场由国际股权市场和国际债劵市场所组成。1.国际股权市场。国际股权市场又称国际股票市场,指在国际范围内发行并交易股权的市场。在国际上发行股票要比国内发行股票复杂得多。股票发行涉及的当事人有五个方面:发行人(包括政府、银行、公司企业等)、证劵监督机构(政府或政府授权机构)、公证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信誉评价机构)、承效机构(投资银行和相关证劵商)投资人。股票的发行要考虑发行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发行量、发行对象、范围和方式等等。股票交易市场是证劵市场最活跃的部分,它由证劵交易所、证劵自动报价系统、证劵经纪人、证劵自营商、投资人和证劵监管机构组成,交易所是二级市场的中心。电子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使二级市场交易更活跃更有效。2.国际债劵市场。国际债劵市场包括外国债劵市场和欧洲债劵市场。(1)外国债劵是指筹资者在国外发行的,以当地货币为面值的债劵。外国债劵是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债劵。伦敦曾经是最大的外国债劵市场,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国是外国债劵的主要发行地。世界主要外国债劵有:外国人在美国发行以美元为面值的外国债劵,称为“扬基债劵”,在日本发行的以日元为面值的外国债劵,称为“武士债劵”,在英国发行的以英磅为面值的外国债劵,称“猛犬债劵”等等。新债券的发行一般要先通过公认的评级机构给予评级。比较有影响的评级机构有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and poor’s)和穆迪投资服务公司(Mood's lnvestment Srrvice Company),这是两家国际声誉很高的资产评估公司,他们的评级结果将对公司能否发行股票和债劵产生影响。(2)欧洲债券市场是欧洲债券发行和交易的市场。欧洲债券是指发行人在国之外的市场上发行的,以发行所在地国家之外的货币为面值的债券。如美国人在法国发行以英磅为面值的债券。欧洲债券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3.2.3.3 国际中长期信贷市场国际中长期信贷市场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银行为企业等长期资本需求者提供的1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国际银行中长期信贷有如下特点:第一,国际银行中长期信贷在贷款资金用途上不受贷款的限制,由借款人自由安排使用。第二,国际银行中长期贷款的资金供应充裕,借款方便,贷款数额能够满足借款人的需要。第三。国际银行中长期贷款的条件严格,利率较高。3.3 欧洲货币市场第二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全球的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原有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已不能适应这种国际化的趋势,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出现了一个资金规模巨大、不受各国金融法律法规约束、监管的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这种市场称为欧洲货币市场。欧洲货币市场也称离岸金融市场,是指在一国境以外进行该国货币的存款、放款、投资、债券发行和买卖业务的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世界贸易、金融和经济的发展。3.3.1 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欧洲货币市场最早出现的是欧洲美元,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冻结了我国存在美国资金,原苏联政府为了避免遭受同样的损失,便把其持有的在美国的美元存款调至美国境外的银行中去,多数存在伦敦,形成欧洲美元最早的组成部分。1957年英磅发生危机,英国政府为维持英磅的稳定,严格限制本国商业银行向英磅区以外的国家提供英磅贷款。伦敦的商业银行为展信贷业务和解决贸易商的资金需求,便把它们所吸收的美元存款贷放出去。这样,一个美国境外的美元借贷市场就在伦敦出现,这一市场即欧洲美元市场。3.3.2 欧洲美元市场发展的原因20世纪年代以后,特别年代以来欧洲美元市场迅猛发展,其主要原因有:1.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不安断扩大。自1950年起,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就开始现逆差。1958年以后,国际收支逆差进一步扩大,到1971年8月,面对不断恶化的国际收支和美元危机的威胁,美国被迫宣布停止覆行美元兑黄金的义务。这样就在美国境外,主要是西欧各国的银行里积存了大量的美元,从而为欧洲美元市场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促进了欧洲美元信贷的投放。通过信用膨胀,反过来又刺激欧洲美元市场的交易活动不断扩大。2.美国的金融政策的限制。首先,根据美国联邦备银行的Q字条例,美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限定的利率,而国外的欧洲美元则不受此限制,导致美国国内资金纷纷流向欧洲。其次,根据M条例,美国商业银行要向联邦备银行上交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而国外的欧洲美元则不须交纳存款准备金。此外,为限制资本外流,美国政府于1963年采取对购买外国证劵的美国居民征收利息平衡税的措施,使得跨国公司不得不转向欧洲美元市场融通资金,从而大大促进了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3.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加快了跨国公司的发展,而跨国公司贸易和生产活动遍布世界,需要日益增多的短期资金融通,也需要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及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挑拨资金,或通过金融机构获得中长期资本以更新设备和技术。跨国公司既为欧洲货币市场提供了资金来源,又给欧洲货币市场创造了繁多的业务机会。因此,欧洲货币市场正是伴随跨国公司的巨大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4.70年代,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涨价,引发了1973—1975年和1979—1982年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石油输出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成倍增长,而非石油输出国出现了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大量的石油美元流向欧洲货币市场,通过欧洲货币市场便捷的借贷渠道,为各国政府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提供了充分的资金资源。5.60年代以来,美元的霸主地位日益衰落,美元危机频繁爆发,各国企业及投机商纷纷抛售美元,抢购其他硬货币,而西欧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采取了一些限制境外居民以当地国家货币寸款的措施,这些资金便转存到该货币发行国以外的地区。这就形成了欧洲英磅、欧洲法国发郎、欧洲荷兰顿、欧洲瑞士发郎等其他欧洲货币,欧洲美元市场也相应逐渐扩大到欧洲货币市场。欧洲货币市场形成后的范围不断扩大,很快扩展到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3.3.3 金融市场的类型如前所述,欧洲货币市场又称离岸金融市场,按其业务特点可分为三种:1.一体型。一体型离岸市场是指境内金融市场业务与境外市场业务融为一体。市场的参与者即可以是居民也可以是非居民,经营的业务即可以是离岸业务也可是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业务,或称在岸业务。伦敦和香港金融中心即属于此种类型。2.分离型。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是指境内金融市场业务和境外业务严格分离。对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与本国居民之间的金融业务活动加以限制,只准许非居民参与离岸金融业务,其目的在于防止离岸金融交易活动影响或冲击本国货币政策的实施。美国纽约离岸金融市场设立的“国际银行设施”(Intetnational Bsnkinh Facilities,IBF)、日本东京离岸市场和新加坡都属此类。3.簿记型。簿记型离岸金融市场几乎没有实际的离岸业务交易,只进行借贷投资等业务的记账、转账或注册等事务手续,其目的是逃避税收和金融管制。中美洲的一些离岸金融中心,如开曼、巴哈马、拿骚和百慕大等即属此类。3.3.4 欧洲货币市场的组成欧洲货币市场按其业务可分为欧洲短期信贷市场、欧洲中长期信贷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3.3.4.1 欧洲短期信贷市场欧洲短期信贷市场形成最早,规模最大,其余两个市场都是在短期信贷市场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形成的。这个场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借贷期限短。欧洲短期信贷市场的交易大部分是按日计算的短期放款。一般为7天、30天、90天、180天、最多不超过1年。3个月期以内的借贷业务较多,3个月至1年期的交易较少。其中隔夜交易比例相当大,虽然期限很短,但对维持银行资金周转与国际金融市场正常运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借款数额较大。欧洲货币市场上每一笔交易额都很大,一般以25万英镑为起点,多者高达数百万英镑。所以欧洲短期信贷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政府机构及国际金融机构。第三,欧洲货币市场的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ondon Lnter Bank Offered Rate,LIBOR)是国际信贷市场的基础,许多国际借贷业务都以LIBOR附加一定的利息来确定。第四,欧洲利率一般略低于国内市场,一般0.23%~0.5%之间。存贷款利率差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营境外货币的银行免交存款准备金。第五,条件灵活,选择性强。短期资金的期限、货币种类、金额、交割地点以及利率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第六,发生在银行同业之间的拆借一般建立在信誉的基础上,无须提供抵押品。3.3.4.2 欧洲中长期信贷市场欧洲中长期信贷市场主要从事借贷期限1年以上的业务活动。国际银团贷款,或称辛迪加贷款,是欧洲资本市场上中长期信贷的典型形式。辛迪加贷款是由一家银行牵头,由几家甚至几十家银行组成的银行集团,共同筹措并联合提供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贷款。1.辛迪加贷款的形式。辛迪加贷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银行团贷款,即参加银行团的各成员行直接向借款人提供贷款,贷款的具体工作由各贷款银行在贷款协议中指定的代理银行统一管理。更多的贷款是间接银行贷款,即辛迪加贷款。辛迪加贷款的银行团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牵头银行、代理银行和参加银行。牵头银行负责与借款人谈判,项目 确定之后,由牵头银行将参加贷款份额分别转售给其他参加银行;这些参加银行负责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代理银行负责具体事务工作,包括负责监督管理贷款项目的实施。2.辛迪加贷款的特点。辛迪加贷款具有很多优点,首先,由于参加辛迪加贷款的银行很多,每个参加需要对某个项目提供贷款总额的一个百分比,如果该项目在运转过程中出现问题,每个银行个体只承担部分风险,有利于风险的分散,同时数家银行共同承担某一个项目,也减少了同业之间的竞争,达到参加银行共同分散风险,共同获取利润的目的。其次,对于借款人来说,借款项目通常需要资金量大,期限长,这是某一家银行难以承担或不愿意承担的项目。辛迪加贷款的形式使贷款金额分割给不同的银行来承担,或者说从期限上分割成不同的银行提供不同时期的贷款额度,大大便利了借款人的筹资。第三,借款人只需委托银行即可得到大笔借款,在整个贷款其间也只需同代理银行打交道,十分便利。第四,辛迪加贷款可以承担贷款数额巨大、期限长的项目,一般贷款为5~10年,或多或10年以上,但要求贷款资金专款专用。3.辛迪加贷款的利息和费用。辛迪加贷款的成本由利息和费用两个部分组成。辛迪加贷款的利息是以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IBOR为基础,再加上一个附加利率构成。一般而言,附加利率比较稳定,而LIBOR经常波动。由于伦敦各主要银行都提供出自己的LIBOR,因此用那种LIBOR作为辛迪加贷款利率要由借贷双方研究而定。通常确定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寻求各主要银行报价中的最优价格;第二,选择几家参考银行的报价,折算出平均利率;第三,将贷款银行与主要银行的平均利率作为贷款利率。第四、由贷款银行单独确定。国际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一般采用可调整利率机构,即利率在一定时期保持不变,但每隔岸3~6个月就要按照市场利率进行调整,实际是按期调整的浮动利率。附加利率要根据借款人的信誉状况、贷款风险程度、贷款期限、市场资金供求、金额大小等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为1%左右。辛迪加贷款的费用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管理费、代理费和承担费。管理费,是借款人支付给辛迪加贷款牵头银行的佣金,是对牵头银行成功组织辛迪加贷款所支付的报偿。管理费一般按贷款总额的一定百分比一次或分次支付,费率一般为总额的0.5~2.5%。代理费是支付给代理行的费用。通常情况下,辛迪加贷款有一家代理银行,负责贷款其间与借款人之间的各项具体事务如邮政、通讯等。具体业务费用实报实销,除此之外还要另外向代理行支付代理费,作为对代理银行提供服务的酬金。一般代理费按照事先商定的金额支付。承担费是借款人未能按期使用银团或贷款银行已经按贷款合约准备好的资金,给贷款银行造成影响而支付的赔偿性费用,一般费率为贷款总额的0.25%~0.75%。这是为了促进使借款人积极有效地利用贷款,也不妨碍贷款银行有效地运筹资金。3.3.4.3 欧洲债券市场欧洲债券市场是指从事由国际辛迪加承保的、在面额货币国家以外发行和交易国际债券的业务活动。欧洲债券是指发行人在本国之外的市场上发行的,以发行所在地国家之外的货币面值的债券。如美国人在法国发行以英镑为面值的债券。欧洲债券有以下特点。第一,欧洲债券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欧洲债券的发行人、发行地点和货币单位分别属于不同国家。第二,欧洲债券实际上是一种无国籍债券,它的发行人通常是政府机构、大公司和国际性金融机构。欧洲债券的发行不受任何政府的管辖,是一种完全自由的债券。欧洲债券可以同时在几个国家发行,多数国家对发行期限和数量没有限制,也不需要发行前的注册和信息披露手续。欧洲债券了出售通常是通过国际辛迪加承包后再进行分售。第三,欧洲债券市场有容量大、发行灵活、发行成本低、品种多、流动性高、利息不纳税等优点。3.3.5 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和影响 欧洲货币市场形成以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两方面的。3.3.5.1 欧洲货币市场的积极作用欧洲货币市场形成以后,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首先,欧洲货币市场作为战后最大的国际资金市场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很多国家正是依靠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解决了国内生产建设资金短缺的难题,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次,欧洲货币市场为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缓和了世界性的国际收支危机。由于世界性石油危机、国内的经济危机及产业结构等原因,有些国家常常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欧洲货币市场雄厚的资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各国为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所需要的资金,从而缓和了世界性的国际收支危机。第三,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各金融中心之间相互独立的状态,形成了国际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这种一体化有利于降低国际间资金流动的成本,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3.3.5.2 欧洲货币市场的消极影响欧洲货币市场对世界经济发展除了有推动作用之外,还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一,削弱了各国货币政策的效力。欧洲货币市场的活动往往会使一些国家的金融政策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国内的银行和企业却能从欧洲货币市场获得信贷,从而使国内紧缩政策的威力减弱。第二,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欧洲货币市场资金流动不受管制的特性,为外汇投机活动提供了方便,加大了汇率的波动幅度,从而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第三,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贷风险。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来源中,短期资金和同业拆借资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欧洲货币市场中的很多贷款是中长期的。这种短借长贷的运作方式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贷风险。3.4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20世纪70年代伴随布雷顿林体系的崩溃和石油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衰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汇率波动频繁,利率上升。在这种动荡不定的环境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势,进行了很多金融创新。3.4.1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产生的背景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以原生金融工具为基础而新创造出来的虚拟金融工具。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政府纷纷放松金融管制,出现了金融体系自由化的趋势,再加上近些年来计算机和电信技术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迅速发展起来。3.4.1.1 金融体系国际化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70年代两次石油价格上涨,使石油输出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巨额顺差,其中上千亿美元流入到欧洲货币市场,这些石油美元由欧洲收支出现了巨额顺差,其中上千亿美元流入到欧洲货币市场,这些石油美元由欧洲货币市场贷出,很多又回流到非石油输出国,这要某种程度上孕育了国际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放松外汇管制及取消资本流动的限制推动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国际化的进程。3.4.1.2 国际融资证券化所谓国际融资证券化是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手段的证券化和贷款权的证券化。筹资手段的证券化是指80年代以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筹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改变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金融中介间接筹措资金的方式,转而由利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直接融资。在70年代,尽管国际债券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国际资本市场仍以银行贷款为主。到8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国际证券的筹资比重不断上升,到1986年,国际资本市场的债券发行额已远远超过银行贷款额。贷款债权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以贷款债权作担保发行证券,即以证券交易方法贷款债权,从而实现贷款债权的流动化,加速资金的周转。导致国际融资证券化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国际债务危机的影响。1982年在拉美爆发的世界性债务危机,使一些发达国家银行出现了巨额呆账,这不仅削弱了这些银行进一步发行新的国际贷款的能力,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它们的信誉。一些信誉卓著的公司转向证券市场,通过发行证券筹资,而许多银行也在市场上出售债权。3.4.1.3 放松金融管制金融业历来是受政府管制较严的一个部门,金融管制可分为对内管制和对外管制。对内管制主要是限制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及存贷款利率。对外管制主要是限制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业及金融市场,限制外国银行在本国经营业务的范围及对外汇流出入的管制。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金融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国金融业的正常的运行机制,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而有些金管制由于受到金融创新的冲击约束力已大大降低。因此从70年代末起,西方国家开始放松金融管制,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金融管制自由化的浪潮,放松金融管制心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取消外汇管制。英国和瑞士在70年代末取消了限制资本流出的外汇管制。1980年日本修改了新的外汇管理法,1984年允许日元国际化。1986年法国和意大利也基本取消了外汇管制。2.取消利率限制。美国国会1980年通过了《对存款机放松管制与货币控制法》,规定将逐步取消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条例Q》关于存款利率上限的规定。此外,加拿大、联邦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也相继取消了对银行存款利率的限制。3.放宽对各类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范围上的限制,允许不同金融业务可以适当交叉,如美国传统上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业务区分明确,80年代新银行法出台后,美国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交叉,界限已趋于模糊。4.放宽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市场的限制,如英国于1986年金融服务法“大震”后,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进入英国,日本也允许部分外国证券公司进入其股票交易所。此外,美国建立了国际银行便利,日本建立了离岸金融市场。5.实际利率的提高。由于恶性通货膨胀,70年代很多国家的实际利率为负值,即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因而债券对投资人的吸引力不大。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普遍下降,名义利率超过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息收益得以恢复正值,从而也使投资都恢复了对长期债券的信心和兴趣。3.4.2 金融创新3.4.2.1 金融创新的背景在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相继出现了滞胀,而在西方经济学占居正统地位的凯恩斯学派对此难以解释,这时包括货币学派在内的一些新自由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它们的理论核心就是反对国家干预,主张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经济,从而为各国放松金融管制奠定了理论基础。金融管制放松了,金融市场汇率、利率变动频繁,防范投资风险或借贷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应运而生。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原生工具的基础上衍生出来,人们称之为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服务的创新等。这些新的金融工具在防范投资风险或借贷风险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不少新的工具突破了传统上对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利率方面的管制。各种金融期货、期权、货币互换等新的金融工具相继出现。金融创新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资金筹措渠道,同时降低了融资成本。金融衍生工具的创造与发展称为金融工具的创新。美国的金融业相当发达但受政府管制较严,因而美国的金融机构创造出很多金融衍生工具以规避管制。包括各种金融期货、期权、货币互换在内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相继出现。后又在其他国家广为流传。世界各地还出现了若干新兴的金融市场,如芝加哥国际货币市场、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中心、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法国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等,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金融资料处理和传送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产生了终端服务、销售点系统、家庭银行业务及自动清算所等,这一世都便利了客户并使金融创新活动更加深入到百姓之中。3.4.2.2 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1.规避管制。逃避金融管制是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一个推动力。西方很多创新工具都是由美国金融机构创造的,其原因是美国金融业受政府管制较严。因此可以说,金融管制愈严,金融创新的推动力就愈大,金融工具创新也愈活跃。2.技术革新。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开展并在经济领域中运用,金融全球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不断进步与广泛运用,金融业有可能向客户提供各种质优价廉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服务,1990年芝加哥金属交易所和路透社控股公司联合开办了全球交易体系,它把全球电脑终端联结起来,使加入该系统的会员能在全球进行期货、期权交易。全球交易体系可以说是当今科学技术在金融界运用的结果。⒊减少风险。如前所述,7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的加剧及浮动汇率的实施,企业及个人面临了巨大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金融期货、期权及互换业务等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客户减少利率与汇率风险,以达到保值或盈利的要求。要各种创新的金融工具中,为减少利率与汇率风险而创新的工具占有相当大的比重。3.4.3 金融远期合约金融远期合约(Forward Contracts)是指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按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在合约中规定在将来买入标的物的一方称为多头方,在未来卖出标的物的一方称为空头方。合约中规定的未来买卖标的物的价格称为交割价格。远期合约是一个特别简单的衍生工具。它是在一个确定的将来时间按确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某项资产的协议。远期合约不是标准化的,最终客户可“定制”远期合同以满足非常特殊的要求,这使远期合同能较好地适合于某些特殊目的。在所有的远期市场中,货币远期市场是耿发达。这些市场由大银行,特别是全球性的大银行组成。这些市场的大多数远期交易在银行同业间进行,但银行能够代表非银行客户开展有效的交易。远期合约是适应规避现货交易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在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通过谈判后签署的非标准化合约。远期合约在签署之前,双方可以就交割地点、交割时间、交割价格、合约规模、标的物的品质等细节进行谈判,以便昼满足双方的需要。因此远期合约的灵活性相对较大。但远期合约也有明显的缺点:首先,由于远期合约没有固定的、集中的交易场所,不得信息交流和传递,不利于形成统一的市场价格,市场效率较低。其次,由于每份远期合约千差万别,这就给远期合约的流通千百万较大不便,因此远期合约的流动性较差。最后,远期合约的履约没有保证,当价格变动对一方有利时,对方有可能无力可无诚意履行合约,因此远期合约的违约风险较高。3.4.4 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规则3.4.4.1 期货市场的历史期货市场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最初的发展是为了便利农民和商人的需要。农民不知道未来粮食的价格如何,面临的风险显然很大。商人要购买粮食,也要面临很大的风险。他们可以商定一份期货合约,将未来粮食价格确定下来。世界上比较重要的交易场所有芝加哥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芝加哥国际货币市场(IMM)、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瑞士期权与金融期货交易所(SOFFEX)、东京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TIFFE)、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SIMEX)、悉尼期货交易所(SFE)等。世界各地交易所交易的期货大多可以分成商品期货合约(其合约交易标的物为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其合约交易的物为金融工具如长期政府债券或短期股票组合)两大类。期货市场是最成功的金融创新之一。通常有以下一些金融期货:在债券工具基础上的利率期货、外汇汇率基础上的外汇期货,以及股票市场平均指数基础上的股票指数期货。3.4.4.2 交易规则1.保证金制度。期货交易所就是专门供参加期货和衍生工具交易的交易者买卖合约的场所。它是由生产、经营或代理买卖同类或几类商品的企业和个人,为进行期货交易而设立的经济组织。期货交易所内最基本的活动就是期货合约的买进卖出,为使期货交易所成为合法经济组织,防止由于操纵、垄断或欺诈等不法手段而导致期货市场混乱、价格暴涨暴落、波及其他市场的正常运行,发挥期货市场的正常作用,发达国家政府都设有专门机构来对期货交易进行管理,同时期货交易所都制定和实施许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确保期货交易的正常进行。所以,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的交易是一种有组织的规范化的交易。保证金制度是指按期货交易所规定,期货交易的参与者在进行期货交易时必须存入一定数额的履约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是用来作为确保买卖双方履约的一种财力担保,即如果买卖双方在合约到期时,不能将手中的期货部位平仓了结的话,他们就必须按合约的元宝进行交易工具的实物交割。期货交易所之所以能为在期货交易的会员必须交纳履约保证金并在交易所内开立保证金账户。履约保证金的额度由提供合约进行交易的交易所制定,通常保证金要求随头寸情况不同而不同。对于没有任何降低风险机制的投机交易,保证金可高达合约价值的5%到13%。对于虽然也是投机头寸,但投机者在买进某一交割系列期货的同时,卖出另一交割系列的期货,则保证金可能只要合约价值的1%到3%。如果是套期保值头寸,保证金一般在2%到4%的范围。保证金的比例随交易标的物价格波动幅度而调节,价格波动幅度大,则保证金要求的比例相对较高,价格波动幅度小,由保证金要求的比例相对较低。2.盯市和保证金操作。盯市是指清算所每日对客户的保证金账户进行清算和调整的活动。交易者交易期货的范围受保证金多少的限制,交易所下属清算所每日对保证金账户清算,如果交易产生收益,客户可以将赢余提出,如果发生亏损,且亏损额超过初始保证金的1/3,则必须追加保证金,不能按期追加保证金者,会被强迫平仓而退出。3.价格波幅限制。每日价格最大波动幅度限制,称“每日停板额限制”,指的是某一交易商品每日的最大价格波动幅度是有限制的。在价格狂涨或狂跌超出了最大价格波动波动幅度时,交易所就可以停止交易,从而保证交易者免受重大损失。当然,价格波动较大时,也可适当调整期货合约的价格波动限额。一般情况下,在某一交易商品的期货合约中已列明每日停板额,它是根据该合约的交易日结算价加上或减去一定的比例金额计算出来的,交易者不得在确定的停板价格之外进行交易。4.交易数量限制。所谓交易数量限制,也称交易头寸限制,它是指交易者在某一期货市场上最多可持有的期货合约或期权合约的数量是有限制的。一般而言,在合约规则中就已经列明交易者就某一交易商品的期货合约可持有的最多买进与最多卖出(多头与空头)的数量,当交易者持有合约可持有的数量界限时,交易者就必须向交易所逐日报告。交易数量限额对投资交易者和套期保值者也适用,但套期保值者可适当扩大其持有合约的数量限制。制定交易数量限制和每日价格最大波动幅度,是为了确保期货市场财力的完整性和减少期货市场上出现不正常的价格波动,从而保障大交易者的利益。5.公开市场原则。公开市场原则,就是为了保证期货交易的公平进行和确保期货市场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凡在交易所内进行的期货交易都必须通过公正、平等、竞争的方式进行。大多数交易所都是以“公开喊价”制度来实现公开市场原则的。公开喊价制度或集体拍板定价制度同价格报告制度结合在一起,完善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无论是采取以上的哪一种方式确定交易价格,其目的都是为了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期货市场。3.4.4.3 期货交易的目的期货交易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汇风险而进行套期保值。期货交易的套期保值是在现货市场,某一笔交易的基础上,在期货市场上做一笔买卖方向相反,期限相同的交易,以期保值。它之所以能够起保值作用的原理是:在正常的国际金融运行情况下,由于期货价格与远期外汇价格都是以利率差价为基础的,两者价格的趋势是一致的,波动幅度也是大致接近的,所以必然形成,如果现货市场交易发生亏损,期货市场交易就会有盈利;反之,现货交易有盈,期货交易即亏,两者可以抵冲,这样可以固定成本或收益。3.4.5 期权市场和期权交易 期权又称选择权,是指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的期限内双方约定的价格(简称协议价格或执行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称潜含金融资产或标的资产)的权力的合约。3.4.5.1 场与期权市场交易所在欧洲和美国的首次看跌期权交易始于18世纪。1973年4月芝加哥交易所建立一个新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特别为交易股票期权。从那以后,期权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青睐。美国股票交易所和费城股票交易所于1975年开始从事期权交易,太平洋股票交易所于1976年开始从事期权交易。80年代初期权交易量迅速增长,每日期权合约售出的股票份额超过纽约交易所每日股票交易量。80年代,美国外汇期权,期货合约期权得到发展。费城股票交易所交易外汇期权,芝加哥期权交易所交易标准普尔100(SP100)和标准普尔500(SP500)股票期权,美国股票交易主要市场股票指数(MMSI)期权,纽约股票交易所交易纽约股票交易指数(NYSE Lndex)期权。大多数人提供期货合约的交易所这时都提供这些期货的期权交易,芝加哥交易所提供玉米期货期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提期货期权等等,现在世界各地都有期权市场。3.4.5.2 期权的基本形式期权是双方签订的合约,合约的买方有权利买进或卖出某种标的资产,而卖方必须根据买方的要求来履行义务。1.买权与卖权。期权的概念相当广泛。买权赋予购买者购买某种的资产权利(但不承担义务),而卖权赋予购买者出售某种标的资产的权利(但不承担义务)。期权合约的出售者则需承担绝对的义务。期权购买者为获得选择权利,必须支付给期权出售者一定的费用。就买权和卖权而言,预先支付的一笔期权价格被称为期权费。买权又称看涨期权,卖权又称看跌期权。2.期权的买方与卖方。在期权市场上有四种类型参与者:看涨期权买方、看涨期权卖方、看跌期权买方、看跌期权卖方。期权的购买者也称期权持有者(Holder),期权的出售者也称为期权发行者,有时也称为写契人(Writer)。买方愿意拥有多头时,卖方愿意拥有空头,即看涨期权的持有人具有在未来某时以执行价格购买该资产或放弃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力,而写契人必须在持有人意愿执行合约时以执行价格出售该合约的资产。看跌期权具有同样的定义,所不同者是期权购买者具有出售或放弃标的资产权利。如果期权持有同样的定义,所不同者是期权购买购买者具有出售或放弃标的资产权利。如果期权持有者打算履行这个权利,出售的价格就是期权的敲定价格或执行价格。签署期货合约并不需要支付全部成本,但是两位期权合约的投资者必须为购买期权合约而事先支付一定费用,即期权购买者为持有期权所赋予的权利一次性地付给期权出售者一笔款项期权费,而卖方需交纳一定额度的准备金给交易所。3.欧式期权与美式期权。期权购买的权利只适用于某段特定的时间,称为有效期。期权权利失效的准确日期称为到期日。买权和卖权可以是欧式期权或美式期权。欧式期权只能在接近期权到期日的有限执行期内执行;而美式期权能够在从期权起始日开始至到期日之间的任何时间执行。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执行的话,期权失效,也就没有价值了。为了完全确定一个期权,期权合约的签定必须指定几个要素。无论是买权还是卖权,都包括标的资产、期权的协议价格、期权的有效期。如果期权在多个交易所内交易的话,还需指定期权交易的交易所。4.场外交易市场。即期货币期权于1982年2月开始在美国费城股票交易所进行交易,在那之前已发生场外交易,直至今日场外交易仍是期权是的主要场所。年历1982年之后,许多其他市场开展货币期权交易。用交易货币期权或场外交易期权来进行货币风险管理的方法激增。场外交易市场的期权交易发展十分迅速,因为市场交易期权为标准合约,灵活性很差,而大多数写契人更愿意根据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不同要求,设计具有不同交易额、到期日或其他具有不同特征的期权合约。场外交易期权合约的可调整特征有助于克服信用风险集中于写契人的缺点。80年代和90年代期权场外交易市场交易有很大发展,场外交易期权的特点是通过电话达成协议而不是在交易所场内交易。交易的一方通常是一家投资银行,它持有各种期权组合,运用我们稍稍后将介绍的操作过程进行套期保值,另一方是投资银行的客户,如基金管理人或大公司的财务主管。3.4.5.3 期权状态期权可以处于下述三种状态:实值状态(in-the-money)、两平状态(at-the-money)或虚值状态(out-of-money)。处于哪一种状态,取决于标的资产的执行期市场价格和协议价格之间的关系。通常期权买方预期某种标的资产的价格将上涨,则会买入该种标的资产的买权,以期未来当该种标的资产的价格果真上涨,且超过协议价格时,以较低协议价格买入该标的资产;期权买方预期某种标的资产的价格将下跌,则会买入该种标的资产的卖权,以期未来当该种标的资产的价格果真下跌,且低于协议价格时,以较高协议价格卖出该标的资产而获利。对于买权,即看涨期权,如果标的资产的执行期市场价格等于期权的协议价格,该期权就处于两平状态,买方将执行合同与否,都将损失期权费。最后,如果标的资产的执行籽市场价格低于期权的协议价格,该期权就处于虚值状态,买方将放弃合同,只损失期权费。对于卖权,实值、两平个虚值状态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正好相反。  发布于 2022-02-19 16:20货币市场​赞同 21​​添加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投资知识专利分享本人学习投资的心得和

金本位制 - MBA智库百科

金本位制 - MBA智库百科

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17个条目

查看

条目讨论编辑 收藏

简体中文繁体中文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上传文件 特殊页面 可打印版

永久链接

金本位制

用手机看条目

扫一扫,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1 什么是金本位制

2 金本位制的形式

3 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

4 金本位制的实行历史

5 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

6 金本位制崩溃的影响

7 金本位制案例分析

7.1 复归金本位制可行性分析[1]

8 参考文献

[编辑] 什么是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编辑] 金本位制的形式

  1、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2、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编辑] 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

  1、金币本位制

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

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

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2、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国 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兑换),黄金集中存储于本国政府。而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

[编辑]金本位制的实行历史

  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编辑]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

  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编辑]金本位制崩溃的影响

  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对国际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为各国普遍货币贬值、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是因为废除金本位制后,各国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扩军备战,会滥发不兑换的纸币,加速经常性的通货膨胀,不仅使各国贷币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坏,而且加剧了各国出口贸易的萎缩及国际收支的恶化。

(2)导致汇价的剧烈波动,冲击着世界汇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大体上是一致的,货币之间的比价比较稳定,汇率制度也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各国流通纸币后,汇率的决定过程变得复杂了,国际收支状况和通货膨胀引起的供求变化,对汇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汇率制度,影响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

[编辑] 金本位制案例分析

[编辑] 复归金本位制可行性分析[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本轮金融危机后,对于目前美元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的质疑空前升温。当今全球约三分之二的资产是以美元来计价的,而美国现在采取的救市政策措施似乎不可避免导致美元贬值。一些有名的主权财富基金投资专家将资金从政府债券中抽离,转投到黄金市场;以为“未来的严重通胀将几乎不可避免的导致政府债券崩溃,符合逻辑的结论是我们最终回到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度。”

  正是基于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满,以及围绕国际货币问题的各种阴谋论的抬头,使得金本位制再度受到关注。有些学者提出世界货币格局应返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提议“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或“新金本位制”,以求形成稳定的国际货币体制。典型的设想是全球所有国家同时加入金本位制联盟,来一致确定其货币相对于黄金的稳定关系。

  支持者认为复归金本位制有一系列优越性。一是金本位货币自身具有“刚性”价值;现行的信用货币不仅容易贬值,而且可能导致虚拟金融财富无节制膨胀;二是发达国家难以通过发行纸币来进行国际剥削,因此比较公正;三是各国货币不再有汇率的困扰,不存在汇率操纵和套汇牟利的可能,国际投资和贸易体系将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1960年代曾撰文表示支持金本位。他在《黄金与经济自由》(Gold and Economic Freedom)一文中写道,在金本位制度下,一个国家的信用额由这个国家的有形资产规模来决定;没有了金本位制度,也就没有了安全的价值储存载体,政府几乎可以不受阻碍地沉溺于疯狂的信贷创造。赤字开支纯粹就是一种将社会财富充公的阴谋;而金本位制度会严格约束这种赤字开支,起到保护大众财产权的作用。

  尽管格林斯潘在担任美联储主席后逐渐离弃了支持金本位的观点,但现在不少人回头称赞格老确实有先见之明。

  其实,历史和现实显示,回归金本位,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真要实行,可能成为一场荒诞的闹剧,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古代有过金属货币的金本位制;这里讲的是指纸币作为兑换凭证或代用券时的金本位制。

  1717年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纸币,但直到1821年才正式确立为制度。其后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先后宣布实施金本位制。世界各国实行金本位制长者二百余年,短者数十年,而中国一直没有施行过金本位制(除了国民政府曾短暂实行的“金圆券”)。

  从1870年到一战爆发之前,是金本位制使用最广泛的50年。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当时金本位制盛行是欧洲经济繁荣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事实上,世界经济在金本位制下于1879-1896年之间爆发了以金融体系的崩溃为导火索的世界性经济萧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为求自保,纷纷进行黄金管制,金本位制难以维持。战后,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世界货币金融会议,建立了一种节约黄金的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即1925年起实施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英、法、美等国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通过这些国家货币间接与黄金挂钩。但曾几何时,1929-1933年的大萧条使得各国央行纷纷放弃金本位,改行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尤其为难的是,金本位决定了各国央行不能在经济不景气时采取扩张政策,致使衰退乃至萧条难以复原,1929年之后全球经济几乎经历了10年的通货紧缩。从1938年开始,已没有一个国家允许国民将货币或存款兑换成黄金。

  二战结束前夕,美国主导战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郡的度假宾馆召开了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蓝本的《布雷顿森林协议》(Bretton Woods system),从而建立了一种“国际性金汇兑本位制”(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制,是一种间接的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20世纪60年代相继发生了数次黄金抢购风潮,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先是放弃了黄金固定官价,随后宣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义务,于是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黯然收场,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改革。

  1976年1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的国际货币会议上达成了以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的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定》(Jamaica Agreement),于1978年4月生效。“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宣告解体。

  回顾过去百余年货币本位的变迁史,可见颠颠簸簸的金本位制并不能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病,运行实践也谈不上成功。历史上发生过的向金本位制复归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表明被抛弃了近半个世纪的贵金属本位纸币早已完成了历史使命。

  因为人们心目中借助黄金保值储备的观念根深蒂固,黄金的非货币化并不等于黄金完全失去了货币职能。美国的黄金储备,已从1945年21770吨(占世界黄金储备近60%)降为目前的8133.5吨(占世界黄金储备的15%弱),依然维持全球最大储备国地位。就连高举黄金非货币化大旗的国际货币基金会也保留了大部分黄金储备。20世纪90年代末诞生的欧元货币体系,黄金占该体系货币储备的15%。黄金仍是可以被国际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磅、日元之后的第5大国际结算“准货币”。这种现象,意味着黄金在林林总总的商品当中,仍有某种流通媒介的特殊功能,但这并不等于时光可以倒流。

  金本位制之所以行不通,首先在于黄金市场太小了,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其前景不能满足全球化世界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作为货币储备的基础,不可能从一种有限的市场商品重返“一般等价物”。

  人类有史以来开采积聚的全部黄金,估计逾15万吨。其中约40%即6万吨为金融资产;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占有3.2万吨,其余是私人拥有的投资财富。另外的60%作为商品,主要是首饰业和装饰品,为民间收藏和流转,还有少量用于电子工业、牙医、金章及其他行业。

  在整个20世纪,南非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但近年来南非黄金矿藏资源逐渐枯竭,产量下降。2007年,中国生产黄金276吨,相当于全球黄金总供应量的十分之一,超过了南非的272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

  黄金原子核由79个质子和112个中子组成,属奇-偶型核类,又具有亲硫性、亲铜性,亲铁性、高熔点等性质,决定了金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很低。形成工业矿床,要富集上千倍;形成大矿、富矿,则要富集几千、几万倍,甚至更高,可见大金矿难于产生。据估计99%以上的金进入了地核,现查明地壳中的黄金总储量仅为16.6万吨,丰度只有铁的一千万份之一,银的1/21,可采资源大约只及总储量之半。目前全球黄金年产量近3千吨,按此推算,30年后黄金供应水平将难以为继。

  黄金作为商品,工业性应用范围很小,主要用于审美收藏。如今科技发达,真金之外,再生金、合成金(白金、黑金、玫瑰金)等大量出现,挤占了饰品原料中黄金的市场份额,黄金市场价格低位运行是自然趋势。但是黄金在人类史中长期建立起来的“天然货币”余威犹在,一旦发生危机或动乱,人们潜意识中还会回归黄金这个保值避险的港湾。因此黄金价格具有商品和货币双重属性。

  黄金开采和提炼的平均成本因矿石品质及开采模式而异,目前平均约为每盎司(金衡制)400美元。

  黄金价格受双重属性交互作用支配。当商品属性占据主导地位时,黄金价格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是一样的;当货币属性占主导时,黄金价格与一般商品及国际储备货币汇率会发生背离。比如1989-1998年间,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相对稳定,黄金的商品属性占主导,与美元的关系松散。1996年以来,各国中央银行的大规模抛售黄金,国际市场的金价从418美元/盎司的高位一路下泻,2001年甚至下探到251美元/盎司,低于当时的生产成本。由此可见,所谓黄金保值之说,其实站不住脚。2001至2008年间,主要因为欧元诞生后开始挑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黄金与美元关系变得更密切起来,其货币属性渐占重要地位。尤其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受避险买盘推动,黄金的货币属性强力展现,金价大幅上扬,2008年3月单日最高达1032.55美元;但因美元表现坚挺,随后金价回落振荡,目前在900美元左右。

  最近美国增发大量美元,人们对未来通胀较多预期,从而形成黄金价格的支撑力。如果救市计划效果显现,美国和世界经济停止衰退,借贷市场和商品市场回暖,就会吸引资金转向实体经济投资这边来,金价可能相应回落。

  即便按历史高位每盎司1000美元计,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值也只有1万亿美元。现在全球GDP总量已逾60万亿美元,若按M2等于一半估计,需要黄金准备近百万吨。如果世人不能深入地核淘金,这就是太不现实和不可想象的了。

  黄金价格本身波动不定,由于存在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的双重特性,尤具扑朔迷离的不确定性。那么,是否可以人为地巨幅提升和确定黄金的价格(比如每盎司金价高至一万美元以上)以支持金本位复辟呢?

  问题是黄金价格谁来定?政府控制黄金价格和自由经济是不相调和的,大宗商品也不会随着人为的黄金价格而浮动,其背离市场的程度和负面后果绝不亚于强行控制任何其他主要物资的价格。曾记实行“布雷顿森林体系”之时,规定35美元一盎司黄金,为了使这一要求有效,在美国国内拥有黄金曾被定为非法;但是一旦市场不再承认这个价格,而且偏离甚远时,整个体系就支撑不住,轰然倒塌了。

  2008年11月,《第一财经日报》在纽约专访“欧元之父”蒙代尔,这位曾经高度评价金本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以为“没有经济学家会考虑回到金本位,那将会是一个太过巨大的变化,是不会成功的。金本位是一个很好的固定汇率体系,但是这个系统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就是没有一个能够随着黄金和大宗商品价格浮动的机制。”

  金本位制之所以行不通,第二个主要原因是资源分配很不均匀。19世纪以来,世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从下表可见,目前依然是少数发达国家的囊中物。现在美、欧储备黄金占了75%以上,如果计入国际货币基金会等机构的持有量,则已超过80%。“世界其他地区”一共占有不到13%。就储量而言,南非几乎占了全球可采储量的一半;其余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和俄罗斯。这种情况必然导致许多国家,特别是缺少黄金储备的新兴经济体难以获得平等的货币流通基础,实际上进一步剥夺了国际上弱势群体的话语权。

  表1 各国中央银行和货币机构持有黄金一览表

官方黄金储备 (2008年12月)

排名国家 / 机构黄金储备(吨)黄金储备比率(%)

1美国8,133.576.5%

2德国3,412.664.4%

3国际货币基金会3,217.3-

4法国2,508.858.7%

5意大利2,451.861.9%

6中华人民共和国1054.01.6%

7瑞士1,040.123.8%

8日本765.21.9%

9荷兰621.457.8%

10欧洲中央银行533.620.1%

11俄罗斯495.92.2%

12中国台湾422.43.6%

13葡萄牙382.585.9%

14印度357.73.0%

15委内瑞拉356.423.4%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统计报告]

  注:1吨=3.215万盎司(金衡制)

  * 黄金ETF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是指一种以黄金为基础资产,追踪现货黄金价格波动的金融衍生产品。运行原理为:由大型黄金生产商向基金公司寄售实物黄金,随后由基金公司以此实物黄金为依托,在交易所内公开发行基金份额,销售给各类投资者,商业银行分别担任基金托管行和实物保管行,投资者在基金存续期间内可以自由赎回。

  重回金本位制,还将驱使整个世界倾力开采本来没有多少实用意义的黄金;因为易采的地区已经几乎开采完了,黄金开采以后会向比较偏僻和危险的地区发展,导致社会性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而暴发的金矿主将成为天赐馅饼的时代宠儿,让整个世界辛辛苦苦的创新劳动者匍匐在他们脚下。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曾指出:“如果再用黄金作为世界货币,人类的命运就取决于金矿主的利润,人类就要做金矿的奴隶,就要做金矿主的奴隶。”难道这是现代文明社会必须屈从的不公平性吗?

  金本位制所以行不通的第三个原因,是国家内外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使得这种保障体制非常脆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战国需要集中黄金用于购买军火,就停止了银行兑现和自由输出黄金,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金汇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有意愿、有能力,也有充分国际支持度条件下的产物,当美国难于兼顾国家利益与国际协定,法国带头抵制,参加国分崩离析之际,美国事先未与任何国家商量,一声单边宣告:“停止外国央行以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就此一了百了。

  例如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曾经部分地采行过金本位制的所谓的“偿付美元”(Compensated Dollar)计划,这种制度允许对黄金官价进行周期性调整以稳定国家的物价水平,即当物价下降时提高黄金官价,而在物价上升时降低黄金官价;在金融资本国际化大环境中,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公开地以牺牲其它国家的通货稳定来换取本国的物价稳定。

  可见金本位制的可靠性和公正性,实质上取决于居于主导地位的强权国家的立场;在国家内外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下,较之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无体系的体系”),其可靠性和公正性可能更加不堪一击。

  今日世界,仍然存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重大差异;可以说,一种普遍实行、长期有效、公正合理的金本位制只能是游离现实之外的的美好想象罢了。

  “别把人类钉在黄金十字架上。” “黄金可以防止一定的经济过度行为,但不幸的是,它也可以阻碍经济活动,它的美德会变成罪过。”正如路透社2008年11月15日报道,世界各国央行行长和政府官员都不希望货币政策受到黄金储备的影响,他们都开始行动叫停金本位制度的回归。

  面对金本位制覆水难收的窘境,另外一些人还设想以实物本位制,运用石油、黑色和有色金属、煤炭、木材和小麦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资源组合,充当国际货币的本位,取代信用货币制度。

  这种设想的不可行性,较之金本位制其实更加明显。

  首先,充当实物本位的形形色色商品,如何进行储存,是个极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那些金属、能源、原材料,如果也像黄金那样储存起来,不仅成本浩大,而且如此大量非常富于实用价值的物资,脱离了全球经济的运行,被长期积压起来,本身就是违反经济原则的荒谬行径。

  再者,一旦发生动用储备兑现货币的需要,由于作为货币价值基础的抵押商品组成复杂,难以分割和分配,实际上非常缺乏可操作性;货币体系将失去因应危机的自我调节能力。

  金本位制已成为历史名词。当然,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金还会与外汇、各种货币求偿权和其他资产相结合,充当具有特殊意义的的货币发行准备物。因此新兴经济体适当加强国内黄金开采,增大黄金持有水平,作为减持美元或其他主权货币的一种努力,改善储备体系的多样性,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本世纪以来,中国不断调整提升黄金储备,2001年从394吨上升到了500吨,2003年又调增至600吨。近年来中国加强了黄金开采的力度,年产量从本世纪初的一百吨左右上升至2008年的历史最高纪录282吨,但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今后不可能与以往几年那样成倍增长。

  2009年4月24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自2003年以来,通过国内增产、杂金提纯以及市场交易等方式,大幅增加了黄金储备454吨,总储备量已达1054吨,在各国公布的黄金储备中排名第五,价值约300亿美元;但仅占全球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3%,相当于本国外汇储备的1.6%(该比例实际上比2003年有所下降)。

  中国在宣布黄金储量增加的同时,还要求国际货币基金会(IMF)出售所持有的黄金。假如中国按照每盎司1000美元的价格买下IMF的全部3217吨黄金储备,那么要花1030亿美元,但仅相当于现有外汇储备1.95万亿美元的5.25%。有人建议增加黄金储备作为所持有的美国债券的风险对冲,要产生这样的效果,恐怕还要增储许多倍。

  俄国在过去几个月里也不断增持黄金。印度、中国台湾、新加坡,挪威,沙特阿拉伯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增加了黄金储备,而且在未来的几个月里还会继续这样做,以图保护自身货币的价值。这种动向都会推高黄金的价格,甚至生成大量泡沫,却不意味着增加了恢复金本位制的机会。从长远看,由于金价受双重属性交互作用支配,它的保值作用其实没有什么理性的刚性的保障可言,而且黄金储备既要花保管费,还不生利息;一旦避险买盘效应退潮,商品属性回归主导地位,须有严重减记的风险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货币基金会不但无意增持黄金,相反地已经同意出售黄金储备,将所得资金为最贫穷国家提供优惠融资。

  当前,大多数国家履行出资救市责任的方式将更多依赖印钞票和扩大债务,其扩大通胀的风险不言而喻。于是,对于既是主要债务国又是主要黄金储备国的经济体来说,出售黄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如不出预料,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甚至主要黄金储备国,都会加入到出售黄金的行列。

  Kitco Bullion Dealers(著名贵金属经销商)高级分析师纳德勒(Jon Nadler)指出,全世界已挖掘出来的全部黄金在全球财富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只有0.6%左右,即使金价升到了每盎司10,000美元,它在全球财富总额中占的比例也只有6%。

  他说,这不会让它开始成为解决困扰世界的问题的灵丹妙药。即便如此,像中国这样一个重要的国家应该对其大量储备继续寻求多元化,普通投资者也应该这样。

  纳德勒说,只是,进行多元化的时候不要带着投机的念头,认为中国买黄金是黄金下面的导火索正在点燃(将引爆金价)的迹象。他说,这只是买保险……每次买一点点。

  当代市场经济是信用货币主导的市场经济。世界已经走上了虚拟的信用货币独占货币历史舞台的不归路。信用货币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贵金属;它的唯一支撑是对发行者实力的信心。解决今日货币制度的弊病,恐怕只有在“信用”两字上最大限度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而非重蹈属于十九世纪和更早时代的形形色色贵金属和实物货币的窠臼。

[编辑]参考文献

↑ 庞忠甲.金本位制荣光不再.财税金融.2009-06-28

来自"https://wiki.mbalib.com/wiki/%E9%87%91%E6%9C%AC%E4%BD%8D%E5%88%B6"

打开MBA智库App, 阅读完整内容

打开App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6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温馨提示

复制该内容请前往MBA智库App

立即前往App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或投诉举报。

本条目相关文档

 国际金本位制 2页 从重构国际金本位制的视角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 2页 再议金本位制和30年代大危机:起因丶扩散和复苏 9页 对凯恩斯“流动性陷阱”学说的质疑——基于金本位制和美国大萧条的经验 14页 英国霸权下的国际金本位制——从霸权稳定论看1870~1914年的国际货币体系 3页 金本位或商品本位:重返的梦想 2页 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金本位体系 60页 货币制度回归金本位的可行性浅析 5页 商品本位制与中国经济 1页 美元本位制与国际贸易 2页 更多相关文档

本条目相关课程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苦行者,Angle Roh,村姑,山林,Anson,Lolo,Zfj3000,Cabbage,Dan,ROURTW,鲈鱼,Yixi,泡芙小姐,连晓雾,Gaoshan2013,Mis铭,寒曦,Tracy,Llyn. 页面分类: 货币制度

评论(共27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金本位制"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18.107.132.* 在 2008年5月31日 17:06 发表

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写得实际上是金币本位制崩溃的原因了。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61.144.179.* 在 2009年8月28日 12:21 发表

嗯,原因应该加一条:没有一种稳定的由“超级大国”支撑的国际货币充当“外汇”导致金汇兑本位制的崩溃。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61.186.154.* 在 2009年11月23日 18:58 发表

如果能再写点关于中国这方面的资料就更完美了!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6.28.238.* 在 2009年12月5日 01:49 发表

谢谢!你的共享精神非常好。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18.103.28.* 在 2009年12月29日 12:30 发表

問題是美元及美債的可靠性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9.164.120.* 在 2010年1月28日 22:47 发表

时间本位制是代替信用倾向制度的好制度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5 发表

(货币战争:凯恩斯曾经说过一句大实话,"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过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为人知地没收公民财富的一部分。用这种办法可以任意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同样,格林斯潘在1966年也曾说过,“在没有金本位的情况下,将没有任何办法来保护(人民的)储蓄不被通货膨胀所吞噬,将没有安全的财富栖身地。这就是那些福利统计学家激烈反对黄金的秘密。赤字财政简单地说就是没收财富的阴谋,而黄金挡住了这个阴险的过程,它充当着财产权的保护者。如果人们抓住了这一核心要点,就不难理解有人对金本位的恶意诽谤了。”

通货膨胀的本质就是通过使货币购买力贬值来实现社会财富的转移。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在基础货币被稀释之前就取得货币的人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毫无疑义银行业是通货膨胀最大的获益者。其次,距离银行信贷越近的人,占到的便宜越大,越远的人吃亏越大,而节俭储蓄的人和依靠固定收入的人将是通货膨胀最大的牺牲品。贫富分化乃是当今世界金融系统设计上就确定好的,通过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财富悄悄地吸到少数人的口袋中,通货膨胀实现了偷窃他人财富而不必入室盗窃的境界!)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7 发表

1974年7月13日,《经济学家》杂志发表了一份令人震惊的英国整个工业革命时代的物价统计报告。从1664年到1914年的250年间,在金本位的 运作下,英国的物价在长达250年的漫长岁月中保持着平稳而略微下降的趋势。当今世界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国家能够连续不间断地保持了这样长久的物价数据了。英镑的购买力保持了惊人的稳定性。如果1664年的物价指数被设定为100的话,除了在拿破仑战争期间(1813年),物价曾短暂地上涨到 180之 外,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物价指数都低于1664年的标准。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的物价指数为91。换句话说说,在金本位的体制下,1914年的一英镑比250年前的1664年的等值货币的购买力更强。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8 发表

在金银本位之下的美国,情况也非常类似。1787年,美国宪法第一章第八节(Article I Section 8)授权国会发行和定义货币。第十节(Article I Section 10) 明确 规定,任何州不得规定除金银之外的任何货币用以支付债务, 从而 明确了美国的货币必须是以金银为基础。《1792年铸币法案》(Coinage Act of 1792) 确立 了一美元是美国货币的基本度量衡,一美元的精确定义为含纯 银24.1克,10美元的定义为含纯金16克。白银作为美元货币体系的基石。金银比价为15:1。任何稀释美元纯度,使美元贬值的人都将面临死刑的处罚。

1800年,美国的的物价指数约为102.2,到1913年时,物价下降到80.7。在整个美国工业化的巨变时代,物价波动幅度不超 过26%, 在1879 年到1913年的金本位时代,物价波动幅度小于17%。美国在生产飞速发展,国家全面实现工业化的历史巨变的113年里,平均通货膨胀率几乎为零,年均价格波动不超过1.3%。 [10.1]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9 发表

同样是在金本位之下,欧洲主要国家在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经济空前发展的关键时代,它们的货币同样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

法国法郎,从1814年到1914年, 保持了100年的货币稳定。

荷兰盾, 从1816年到1914年,保持了98年的货币稳定。

瑞士法郎,从1850年到1936年,保持了86年货币稳定。

比利时法郎,从1832年到1914年,保持了82年货币稳定。

瑞典克朗,从1873年到1931年,保持了58年的货币稳定。

德国马克,从1875年到1914年,保持了39年的货币稳定。

意大利里拉,从1883年到1914年,保持了31年的货币稳定。

[10.2]

难怪奥地利学派的米赛斯将金本位高度评价为整个西方文明在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最高成就。没有一个稳定合理的货币度量衡,西方文明在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阶段所展示出来的巨大的财富创造力,将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9 发表

黄金与白银在市场的自然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高度稳定的价格体系,可以让所有20世纪以来的“天才”经济规划者们汗颜。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是真正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人类信赖的诚实的货币。

所谓货币度量衡,就是不以金融寡头的贪婪本性为转移,不以政府的好恶为转移,不以“天才”经济学家的利益投机为转移,历史上只有市场自然进化而来的黄金和白银货币做到了这一点,未来也只有黄金和白银才能担当这一历史重任, 只有黄金和 白银才能诚实地保护人民的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布。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11 发表

当代的经济学家有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黄金和白银增加的速度赶不上财富增加的速度,在黄金和白银货币体系之下,将会导致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则是所有经济体的大敌。这实际上是一种先入为主为主的错觉。“通货膨胀有理”的歪论完全是国际银行家与凯恩斯们共同炮制出来,用以废除金本位,从而通过通货膨胀的手段向人民“隐蔽征税”,不露痕迹地进行抢劫和偷窃人民财富的理论依据。英美等欧美主要国家从17世纪以来的社会实践,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并不会必然造成通货膨胀,事实上,英美两国都是在轻度通货紧缩状态下完成了工业革命。

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到底是黄金和白银增加的速度赶不上财富增加的速度呢,还是赶不上债务货币增加的速度?债务货币的滥发真的对社会发展有益处吗?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23.7.56.* 在 2010年4月10日 20:46 发表

谢谢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9.96.209.* 在 2010年5月4日 18:31 发表

超赞!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21.216.199.* 在 2011年11月21日 08:23 发表

上面的,都是看货币战争长大的.对于文章中列举的金本位本身的弊端和恢复金本位的不可能完全没有正面面对。阴谋论啊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22.246.94.* 在 2012年5月24日 17:39 发表

恢复金本位制是可笑的游戏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62.105.106.* 在 2012年11月27日 14:16 发表

英国人大幅压低白银与黄金的比值时,并不在意黄金的流失,大清国手上积累巨额的白银迅速而大幅贬值时,仍毫无察觉,正如时下的中国,我感觉和时下的中国不一样啊?求解答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6.54.110.* 在 2013年5月26日 17:10 发表

61.144.179.* 在 2009年8月28日 12:21 发表

嗯,原因应该加一条:没有一种稳定的由“超级大国”支撑的国际货币充当“外汇”导致金汇兑本位制的崩溃。

不同意。你以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怎么崩溃的?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20.186.148.* 在 2013年6月1日 23:28 发表

币值稳定跟计划经济体制也有关系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21.15.206.* 在 2014年1月22日 13:18 发表

162.105.106.* 在 2012年11月27日 14:16 发表

英国人大幅压低白银与黄金的比值时,并不在意黄金的流失,大清国手上积累巨额的白银迅速而大幅贬值时,仍毫无察觉,正如时下的中国,我感觉和时下的中国不一样啊?求解答

时下美元强于黄金,所以我们手中多持有美元不是坏事。若是全都持有黄金,国际上都不承认和流通,比白银还惨呢。美国比黄金强大得多,我们政府可不傻,所以,我们此时当然和清朝不一样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59.104.99.* 在 2014年1月26日 20:28 发表

221.15.206.* 在 2014年1月22日 13:18 发表

时下美元强于黄金,所以我们手中多持有美元不是坏事。若是全都持有黄金,国际上都不承认和流通,比白银还惨呢。美国比黄金强大得多,我们政府可不傻,所以,我们此时当然和清朝不一样

0.0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82.93.22.* 在 2014年3月1日 20:12 发表

中國只是因為淨出口而被強迫收取美元. 美元是方便, 但其實黃金認受性更高.只要是各國有面值的投資型金幣, 都一定會有市場.

而黃金亦是一種被壓制住的金錢, 因為黃金就像是一把不變的呎, 用以衝量物價.而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因美元眨值而價格相對上昇值就只會彰顯出美元在剝削購買力這一種事實. 所以各國金融機構就只有在期貨市場上壓底金銀價. 但只要日子久了,人們就只會發現所有期貨就只是一張紙,紙黃金將不能戢勝實物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4.29.80.* 在 2014年10月26日 11:54 发表

220.186.148.* 在 2013年6月1日 23:28 发表

币值稳定跟计划经济体制也有关系

我的天,1955——1985那也能说啊!你的脑袋被驴踢了吧!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子曰无衣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6月14日 20:22 发表

台湾不是国家!!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63.252.* 在 2017年6月9日 10:44 发表

以後黃金要通通取代各國貨幣終結亂象,一個一切用黃金計價計算的時代已經來臨,人人都應該要持有點黃金,確保自己的財產不會忽多忽少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23.104.35.* 在 2018年3月31日 11:09 发表

那么维持金本位制度的顺利运转,主要是解决黄金分布和储备的问题吧?求问。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M id 07dd4f14a144f4afd366068007deaa31 (Talk | 贡献) 在 2023年1月20日 20:31 · 中国香港 发表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9 发表

同样是在金本位之下,欧洲主要国家在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经济空前发展的关键时代,它们的货币同样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

法国法郎,从1814年到1914年, 保持了100年的货币稳定。

荷兰盾, 从1816年到1914年,保持了98年的货币稳定。

瑞士法郎,从1850年到1936年,保持了86年货币稳定。

比利时法郎,从1832年到1914年,保持了82年货币稳定。

瑞典克朗,从1873年到1931年,保持了58年的货币稳定。

德国马克,从1875年到1914年,保持了39年的货币稳定。

意大利里拉,从1883年到1914年,保持了31年的货币稳定。

[10.2]

难怪奥地利学派的米赛斯将金本位高度评价为整个西方文明在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最高成就。没有一个稳定合理的货币度量衡,西方文明在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阶段所展示出来的巨大的财富创造力,将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

资料哪里来的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首页

文档

百科

课堂

商学院

资讯

知识点

国际MBA

商城

企业服务

问答

首页

专题

管理

营销

经济

金融

人力资源

咨询

财务

品牌

证券

物流

贸易

商学院

法律

人物

分类索引

 

百科VIP

百科VIP会员权益

无广告阅读

免验证复制

开通/续费百科VIP

登录

消息

昵称未设置

百科VIP

未开通

收藏夹

账号安全中心

我的页面

我的贡献

我的讨论页

我的设置

退出登录

打开APP

导航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编辑实验

使用帮助

创建条目

随便看看

本周推荐

最多推荐

翻异别勘智能卡食品新质生产力包装印刷生产线第一性原理宗庆后纪梵希头寸

奶头乐理论蘑菇管理定律猴子管理法则情绪ABC理论垃圾人定律100个最流行的管理词汇破窗效应INFPSWOT分析模型21天效应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此页面最后修订:15:52,2021年3月9日.

智库首页 -

百科首页 -

关于百科 -

客户端 -

人才招聘 -

广告合作 -

权利通知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2024 MBAli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

意见反馈

问题分类

类型

反馈内容

添加图片(选填)0/9

联系方式

取消

提交

提交成功

反馈结果请前往 MBA智库App 查看 (我的 > 帮助与反馈 > 我的反馈)

知道了

金本位的货币制度为何会消失呢? - 知乎

金本位的货币制度为何会消失呢?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经济史金本位制金本位的货币制度为何会消失呢?想了解下它消失的原因 全球观天下|金本位制度是什么意思?金本位制度崩溃的原因是什么?-经济参考网显示全部 ​关注者317被浏览194,661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8​2 条评论​分享​52 个回答默认排序盐选推荐​知乎 官方账号​ 关注想要了解货币制度,我推荐看《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这本书。

如果你对「国际货币体系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那么这本书是你的不二之选——因为虽然无数的经济学教材都会涉及相关知识,但横跨经济学与历史学两个领域,对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的专著却仅此一本。而说到为什么要用历史的眼光来考察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作者本人表示:「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并非是孤立的,它深受国际政治经济风云变幻的影响,如果要深刻理解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路径的成因,就一定要基于当时的具体情境,而这正是本书的特色所在。」

与其他类似专著相比,作者更倾向于向读者展现出某个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其演变历程。因此读者从书中所了解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个艰涩的学术名词,而是一段段活生生的历史。作者坦言,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经济学专业学生的教科书,更是一本历史学著作,因此为了照顾非经济类专业的读者,作者还非常贴心地在最后将书中常见的经济学名词一一进行了解释,大大降低了本书的阅读门槛。

本书的作者巴里·埃森格林,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与政治学教授,美国艺术科学学院院士,曾经担任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顾问。他同样是国际经济政策史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史这两个经济史细分领域的奠基人之一,这本《资本全球化》就是他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史领域的典范之作,国际货币基金研究所和联邦储备系统董事会国际金融部这些机构都参与了这本著作的审阅。可以说,这本书的作者与审阅者,本身就是国际货币体系史的一部分。

这本书的内容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金本位是如何成为国际主流币制的;第二部分讲的是从「一战」到「二战」,各国是如何努力尝试恢复金本位制而又不幸失败的;第三部分讲的是「二战」之后,各国是如何在美国的主导下参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第四部分则是后布雷顿森林时代,以浮动汇率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尽管这本书里使用了大量的经济学术语,但你不用担心,我会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你一起读懂国际货币体系的前生与今世。

咱们先来说说第一部分的内容:从 1850 年到 20 世纪初,金本位制是如何成为主流币制的。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大家需要记住一个概念、一个国家跟一个模型。

一个概念,是「金本位制」;一个国家,是英国;一个模型,是现金流动模型。

所谓金本位制,指的就是一国政府以黄金为货币价值度量单位,比如说英国在 1816 年出台的《铸币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每盎司黄金等于 3 英镑 17 先令 10.5 便士,大英帝国发行的每一英镑,都可以拿到银行去兑换相应价值的黄金。那么在跟外国做生意的时候呢,大家自然也就不用考虑外币转换的事情了,直接按照彼此货币的含金量算出一个比率来进行贸易就成——这也就是最初的汇率概念。

那么可能有的同学会有疑问:我的印象中,咱们以前用的都是铜钱跟银子啊?这也不是金本位制啊?这里咱们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是世界上最后几个使用银本位的国家之一,而金银复用——也就是同时使用黄金跟白银作为货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是大多数国家的做法。在 19 世纪之前,黄金与白银之间的开采数量相对固定,因此两者间的兑换比率也比较稳定,而考虑到黄金价值比较高,大家日常生活使用金币并不是特别方便,所以许多国家都倾向于在大额交易中使用黄金,而在日常小额交易中使用白银。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曾借巴萨尼奥之口说过「炫目的黄金,你是米达斯王的坚硬的食物;惨白的银子,你这人们手中来来去去的下贱奴才」,一语道尽了黄金与白银使用场景的不同。

然而伴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 1859 年美国内华达州的银矿大发现,以及从次等级矿石中提取白银技术的成熟,人们迎来了一个白银肆意流淌的时代。从 1830 年到 1902 年,每盎司黄金能兑换的白银从 16 盎司飙升到 40 盎司,金银复本位制下两种贵金属如此巨大的波动显然不便于各国政府来稳定货币体系。但假如不使用银币,那么就必须为日常的小额贸易制造一种便于携带、又不容易伪造的代币。在 19 世纪早期,欧洲一直使用人力驱动的螺旋压力机来制造代币,这种机器制造的代币极其粗糙,十分容易被私人仿制,因此各国政府迟迟无法下定决心废止白银的流通。© 本内容版权为知乎及版权方所有,侵权必究编辑于 2024-03-11 15:34​赞同 143​​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姜指涯​杂学爱好者​ 关注要知道维持一个货币体系的运转是有成本的, 谁负责维持这个体系要负担成本,也会享受到货币霸权的收益。 现在美元的货币体系是靠美国海量军费在支撑和维持的, 其他国家被美元兑水收到的损失相当于是使用这套国际货币及清算体系缴纳的服务费。 美元货币体系的权利是集中的。 而金本位也并非理想国, 金本位的获利者是黄金矿主,受益者和应该承担成本的责任者都分散。 金本位退出历史舞台的博弈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个样子的。 1850年以前的5000年,人类一共开采了1万吨黄金, 1850-1900年间就开采了1万吨, 到现在全球已经开采了17万吨 (楼上说15,可能是他记错也可能是我记错了),可以看到黄金并非增速太小。 二战之后美国获得了约2万吨的黄金储备, 占了全球的绝大部分份额,因此维持金本位对于美国获得货币霸权是非常有利的。 然而,南非发现了储量达5万吨的巨型金矿, 且质量奇高(每吨矿砂含金量达6-10克, 尾矿都含1-2克, 我们的黄金龙头股资金矿业的每吨矿砂只含0.5克,不如人家尾矿, 中国储量50吨以上就是大矿了)。 在黄金矿主力量突然崛起的背景下, 金融资本和黄金矿主的利益迅速分化,继续维持金本位就是给黄金矿主进行大量的利益输送了(黄金矿主为荷兰法国混血的布尔人,背后是英国佬,金融资本为美国崛起的犹太金融集团)。 肿么办!肿么办!!肿么办!!!美国一手高举人权大棒,指责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对南非经济封锁,禁止南非黄金大量流入国际市场; 一手导演美元黄金脱钩大戏,一切尘埃落定, 南非出现了伟人曼德拉, 打破种族藩篱, 南非重回国际大家庭。编辑于 2019-05-22 14:20​赞同 201​​25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金本位制 - MBA智库百科

金本位制 - MBA智库百科

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17个条目

查看

条目讨论编辑 收藏

简体中文繁体中文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上传文件 特殊页面 可打印版

永久链接

金本位制

用手机看条目

扫一扫,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1 什么是金本位制

2 金本位制的形式

3 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

4 金本位制的实行历史

5 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

6 金本位制崩溃的影响

7 金本位制案例分析

7.1 复归金本位制可行性分析[1]

8 参考文献

[编辑] 什么是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编辑] 金本位制的形式

  1、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2、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编辑] 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

  1、金币本位制

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

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

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2、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国 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兑换),黄金集中存储于本国政府。而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

[编辑]金本位制的实行历史

  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编辑]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

  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编辑]金本位制崩溃的影响

  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对国际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为各国普遍货币贬值、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是因为废除金本位制后,各国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扩军备战,会滥发不兑换的纸币,加速经常性的通货膨胀,不仅使各国贷币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坏,而且加剧了各国出口贸易的萎缩及国际收支的恶化。

(2)导致汇价的剧烈波动,冲击着世界汇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大体上是一致的,货币之间的比价比较稳定,汇率制度也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各国流通纸币后,汇率的决定过程变得复杂了,国际收支状况和通货膨胀引起的供求变化,对汇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汇率制度,影响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

[编辑] 金本位制案例分析

[编辑] 复归金本位制可行性分析[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本轮金融危机后,对于目前美元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的质疑空前升温。当今全球约三分之二的资产是以美元来计价的,而美国现在采取的救市政策措施似乎不可避免导致美元贬值。一些有名的主权财富基金投资专家将资金从政府债券中抽离,转投到黄金市场;以为“未来的严重通胀将几乎不可避免的导致政府债券崩溃,符合逻辑的结论是我们最终回到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度。”

  正是基于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满,以及围绕国际货币问题的各种阴谋论的抬头,使得金本位制再度受到关注。有些学者提出世界货币格局应返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提议“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或“新金本位制”,以求形成稳定的国际货币体制。典型的设想是全球所有国家同时加入金本位制联盟,来一致确定其货币相对于黄金的稳定关系。

  支持者认为复归金本位制有一系列优越性。一是金本位货币自身具有“刚性”价值;现行的信用货币不仅容易贬值,而且可能导致虚拟金融财富无节制膨胀;二是发达国家难以通过发行纸币来进行国际剥削,因此比较公正;三是各国货币不再有汇率的困扰,不存在汇率操纵和套汇牟利的可能,国际投资和贸易体系将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1960年代曾撰文表示支持金本位。他在《黄金与经济自由》(Gold and Economic Freedom)一文中写道,在金本位制度下,一个国家的信用额由这个国家的有形资产规模来决定;没有了金本位制度,也就没有了安全的价值储存载体,政府几乎可以不受阻碍地沉溺于疯狂的信贷创造。赤字开支纯粹就是一种将社会财富充公的阴谋;而金本位制度会严格约束这种赤字开支,起到保护大众财产权的作用。

  尽管格林斯潘在担任美联储主席后逐渐离弃了支持金本位的观点,但现在不少人回头称赞格老确实有先见之明。

  其实,历史和现实显示,回归金本位,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真要实行,可能成为一场荒诞的闹剧,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古代有过金属货币的金本位制;这里讲的是指纸币作为兑换凭证或代用券时的金本位制。

  1717年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纸币,但直到1821年才正式确立为制度。其后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先后宣布实施金本位制。世界各国实行金本位制长者二百余年,短者数十年,而中国一直没有施行过金本位制(除了国民政府曾短暂实行的“金圆券”)。

  从1870年到一战爆发之前,是金本位制使用最广泛的50年。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当时金本位制盛行是欧洲经济繁荣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事实上,世界经济在金本位制下于1879-1896年之间爆发了以金融体系的崩溃为导火索的世界性经济萧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为求自保,纷纷进行黄金管制,金本位制难以维持。战后,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世界货币金融会议,建立了一种节约黄金的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即1925年起实施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英、法、美等国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通过这些国家货币间接与黄金挂钩。但曾几何时,1929-1933年的大萧条使得各国央行纷纷放弃金本位,改行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尤其为难的是,金本位决定了各国央行不能在经济不景气时采取扩张政策,致使衰退乃至萧条难以复原,1929年之后全球经济几乎经历了10年的通货紧缩。从1938年开始,已没有一个国家允许国民将货币或存款兑换成黄金。

  二战结束前夕,美国主导战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郡的度假宾馆召开了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蓝本的《布雷顿森林协议》(Bretton Woods system),从而建立了一种“国际性金汇兑本位制”(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制,是一种间接的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20世纪60年代相继发生了数次黄金抢购风潮,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先是放弃了黄金固定官价,随后宣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义务,于是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黯然收场,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改革。

  1976年1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的国际货币会议上达成了以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的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定》(Jamaica Agreement),于1978年4月生效。“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宣告解体。

  回顾过去百余年货币本位的变迁史,可见颠颠簸簸的金本位制并不能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病,运行实践也谈不上成功。历史上发生过的向金本位制复归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表明被抛弃了近半个世纪的贵金属本位纸币早已完成了历史使命。

  因为人们心目中借助黄金保值储备的观念根深蒂固,黄金的非货币化并不等于黄金完全失去了货币职能。美国的黄金储备,已从1945年21770吨(占世界黄金储备近60%)降为目前的8133.5吨(占世界黄金储备的15%弱),依然维持全球最大储备国地位。就连高举黄金非货币化大旗的国际货币基金会也保留了大部分黄金储备。20世纪90年代末诞生的欧元货币体系,黄金占该体系货币储备的15%。黄金仍是可以被国际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磅、日元之后的第5大国际结算“准货币”。这种现象,意味着黄金在林林总总的商品当中,仍有某种流通媒介的特殊功能,但这并不等于时光可以倒流。

  金本位制之所以行不通,首先在于黄金市场太小了,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其前景不能满足全球化世界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作为货币储备的基础,不可能从一种有限的市场商品重返“一般等价物”。

  人类有史以来开采积聚的全部黄金,估计逾15万吨。其中约40%即6万吨为金融资产;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占有3.2万吨,其余是私人拥有的投资财富。另外的60%作为商品,主要是首饰业和装饰品,为民间收藏和流转,还有少量用于电子工业、牙医、金章及其他行业。

  在整个20世纪,南非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但近年来南非黄金矿藏资源逐渐枯竭,产量下降。2007年,中国生产黄金276吨,相当于全球黄金总供应量的十分之一,超过了南非的272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

  黄金原子核由79个质子和112个中子组成,属奇-偶型核类,又具有亲硫性、亲铜性,亲铁性、高熔点等性质,决定了金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很低。形成工业矿床,要富集上千倍;形成大矿、富矿,则要富集几千、几万倍,甚至更高,可见大金矿难于产生。据估计99%以上的金进入了地核,现查明地壳中的黄金总储量仅为16.6万吨,丰度只有铁的一千万份之一,银的1/21,可采资源大约只及总储量之半。目前全球黄金年产量近3千吨,按此推算,30年后黄金供应水平将难以为继。

  黄金作为商品,工业性应用范围很小,主要用于审美收藏。如今科技发达,真金之外,再生金、合成金(白金、黑金、玫瑰金)等大量出现,挤占了饰品原料中黄金的市场份额,黄金市场价格低位运行是自然趋势。但是黄金在人类史中长期建立起来的“天然货币”余威犹在,一旦发生危机或动乱,人们潜意识中还会回归黄金这个保值避险的港湾。因此黄金价格具有商品和货币双重属性。

  黄金开采和提炼的平均成本因矿石品质及开采模式而异,目前平均约为每盎司(金衡制)400美元。

  黄金价格受双重属性交互作用支配。当商品属性占据主导地位时,黄金价格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是一样的;当货币属性占主导时,黄金价格与一般商品及国际储备货币汇率会发生背离。比如1989-1998年间,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相对稳定,黄金的商品属性占主导,与美元的关系松散。1996年以来,各国中央银行的大规模抛售黄金,国际市场的金价从418美元/盎司的高位一路下泻,2001年甚至下探到251美元/盎司,低于当时的生产成本。由此可见,所谓黄金保值之说,其实站不住脚。2001至2008年间,主要因为欧元诞生后开始挑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黄金与美元关系变得更密切起来,其货币属性渐占重要地位。尤其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受避险买盘推动,黄金的货币属性强力展现,金价大幅上扬,2008年3月单日最高达1032.55美元;但因美元表现坚挺,随后金价回落振荡,目前在900美元左右。

  最近美国增发大量美元,人们对未来通胀较多预期,从而形成黄金价格的支撑力。如果救市计划效果显现,美国和世界经济停止衰退,借贷市场和商品市场回暖,就会吸引资金转向实体经济投资这边来,金价可能相应回落。

  即便按历史高位每盎司1000美元计,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值也只有1万亿美元。现在全球GDP总量已逾60万亿美元,若按M2等于一半估计,需要黄金准备近百万吨。如果世人不能深入地核淘金,这就是太不现实和不可想象的了。

  黄金价格本身波动不定,由于存在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的双重特性,尤具扑朔迷离的不确定性。那么,是否可以人为地巨幅提升和确定黄金的价格(比如每盎司金价高至一万美元以上)以支持金本位复辟呢?

  问题是黄金价格谁来定?政府控制黄金价格和自由经济是不相调和的,大宗商品也不会随着人为的黄金价格而浮动,其背离市场的程度和负面后果绝不亚于强行控制任何其他主要物资的价格。曾记实行“布雷顿森林体系”之时,规定35美元一盎司黄金,为了使这一要求有效,在美国国内拥有黄金曾被定为非法;但是一旦市场不再承认这个价格,而且偏离甚远时,整个体系就支撑不住,轰然倒塌了。

  2008年11月,《第一财经日报》在纽约专访“欧元之父”蒙代尔,这位曾经高度评价金本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以为“没有经济学家会考虑回到金本位,那将会是一个太过巨大的变化,是不会成功的。金本位是一个很好的固定汇率体系,但是这个系统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就是没有一个能够随着黄金和大宗商品价格浮动的机制。”

  金本位制之所以行不通,第二个主要原因是资源分配很不均匀。19世纪以来,世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从下表可见,目前依然是少数发达国家的囊中物。现在美、欧储备黄金占了75%以上,如果计入国际货币基金会等机构的持有量,则已超过80%。“世界其他地区”一共占有不到13%。就储量而言,南非几乎占了全球可采储量的一半;其余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和俄罗斯。这种情况必然导致许多国家,特别是缺少黄金储备的新兴经济体难以获得平等的货币流通基础,实际上进一步剥夺了国际上弱势群体的话语权。

  表1 各国中央银行和货币机构持有黄金一览表

官方黄金储备 (2008年12月)

排名国家 / 机构黄金储备(吨)黄金储备比率(%)

1美国8,133.576.5%

2德国3,412.664.4%

3国际货币基金会3,217.3-

4法国2,508.858.7%

5意大利2,451.861.9%

6中华人民共和国1054.01.6%

7瑞士1,040.123.8%

8日本765.21.9%

9荷兰621.457.8%

10欧洲中央银行533.620.1%

11俄罗斯495.92.2%

12中国台湾422.43.6%

13葡萄牙382.585.9%

14印度357.73.0%

15委内瑞拉356.423.4%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统计报告]

  注:1吨=3.215万盎司(金衡制)

  * 黄金ETF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是指一种以黄金为基础资产,追踪现货黄金价格波动的金融衍生产品。运行原理为:由大型黄金生产商向基金公司寄售实物黄金,随后由基金公司以此实物黄金为依托,在交易所内公开发行基金份额,销售给各类投资者,商业银行分别担任基金托管行和实物保管行,投资者在基金存续期间内可以自由赎回。

  重回金本位制,还将驱使整个世界倾力开采本来没有多少实用意义的黄金;因为易采的地区已经几乎开采完了,黄金开采以后会向比较偏僻和危险的地区发展,导致社会性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而暴发的金矿主将成为天赐馅饼的时代宠儿,让整个世界辛辛苦苦的创新劳动者匍匐在他们脚下。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曾指出:“如果再用黄金作为世界货币,人类的命运就取决于金矿主的利润,人类就要做金矿的奴隶,就要做金矿主的奴隶。”难道这是现代文明社会必须屈从的不公平性吗?

  金本位制所以行不通的第三个原因,是国家内外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使得这种保障体制非常脆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战国需要集中黄金用于购买军火,就停止了银行兑现和自由输出黄金,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金汇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有意愿、有能力,也有充分国际支持度条件下的产物,当美国难于兼顾国家利益与国际协定,法国带头抵制,参加国分崩离析之际,美国事先未与任何国家商量,一声单边宣告:“停止外国央行以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就此一了百了。

  例如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曾经部分地采行过金本位制的所谓的“偿付美元”(Compensated Dollar)计划,这种制度允许对黄金官价进行周期性调整以稳定国家的物价水平,即当物价下降时提高黄金官价,而在物价上升时降低黄金官价;在金融资本国际化大环境中,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公开地以牺牲其它国家的通货稳定来换取本国的物价稳定。

  可见金本位制的可靠性和公正性,实质上取决于居于主导地位的强权国家的立场;在国家内外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下,较之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无体系的体系”),其可靠性和公正性可能更加不堪一击。

  今日世界,仍然存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重大差异;可以说,一种普遍实行、长期有效、公正合理的金本位制只能是游离现实之外的的美好想象罢了。

  “别把人类钉在黄金十字架上。” “黄金可以防止一定的经济过度行为,但不幸的是,它也可以阻碍经济活动,它的美德会变成罪过。”正如路透社2008年11月15日报道,世界各国央行行长和政府官员都不希望货币政策受到黄金储备的影响,他们都开始行动叫停金本位制度的回归。

  面对金本位制覆水难收的窘境,另外一些人还设想以实物本位制,运用石油、黑色和有色金属、煤炭、木材和小麦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资源组合,充当国际货币的本位,取代信用货币制度。

  这种设想的不可行性,较之金本位制其实更加明显。

  首先,充当实物本位的形形色色商品,如何进行储存,是个极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那些金属、能源、原材料,如果也像黄金那样储存起来,不仅成本浩大,而且如此大量非常富于实用价值的物资,脱离了全球经济的运行,被长期积压起来,本身就是违反经济原则的荒谬行径。

  再者,一旦发生动用储备兑现货币的需要,由于作为货币价值基础的抵押商品组成复杂,难以分割和分配,实际上非常缺乏可操作性;货币体系将失去因应危机的自我调节能力。

  金本位制已成为历史名词。当然,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金还会与外汇、各种货币求偿权和其他资产相结合,充当具有特殊意义的的货币发行准备物。因此新兴经济体适当加强国内黄金开采,增大黄金持有水平,作为减持美元或其他主权货币的一种努力,改善储备体系的多样性,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本世纪以来,中国不断调整提升黄金储备,2001年从394吨上升到了500吨,2003年又调增至600吨。近年来中国加强了黄金开采的力度,年产量从本世纪初的一百吨左右上升至2008年的历史最高纪录282吨,但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今后不可能与以往几年那样成倍增长。

  2009年4月24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自2003年以来,通过国内增产、杂金提纯以及市场交易等方式,大幅增加了黄金储备454吨,总储备量已达1054吨,在各国公布的黄金储备中排名第五,价值约300亿美元;但仅占全球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3%,相当于本国外汇储备的1.6%(该比例实际上比2003年有所下降)。

  中国在宣布黄金储量增加的同时,还要求国际货币基金会(IMF)出售所持有的黄金。假如中国按照每盎司1000美元的价格买下IMF的全部3217吨黄金储备,那么要花1030亿美元,但仅相当于现有外汇储备1.95万亿美元的5.25%。有人建议增加黄金储备作为所持有的美国债券的风险对冲,要产生这样的效果,恐怕还要增储许多倍。

  俄国在过去几个月里也不断增持黄金。印度、中国台湾、新加坡,挪威,沙特阿拉伯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增加了黄金储备,而且在未来的几个月里还会继续这样做,以图保护自身货币的价值。这种动向都会推高黄金的价格,甚至生成大量泡沫,却不意味着增加了恢复金本位制的机会。从长远看,由于金价受双重属性交互作用支配,它的保值作用其实没有什么理性的刚性的保障可言,而且黄金储备既要花保管费,还不生利息;一旦避险买盘效应退潮,商品属性回归主导地位,须有严重减记的风险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货币基金会不但无意增持黄金,相反地已经同意出售黄金储备,将所得资金为最贫穷国家提供优惠融资。

  当前,大多数国家履行出资救市责任的方式将更多依赖印钞票和扩大债务,其扩大通胀的风险不言而喻。于是,对于既是主要债务国又是主要黄金储备国的经济体来说,出售黄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如不出预料,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甚至主要黄金储备国,都会加入到出售黄金的行列。

  Kitco Bullion Dealers(著名贵金属经销商)高级分析师纳德勒(Jon Nadler)指出,全世界已挖掘出来的全部黄金在全球财富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只有0.6%左右,即使金价升到了每盎司10,000美元,它在全球财富总额中占的比例也只有6%。

  他说,这不会让它开始成为解决困扰世界的问题的灵丹妙药。即便如此,像中国这样一个重要的国家应该对其大量储备继续寻求多元化,普通投资者也应该这样。

  纳德勒说,只是,进行多元化的时候不要带着投机的念头,认为中国买黄金是黄金下面的导火索正在点燃(将引爆金价)的迹象。他说,这只是买保险……每次买一点点。

  当代市场经济是信用货币主导的市场经济。世界已经走上了虚拟的信用货币独占货币历史舞台的不归路。信用货币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贵金属;它的唯一支撑是对发行者实力的信心。解决今日货币制度的弊病,恐怕只有在“信用”两字上最大限度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而非重蹈属于十九世纪和更早时代的形形色色贵金属和实物货币的窠臼。

[编辑]参考文献

↑ 庞忠甲.金本位制荣光不再.财税金融.2009-06-28

来自"https://wiki.mbalib.com/wiki/%E9%87%91%E6%9C%AC%E4%BD%8D%E5%88%B6"

打开MBA智库App, 阅读完整内容

打开App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6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温馨提示

复制该内容请前往MBA智库App

立即前往App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或投诉举报。

本条目相关文档

 国际金本位制 2页 从重构国际金本位制的视角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 2页 再议金本位制和30年代大危机:起因丶扩散和复苏 9页 对凯恩斯“流动性陷阱”学说的质疑——基于金本位制和美国大萧条的经验 14页 英国霸权下的国际金本位制——从霸权稳定论看1870~1914年的国际货币体系 3页 金本位或商品本位:重返的梦想 2页 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金本位体系 60页 货币制度回归金本位的可行性浅析 5页 商品本位制与中国经济 1页 美元本位制与国际贸易 2页 更多相关文档

本条目相关课程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苦行者,Angle Roh,村姑,山林,Anson,Lolo,Zfj3000,Cabbage,Dan,ROURTW,鲈鱼,Yixi,泡芙小姐,连晓雾,Gaoshan2013,Mis铭,寒曦,Tracy,Llyn. 页面分类: 货币制度

评论(共27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金本位制"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18.107.132.* 在 2008年5月31日 17:06 发表

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写得实际上是金币本位制崩溃的原因了。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61.144.179.* 在 2009年8月28日 12:21 发表

嗯,原因应该加一条:没有一种稳定的由“超级大国”支撑的国际货币充当“外汇”导致金汇兑本位制的崩溃。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61.186.154.* 在 2009年11月23日 18:58 发表

如果能再写点关于中国这方面的资料就更完美了!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6.28.238.* 在 2009年12月5日 01:49 发表

谢谢!你的共享精神非常好。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18.103.28.* 在 2009年12月29日 12:30 发表

問題是美元及美債的可靠性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9.164.120.* 在 2010年1月28日 22:47 发表

时间本位制是代替信用倾向制度的好制度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5 发表

(货币战争:凯恩斯曾经说过一句大实话,"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过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为人知地没收公民财富的一部分。用这种办法可以任意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同样,格林斯潘在1966年也曾说过,“在没有金本位的情况下,将没有任何办法来保护(人民的)储蓄不被通货膨胀所吞噬,将没有安全的财富栖身地。这就是那些福利统计学家激烈反对黄金的秘密。赤字财政简单地说就是没收财富的阴谋,而黄金挡住了这个阴险的过程,它充当着财产权的保护者。如果人们抓住了这一核心要点,就不难理解有人对金本位的恶意诽谤了。”

通货膨胀的本质就是通过使货币购买力贬值来实现社会财富的转移。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在基础货币被稀释之前就取得货币的人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毫无疑义银行业是通货膨胀最大的获益者。其次,距离银行信贷越近的人,占到的便宜越大,越远的人吃亏越大,而节俭储蓄的人和依靠固定收入的人将是通货膨胀最大的牺牲品。贫富分化乃是当今世界金融系统设计上就确定好的,通过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财富悄悄地吸到少数人的口袋中,通货膨胀实现了偷窃他人财富而不必入室盗窃的境界!)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7 发表

1974年7月13日,《经济学家》杂志发表了一份令人震惊的英国整个工业革命时代的物价统计报告。从1664年到1914年的250年间,在金本位的 运作下,英国的物价在长达250年的漫长岁月中保持着平稳而略微下降的趋势。当今世界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国家能够连续不间断地保持了这样长久的物价数据了。英镑的购买力保持了惊人的稳定性。如果1664年的物价指数被设定为100的话,除了在拿破仑战争期间(1813年),物价曾短暂地上涨到 180之 外,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物价指数都低于1664年的标准。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的物价指数为91。换句话说说,在金本位的体制下,1914年的一英镑比250年前的1664年的等值货币的购买力更强。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8 发表

在金银本位之下的美国,情况也非常类似。1787年,美国宪法第一章第八节(Article I Section 8)授权国会发行和定义货币。第十节(Article I Section 10) 明确 规定,任何州不得规定除金银之外的任何货币用以支付债务, 从而 明确了美国的货币必须是以金银为基础。《1792年铸币法案》(Coinage Act of 1792) 确立 了一美元是美国货币的基本度量衡,一美元的精确定义为含纯 银24.1克,10美元的定义为含纯金16克。白银作为美元货币体系的基石。金银比价为15:1。任何稀释美元纯度,使美元贬值的人都将面临死刑的处罚。

1800年,美国的的物价指数约为102.2,到1913年时,物价下降到80.7。在整个美国工业化的巨变时代,物价波动幅度不超 过26%, 在1879 年到1913年的金本位时代,物价波动幅度小于17%。美国在生产飞速发展,国家全面实现工业化的历史巨变的113年里,平均通货膨胀率几乎为零,年均价格波动不超过1.3%。 [10.1]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9 发表

同样是在金本位之下,欧洲主要国家在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经济空前发展的关键时代,它们的货币同样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

法国法郎,从1814年到1914年, 保持了100年的货币稳定。

荷兰盾, 从1816年到1914年,保持了98年的货币稳定。

瑞士法郎,从1850年到1936年,保持了86年货币稳定。

比利时法郎,从1832年到1914年,保持了82年货币稳定。

瑞典克朗,从1873年到1931年,保持了58年的货币稳定。

德国马克,从1875年到1914年,保持了39年的货币稳定。

意大利里拉,从1883年到1914年,保持了31年的货币稳定。

[10.2]

难怪奥地利学派的米赛斯将金本位高度评价为整个西方文明在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最高成就。没有一个稳定合理的货币度量衡,西方文明在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阶段所展示出来的巨大的财富创造力,将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9 发表

黄金与白银在市场的自然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高度稳定的价格体系,可以让所有20世纪以来的“天才”经济规划者们汗颜。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是真正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人类信赖的诚实的货币。

所谓货币度量衡,就是不以金融寡头的贪婪本性为转移,不以政府的好恶为转移,不以“天才”经济学家的利益投机为转移,历史上只有市场自然进化而来的黄金和白银货币做到了这一点,未来也只有黄金和白银才能担当这一历史重任, 只有黄金和 白银才能诚实地保护人民的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布。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11 发表

当代的经济学家有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黄金和白银增加的速度赶不上财富增加的速度,在黄金和白银货币体系之下,将会导致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则是所有经济体的大敌。这实际上是一种先入为主为主的错觉。“通货膨胀有理”的歪论完全是国际银行家与凯恩斯们共同炮制出来,用以废除金本位,从而通过通货膨胀的手段向人民“隐蔽征税”,不露痕迹地进行抢劫和偷窃人民财富的理论依据。英美等欧美主要国家从17世纪以来的社会实践,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并不会必然造成通货膨胀,事实上,英美两国都是在轻度通货紧缩状态下完成了工业革命。

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到底是黄金和白银增加的速度赶不上财富增加的速度呢,还是赶不上债务货币增加的速度?债务货币的滥发真的对社会发展有益处吗?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23.7.56.* 在 2010年4月10日 20:46 发表

谢谢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9.96.209.* 在 2010年5月4日 18:31 发表

超赞!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21.216.199.* 在 2011年11月21日 08:23 发表

上面的,都是看货币战争长大的.对于文章中列举的金本位本身的弊端和恢复金本位的不可能完全没有正面面对。阴谋论啊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22.246.94.* 在 2012年5月24日 17:39 发表

恢复金本位制是可笑的游戏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62.105.106.* 在 2012年11月27日 14:16 发表

英国人大幅压低白银与黄金的比值时,并不在意黄金的流失,大清国手上积累巨额的白银迅速而大幅贬值时,仍毫无察觉,正如时下的中国,我感觉和时下的中国不一样啊?求解答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6.54.110.* 在 2013年5月26日 17:10 发表

61.144.179.* 在 2009年8月28日 12:21 发表

嗯,原因应该加一条:没有一种稳定的由“超级大国”支撑的国际货币充当“外汇”导致金汇兑本位制的崩溃。

不同意。你以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怎么崩溃的?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20.186.148.* 在 2013年6月1日 23:28 发表

币值稳定跟计划经济体制也有关系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21.15.206.* 在 2014年1月22日 13:18 发表

162.105.106.* 在 2012年11月27日 14:16 发表

英国人大幅压低白银与黄金的比值时,并不在意黄金的流失,大清国手上积累巨额的白银迅速而大幅贬值时,仍毫无察觉,正如时下的中国,我感觉和时下的中国不一样啊?求解答

时下美元强于黄金,所以我们手中多持有美元不是坏事。若是全都持有黄金,国际上都不承认和流通,比白银还惨呢。美国比黄金强大得多,我们政府可不傻,所以,我们此时当然和清朝不一样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59.104.99.* 在 2014年1月26日 20:28 发表

221.15.206.* 在 2014年1月22日 13:18 发表

时下美元强于黄金,所以我们手中多持有美元不是坏事。若是全都持有黄金,国际上都不承认和流通,比白银还惨呢。美国比黄金强大得多,我们政府可不傻,所以,我们此时当然和清朝不一样

0.0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82.93.22.* 在 2014年3月1日 20:12 发表

中國只是因為淨出口而被強迫收取美元. 美元是方便, 但其實黃金認受性更高.只要是各國有面值的投資型金幣, 都一定會有市場.

而黃金亦是一種被壓制住的金錢, 因為黃金就像是一把不變的呎, 用以衝量物價.而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因美元眨值而價格相對上昇值就只會彰顯出美元在剝削購買力這一種事實. 所以各國金融機構就只有在期貨市場上壓底金銀價. 但只要日子久了,人們就只會發現所有期貨就只是一張紙,紙黃金將不能戢勝實物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4.29.80.* 在 2014年10月26日 11:54 发表

220.186.148.* 在 2013年6月1日 23:28 发表

币值稳定跟计划经济体制也有关系

我的天,1955——1985那也能说啊!你的脑袋被驴踢了吧!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子曰无衣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6月14日 20:22 发表

台湾不是国家!!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63.252.* 在 2017年6月9日 10:44 发表

以後黃金要通通取代各國貨幣終結亂象,一個一切用黃金計價計算的時代已經來臨,人人都應該要持有點黃金,確保自己的財產不會忽多忽少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23.104.35.* 在 2018年3月31日 11:09 发表

那么维持金本位制度的顺利运转,主要是解决黄金分布和储备的问题吧?求问。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M id 07dd4f14a144f4afd366068007deaa31 (Talk | 贡献) 在 2023年1月20日 20:31 · 中国香港 发表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9 发表

同样是在金本位之下,欧洲主要国家在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经济空前发展的关键时代,它们的货币同样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

法国法郎,从1814年到1914年, 保持了100年的货币稳定。

荷兰盾, 从1816年到1914年,保持了98年的货币稳定。

瑞士法郎,从1850年到1936年,保持了86年货币稳定。

比利时法郎,从1832年到1914年,保持了82年货币稳定。

瑞典克朗,从1873年到1931年,保持了58年的货币稳定。

德国马克,从1875年到1914年,保持了39年的货币稳定。

意大利里拉,从1883年到1914年,保持了31年的货币稳定。

[10.2]

难怪奥地利学派的米赛斯将金本位高度评价为整个西方文明在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最高成就。没有一个稳定合理的货币度量衡,西方文明在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阶段所展示出来的巨大的财富创造力,将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

资料哪里来的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首页

文档

百科

课堂

商学院

资讯

知识点

国际MBA

商城

企业服务

问答

首页

专题

管理

营销

经济

金融

人力资源

咨询

财务

品牌

证券

物流

贸易

商学院

法律

人物

分类索引

 

百科VIP

百科VIP会员权益

无广告阅读

免验证复制

开通/续费百科VIP

登录

消息

昵称未设置

百科VIP

未开通

收藏夹

账号安全中心

我的页面

我的贡献

我的讨论页

我的设置

退出登录

打开APP

导航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编辑实验

使用帮助

创建条目

随便看看

本周推荐

最多推荐

翻异别勘智能卡食品新质生产力包装印刷生产线第一性原理宗庆后纪梵希头寸

奶头乐理论蘑菇管理定律猴子管理法则情绪ABC理论垃圾人定律100个最流行的管理词汇破窗效应INFPSWOT分析模型21天效应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此页面最后修订:15:52,2021年3月9日.

智库首页 -

百科首页 -

关于百科 -

客户端 -

人才招聘 -

广告合作 -

权利通知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2024 MBAli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

意见反馈

问题分类

类型

反馈内容

添加图片(选填)0/9

联系方式

取消

提交

提交成功

反馈结果请前往 MBA智库App 查看 (我的 > 帮助与反馈 > 我的反馈)

知道了

为什么金本位制度坚持不下去? - 知乎

为什么金本位制度坚持不下去?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为什么金本位制度坚持不下去?海浪看芸芸众生如何失败足够你成功一次了金本位:即国家发行的货币受到国家黄金的储备限制,即你有多少黄金你就发行多少货币,每一张纸币对应一份固定量的黄金。你有权随时要求用国家发行的货币兑换成黄金,例如:1717年著名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在担任英国铸币局局长期间将每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在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分割线——————————金本位对于稳定汇率和促进国际发展有着斐然的成绩,然而事情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十九世纪的英国国力及盛,没有人会质疑它的信用,主导金本位的大英帝国开始货币超发(你持有的英镑有一部分没有对应到黄金,而是英国政府的信用)那么大家为什么不把英镑不换回黄金呢1) 持有外汇可以收取利息,而换成黄金则要支付储藏费用2) 大家对于英国的信任最直接导致金本位的崩溃是战争战争爆发,各国造枪买炮,集结军队,这些都需要钱,然而国家黄金不够了,本着活人不能被尿憋死的原则,各国超发货币,并可以施加政令来限制国内黄金的流通。一战后,英国国内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二战之后,金本位彻底崩溃。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美国是世界两次大战的最大赢家,储备了大量黄金,为今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石油-美元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编辑于 2020-08-03 10:24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货币​赞同 16​​4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金本位制」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制度的崩溃原因? - 知乎

「金本位制」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制度的崩溃原因?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股票金本位制金融常识每日股市分析十万个是什么「金本位制」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制度的崩溃原因?本问题被收录至活动 「十万个是什么」 中。 · 活动时间:2020 年 04 月 02 日至 2020 年 04 月 19 日。 · 活动规则:内容大…显示全部 ​关注者8被浏览14,062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添加评论​分享​7 个回答默认排序刘炜每天在看什么股票严重亏损者,常常踏空者​ 关注根据百度百科: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法定作为价格标准的主要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1717年,著名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在担任英国铸币局局长期间将每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在3英镑17先令10.5便士。所以金本位制最早是由牛顿提出的,然后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如何理解这一制度的崩溃原因?简单点解释就是,金本位制容易引起通货紧缩,人民的收入无法增加,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现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纸币本位制,以纸币作为主币流通,就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国家得以充分地管理货币的流通,任意地增减货币量,以谋求物价和生产的稳定,不像金本位制那样为维持固定汇率而一任国内的物价和生产波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编辑于 2020-05-10 08:35​赞同 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伢伢​北京理工大学 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 关注一、金本位18世纪初,身为英国铸币局局长的著名科学家牛顿奠定了金本位制的基础。他向财政部提出:廉价黄金的产地不在欧洲而在新大陆;可以通过纸币弥补硬币缺口,但必须提高纸币的“信用”。1717年,牛顿将之前种类繁多的金币都统一起来,开始铸造21先令的几尼金币(因使用几内亚产的黄金铸造而得名)。依当时“几尼”金币重量和含金量计算,牛顿将黄金价格定为每金衡盎司(纯度为90%)3英镑17先令10.5便士,英国实质性进入金本位时代。1792年,美国政府规定了纸币和黄金的固定兑换率,在本国货币体制内引入了金银复本位制。当时的黄金兑换官价约为20美元/盘司,在随后的100多年里这个比例关系总体上变化不大。英美两国的带头作用,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相继采用金本位制,于是黄金逐渐发展为公认的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货币含金量不是指钞票有黄金,而是金本位时期政府或银行为每个单位的货币储备一定比例的黄金作为保证。拿着纸币你可以去银行换一定量的黄金,比如1单位的本位币换x克黄金,但是实际上用不了这么多黄金储备,发行钞票比对应的黄金储备要多,作为信用保证会留有40%左右(看经济情况)的黄金储备,这是建立在各国政府信用的基础上的。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二、金本位制的内在运作中潜藏着通货紧缩导向金本位下的货币供应量决定因素有:黄金储备的物理数量、中央银行买卖黄金的价格、货币乘数、黄金支持率(即黄金储备支持发行多少货币,世界各国通常对最低黄金支持率有法定要求,例如美联储要求40%的最低黄金支持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黄金流入或本币贬值,都会增加货币供给。那么,从理论上来说,按照金本位制的内在游戏规则,黄金流入国的中央银行应该增加国内货币供给,而黄金赤字国家则应该减少货币供给。但是在实践中,并不完全是这样的。黄金赤字国家为避免外汇储备完全流失,需要禁止本国货币与黄金可兑换性,这迫使黄金赤字国家必须遵守金本位制的运行规则,即按照黄金量来决定本币的发行数量。所以,黄金赤字国家的货币发行量本来就有限。而黄金盈余国家对大量流入的黄金通常会采取冲销措施,以防止由黄金增加带来的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这里的冲销措施是指:黄金大量流入,本应增加货币供给,但黄金流入国没有选择增加货币供给,而是用已有的货币来购买黄金,这样当黄金流出时就不会导致美元增多引起通胀,这个做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样做的副作用相当于变相的货币紧缩——黄金储备的增加并没有对应货币供给的增加。而且,金本位制度对于黄金盈余国家冲销流入黄金和无限累积黄金储备的做法并没有任何制裁措施,因此,金本位制的内在运作中潜藏着通货紧缩导向,毫不夸张的说,黄金盈余国家即便是非常微小的通货紧缩,也可能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1928—1929年,法国和美国这两个当时最主要的黄金盈余国家总共持有全世界近60%的货币性黄金。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难理解了——美国一旦启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会通过国际金本位制传导到全世界,导致全球性通货紧缩。三、美国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股市崩盘和贸易战一战期间,大量参战国纷纷放弃(或暂停)金本位,采取廉价货币政策为战争融资,而美国则坚守金本位,又由于参战较晚,且远离战场,黄金大量流入美国。整个20年代,黄金流入都是美联储扩表的主导因素。1924年二季度,纽约联储开始在公开市场进行买入操作,并将贴现率降至3%,以促使英国重建金本位制。6月份,美国股市开始上涨。1927年8月,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和德国中央银行再次说服美联储调低贴现率,美股持续攀高。可见,流动性从来都是股市上涨的最直接诱因。1928年初,美联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抑制华尔街的股市投机行为。参与投机的黄金快速流出美国,为了阻止黄金的流出,美联储又进行了两次加息。至此,美国连续的货币紧缩行为最终导致了黑色星期四。其间还穿插着借贷机构保证金比例的上调行为等等,这个方面依然可以类比我们2015年的“一刀切式”去杠杆行为,但是当时我们只是血洗A股股民,没有对实体经济造成明显影响。当时,美国总统胡佛坚守自由放任的市场政策,拒绝政府直接救助危机中的人民,而是通过“资源联合政策”希望公司自愿多雇佣一些工人。并且,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美国国会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进口平均关税提高到47%。贸易战打响了第一枪,紧接着各国为了避免巨大的贸易逆差,纷纷提高了关税。全世界的贸易战令全球贸易减少了66%,各国都产生了巨大的亏损,而最惨的要属一战的战败国德国,这也为二战埋下了伏笔。四、银行业危机浇灭了复苏的火苗,坚守金本位最终导致了大萧条美国股市巅峰时期,针对股票发放的贷款几乎是美国所有银行280亿储蓄总额的三分之一。随着股市的下跌,投资者信心丧失,贷款减少或无法偿还贷款,风险不可避免会波及到银行系统。其实,1929—1930年股市崩盘发生后,美国经济曾一度有复苏迹象。但1930年11—12月第一次银行危机爆发后,经济复苏戛然而止。只有充分了解历史背景,才能准确理解美国银行业危机的根源。伯南克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在大萧条时期,银行倒闭屡见不鲜。这是因为,美国的金融体系主要由众多独立的小银行组成,所以从一开始就特别脆弱。而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金融体系只有少数几家大银行,因此从未出现过像美国这样大规模的银行危机。”当时,因为美国依然实行的是金本位制,金本位制下挤兑一旦发生,决策者们便束手无策。坚守金本位和给银行业注入流动性是彼此相悖的,胡佛政府选择了坚守金本位制,所以这个时期全美范围内的银行大面积倒闭,再一次引发了经济衰退,债务人面临的形势愈发严峻,失业率攀升。面对经济衰退,胡佛政府并没有选择加大经济刺激力度,而是在坚守金本位的同时,选择了财政紧缩手段,减少开支,寄希望于经济逐步走出困境。最终,人们的收入越来越少,衰退滑向了萧条。五、没有一个固守金本位制的国家出现明显的经济复苏1932年2月27日,胡佛政府终于向大萧条做了些许妥协,即允许美联储买政府债券来释放流动性,这算是最早的量化宽松的雏形。然而这些流动性仍然远远不足以阻止经济的崩溃。直到1932年11月,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才开启了新的篇章。“在美国历史上,没有哪一次危机能比胡佛卸任与罗斯福当选之间这四个月政府过渡时期的危机更加引人注目,其范围之广、危害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对美国人民来说,这四个月真是最难熬的漫长时期,正逢银行破产和濒临恐慌的混乱局面。在当时,美国这个世界上头号金元帝国的金融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1700万失业者绝望地从一家工厂的大门被踢到另一家工厂的大门前;惊恐的储户包围着银行,徒劳地试图在银行关闭前提取一生的储蓄。”1933年4月19日,罗斯福取消了美元的金本位制。取消金本位是罗斯福上任之后众多举措之一,这项举措打破了黄金对货币供应的限制。美元发行量大大增加,支持国内经济复苏并提振民众信心,逐步恢复和重建了金融体系。同时,美元贬值也提升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力。各项举措共同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回顾大萧条之后的复苏过程,可以看到,经济较弱的国家或遭受大萧条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会率先对本国货币实施贬值或放弃金本位制。而大萧条的事实表明,放弃金本位制的国家比坚守金本位制的国家更快速、更有力地恢复经济。伯南克在颇具影响的论文《金本位制、通货紧缩与大萧条中的金融危机:一项国际比较》中指出:日本在1931年最早放弃金本位制,英国紧随其后,这两国引领了世界经济复苏;紧随其后的是德国(1932年)、美国(1933年)和顽强固守金本位制的法国(1936年)。事实上,没有一个固守金本位制的国家出现明显的经济复苏。原因是在金本位制下,货币供应量是由黄金储备决定的,而一旦退出金本位制,货币供应就可以灵活调整,可以更自由地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所以,金本位有非常关键的致命伤,相当于绑架了国家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一制度的崩溃是必然的。发布于 2024-01-11 00:22​赞同 6​​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百度首页

商城

注册

登录

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采购

地图更多

搜索答案

我要提问

百度知道>提示信息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返回首页

15秒以后自动返回

帮助

 | 意见反馈

 | 投诉举报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23】1034-029号     ©2024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知道协议 

金本位制 - MBA智库百科

金本位制 - MBA智库百科

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17个条目

查看

条目讨论编辑 收藏

简体中文繁体中文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上传文件 特殊页面 可打印版

永久链接

金本位制

用手机看条目

扫一扫,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1 什么是金本位制

2 金本位制的形式

3 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

4 金本位制的实行历史

5 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

6 金本位制崩溃的影响

7 金本位制案例分析

7.1 复归金本位制可行性分析[1]

8 参考文献

[编辑] 什么是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编辑] 金本位制的形式

  1、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2、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编辑] 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

  1、金币本位制

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

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

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2、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国 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兑换),黄金集中存储于本国政府。而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

[编辑]金本位制的实行历史

  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编辑]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

  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编辑]金本位制崩溃的影响

  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对国际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为各国普遍货币贬值、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是因为废除金本位制后,各国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扩军备战,会滥发不兑换的纸币,加速经常性的通货膨胀,不仅使各国贷币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坏,而且加剧了各国出口贸易的萎缩及国际收支的恶化。

(2)导致汇价的剧烈波动,冲击着世界汇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大体上是一致的,货币之间的比价比较稳定,汇率制度也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各国流通纸币后,汇率的决定过程变得复杂了,国际收支状况和通货膨胀引起的供求变化,对汇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汇率制度,影响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

[编辑] 金本位制案例分析

[编辑] 复归金本位制可行性分析[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本轮金融危机后,对于目前美元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的质疑空前升温。当今全球约三分之二的资产是以美元来计价的,而美国现在采取的救市政策措施似乎不可避免导致美元贬值。一些有名的主权财富基金投资专家将资金从政府债券中抽离,转投到黄金市场;以为“未来的严重通胀将几乎不可避免的导致政府债券崩溃,符合逻辑的结论是我们最终回到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度。”

  正是基于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满,以及围绕国际货币问题的各种阴谋论的抬头,使得金本位制再度受到关注。有些学者提出世界货币格局应返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提议“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或“新金本位制”,以求形成稳定的国际货币体制。典型的设想是全球所有国家同时加入金本位制联盟,来一致确定其货币相对于黄金的稳定关系。

  支持者认为复归金本位制有一系列优越性。一是金本位货币自身具有“刚性”价值;现行的信用货币不仅容易贬值,而且可能导致虚拟金融财富无节制膨胀;二是发达国家难以通过发行纸币来进行国际剥削,因此比较公正;三是各国货币不再有汇率的困扰,不存在汇率操纵和套汇牟利的可能,国际投资和贸易体系将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1960年代曾撰文表示支持金本位。他在《黄金与经济自由》(Gold and Economic Freedom)一文中写道,在金本位制度下,一个国家的信用额由这个国家的有形资产规模来决定;没有了金本位制度,也就没有了安全的价值储存载体,政府几乎可以不受阻碍地沉溺于疯狂的信贷创造。赤字开支纯粹就是一种将社会财富充公的阴谋;而金本位制度会严格约束这种赤字开支,起到保护大众财产权的作用。

  尽管格林斯潘在担任美联储主席后逐渐离弃了支持金本位的观点,但现在不少人回头称赞格老确实有先见之明。

  其实,历史和现实显示,回归金本位,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真要实行,可能成为一场荒诞的闹剧,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古代有过金属货币的金本位制;这里讲的是指纸币作为兑换凭证或代用券时的金本位制。

  1717年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纸币,但直到1821年才正式确立为制度。其后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先后宣布实施金本位制。世界各国实行金本位制长者二百余年,短者数十年,而中国一直没有施行过金本位制(除了国民政府曾短暂实行的“金圆券”)。

  从1870年到一战爆发之前,是金本位制使用最广泛的50年。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当时金本位制盛行是欧洲经济繁荣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事实上,世界经济在金本位制下于1879-1896年之间爆发了以金融体系的崩溃为导火索的世界性经济萧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为求自保,纷纷进行黄金管制,金本位制难以维持。战后,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世界货币金融会议,建立了一种节约黄金的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即1925年起实施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英、法、美等国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通过这些国家货币间接与黄金挂钩。但曾几何时,1929-1933年的大萧条使得各国央行纷纷放弃金本位,改行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尤其为难的是,金本位决定了各国央行不能在经济不景气时采取扩张政策,致使衰退乃至萧条难以复原,1929年之后全球经济几乎经历了10年的通货紧缩。从1938年开始,已没有一个国家允许国民将货币或存款兑换成黄金。

  二战结束前夕,美国主导战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郡的度假宾馆召开了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蓝本的《布雷顿森林协议》(Bretton Woods system),从而建立了一种“国际性金汇兑本位制”(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制,是一种间接的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20世纪60年代相继发生了数次黄金抢购风潮,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先是放弃了黄金固定官价,随后宣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义务,于是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黯然收场,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改革。

  1976年1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的国际货币会议上达成了以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的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定》(Jamaica Agreement),于1978年4月生效。“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宣告解体。

  回顾过去百余年货币本位的变迁史,可见颠颠簸簸的金本位制并不能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病,运行实践也谈不上成功。历史上发生过的向金本位制复归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表明被抛弃了近半个世纪的贵金属本位纸币早已完成了历史使命。

  因为人们心目中借助黄金保值储备的观念根深蒂固,黄金的非货币化并不等于黄金完全失去了货币职能。美国的黄金储备,已从1945年21770吨(占世界黄金储备近60%)降为目前的8133.5吨(占世界黄金储备的15%弱),依然维持全球最大储备国地位。就连高举黄金非货币化大旗的国际货币基金会也保留了大部分黄金储备。20世纪90年代末诞生的欧元货币体系,黄金占该体系货币储备的15%。黄金仍是可以被国际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磅、日元之后的第5大国际结算“准货币”。这种现象,意味着黄金在林林总总的商品当中,仍有某种流通媒介的特殊功能,但这并不等于时光可以倒流。

  金本位制之所以行不通,首先在于黄金市场太小了,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其前景不能满足全球化世界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作为货币储备的基础,不可能从一种有限的市场商品重返“一般等价物”。

  人类有史以来开采积聚的全部黄金,估计逾15万吨。其中约40%即6万吨为金融资产;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占有3.2万吨,其余是私人拥有的投资财富。另外的60%作为商品,主要是首饰业和装饰品,为民间收藏和流转,还有少量用于电子工业、牙医、金章及其他行业。

  在整个20世纪,南非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但近年来南非黄金矿藏资源逐渐枯竭,产量下降。2007年,中国生产黄金276吨,相当于全球黄金总供应量的十分之一,超过了南非的272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

  黄金原子核由79个质子和112个中子组成,属奇-偶型核类,又具有亲硫性、亲铜性,亲铁性、高熔点等性质,决定了金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很低。形成工业矿床,要富集上千倍;形成大矿、富矿,则要富集几千、几万倍,甚至更高,可见大金矿难于产生。据估计99%以上的金进入了地核,现查明地壳中的黄金总储量仅为16.6万吨,丰度只有铁的一千万份之一,银的1/21,可采资源大约只及总储量之半。目前全球黄金年产量近3千吨,按此推算,30年后黄金供应水平将难以为继。

  黄金作为商品,工业性应用范围很小,主要用于审美收藏。如今科技发达,真金之外,再生金、合成金(白金、黑金、玫瑰金)等大量出现,挤占了饰品原料中黄金的市场份额,黄金市场价格低位运行是自然趋势。但是黄金在人类史中长期建立起来的“天然货币”余威犹在,一旦发生危机或动乱,人们潜意识中还会回归黄金这个保值避险的港湾。因此黄金价格具有商品和货币双重属性。

  黄金开采和提炼的平均成本因矿石品质及开采模式而异,目前平均约为每盎司(金衡制)400美元。

  黄金价格受双重属性交互作用支配。当商品属性占据主导地位时,黄金价格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是一样的;当货币属性占主导时,黄金价格与一般商品及国际储备货币汇率会发生背离。比如1989-1998年间,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相对稳定,黄金的商品属性占主导,与美元的关系松散。1996年以来,各国中央银行的大规模抛售黄金,国际市场的金价从418美元/盎司的高位一路下泻,2001年甚至下探到251美元/盎司,低于当时的生产成本。由此可见,所谓黄金保值之说,其实站不住脚。2001至2008年间,主要因为欧元诞生后开始挑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黄金与美元关系变得更密切起来,其货币属性渐占重要地位。尤其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受避险买盘推动,黄金的货币属性强力展现,金价大幅上扬,2008年3月单日最高达1032.55美元;但因美元表现坚挺,随后金价回落振荡,目前在900美元左右。

  最近美国增发大量美元,人们对未来通胀较多预期,从而形成黄金价格的支撑力。如果救市计划效果显现,美国和世界经济停止衰退,借贷市场和商品市场回暖,就会吸引资金转向实体经济投资这边来,金价可能相应回落。

  即便按历史高位每盎司1000美元计,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值也只有1万亿美元。现在全球GDP总量已逾60万亿美元,若按M2等于一半估计,需要黄金准备近百万吨。如果世人不能深入地核淘金,这就是太不现实和不可想象的了。

  黄金价格本身波动不定,由于存在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的双重特性,尤具扑朔迷离的不确定性。那么,是否可以人为地巨幅提升和确定黄金的价格(比如每盎司金价高至一万美元以上)以支持金本位复辟呢?

  问题是黄金价格谁来定?政府控制黄金价格和自由经济是不相调和的,大宗商品也不会随着人为的黄金价格而浮动,其背离市场的程度和负面后果绝不亚于强行控制任何其他主要物资的价格。曾记实行“布雷顿森林体系”之时,规定35美元一盎司黄金,为了使这一要求有效,在美国国内拥有黄金曾被定为非法;但是一旦市场不再承认这个价格,而且偏离甚远时,整个体系就支撑不住,轰然倒塌了。

  2008年11月,《第一财经日报》在纽约专访“欧元之父”蒙代尔,这位曾经高度评价金本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以为“没有经济学家会考虑回到金本位,那将会是一个太过巨大的变化,是不会成功的。金本位是一个很好的固定汇率体系,但是这个系统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就是没有一个能够随着黄金和大宗商品价格浮动的机制。”

  金本位制之所以行不通,第二个主要原因是资源分配很不均匀。19世纪以来,世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从下表可见,目前依然是少数发达国家的囊中物。现在美、欧储备黄金占了75%以上,如果计入国际货币基金会等机构的持有量,则已超过80%。“世界其他地区”一共占有不到13%。就储量而言,南非几乎占了全球可采储量的一半;其余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和俄罗斯。这种情况必然导致许多国家,特别是缺少黄金储备的新兴经济体难以获得平等的货币流通基础,实际上进一步剥夺了国际上弱势群体的话语权。

  表1 各国中央银行和货币机构持有黄金一览表

官方黄金储备 (2008年12月)

排名国家 / 机构黄金储备(吨)黄金储备比率(%)

1美国8,133.576.5%

2德国3,412.664.4%

3国际货币基金会3,217.3-

4法国2,508.858.7%

5意大利2,451.861.9%

6中华人民共和国1054.01.6%

7瑞士1,040.123.8%

8日本765.21.9%

9荷兰621.457.8%

10欧洲中央银行533.620.1%

11俄罗斯495.92.2%

12中国台湾422.43.6%

13葡萄牙382.585.9%

14印度357.73.0%

15委内瑞拉356.423.4%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统计报告]

  注:1吨=3.215万盎司(金衡制)

  * 黄金ETF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是指一种以黄金为基础资产,追踪现货黄金价格波动的金融衍生产品。运行原理为:由大型黄金生产商向基金公司寄售实物黄金,随后由基金公司以此实物黄金为依托,在交易所内公开发行基金份额,销售给各类投资者,商业银行分别担任基金托管行和实物保管行,投资者在基金存续期间内可以自由赎回。

  重回金本位制,还将驱使整个世界倾力开采本来没有多少实用意义的黄金;因为易采的地区已经几乎开采完了,黄金开采以后会向比较偏僻和危险的地区发展,导致社会性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而暴发的金矿主将成为天赐馅饼的时代宠儿,让整个世界辛辛苦苦的创新劳动者匍匐在他们脚下。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曾指出:“如果再用黄金作为世界货币,人类的命运就取决于金矿主的利润,人类就要做金矿的奴隶,就要做金矿主的奴隶。”难道这是现代文明社会必须屈从的不公平性吗?

  金本位制所以行不通的第三个原因,是国家内外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使得这种保障体制非常脆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战国需要集中黄金用于购买军火,就停止了银行兑现和自由输出黄金,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金汇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有意愿、有能力,也有充分国际支持度条件下的产物,当美国难于兼顾国家利益与国际协定,法国带头抵制,参加国分崩离析之际,美国事先未与任何国家商量,一声单边宣告:“停止外国央行以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就此一了百了。

  例如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曾经部分地采行过金本位制的所谓的“偿付美元”(Compensated Dollar)计划,这种制度允许对黄金官价进行周期性调整以稳定国家的物价水平,即当物价下降时提高黄金官价,而在物价上升时降低黄金官价;在金融资本国际化大环境中,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公开地以牺牲其它国家的通货稳定来换取本国的物价稳定。

  可见金本位制的可靠性和公正性,实质上取决于居于主导地位的强权国家的立场;在国家内外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下,较之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无体系的体系”),其可靠性和公正性可能更加不堪一击。

  今日世界,仍然存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重大差异;可以说,一种普遍实行、长期有效、公正合理的金本位制只能是游离现实之外的的美好想象罢了。

  “别把人类钉在黄金十字架上。” “黄金可以防止一定的经济过度行为,但不幸的是,它也可以阻碍经济活动,它的美德会变成罪过。”正如路透社2008年11月15日报道,世界各国央行行长和政府官员都不希望货币政策受到黄金储备的影响,他们都开始行动叫停金本位制度的回归。

  面对金本位制覆水难收的窘境,另外一些人还设想以实物本位制,运用石油、黑色和有色金属、煤炭、木材和小麦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资源组合,充当国际货币的本位,取代信用货币制度。

  这种设想的不可行性,较之金本位制其实更加明显。

  首先,充当实物本位的形形色色商品,如何进行储存,是个极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那些金属、能源、原材料,如果也像黄金那样储存起来,不仅成本浩大,而且如此大量非常富于实用价值的物资,脱离了全球经济的运行,被长期积压起来,本身就是违反经济原则的荒谬行径。

  再者,一旦发生动用储备兑现货币的需要,由于作为货币价值基础的抵押商品组成复杂,难以分割和分配,实际上非常缺乏可操作性;货币体系将失去因应危机的自我调节能力。

  金本位制已成为历史名词。当然,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金还会与外汇、各种货币求偿权和其他资产相结合,充当具有特殊意义的的货币发行准备物。因此新兴经济体适当加强国内黄金开采,增大黄金持有水平,作为减持美元或其他主权货币的一种努力,改善储备体系的多样性,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本世纪以来,中国不断调整提升黄金储备,2001年从394吨上升到了500吨,2003年又调增至600吨。近年来中国加强了黄金开采的力度,年产量从本世纪初的一百吨左右上升至2008年的历史最高纪录282吨,但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今后不可能与以往几年那样成倍增长。

  2009年4月24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自2003年以来,通过国内增产、杂金提纯以及市场交易等方式,大幅增加了黄金储备454吨,总储备量已达1054吨,在各国公布的黄金储备中排名第五,价值约300亿美元;但仅占全球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3%,相当于本国外汇储备的1.6%(该比例实际上比2003年有所下降)。

  中国在宣布黄金储量增加的同时,还要求国际货币基金会(IMF)出售所持有的黄金。假如中国按照每盎司1000美元的价格买下IMF的全部3217吨黄金储备,那么要花1030亿美元,但仅相当于现有外汇储备1.95万亿美元的5.25%。有人建议增加黄金储备作为所持有的美国债券的风险对冲,要产生这样的效果,恐怕还要增储许多倍。

  俄国在过去几个月里也不断增持黄金。印度、中国台湾、新加坡,挪威,沙特阿拉伯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增加了黄金储备,而且在未来的几个月里还会继续这样做,以图保护自身货币的价值。这种动向都会推高黄金的价格,甚至生成大量泡沫,却不意味着增加了恢复金本位制的机会。从长远看,由于金价受双重属性交互作用支配,它的保值作用其实没有什么理性的刚性的保障可言,而且黄金储备既要花保管费,还不生利息;一旦避险买盘效应退潮,商品属性回归主导地位,须有严重减记的风险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货币基金会不但无意增持黄金,相反地已经同意出售黄金储备,将所得资金为最贫穷国家提供优惠融资。

  当前,大多数国家履行出资救市责任的方式将更多依赖印钞票和扩大债务,其扩大通胀的风险不言而喻。于是,对于既是主要债务国又是主要黄金储备国的经济体来说,出售黄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如不出预料,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甚至主要黄金储备国,都会加入到出售黄金的行列。

  Kitco Bullion Dealers(著名贵金属经销商)高级分析师纳德勒(Jon Nadler)指出,全世界已挖掘出来的全部黄金在全球财富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只有0.6%左右,即使金价升到了每盎司10,000美元,它在全球财富总额中占的比例也只有6%。

  他说,这不会让它开始成为解决困扰世界的问题的灵丹妙药。即便如此,像中国这样一个重要的国家应该对其大量储备继续寻求多元化,普通投资者也应该这样。

  纳德勒说,只是,进行多元化的时候不要带着投机的念头,认为中国买黄金是黄金下面的导火索正在点燃(将引爆金价)的迹象。他说,这只是买保险……每次买一点点。

  当代市场经济是信用货币主导的市场经济。世界已经走上了虚拟的信用货币独占货币历史舞台的不归路。信用货币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贵金属;它的唯一支撑是对发行者实力的信心。解决今日货币制度的弊病,恐怕只有在“信用”两字上最大限度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而非重蹈属于十九世纪和更早时代的形形色色贵金属和实物货币的窠臼。

[编辑]参考文献

↑ 庞忠甲.金本位制荣光不再.财税金融.2009-06-28

来自"https://wiki.mbalib.com/wiki/%E9%87%91%E6%9C%AC%E4%BD%8D%E5%88%B6"

打开MBA智库App, 阅读完整内容

打开App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6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温馨提示

复制该内容请前往MBA智库App

立即前往App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或投诉举报。

本条目相关文档

 国际金本位制 2页 从重构国际金本位制的视角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 2页 再议金本位制和30年代大危机:起因丶扩散和复苏 9页 对凯恩斯“流动性陷阱”学说的质疑——基于金本位制和美国大萧条的经验 14页 英国霸权下的国际金本位制——从霸权稳定论看1870~1914年的国际货币体系 3页 金本位或商品本位:重返的梦想 2页 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金本位体系 60页 货币制度回归金本位的可行性浅析 5页 商品本位制与中国经济 1页 美元本位制与国际贸易 2页 更多相关文档

本条目相关课程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苦行者,Angle Roh,村姑,山林,Anson,Lolo,Zfj3000,Cabbage,Dan,ROURTW,鲈鱼,Yixi,泡芙小姐,连晓雾,Gaoshan2013,Mis铭,寒曦,Tracy,Llyn. 页面分类: 货币制度

评论(共27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金本位制"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18.107.132.* 在 2008年5月31日 17:06 发表

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写得实际上是金币本位制崩溃的原因了。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61.144.179.* 在 2009年8月28日 12:21 发表

嗯,原因应该加一条:没有一种稳定的由“超级大国”支撑的国际货币充当“外汇”导致金汇兑本位制的崩溃。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61.186.154.* 在 2009年11月23日 18:58 发表

如果能再写点关于中国这方面的资料就更完美了!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6.28.238.* 在 2009年12月5日 01:49 发表

谢谢!你的共享精神非常好。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18.103.28.* 在 2009年12月29日 12:30 发表

問題是美元及美債的可靠性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9.164.120.* 在 2010年1月28日 22:47 发表

时间本位制是代替信用倾向制度的好制度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5 发表

(货币战争:凯恩斯曾经说过一句大实话,"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过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为人知地没收公民财富的一部分。用这种办法可以任意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同样,格林斯潘在1966年也曾说过,“在没有金本位的情况下,将没有任何办法来保护(人民的)储蓄不被通货膨胀所吞噬,将没有安全的财富栖身地。这就是那些福利统计学家激烈反对黄金的秘密。赤字财政简单地说就是没收财富的阴谋,而黄金挡住了这个阴险的过程,它充当着财产权的保护者。如果人们抓住了这一核心要点,就不难理解有人对金本位的恶意诽谤了。”

通货膨胀的本质就是通过使货币购买力贬值来实现社会财富的转移。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在基础货币被稀释之前就取得货币的人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毫无疑义银行业是通货膨胀最大的获益者。其次,距离银行信贷越近的人,占到的便宜越大,越远的人吃亏越大,而节俭储蓄的人和依靠固定收入的人将是通货膨胀最大的牺牲品。贫富分化乃是当今世界金融系统设计上就确定好的,通过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财富悄悄地吸到少数人的口袋中,通货膨胀实现了偷窃他人财富而不必入室盗窃的境界!)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7 发表

1974年7月13日,《经济学家》杂志发表了一份令人震惊的英国整个工业革命时代的物价统计报告。从1664年到1914年的250年间,在金本位的 运作下,英国的物价在长达250年的漫长岁月中保持着平稳而略微下降的趋势。当今世界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国家能够连续不间断地保持了这样长久的物价数据了。英镑的购买力保持了惊人的稳定性。如果1664年的物价指数被设定为100的话,除了在拿破仑战争期间(1813年),物价曾短暂地上涨到 180之 外,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物价指数都低于1664年的标准。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的物价指数为91。换句话说说,在金本位的体制下,1914年的一英镑比250年前的1664年的等值货币的购买力更强。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8 发表

在金银本位之下的美国,情况也非常类似。1787年,美国宪法第一章第八节(Article I Section 8)授权国会发行和定义货币。第十节(Article I Section 10) 明确 规定,任何州不得规定除金银之外的任何货币用以支付债务, 从而 明确了美国的货币必须是以金银为基础。《1792年铸币法案》(Coinage Act of 1792) 确立 了一美元是美国货币的基本度量衡,一美元的精确定义为含纯 银24.1克,10美元的定义为含纯金16克。白银作为美元货币体系的基石。金银比价为15:1。任何稀释美元纯度,使美元贬值的人都将面临死刑的处罚。

1800年,美国的的物价指数约为102.2,到1913年时,物价下降到80.7。在整个美国工业化的巨变时代,物价波动幅度不超 过26%, 在1879 年到1913年的金本位时代,物价波动幅度小于17%。美国在生产飞速发展,国家全面实现工业化的历史巨变的113年里,平均通货膨胀率几乎为零,年均价格波动不超过1.3%。 [10.1]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9 发表

同样是在金本位之下,欧洲主要国家在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经济空前发展的关键时代,它们的货币同样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

法国法郎,从1814年到1914年, 保持了100年的货币稳定。

荷兰盾, 从1816年到1914年,保持了98年的货币稳定。

瑞士法郎,从1850年到1936年,保持了86年货币稳定。

比利时法郎,从1832年到1914年,保持了82年货币稳定。

瑞典克朗,从1873年到1931年,保持了58年的货币稳定。

德国马克,从1875年到1914年,保持了39年的货币稳定。

意大利里拉,从1883年到1914年,保持了31年的货币稳定。

[10.2]

难怪奥地利学派的米赛斯将金本位高度评价为整个西方文明在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最高成就。没有一个稳定合理的货币度量衡,西方文明在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阶段所展示出来的巨大的财富创造力,将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9 发表

黄金与白银在市场的自然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高度稳定的价格体系,可以让所有20世纪以来的“天才”经济规划者们汗颜。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是真正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人类信赖的诚实的货币。

所谓货币度量衡,就是不以金融寡头的贪婪本性为转移,不以政府的好恶为转移,不以“天才”经济学家的利益投机为转移,历史上只有市场自然进化而来的黄金和白银货币做到了这一点,未来也只有黄金和白银才能担当这一历史重任, 只有黄金和 白银才能诚实地保护人民的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布。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11 发表

当代的经济学家有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黄金和白银增加的速度赶不上财富增加的速度,在黄金和白银货币体系之下,将会导致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则是所有经济体的大敌。这实际上是一种先入为主为主的错觉。“通货膨胀有理”的歪论完全是国际银行家与凯恩斯们共同炮制出来,用以废除金本位,从而通过通货膨胀的手段向人民“隐蔽征税”,不露痕迹地进行抢劫和偷窃人民财富的理论依据。英美等欧美主要国家从17世纪以来的社会实践,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并不会必然造成通货膨胀,事实上,英美两国都是在轻度通货紧缩状态下完成了工业革命。

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到底是黄金和白银增加的速度赶不上财富增加的速度呢,还是赶不上债务货币增加的速度?债务货币的滥发真的对社会发展有益处吗?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23.7.56.* 在 2010年4月10日 20:46 发表

谢谢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9.96.209.* 在 2010年5月4日 18:31 发表

超赞!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21.216.199.* 在 2011年11月21日 08:23 发表

上面的,都是看货币战争长大的.对于文章中列举的金本位本身的弊端和恢复金本位的不可能完全没有正面面对。阴谋论啊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22.246.94.* 在 2012年5月24日 17:39 发表

恢复金本位制是可笑的游戏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62.105.106.* 在 2012年11月27日 14:16 发表

英国人大幅压低白银与黄金的比值时,并不在意黄金的流失,大清国手上积累巨额的白银迅速而大幅贬值时,仍毫无察觉,正如时下的中国,我感觉和时下的中国不一样啊?求解答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6.54.110.* 在 2013年5月26日 17:10 发表

61.144.179.* 在 2009年8月28日 12:21 发表

嗯,原因应该加一条:没有一种稳定的由“超级大国”支撑的国际货币充当“外汇”导致金汇兑本位制的崩溃。

不同意。你以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怎么崩溃的?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20.186.148.* 在 2013年6月1日 23:28 发表

币值稳定跟计划经济体制也有关系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21.15.206.* 在 2014年1月22日 13:18 发表

162.105.106.* 在 2012年11月27日 14:16 发表

英国人大幅压低白银与黄金的比值时,并不在意黄金的流失,大清国手上积累巨额的白银迅速而大幅贬值时,仍毫无察觉,正如时下的中国,我感觉和时下的中国不一样啊?求解答

时下美元强于黄金,所以我们手中多持有美元不是坏事。若是全都持有黄金,国际上都不承认和流通,比白银还惨呢。美国比黄金强大得多,我们政府可不傻,所以,我们此时当然和清朝不一样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59.104.99.* 在 2014年1月26日 20:28 发表

221.15.206.* 在 2014年1月22日 13:18 发表

时下美元强于黄金,所以我们手中多持有美元不是坏事。若是全都持有黄金,国际上都不承认和流通,比白银还惨呢。美国比黄金强大得多,我们政府可不傻,所以,我们此时当然和清朝不一样

0.0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82.93.22.* 在 2014年3月1日 20:12 发表

中國只是因為淨出口而被強迫收取美元. 美元是方便, 但其實黃金認受性更高.只要是各國有面值的投資型金幣, 都一定會有市場.

而黃金亦是一種被壓制住的金錢, 因為黃金就像是一把不變的呎, 用以衝量物價.而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因美元眨值而價格相對上昇值就只會彰顯出美元在剝削購買力這一種事實. 所以各國金融機構就只有在期貨市場上壓底金銀價. 但只要日子久了,人們就只會發現所有期貨就只是一張紙,紙黃金將不能戢勝實物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4.29.80.* 在 2014年10月26日 11:54 发表

220.186.148.* 在 2013年6月1日 23:28 发表

币值稳定跟计划经济体制也有关系

我的天,1955——1985那也能说啊!你的脑袋被驴踢了吧!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子曰无衣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6月14日 20:22 发表

台湾不是国家!!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1.163.252.* 在 2017年6月9日 10:44 发表

以後黃金要通通取代各國貨幣終結亂象,一個一切用黃金計價計算的時代已經來臨,人人都應該要持有點黃金,確保自己的財產不會忽多忽少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223.104.35.* 在 2018年3月31日 11:09 发表

那么维持金本位制度的顺利运转,主要是解决黄金分布和储备的问题吧?求问。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M id 07dd4f14a144f4afd366068007deaa31 (Talk | 贡献) 在 2023年1月20日 20:31 · 中国香港 发表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9 发表

同样是在金本位之下,欧洲主要国家在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经济空前发展的关键时代,它们的货币同样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

法国法郎,从1814年到1914年, 保持了100年的货币稳定。

荷兰盾, 从1816年到1914年,保持了98年的货币稳定。

瑞士法郎,从1850年到1936年,保持了86年货币稳定。

比利时法郎,从1832年到1914年,保持了82年货币稳定。

瑞典克朗,从1873年到1931年,保持了58年的货币稳定。

德国马克,从1875年到1914年,保持了39年的货币稳定。

意大利里拉,从1883年到1914年,保持了31年的货币稳定。

[10.2]

难怪奥地利学派的米赛斯将金本位高度评价为整个西方文明在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最高成就。没有一个稳定合理的货币度量衡,西方文明在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阶段所展示出来的巨大的财富创造力,将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

资料哪里来的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首页

文档

百科

课堂

商学院

资讯

知识点

国际MBA

商城

企业服务

问答

首页

专题

管理

营销

经济

金融

人力资源

咨询

财务

品牌

证券

物流

贸易

商学院

法律

人物

分类索引

 

百科VIP

百科VIP会员权益

无广告阅读

免验证复制

开通/续费百科VIP

登录

消息

昵称未设置

百科VIP

未开通

收藏夹

账号安全中心

我的页面

我的贡献

我的讨论页

我的设置

退出登录

打开APP

导航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编辑实验

使用帮助

创建条目

随便看看

本周推荐

最多推荐

翻异别勘智能卡食品新质生产力包装印刷生产线第一性原理宗庆后纪梵希头寸

奶头乐理论蘑菇管理定律猴子管理法则情绪ABC理论垃圾人定律100个最流行的管理词汇破窗效应INFPSWOT分析模型21天效应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此页面最后修订:15:52,2021年3月9日.

智库首页 -

百科首页 -

关于百科 -

客户端 -

人才招聘 -

广告合作 -

权利通知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2024 MBAli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

意见反馈

问题分类

类型

反馈内容

添加图片(选填)0/9

联系方式

取消

提交

提交成功

反馈结果请前往 MBA智库App 查看 (我的 > 帮助与反馈 > 我的反馈)

知道了

国际货币演变历史,金本位的变迁,一文读懂货币发展史 - 知乎

国际货币演变历史,金本位的变迁,一文读懂货币发展史 - 知乎首发于投资知识专利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国际货币演变历史,金本位的变迁,一文读懂货币发展史牛牛专业讨债的律师。1 金本位制的演变和崩溃 1967 年,一家芝加哥银行拒绝向一位名为 Milton Friedman 的大学教授提供英镑贷款,因为他意图利用这笔基金卖空英磅。Friedman 先生察觉到当时英磅对美元的比价过高,想先卖出英磅,然后等英磅下跌后再买回英磅来偿还银行,从而能够迅速大捞一笔。这家银行拒绝提供贷款的依据是 20 年前确立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此协定固定了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并将美元与黄金的比价设为 35 美元对每盎司黄金。1.1 金本位制的演变和崩溃1.1.1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对本位制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因素也日益增长起来。由于维持金本位制的一些必要条件逐渐遭到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也就失去了保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停止银行券兑现并禁止输出,金本位制陷于崩溃。战争期间,各国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汇价波动剧烈,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已不复存在。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各国已无力恢复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它是以存放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外汇资产为准备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许多殖民地国家曾经实行过这种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无力恢复金本位制但又未采用金块本位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推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与某一国家货币保持着固定比价,金汇兑本制国家的对外贸易和金融政策必然受金块本位制的国家的影响和控制。因此,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削弱了的极不稳定分金本位制度。1.1.2 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国际金本位制在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1931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全部瓦解。国际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后,30年代的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正常的国际货币秩序遭到破坏。主要的三种国际货币,即英镑、美元和法郎,各自组成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结果国际贸易严重受阻,国际资本流动几乎陷于停顿。1.2 布雷顿森林体系1.1.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衰退之后,国际金本位制已经推出历史舞台。各个货币集团的建立和各国外户管理的加强,使国际金融位置更加不稳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制度,改变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局面,已成为国际社会的迫切任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两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思计划”。以美国财政部官员名字命名的“怀特计划”是在1943年4月提出的,全称为“联合国外汇稳定方案”。“怀特计划”反应了美国的经济力量日益强盛,从而试图操纵和控制基金,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对此,尚有相当经济实力的英国当然不甘示弱。为了分享国际金融的领导权,英国于“怀特计划”发表的一天抛出了“凯恩思计划”。“凯恩思计划”实际上是一个“国际清算联盟”方案,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思提出的。这一计划的内容明显对英国有利。经过长达3个月的讨价还价,英美两国终于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制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宣布了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中心内容是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与此同时,确立了固定汇率制。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必须确认美国政府在1934年规定的35美元折合1盎司黄金的官价。美国政府承担各国按此价格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当黄金官价受到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炒家冲击时,各国政府要协同美国政府进行干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基金组织各会员国的货币必须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美国政府根据上述黄金官价,规定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纯金,各会员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按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与美元确定固定比价,或直接规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但不得轻易改变。汇率波动幅度应维持在固定比价的上下1%以内。如果货币含金量的变动超过1%,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使美元等同于黄金,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与黄金发生联系,从而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中心地位。在这一货币制度下,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用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许多国家还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有的甚至还用美元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金。因此,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1.2.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作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但与战前不同,主要区别是:1.国际储备中黄金和美元并重。2.战前时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储备货币有英镑、美元和法郎,依附于这些通货的货币,主要是英美法三国各自势力范围内的货币,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中的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几乎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所有国家的货币,而美元却是惟一的主要储备资产。3.战前英美法三国都允许居民兑换黄金,战后美国只同意外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而不允许外国居民用美元向美国兑换,所以这是一种大大削弱了的金汇兑本位制。4.虽然英国在战前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但没没有一个国家机构维持着国际货币秩序,而战后却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运转对战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的双挂钩原则,结束了战前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动荡混乱状态,使得国际金融关系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这为战后50~60年代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二,美元成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弥补了国际清算能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黄金供应不足带来的国际储备短缺的问题。第三,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了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汇率的波动受到严格的约束,货币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这对于国际商品流通和国际资本流动非常有利。第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一些工业国家,尤其是一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会员国家的国际收支困难,使它们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得以正常进行,从而有利于世界的经济的稳定增长。总之,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国际货币合作的一个比较成功的事例,它为稳定国际金融和扩大国际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1.2.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但事实上,该体系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1.美元享有特殊地位导致美国货币政策对各国经济产生重要响。由于美元是主要的储备资产,享有“纸黄金”之称,美国就可以利用美元直接对外投资,购买外国企业,或利用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美国货币金融当局的一举一动都将波及整个世界金融领域,从而导致世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2.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的储备资产,必然给国际储备带来难以克服的矛盾。战后,由于黄金生产的停滞,美元在国际储备总额中的比重显著增加。而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要求国际储备相应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储备的增长需要仰仗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但这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如果美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又会断绝国际储备的来源,导致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3.汇率机制却反弹性,导致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失灵。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过分强调汇率的稳定,各国不能利用汇率的变动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而只能消极地实行外汇管制,或放弃稳定国内经济的政策目标。前者必然阻碍贸易的发展,后者则违反了稳定和发展本国经济的原则,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可见,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不利于各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赖以生存的两大支柱。自20世纪50年代始,上述种种缺陷不断地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从而终于在70年代使其陷入崩溃的境地。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1949年美国拥有但是世界黄金储备的71.2%达245.6亿美元。但是饱受战争创伤的西欧、日本为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美元,但又无法通过商品和劳务输出来满足,从而形成了普遍的美元荒。50年代初,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黄金储备开始流失,196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178亿美元。与此同时,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已经恢复,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出口大幅度增长,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从而爆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1960年10月,国际金融市场上掀起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伦敦金融市场的金价暴涨到41.5美元1盎司,高出黄金官价的18.5%。美元危机的爆发严重动摇了美元的国际信誉,为了挽救美元的颓势,美国与有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维持黄金官价和美元的国际信誉,为了挽救美元的颓势,美国与有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维持黄金官价和美元汇率的措施,包括“君子协定”、“巴塞尔协定”、“黄金总库”以及组成“十国集团”签定“借款总安排”等等,目的在于当汇率波动时,运用各国力量共同干预外汇市场,尽管如此,也未能阻止美元危机的再度发生。6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更加恶化,黄金储备不断减少,对外债务急剧增加。1968年3月,第二次美元危机爆发,巴黎市场的金价涨至44美元1盎司,美国的黄金储备半个月之内流失了14亿美元。“黄金总库”被迫解散,美国与有关国家达成“黄金双价制”的协议,即黄金市场的金价由供求关系自行决定,35美元1盎司的黄金官价仅限于各国政府或中央一那还能够向美国兑换。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状况继续恶化,1971年爆发了新的美元危机,美国的黄金储备降至102美元,不及其短期债务的1/5。1971年8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内容之一就是对外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切断了美元与黄金的直接联系,从根本上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停兑黄金以后,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极度混乱,西方各国对美国的做法表示强烈的不满,经过长期的磋商,“十国集团”于1971年2月通过了“史密森协议”。其主要内容是,美元贬值7.89%,黄金官价升至每盎司38美元,西方主要通货的汇率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并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为不超过货币平价的上下各2.25%。此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并未好转,1973年1月下旬,国际金融市场又爆发了新的美元危机。美元被迫再次贬值,幅度为10%,黄金官价升至42.22美元。美元第二次贬值后,外汇市场重新开放。抛售美元的风潮再度发生。为维持本国的经济利益,西方各国纷纷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欧共体作出决定,不再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实行联合浮动。各国货币的全面浮动,使美元完全丧失了中心货币的地位,这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彻底瓦解。1.3浮动汇率货币体系的开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安,各国都在探寻货币制度改革的新方案。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第二次修正案(第一次修正案是1968年,授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特别提款权),从而形成了国际货币关系的新格局。1.3.1 主要内容1.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根据该协定,会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增至390亿特别提款权,即增长33.6%,各会员国的基金份额也有所调整。2.汇率浮动合法化。1973年后,浮动汇率逐渐成为事实。修改后的基金协定规定,会员国可以自行选择汇率制度,事实上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制并存。但会员国的汇率政策应同基金组织协商,并接受监督。浮动汇率制应逐步恢复固定汇率制。在条件具备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以实行稳定但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3.降低了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新的条款废除了原协定中所有的黄金条款,并规定黄金不再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废除黄金官价,会员国之间可以在市场上买卖黄金;会员国间及其与基金组织间,取消以黄金清算债券债务的义务;基金组织持有的黄金部分出售,部分按官价退还原缴纳的会员国,剩下的酌情处理。4.规定特别提款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新协定规定,特别提款权可以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也可以供有关国家用来清偿对基金组织的债务,还可以用作借贷。5.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用按市价出售的黄金超过官价的收益部分,设立一笔信托基金,向最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以最优惠的条件提供援助,帮助解决国际收支问题;扩大基金组织信用贷款的额度;增加基金组织“出口补偿贷款”的数量。1.3.2 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行牙买加协议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货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趋于消失,美元在诸多储备货币中仍居主导地位,但它的地位在不断削弱,而德国马克、日元的地位则不断提高。在这个体系中,各国所采取的汇率制度可以自由安排。主要发达国家货币的汇率实行单独或联合浮动。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盯住汇率制,把本国货币盯住多种形式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另外,在这个体系中,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调节。除了汇率机制以外,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也发挥着重大作用。2 国际货币体系伴随国际经济交往的深入,各国需要对货币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协调。这些问题包括货币本位、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国际清偿力的供应等。这些问题的协调,对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2.1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国际货币体系在国际金融领域内具有基础性制约作用,它对于国际间贸易的支付结算、资本流动、汇率的调整、各国的外汇储备及国际收支等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各国都在积极谋求办法,达成新的协议,以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来维持各国之经济往来的稳定性。2.1.1 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国际货币体系概念:是规范国家间货币行为的准则,是世界各国开展对外金融活动的依据。它的形成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惯例和习惯演变而成的,当相互联系的习惯或程序形成以后,一定的活动方式就会得到公认,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就是这样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种是通过有约束力的法律条文和在短期内就能够建立起来的特点,尽管这些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和现行的牙买加体系就是通过这种途径建立起来的货币体系。无论是通过哪种途径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的必然产物.。2.1.2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1.确定关键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关键货币是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充当基础性价值换算工具的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只有确定了关键货币,才能进而确定各国货币之间的换算率、汇率的调整以及国际储备构成等。2.确定各国货币的比价。根据国际交往而产生的国际支付的需要,货币在执行世界货币职能时,各国之间的货币一定要确定一个比价,即汇率。3.货币的兑换性和对国际支付所采取的措施。4.国际结算的原则。一国的对外债权债务、或者定期进行结算、并实行限制的双边结算;或者立即进行结算,并在国际结算中实行自由的双边结算。5.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为保证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必须保持一定的国际储备,保存一定数量的,为各国所接受的国际储备资产,是构成国际货币体系的一项主要内容。 6.国际收支的调节。世界各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发展是国际货币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在有些情况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通过本国所采取的国内经济政策或外汇政策就可以恢复平衡;在有些情况下就需要根据国际协定,通过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或通过各国政府协调政策,干预市场达到国际收支平衡。7.黄金和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是否自由。2.1.3 际货币体系的类型货币本位和汇率安排是划分国际货币体系类型的两项重要标准。货币本位涉及到储备资产的性质。一般来说,国际货币储备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商品储备和信用储备。根据储备的性质,可将国际货币体系分为三类:1.纯商品本位,如金本位;2.纯信用本位,如不兑换纸币;3.混本位,如金汇兑本位。汇率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中心位置,因而可以按汇率的弹性大小来划分各种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汇率的两个极端情形是永远固定和绝对富于弹性,介于两者之间有管理浮动,爬行盯住和可调整的盯住。根据上述类型的划分,可将历史上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划分为三个时期:(1)国际金本位制。它是19世纪除至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体系,由黄金来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会员国货币平价和固定汇率制。(3)牙买加货币体系。1978年成立。其主要内容是:承认世界各国实行浮动汇率的合法化;增加成员国的基金份额;降低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规定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实际上牙买加货币体系尚不能算作一个有系统的国际货币体系。2.1.4 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条件国际货币体系是商品货币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必然产物。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的发展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然而,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得到大多数国家认同的有效力的货币体系,还需要一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有保证关键货币信用能力的强大经济实力2.关键货币的汇率稳定3.关键货币的流通覆盖面必须广泛4.相关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的一致性2.1.5 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国际货币体系的存在与发展,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对各国及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着积极的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应组织机构发挥其职能来实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世界贸易支付清算和国际金融活动提供统一规范的运行机制。2.定汇率。国际货币体系为各国汇率的稳定提供了统一的计价标准,为各国汇率制度安排与有秩序提供意见与管理措施,维持了世界汇率的稳定。 3.调节国际收支。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保证世界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是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目的和主要作用之一。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要涉及汇率机制,对逆差国的资金融通机制,对储蓄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的纪律约束机制三方面内容。4.监督与协调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国际货币体系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是协调与监督世界各国有关的国际货币与金融事务,确保稳定汇率和调节国际收支作用的实现。2.2 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体系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从时间先后来看,大体可以分三个阶段,即国际金本位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阶段及现行的牙买加体系阶段。国际金本位制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大约形成于1880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结束。金本位制是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黄金是货币体系的基础。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充分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国际购买手段和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主要内容:1.用黄金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各国货币的比价由其含金量决定。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可以自由地将黄金交给国家铸币局铸成金币。3.金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具有无限地支付手段权。4.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经济作用:1.促进生产发展;2.保持汇率稳定;3.自动调节国际收支;4.促进国际资本流动;5.协调各国经济政策。2.2.1 金本位制的演变和崩溃2.2.1.1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对本位制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因素也日益增长起来。由于维持金本位制的一些必要条件逐渐遭到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也就失去了保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停止银行券兑现并禁止输出,金本位制陷于崩溃。战争期间,各国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汇价波动剧烈,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已不复存在。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各国已无力恢复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它是以存放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外汇资产为准备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许多殖民地国家曾经实行过这种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无力恢复金本位制但又未采用金块本位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推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与某一国家货币保持着固定比价,金汇兑本制国家的对外贸易和金融政策必然受金块本位制的国家的影响和控制。因此,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削弱了的极不稳定分金本位制度。2.2.1.2 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国际金本位制在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1931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全部瓦解。国际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后,30年代的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正常的国际货币秩序遭到破坏。主要的三种国际货币,即英镑、美元和法郎,各自组成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结果国际贸易严重受阻,国际资本流动几乎陷于停顿。2.3 区域性货币体系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货币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成为国际金融界的一个热点。从实施的角度看,欧洲货币一体化是最成功的典范,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蓝图的描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3.1 欧洲货币体系为促进政治和经济联合,反对美元霸权,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西欧共同市场就提出创建货币同盟的目标。1972年2月,西欧共同市场的原6各国家决定建立经济货币同盟,计划要逐步发展具有共同储备基金、发行统一货币、指定共同财政政策的经济和货币同盟。1973年3月实行联合浮动。1973年4月,建立了货币合作基金,在国际收支、维持汇率方面互相支持,加强合作。1975年3月创立了新的“欧洲记账单位”(European Unit of Account)。新记账单位排除了美元,完全用共同市场国家货币定值,从而减少了美元波动的影响。为加速实现共同市场国家的货币经济同盟目标,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与美元危机的影响。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丹麦等欧洲共同市场国家经过多年的酝酿协商,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于1979年3月13日生效。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是:2.3.1.1 创建欧洲货币单位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 ECU)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是按“一篮子”原则由共同市场国家货币混合构成的货币单位。其定值办法是根据成员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在共同市场内部贸易所占的比重大小,确定各国货币在“欧洲货币单位”中所占的权重,并用加权平均法逐日计算欧洲货币单位的币值。欧洲货币单位的作用是:1.作为决定成员国货币的中心汇率的标准;2.作为各成员国与欧洲货币基金之间的信贷制度;3.作为成员国货币当局之间的结算工具,以及整个共同体的财政预算的结算工具;4.随着欧洲货币基金的建立,欧洲货币单位逐步成为各国货币当局的一种储备资产。由此可见,欧洲货币单位不仅执行计价单位的作用,成为共同体成员国之间的结算工具;还可作为国际储备手段。2.3.1.2 建立双重的中心汇率制共同体成员国对内实行固定汇率,对外实行联合浮动。共同体成员国之间都却帝国那了中心汇率,并规定了上下波动的界限,德国马克和荷兰盾上下波动的界限是2.25%,其余成员国间汇率和波动的首先界限为5%。此外,各成员国货币还要和“欧洲货币单位”确定一个中心汇率和波动的上下界限。同时还规定了成员国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中心汇率和波动的最大界限,此界限成为差异界限(Diver-gence Threshold)。差异界限的计算公式为:成员国汇率成上下波动界限×75%×(1-成员国货币在欧洲货币单位中所占比重)成员国货币的汇率升降达到它对欧洲货币单位的差异界限时,有关国家的中央银行及时采取行动,改变自己的经济和货币政策,或采取重订本国货币对欧洲货币单位的中心汇率波动界限小,能对各国的汇率失常现象预先提出警告,从而保证共同体成员国共同维持汇率的稳定,促进经济与贸易的发展,防止国际投机资本对某一成员国货币进行单独的冲击。此种对内实行固定汇率,对外联合浮动,保持两个中心汇率的机制,即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2.3.1.3 建立欧洲货币基金根据欧洲货币体系的规定,要求各成员国缴出其黄金外汇储备的20%(其中的20%为黄金),创建欧洲货币基金(European Monetary Fund ,EMF),用以向成员国发放中短期贷款,帮助成员国摆脱国际收支方面的短期困难,保持其汇率上的相对稳定。黄金在成员国所缴纳份额中的比例,进一步强调了黄金的货币作用。在欧洲货币体系成立的初期,欧洲货币基金的总额约有250亿欧洲货币单位,其中的140亿欧洲货币单位作为短期贷款,其余110亿欧洲货币单位作为中期金融援助。每个成员国都有一定的贷款额,尤其对弱币国家的贷款更严格控制在定额之内,对不超过45天的短期贷款,则不加任何限制,并可享受3%利息贴补。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放贷款的办法相似,成员国取得贷款时,应以等值的本国货币存入基金。欧洲共同体内部的这种严密的自成体系的对外金融与国际结算等方面所作的规定,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基金在汇率、信贷的规定和措施极为相似,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货币区内部采取严格控制的措施也极为相似。2.3.1.4 欧洲货币经济联盟与欧元1、欧元创建的背景。早在1962年12月,欧共体国家在海牙召开的首脑会议上就提出,为达到加速一体化的进程、削弱美元的影响、提高欧共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地位的目标名角定建立以统一货币为中心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1989年担任欧共体委员会主席的德洛尔在《关于实现经济货币联盟的报告》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货币联盟的最总目标是建立单一的欧洲货币。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马斯特里赫条约》(以下简称《马约》)。对实现欧洲单一货币的措施赫步骤作了具体安排并提出时间表。《马约》规定,欧盟(《马约》签署后,常以“欧盟”取代欧共体)最迟不晚于1999年1月1日建立单一货币体系,并在1998年1月1日以前缉拿拉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在1995你那12月15日召开的欧洲货币联盟马德里高峰会议上,将未来欧洲货币的名称定为“欧元”(Euro),以取代欧洲货币体系所创立的ECU。2、欧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欧元应具备的条件。为保证货币同盟目标的实现,保证欧元的稳定,具备下述条件的成员国才能申请参加:(1)预算赤字不超过GDP的3%;(2)债务总额不超过GDP的60%;(3)长期利率不高于3各通货膨胀率最低国家平均水平的2%;(4)消费物价上涨率不超过3各情况最佳国家平均值的1.5%;(5)两年内本国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不超过ERM规定。上述条件即《马约》。《马约》还规定了参加欧洲货币同盟的“趋同标准”。1998年2月25日欧盟执委会宣布第一批复合趋同标准的国家由11各,即奥地利、比利时、芬兰、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符合使用欧元的条件,有资格成为首批流通欧元的国家。在欧盟15各成员国中,希腊未达到趋同标准,瑞典、英国、丹麦虽已达标,但此前它们决定暂留货币联盟之外。3、欧元推行的时间表。根据《马约》和欧盟的有关规定,欧元从发行到完全取代欧盟成员国的货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999年1月1日开始。这一阶段是成员国货币向欧元的过渡期,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1)于1999年1月1日不可撤回地确定欧元与参加货币同盟成员国货币的折算率,并按1:1的比例由欧元取代ECU进行流通。成员国货币和欧元同时存在于流通领域。(2)资本市场和税收部门均亿欧元标定,银行间的支付结算以欧元进行。成员国的政府预算、国债、政府部门与国有企业的财政收支也均以欧元结算;但过渡期内,私营部门有权选择是否使用或接受欧元,对于任何合同、贸易和买卖,仍可用成员国原货币进行支付。(3)欧洲中央银行投入运作并执行欧元的货币政策,指定欧元的利率;为保证欧元与成员国货币固定汇率的顺利执行,对成员国的货币发行进行一定的监控。(4)执行都柏林会议指定的《稳定和增长条约》中有关规定,如制裁预算赤字超过GDP3%的成员国,罚金为0.2%,赤字每超过1%,则课征超过部分的1/10的罚金。第二阶段从2002年1月1日开始,在这一阶段欧元纸币和硬币开始流通,成员国居民必须接受欧元,欧元纸币和硬币逐渐取代各成员国的纸币和硬币。第三阶段从2007年7月1日开始。这以阶段将取消成员国的原货币,完成欧元完全取代原成员国货币的进程。4、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作用(1)欧强联盟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其竞争力。欧元区将成为与美国实力相当的经济实体,其实力强于日本。据统计,1996年OECD各成员国总值中,欧盟各成员国的GDP总值占38.5%,而美国和日本各占32.5%和20.5%。在世界贸易中,欧盟对外贸易额(不包括成员国间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9%,高于美国的19.6%和日本的5%。可见,欧盟在统一货币后,经济实力将迅速增强,在与美、日等强国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2)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欧元作为单一货币正式使用,成员国内部汇率矛盾自然消失,从而加强对国际资金冲击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能力。(3)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消耗,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欧盟成员国使用单一货币后,消除了货币与兑换费用,从而加快商品与资金流通速度,增加了出口商品的竞争力。(4)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单一货币的使用,各国在物价、利率、投资收益方面的差异将逐步缩小或趋于一致,形成物价和利率的总体下降,居民消费扩大,企业投资环境改善,最终有利于欧盟总体经济的良性发展。2.3.2 欧洲货币同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巩固和发展了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世界范围内汇率的稳定。欧元单一货币流通后,欧盟内部的汇率波动完全小时,欧盟将拥有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和以价格未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严格的财政预算制度和利率趋同标准,这些将保证币值的稳定,增强公众的信心,促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与汇率的稳定,有利于世界贸易与投资的发展。2.欧盟成功发展的示范效应、欧盟使用统一的货币后,在贸易方面,成员国之间实行的是自由贸易,而与非成员国进行贸易时则采取关税保护。这种政策实际上是给区域性集团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竞争时提供了一条共同的边界。欧元的成功流通,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在国际货币安排方面最有意义的发展。欧盟内部货币兑换费用的消失、货币风险的消除,对于还未进入这个市场的厂商是享受不到的。区域性集团内部商品的价格下降,就意味着外部商品的竞争力下降。当区域外商品收到歧视时,区域外厂商将改变进入方式以投资带动贸易绕过无形的货币壁垒,也享受区域性集团内部货币统一的好处。待进入区域集团后,就可以把该集团当作一个大市场来进行营销,不用想以前那样在不同国家都要开发营销渠道,制订不同的订价政策。统一货币的使用使欧盟成员国受免区域外金融不稳定的影响,方便了成员国的经济交往和合作,为未来的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和内外矛盾的解决树立了一个可借鉴的榜样。3.区域性货币体系的发展将为更多国家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区域性货币体系的发展将减少世界贸易中的不平等现象。20世纪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美国占将近1/5,而且在世界贸易中,石油等原料价格一直以美元计算,这使美国占了很大便宜。因为美元作为世界贸易主要结算货币,美国可以长期维持合适的汇率以利于美国的对外贸易,且无需担心它会刺激国内的通货膨胀。欧元的使用将改变这以格局,使更多的国家能在世军诶贸易中获取平等发展的机会。2.3.3 目前潜在的区域性货币集团格局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现和欧元的流通,最其他区域性货币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区域性经济集团和区域性货币的出现和发展,实质上使世界各国力量的重新组合,反映了国际经济领域各个方面的矛盾。区域集团贸易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组织形式,它同时兼有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的特征。欧元的正式流通对其他去行货币的示范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存在区域性经济集团有:1、原货币区的活动。原属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郎区的国家,目前有的组成“西非货币联盟”,有的组成“中非货币联盟”,有些原属法郎区的国家虽为加入上述货币联盟,但他们的货币与“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的成员国一起与法国的法郎建立固定比价,保持固定汇率制度。目前,共有14各国家的货币与法国法郎挂钩。同时,这些国家的货币金融还与法国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如“西非货币联盟“6国流通统一的货币”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中非货币联盟5国”也有共同货币“中非金融合作法郎”,法国则通过参加西非国家中央银行董事会和中非国家货币混合委员会,实际上监督与影响这两种货币的发行。此外,法国还通过与这些国家签定货币合作协定,使法国法郎可以与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对资本、商品的输出不加限制。另外,目前还有41各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维持固定汇率制度,美国与其挂钩国家间的货币金融关系,和法国与有关国家相似,实际是一个货币集团。2、南方共同市场。欧元的正式流通,使南方共同市场开始讨论建立新货币,意欲效法欧元的成功之路。南方共同市场。欧元的正式流通,使南方共同市场开始讨论建立新货币,意欲效法欧元的成功之路。南方共同市场设立新的地区性货币的建议是在1997年12月,由阿根廷总统卡洛斯?梅内姆在乌拉圭举行的南方共同市场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南美关税联盟在分析研究了阿根廷的建议后认为:新货币可以使南美在美国和欧盟之间取得平衡。1998年5月,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等国领导人进一步讨论研究了在南方共同市场建立地区性货币的问题。他们认为在本地区建立一家中央银行还能够将有助于防范恶性通货膨胀;可以消除集团内部的一些矛盾,为将来实现经济政策协调铺平道路。他们认为,共同货币的采用将对每个成员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商品竞争力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因为南美的大部分出口商品是销往欧洲的,仍用多种货币交易,明显不利于南美国家。欧元的成功流通,无疑为南方共同市场建立新的统一货币提供了历史机遇。3、北美自由贸易区。欧元的出现将削弱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面对这种挑战,美国势必作出积极的反应。事实上,美国已经认识到美元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特别是近年来墨西哥金融危机威胁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利益,美国政府向墨西哥援助了200亿美元,而1995日元和德国马克大幅度贬值,美国不仅没有干预外汇市场,同时对国际政策的协调也持消极态度,这表明尽管美元仍是世界第一国际储备货币,但美国政府已经在更多地考虑本国及本地区的经济利益 从80年代起北美就加快了一体化的步伐。美国与加拿大历来经贸关系密切,1988年又达成协议,拟经过5年过渡期,消除各种贸易壁垒等障碍建成拥有3.6亿人口,GNP总值达6.3万亿美元的大市场,以期与欧洲大市场相抗衡。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虽然墨西哥发生了货币危机,并没有阻挡北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4、东盟。东盟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组织,东盟虽然于60年代中期成立,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近年来,在全球一体化大潮的推动下,东盟6国签署了自1993年经过15年即2008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而后,又将目标提前到2005年。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其后老挝、缅甸也相继加入。1999年4月柬埔寨正式成为东盟成员。5、日本。相当一段时期以来,日本当局有意识地推进“亚洲日元经济圈”战略,以主动适应国际货币区域化的趋势,并力争在其中争得一席之地。具体表现,如:近年来日本向亚洲各国提供了大量日元贷款,据统计,到90年代中期日元贷款已突破8万亿元,超过世界银行贷款的40%,是亚洲开发银行等4家地区开发银行贷款余额的总和。在加拿大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财政部长会议上,日本明确表示将全力推进日元国际化。2.4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展望70年代以来,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争论一致没有停止过,所涉及的与体系本身密切相关的有3大问题:本位货币制,汇率制度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2.4.1 现行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2.4.1.1 黄金非货币化牙买加协定中有关黄金问题的条款,切断了货币和黄金之间的联系,从此,黄金在国际经济中难以执行货币的职能,黄金加速退出货币历史舞台。在现实中,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个人贮藏的主要不是黄金而是存款。在国际储备方面,黄金所占的比重持续减少。据统计,1977年黄金占世界储备总额的13.4%,1986年这一比重降为7.3%,1991年更降至4.8%。2.4.1.2 多种储备体系已现雏形,但美元关键货币的地位仍未消除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黄金非货币化,美元的万难以维持,SDRs的作用有限,国际储备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日元、德国马克的地位不断上升,美元的地位持续下降。储备货币多样化对国际货币体系有利有弊。一方面,储备货币的分散相对降低了关键货币对世界储备体系的影响;有助于各国的外汇管理以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多种货币储备还缓和了国际清偿力不足。但另一方面,储备货币发行国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其国内各类突发性变动都是该体系的不稳定因素,因而储备货币多样化也增加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2.4.1.3浮动汇率已成长期趋势自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汇率浮动已实行近30年,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较有弹性的汇率制度。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多数采取单独浮动,但也有的采取盯住自选的货币篮子或实行某种货币,实行单独浮动的很少,不过近年来,有些中等收入的发展国家选择了单独浮动。西方有些学者把目前的多种汇率安排制度叫做“无体制的体制”,也有人称它为混合体制。但一般还是认为它是浮动汇率制,因为最主要的货币都是实行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2.4.1.4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依然严重伴随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主要货币的汇率剧烈波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猛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80年代爆发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使得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目前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干预主要是通过汇率机制、国际金融市场和利率机制、国际金融机构的调节以及运用国际储备资产等方式进行。2.4.2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案和建议2.4.2.1 创立国际商品储备体系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经常恶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创立以商品为基础的国际储备货币,以解决初级产品价格波动和国际储备制度不稳定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发行新的国际货币单位,其价值由一个选定的商品篮子来决定,商品篮子由一些基本的国际贸易产品,特别是初级产品来构成。(2)现有的SDRs将被融合到新的国际储备制度中,其价值重新由商品篮子决定,其他储备货币将完全由以商品为基础的新型国际货币所取代。(3)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将用国际货币来买卖构成商品货币篮子的初级产品,以求达到稳定初级产品价格,进而稳定国际商品储备货币的目的。2.4.2.2 建立国际信用储备制度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教授1982年在《2000年的国际货币制度》一文中提出了这一设想。他认为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超国家的国际信用储备制度,并在基础上创立国际储备货币。国际出比货币不应由黄金、其他贵金属和任何国家的货币来充当。特里芬教授建议各国应将其持有的国际储备以储备存款形式上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保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清算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其他类似的国际金融机构能将所有的国家都吸收为成员国,那么国际间的支付活动就反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不同成员国家储备存款账户金额的增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持有的国际储备总量应由成员国各国共同决定,并按世界贸易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加以调整。储备的创造可以通过对会员国放款,介入各国金融市场购买金融资产,或定期分配新的特别提款权来实现,但是不应受还进生产或任何国家国际收支状况的制约。特里芬在他的著作中曾具体地指出应以SDRs作为惟一的国际储备资产以逐步取代黄金和其他储备货币。但他主张要求各国中央银行服从于一个超国家的国际信用储备机构,这需要很密切的国际货币合作,目前还不现实。2.4.2.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替代账户”替代账户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的一个专门账户,发行一种特别提款权存单,各国中央银行可将手中多余的美元储备折成特别提款权存入该账户,再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用吸收的美元投资于美国财政发行的长期债券,所得的利息收入返给替代账户的存款者。这以建议是在197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的年会上提出的,设想用特别账户吸收各国手中过渡积累的美元资产,并使SDRs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这一建议实际上并没有实行,因为美元在1980年以后的一段时期异常坚挺,各国中央银行乐于持有美元而不愿意交换SDRs。而且前面介绍的集中储备货币改革的方案,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只有当SDRs或其他储备资产发展成为功能齐全,并且优越于美元的真正国际货币时,人们才会放弃手中的美元资产的积累。 2.4.2.4 加强各国经济政策协调以稳定汇率主要工业化国家货币之间汇率的剧烈波动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各国的普通了关注。1985年10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五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提出了要协调各国经济政策,以促进汇率的稳定。后来的1986年七国财长会议又提出了通过控制下列10项指标来实现各国政策的协调。这10个指标是GNP增长率、通货膨胀、利息率、失业率、财政赤字、经常账户差额、贸易差额、货币供应增长率、外汇储备和汇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对各国的这些经济指标进行监督,并将这些指标又划分为绩效指标、政策指标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变量。绩效指标有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指标。政策指标有货币供应增长率和财政赤字的指标。中间变量是利率和汇率等指标。1987年七国首脑会议上对经济政策的协调作出了具体规定。虽然通过协调宏观经济政策不能根本解决国际货币制度内在的不稳定性,但是这个建议如果能够有效地付诸实施当然有助于汇率和世界经济的稳定。但是要作到真正的政策协调绝非轻而易举,因为协调宏观政策各国政策的独立性,损害某些国家的利益。另外,在经济衰退时期,各国国内的严峻形势可能使政府无论顾及其他国家的协调。2.4.2.5 设立汇率目标区汇率目标区是指有关国家的货币当局选择一组可调整的基本参考汇率,指定出一个围绕其上下波动的幅度并加以维持。汇率目标区的种类很多,但主要可分为“硬目标区”和“软目标区”的汇率变动幅度很窄,不常修订,目标区的内容也对外公开,一般是通过货币政策将汇率维持在目标区。“软目标区”的汇率变动幅度较宽,而且经常修订,目标区的内容不对外公开,不要求必须通过货币政策加以维持。设立汇率目标区的建议问世以来,各方面的褒贬不一。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实行汇率目标区来实现汇率的稳定,而发达国家认为汇率目标区不现实。汇率目标区的特点是综合了浮动汇率制的灵活性和固定汇率制的稳定性,而且还能够促进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但实施起来也却是有许多困难,如均衡参考汇率的确定,维持目标的有效方法等等。2.4.3 国际货币体系的前景展望以上这些方案只是众多改革方案中较为重要的几个。总的看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主要集中在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和汇率制度的选择两个方面,而其中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和汇率制度的选择两个方面,而其中国际储备资产的改革是最基本的。2.4.3.1 国际储备货币的演变只要不是实行完全没有干预的金本位制,或者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制,一国就必须持有国际储备资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是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影响着国际储备增长的状况。国际间美元的过多或过少一直是国际金融形势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但是在找不到更好的国际储备资产来取代美元之前,各国就不得不持有美元,不得不依靠美元来从事国际商品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所以许多有关国际货币改革的方案和建议,都是围绕着以什么资产来代替美元的问题。在当今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要回到金本位制或某种形式的金汇兑本位制是不可能的。1973年以后的多元化储备制度中,美元仍居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以及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崛起,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发展不平衡和各种矛盾势必加剧,从而美元越来越不能胜任主导国际储备货币中哪一种货币的汇率上浮或下浮都会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还应发展统一的世界货币。这个趋势在众多的国际储备改革方案中也有所反映。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发行统一货币就必须建立统一的世界范围的中央银行或类似的机构,并实行统一的世界货币政策。这个难度相当大。不过从经济展规律上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经济利益的相关性会促进各国的政策协调,共同货币的理想在未来可能会实现。2.4.3.2 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前景就汇率制度的改革而言,实行理论上的完全固定汇率制或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的可能性极小且赞成这两种极端汇率制度的也是极少数。从目前发达国家经常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发展中国家很多实行盯住汇率制来看,稳定汇率、缩小汇率波动幅度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所以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允许汇率波动幅度的大小,或以什么形式恢复固定但可调整的平价制的问题。纵观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100多年来打部分时间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实行过,目前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也运行了近30年,事实表明弊端很多,在历史进程中,先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金本位),然后是浮动汇率制,以后又是固定汇率制但汇率可以调整(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后是目前的浮动汇率制。伙计汇率制度的发展决不是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简单轮回,金本位制时期的固定汇率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真正固定不变的是建立在政府不干预的自由竞争基础之上,而后者是可以调整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国际合作的结果。目前的浮动汇率和20世纪30年代的浮动汇率制也有很大的区别。从已提出的主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案看,多数是主张建立某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也有人主张保持目前的各国自由选择汇率安排的混合汇率制,但要求主要国家协调政策、联合行动,以实现汇率稳定。实行固定汇率需要有一定客观条件,目前是行不通的。在各国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国际收支状况和货币政策协调和共同干预来稳定汇率,降低波动幅度的方案经过国际间的努力有可能实现,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实现,因为合作、协调制度、相互让步对各方面都有好处。至于国际汇率制度的发展前景,一方面取决于各主要国家之间货币合作的密切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国际储备货币的发展状况。2.5 国际金融机构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中一个重要的新现象是涌现了一系列国际金融组织。目前的国际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全球性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半区域内的,如国际清算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等,它们的成员主要在区域内,但也有区域外的成员参加。3.区域性的,如欧洲投资银行、阿拉伯货币基金、伊斯兰发展银行、西非发展银行、阿拉伯银行等等。这些国际金融组织对国际货币制度与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在促进会员国取消外汇管制、限制会员国进行竞争性货币贬值、支持会员国稳定货币汇率和解决伙计收支困难、缓解债务危机与金融危机、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这些国际金融组织都起了重要的作用。2.5.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代表于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举行的会议及其所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西定》,在1946年3月正式成立,并于1947年3月开始营业的,总部设在华盛顿。2.5.1.1 宗旨根据《协定》规定,国际货币仅仅组织作为永久性机构的宗旨是:为国际货币问题的商讨与协作提供便利,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与平衡发展,以提高和维持高水平就业和实际收入,以及开发会员国的生产资源;促进汇率的稳定,维持会员国正常汇兑关系,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协助建立会员国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并消除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在有充分暴涨的条件下,对会员国提供资金,使其增强信心纠正国际收支失衡,而不致采取有损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根据以上目标,缩短会员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时间,并减轻其程度。从上述宗旨中可以看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向会员国提供短期信贷,消除“竞争性货币贬值”与“消除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2.5.1.2 资金来源国际货币组织为贯彻实行其宗旨,必须有资金来源。它的资金来源为:1.份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会员国缴纳的份额。份额目前以基金组织创立的记账单位SDRs来表示,它相当于股东加入股份公司的股金。会员国应缴份额的大小,要综合考虑会员国的国民收入、黄金外汇储备、平均进口额、出口变化率喝出口额占GNP的比例等因素,最后由基金组织同会员国磋商确定。会员国缴纳的份额,除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放短期信贷的资金来源外,份额的大小对会员国有其他作用:(1)决定会员国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或提款的额度;(2)决定会员国分得的SDRTs的多少。2.借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另一个资金来源是借款。国际货币基金借款组织通过与会员国协议,向会员国借入资金,作为对会员国提供资金融通的一个来源。3.信托基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1976年决定,将它持有的1/6的黄金分4年按市价出售,所得之利润(即市价超过黄金官价1盎司=35美元的部分,共46亿美元)作为信托基金,向低收入会员国提供优惠贷款。2.5.1.3 业务活动1.汇率监督与政策协调。为使国际货币制度正常运转,各个会员国需保证同基金组织和其他会员国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汇率安排和促进汇率的稳定。各会员国应该:(1)努力以自己的经济和金融政策来达到促进有秩序的经济增长这个目标,既有合理的价格稳定,又适当照顾自身的境况;(2)努力通过创造有秩序的、基本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和不会产生反常混乱的货币制度去促进稳定;(3)避免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制度来妨碍国际收支有秩序的调整或取得对其他会员国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下,会员国要改变货币制度,必须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磋商并得到它的批准。在当前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会员国调整汇率不需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意。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汇率的职能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它主要通过下述办法来实行:(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要求会员国需向它提供必要的资料,并同它就汇率政策问题进行磋商;(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也为监督工作收集所需资料,以全面估价会员国的汇率政策。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某会员国汇兑措施的修改,或者汇率的执行情况对其他会员国可能具有或已经发生重大影响时,可提出同该会员国进行补充性监督讨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调政策的职能,一般通过下述途径实现,(1)特别协商,这一途径同基金组织定期审查世界经济的形势与前景有关。(2)基金组织理事会从80年代以来,都把协调会员国经济政策作为会议的重要议题。2.创造储备资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1969年会议正式决定,创设SDRs,以补充国际储备的不足,并于1970年开始分配。会员国当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运用SDRs,划给另一会员国以偿付逆差,或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3.贷款业务。发放贷款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主要的业务活动。(1)贷款特点主要有:第一,贷款对象。限于会员国政府。它只与会员国的财政部、中央银行、外汇平准基金组织或其他类似的财政机构往来。第二,贷款用途。贷款最初主要用于会员国进行国际收支的调整,但近年来也增设了支持会员国为解决国际收支困难而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改革的贷款。第三,贷款的规模。同会员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缴纳的份额成正比。第四,贷款方式。会员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和还款分别采用所谓“购买”(Purchase)和“购回”(Re-purchase)的方式。“购买”即借款国用相当于借款面额的本国货币来购买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外汇。这在技术上虽不同于一般的国际借款,但效果是一样的,而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角度看,会员国借款则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持有的货币结构。“购买”即借款国还款时,要用自己原来所借外汇购回本国货币。(2)贷款种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分三类:第一类为普通贷款(为会员国所缴份额的125%,期限为3~5年)、补偿与应急贷款、缓冲库存贷款和中期贷款,其贷款资金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身的资金,即会员国认缴的份额。除储备部分(为所缴份额的25%)贷款不收利息外,第一类其他各项贷款利率均为6%左右,另加0.5%的手续费。第二类为补充贷款和临时信用贷款,其贷款资金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借款,贷款的利率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借款成本,另加0.5%的手续费和0.2%~0.325%的加息率。第一、第二类贷款合称普通资金(账户)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非工业会员国提供的大部分贷款都属于这种贷款。第三类贷款是信托基金贷款、结构调整贷款和扩大的结构调整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优惠贷款。2.5.2 世界银行集团世界 银行集团(World Bank Croup)包括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TBRD)、国际开发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 IDA)、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IFC)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ultilateral Investment Guarantee Agency, MIGA),它们的总部设在华盛顿。2.5.2.1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于1945年12月成立,1946年6月开始营业,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凡IBRD的国家必须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不一定是IBRD的会员国。1.宗旨。根据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第一条规定。IBRD的宗旨是:对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和开发,并鼓励不发达国家个生产和资源开发;通过保证或参与私人贷款和私人投资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用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会员国资源的方法,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平衡发展,以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宗旨,IBRD的主要认为是向会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促进战后经济复兴,协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生产,开发资源,从而起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作用。2.资金来源(1)会员国缴纳的股金。IBRD规定,每个会员国均须认购份额(Share)认购股份的多少,必须参照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缴的份额,同IBRD协商,并理事会批准。(2)通过发行债券取得借款。在国际债券市场发行债券来借款,是IBRD资金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在借款管理上,IBRD采取的方针是:借款市场分散化;尽力使借款成本最小。为此,IBRD除借入美元外,还借入其他主要西方国家货币,以减少汇率与利率的风险。(3)业务净收益。IBRD除将一部分净收益以赠款形式划给IDA外,其余均充作本身的储备金,成为发放贷款的一个资金来源。(4)债权转让。从80年代以来,IBRD常把一部分贷出款项的债权,有偿地转让给商业银行等私人投资者,以提前收回资金,并转为贷款的一个资金来源。3.贷款业务(1)贷款条件。第一,IBRD只向会员国政府、中央银行担保的公私机构提供贷款;第二,贷款一般与IBRD审定、批准的特定项目相结合;第三贷款的国家确定不能以合理的条件从其他方面取得贷款时,IBRD才考虑发放贷款,参加贷款,或提供保证;第四,贷款必须专款专用,并受IBRD的监督;第五,贷款的期限一般为数年,最长可达30年;第六,贷款使用不同的货币,对承担贷款项目的承包商或物资供应商,一般用该承包商、供应商所在国的货币支付;如由借款国承包商供应本地物资,则用借款国货币支付;如本地供应商购买进口物资,则用出口国的货币进行支付。(2)贷款种类。主要是三个类:项目贷款与非项目贷款;“第三窗口:贷款;技术援助贷款。(3)贷款方式。在进行贷款时,IBRD除单独提供贷款外,还采取联合贷款的方式,同其他贷款者一起,共同为借款国的项目融资,以解决IBRD资金有限与发展中会员国不断增长的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4)贷款程序。IBRD发放贷款要与一定的项目相结合,专款专用,并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监督,所以会员国从申请到按项目进度使用贷款,都有严密的程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出计划,确定羡慕。为保证贷出的款项能得到偿还,IBRD要对借款国的经济情况与技术管理水平进行全面调查。第二,专家审查。第三,审议通过,签定贷款契约。第四,工程项目招标,按工程进度发放贷款,并进行监督。IBRD贷款程序虽然复杂和繁琐,但却体现了其贷款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因而能保证贷款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2.5.2.2 国际开发协会IDA成立于1960年,是专门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长期贷款的一个国际金融组织。按照规定,凡IBRD会员国均可加入协会,但IBRD的会员国不一定必须加入IDA。1.宗旨。IDA的宗旨是,对欠发达国家提供比IBRD条件宽、期限较长、负担较轻、并可用部分当地货币偿还的贷款,以促进它们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从而补充的IBRD的活动,促进IBRD目标的实现。2.资金来源(1)会员国认缴的股本。IDA的会员国分为两组:第一组是工业发达国家和南非、科威特,这些国家认缴的股本需以可兑换货币缴付,所缴股本全部供IDA出借;第二组是亚、非、拉发展国家,这些国家认缴股本的10%需以可兑换货币进行缴付,其余90%用本国货币缴付,而且这些货币在未征得货币所属国同意前,IDA不得使用。(2)会员国提供的补充资金。(3)IBRD的拨款,即IBRD从其净收入中拨给IDA一部分款项,作为IDA贷款的资金来源。3.贷款。IDA只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1994年标准是人均GNP不超过725美元)政府与隶属于政府的实体提供贷款。IDA贷款的期限为35~40年,宽心期10年。偿还贷款时,可以全部或一部分用本国货币偿还。贷款只收0.5%的手续费。2.5.2.3 国际金融公司IFC成立于1956年。IFC的宗旨是,通过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企业提供无需政府担保的贷款与股本投资,鼓励国际私人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支持当地资本市场的发展,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补充世界银行的活动。IFC的资金来源,除了成员国缴纳的股金外,还有:向世界银行和国际资金市场借入的资金,IFC积累的利润,转售债权与股本的收入等。IFC贷款的方式为:直接向私人生产性企业提供贷款;以入股方式向私人企业项目进行投资,但投资规模不超过项目成本的25%,也不承担管理责任,在适当时候还将持有的股份出售给私人投资者。IFC在进行贷款与投资时,有时会联合资本共同进行,共担风险,按投资比例分享利润,这既弥补了它的资金不足,又促进了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动。IFC贷款规模较小,一般每笔不超过200万~400万美元;期限一般为7~15年;还款时须用原借款货币偿还;贷款的利率一般高于IBRD,并尽可能和市场利率水平相一致,同时也考虑借入资金的成本。2.5.2.4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成立于1988年4月,是世界银行集团中最年轻的成员。IMGA是一个独立于世界银行的实体,它有自己的业务和法律人员。IMGA的宗旨是,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来推动成员国互相间进行以生产为目的的投资,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该机构的业务活动之一,是对“合格的投资”提供担保,而不遭受非商业性风险损失,从而存进国际间的直接投资。MIGA对以下四类非商业性风险提供担保:(1)由于投资所作国政府对货币兑换和转移的限制而造成的转移风险;(2)由于投资所在国政府的法律或行动而造成投资者丧失其投资的所有权、控制权的风险;(3)在投资者无法进入主管法庭,或这类法庭不合理的拖延或无法实施这一项已作出的对他有利的判决时,政府撤销与投资者签定的合同而造成的风险;(4)武装冲突和国内动乱而造成的风险。MIGA的另一项业务活动,是对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服务,帮助发展中国家更有效地促进私人投资的机会。它通过对投资促进活动的直接支持(如组织投资会议、初级培训课程、战略研讨会)、传播投资机会的信息(如开发一个投资机会全球电子信息交换与通讯网络)和促进投资机构的能力建设,来帮助发展中国家最大限度地提高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计划的效果。2.5.3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组织国际农业发展组织(IFAD)是联合国在经济方面的专门机构之一,成立于1977年12月,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2.5.3.1 宗旨通过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缺粮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贷款和赠款,为它们的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发展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从而达到增加粮食生产、消除贫困与营养不良的目标。2.5.3.2 资金来源1.会员国的捐款。按规定,发达国家与石油输出国会员国须认缴捐款,并用可兑换货币缴付。其他发展中国家会员国虽规定为受惠国,但它们也可以用本国货币或可兑换货币捐助一部分资金,捐款可一次缴清,也可以在三年内缴清。2.非会员国和其他来源的特别捐款。2.5.3.3 贷款1.贷款资金使用的对象与政策。IFAD的宗旨规定,向最贫穷的、缺粮的发展中国家发放赠款和优惠贷款。为增加借款国的粮食生产,它规定贷款资金可用于:改进和扩大灌溉设施,开发地下水,改良品种,改进耕作技术和土壤管理等能提高产量的短期项目;新垦荒地、兴修水利工程等长期项目;支持政府实行土改,以及在物价、信贷、销售和补贴等方面需投资的政策性措施项目。在消除贫困方面,贷款资金主要是直接用于对经济条件差的小农和五地农民的贷款,而不能将贷款资金用于国营企业或私人资本来发展赢利事业。2.贷款资金使用的方式和条件(1)赠款。按IFAD章程规定,在每个财政年度发放资金总额中,赠款所占比重不得不超过12.5%。赠款用于两个用途,一是贫穷缺粮国的援助项目;二是以技术援助形式用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人员培训、咨询和项目投资前的其他准备工作。该组织还规定,会员国使用技术援助的项目,如后来获得该组织的贷款,则将赠款改为贷款,并计入贷款总额内。(2)贷款。IFAD发放的资金大部分属于贷款。贷款分为三种:一是特别贷款,条件最为宽松,免受利息,每年只收1%的手续费,期限50年,宽限期10年,主要给低收入的40多个“粮食优先国家”。该种贷款总额不得超过该组织贷出金额的2/3。二是中等期限贷款,年利率4%,期限20年,宽限期5年。三是普通贷款,年利率8%,宽限期3年。在这三种贷款中,特别贷款占多数。IFAD采用的资金计算单位是SDRs,即:在向会员国提供赠款或贷款时,按SDRs折算给美元或其他可兑换货币;会员国偿付贷款本息和手续费时,按SDRs折算,用美元或其他可兑换货币进行支付。IFAD批准贷款项目后,即委托联合国粮农组织,或开发计划署,或IBRD,或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等执行贷款业务和监督贷款项目的执行。IFAD的贷款用于采购设备与劳务,通常采取国际招标的办法。IFAD贷款程序基本同于IBRD,主要步骤为:确定贷款项目,项目的执行等。2.5.4 洲际国际金融组织2.5.4.1 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是个类似世界银行、但只面向特定地区的区域性政府间金融开发机构。它于1966年11月正式建立,并于同年12月开始营业,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亚洲开发银行的宗旨是,向其成员国提供贷款与技术援助,援助协调成员在紧急、贸易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进行合作,以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亚洲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为普通资金和特别基金两个部分。普通资金用于亚洲开发银行的硬贷款业务,是亚洲开发银行进行业务活动的最主要资金来源。该资金来源于成员认缴的股金、国际金融市场的筹资,以及银行的净收益。特别基金是亚洲开发银行进行软贷款业务的基金。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分为硬贷款、软贷款和赠款三类。硬贷款的贷款利率为浮动利率,每半年调整一次,贷款期限为10~30年。软贷款,即优惠贷款,仅提供给人均收入低于670美元(1983年标准)且还债能力有限的亚洲开发银行成员,贷款期限为40年,不收利息,仅收1%的手续费。赠款用于技术援助,资金由技术援助特别基金提供,但赠款金额有限制。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方式主要有:1.项目贷款。即为某以成员发展规划的具体项目提供贷款,这些项目需具备经济效益好、有利于借款成员的经济发展和借款成员有较好的资信三个条件。2.开发金融机构贷款。是通过成员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进行的间接贷款,因而也称中间转贷。3.私营部门贷款。它分为直接贷款和间接贷款两种形式。直接贷款是指有政府担保的贷款,或没有政府担保的股本投资,以及为项目的逐步等提供的技术援助。间接贷款主要是指通过开发性金融机构的限额转贷和对开发性金融机构进行的股本投资。4.联合贷款。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区外经济实体(官方机构与私人投资者)与亚洲开发银行共同成员某一开发项目融资,它主要有以下集中类型:(1)平衡融资,是将项目分成若干具体的、独立的部分,以供亚洲开发银行及其他融资伙伴分别融资。(2)共同融资,是亚洲开发银行与其他融资伙伴按商定的比例,对某成员的某一项目进行融资的方式。(3)伞形融资或后备融资。这类融资在开始时由亚洲开发银行负责项目的全部外汇费用,但只要找到联合融资伙伴,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中的相应部分即取消。(4)窗口融资,是指联合融资伙伴将其资金通过亚洲开发银行投项目,联合融资伙伴与借款人之间不发生关系。(5)参与性融资,是指亚洲开发银行先对项目进行贷款,然后商业银行购买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中较早到期的部分。在这些联合融资形式中,平衡融资和共同融资占大部分。2.5.4.2 非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是非洲国家的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帮助下1964年11月成立的一个面向非洲的区域性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该行总部设在科特迪瓦(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让。非洲开发银行的宗旨,是向非洲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或给予技术援助,充分利用本大陆的人力资源,以促进各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尽快改变本大陆贫穷落后的面貌。非洲开发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成员国认缴的股本和待缴股本。与IBRD一样,非洲开发银行成员国认缴的股本也分为实缴股本和待缴股本两部分。此外,非洲开发银行还通过发行国际债券和组织辛迪加借款的方式积极在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非洲开发银行的贷款分为普通贷款和特别贷款。普通贷款是该行用普通股本提供的贷款。特别贷款是用该行规定专门用途的特别基金向成员国提供的优惠贷款。为广泛动员和利用资金,非洲开发银行又建立了以下四个机构:1.非洲开发基金。这是由非洲开发银行和非洲以外25个国家与地区成员认股缴纳的一笔跨国基金,设立于1972年,1973年开始营业。该基金主要向非洲最贫穷国家的发展项目提供无息贷款,偿还期限为50年,每年只缴纳0.75%的手续费,对可行性研究项目的贷款,偿还期限10年,每年缴纳0.75%的手续费。2.非洲投资开发国际金融公司。该组织是1970年11月在非洲开发银行倡议和参与下组建的控股公司,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宗旨是动员国际私人资本,建设和发展非洲的生产性企业。公司的股东除国际金融公司外,还有美洲、欧洲和亚洲的120余家金融、工业与商业企业。3.尼日利亚信托基金。它是1976年建立的,由尼日利亚政府投资、非洲开发银行管理的一个机构。该基金通过与其他信贷机构合作,为亚洲开发银行成员国中较贫穷国家的发展项目提供援助资金,以促进非洲经济增长。它贷款的偿付期限25年,宽限期最长可达5年,收取较低的利息。贷款的领域主要是交通运输和社会公用事业。4.非洲保险公司。这是非洲开发银行的一个附属金融机构,1977年3月成立,1978年开始营业。它是发展中国家建立的第一家政府间再保险公司。该公司的宗旨是,促进非洲国家保险与再保险事业的发展,通过投资与提供有关保险与再保险的技术援助,来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独立和加强区域性合作。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由各成员国代表组成的大会。按规定,每个成员国至少要把其境内再保险合同的5%投保于该公司。该公司现在已控制了非洲再保险营业额的80%左右,减少了非洲再保险费用的外流,并以其收益投资于非洲的经济建设。2.6 国际资本流动20世纪90年代,国际资本流动急剧增加,资本流动的规模及参与的国家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过程,即资本跨越国界,到别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生产方面或金融方面的投资和投机活动,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推动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2.6.1 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国际资本:是指资本基于经济或政治目的的需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企业或个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企业或个人)的流出和流入,也就是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转移。2.6.2 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进入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区域化,一体化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更趋扩大。发达国家不仅是国际资本的最大提供者,同时也是最大需求者。发展中国家出于发展各国经济的需要,纷纷放松资本管制,为资本的大规模输出,输入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一下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筹资证券化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结构的变化最近20年中,以国际债券和股票发行为主的直接融资在国际资本市场逐渐取代以银行团贷款为主的中长期间接融资,进而呈现出筹资证券化的特征。也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个转折。2.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场所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资本项目发放的浪潮。3.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力在主要工业国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在90年代中期就已经超过其GDP值。机构投资者中发展最快的就是对冲基金。据总部设在波士顿的一家咨询调查机构公布的报告,1990年对冲基金有1500家,资本总额500亿美元,而1998年,对冲基金有4200家,资本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其中在美国注册的约51%,管理的资产占对冲基金总资产的30%。很对对冲基金在离岸注册,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便是在加勒比海的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对冲基金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一是对冲基金多为私募,受到的监管比较少。二是对冲基金属于跨行业、跨地区和跨国界的投资基金,他们即可以从事普通的证券投资业务,也涉及商品和金融期货投机;可在各地区进行套汇套利交易。三是大量运用投资杠杆。就是用现有的资本或证券资产作抵押从银行获取贷款。凭借其资金实力及经营的隐蔽性和灵活性,他们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市场的冲击力是相当大的。2.6.3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在实际中,资本流动常常由不同的表现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国际资本流动常常可以划分为一下几种类型:1.资本流动的期限或投资者的目的来划分,国际资本流动可划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1)长期资本流动。主要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者未规定使用期限的流动资本。它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银行信贷等形式。(2)短期资本流动。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或者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他的形式多样,十分复杂2.按资本流动的方向划分,国际资本可分为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1)资本流入。是指资本从国外流入国内。它意味着本国对外国的负债增加,或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减少。(2)资本流出。是指资本从国内流出国外。它意味着本国对外国的资产增加,或本国在外国的负债减少。3.按具体表现类型划分,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划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2.6.4 际资本流动的利益与风险国际资本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流动,都将孕育着巨大的商机。着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国际资本的流动又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潜伏着巨大的危害。2.6.4.1 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1.传统福利分析。这与贸易类似,不同的是资本交易只有一种产品即货币。在各国国内资本收益率不一致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资本项目开放,收益率的差异就会导致资本的流动,使资本的效率提高,福利增加。2.分散风险。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剧,特别是流动中各种风险因素的增多,近年来资本项目的开放的研究重点转向国际金融市场的的风险承担和风险分散。3.减少管制成本。在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情况下,资本管制的效力越来越弱,因而实施资本管制的成本越来越高。此外,资本管制导致资本外逃增加,实行资本项目的开放有利于降低上述资本管制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率。2.6.4.2.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1.对经济主权的冲击。一国经济主权主要表现在发钞、征税及各种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资本自由流动后,这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冲击。(1)货币替代对一国货币发行、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货币替代是经济实体在一定的利率、汇率、税收等差异的情况下,因追求资本安全和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由外币代替本币职能的现象。货币替代的过程通常是从外币替代本币作为价值储藏开始的。狭义的理解是指外币存量以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分别在价值储藏、价值计算和转移支付方面替代本国货币的职能。广义的理解包括留在国外的外逃资本。由于外国货币不仅作为保值手段,而且还被作为计价手段和支付手段,从而排斥处于劣势的本国货币,国家为了使国人增加对本币的需求,都采取提高本币的存款利率,在短期内会奏效,如果不真正解决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局面难以维持。如实行强制政策,就刺激资本外逃。所以货币替代是一个流动性极强的动态过程,使得国内的宏观需求管理极为困难。(2)税收。税收的依据都是领土原则,即在管辖地域内对收入和经济活动有征税权利。资本项目自由化日益制约政府在控制税制和税率方面得选择。(3)使以封闭经济为依据的传统货币政策失灵。在当今,由于国际资本的流动的存在,提高利率会诱使国外资金流入,反而会进一步刺激投资。反之会造成资金外流,国内投资规模很难扩大。2.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1)资本大量流入导致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加大,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2)导致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出现。把不流动资产转换成流动资产后,国内外经济、金融的不利因素都会导致对金融机构的挤兑。挤兑又导致大量资本的流出,在缺少足够的国际储备的情况下,将造成货币的贬值;反过来,预期货币贬值会加重对金融机构的挤兑,加重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可以说,金融机构创造的流动性越多,挤兑的临界点就越低,轻微的国内投资收益率下降或国外利率的提高就会导致银行货币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发生。(3)导致证券市场出现波动。()汇率超调导致国际收支危机。3 国际金融市场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一国与他国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国际金融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延伸,形成国际金融市场,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互动愈加活跃,促进世界经济增长。3.1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资金的流向,沟通资金由赢余的部门转移到资金短缺的部门。国际金融市场将这种资金的流动从国内扩大到国家之间。3.1.1 国际金融市场的含义指国家之间进行资金融资的场所。在世界经济具有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今天,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具有现代化通讯设备的,具有全球性广泛联系的,进行国际金融交易的场所。1. 狭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指具体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的场所,包括外汇与黄金的买卖,长短期资金借贷等。2. 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指新兴国际金融市场,包括离岸金融等金融市场在内的全球一体化的国际金融业务场所,其范围扩大到欧洲货币市场,离岸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等。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还包括更多的离岸金融业务和金融衍生工具业务。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自由化的发展,许多大规模的国际金融市场上,传统和现代国际金融业务交织混和,广义和狭义的界限已经模糊。3.1.2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交易基本上是本国居民,金融市场受本国政令,法令管制,交易使用的是本国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凭借其发达的工业基础和稳健完善的银行制度,使其首都伦敦成为最早的且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二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占有压倒优势。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中心地位,大量的国际借贷与资本集措都集中在纽约,纽约因此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与此同时,伦敦国际金融市场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所削弱。60年代以后,欧洲货币市场迅速发展。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活动急剧增加,境外金融交易随之产生。欧洲货币市场也在交易主体,业务范围方面得到了很大的突破。除此之外,期间还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些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大部分交易活动势在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进行的,交易涉及所有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业务活动也不受任何国家金融体制的管辖。这种国际金融中心也成为离岸金融中心。战后新兴的离岸金融市场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新兴的离岸金融市场的出现,是国际金融市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离岸金融市场的交易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和最主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国际金融市场逐渐连成一体,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步相融,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与新型国际金融市场也难以完全区分。3.1.3 国际金融市场的划分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来划分。1.按性质不同: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从事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国际信贷和国际债券业务,交易主要发生在市场所在国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并受市场所在国政府的金融法律法规管辖。新兴离岸金融市场:其交易涉及所有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大部分交易是在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进行的,业务活动也不受任何国家金融体系规章制度的管辖。2.功能不同划分:外汇市场:由各类外汇提供者和需求者组成的,进行外汇买卖,外汇资金调拨,外汇资金清算等活动的场所。货币市场:指资金借贷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交易市场,或称短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指资金借贷期在1年以上的中长期信贷或证券发行,或称长期资金市场。黄金市场:指专门从事黄金交易买卖的市场。 3.融资渠道不同:国际信贷市场:主要从事资金借贷业务,按照借贷期限长短由可划分为短期信贷市场和长期信贷市场。国际证券市场:是股票,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等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市场,长期资本投资人和需求者之间的有效中介,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3.1.4 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 1.提供国际融资渠道。国际金融市场创造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2.调剂各国资金余缺。把闲置资本转化为赢利资本,促进资本的国际化,使资本流向收益最高的国家,从而使资本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有效地配置,有效地利用。3.调节国际收支。缓解各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4.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国际贸易融通资金,汇集资金,把大量的资币资本转化为职能资本。5.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6.金融风险增大。国际金融市场将世界经济联成一体,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增快,流量增加。越来越多的金融业脱离了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等方面的实际业务,约95%是独立资金运动。大量游资在国家之间流动,为投机提供了便利。3.2 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国际金融市场是由不同类别的市场构成。3.2.1 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是由各类外汇供给者和需求者组成的,进行外汇买卖、外汇资金调拨、外汇资金清算等活动的场所。与其他市场相比,外汇市场的交易额是最大的。据粗略统计,全世界外汇日交易额在1990年达到6500亿美元,在1992年达1万亿美元,到如今,全世界外汇日交易额已达1.8万亿美元。外汇交易的绝大部分已经脱离了为国际贸易进行结算的传统功能而单独行动。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众多,有中央银行、进口公司、经营外汇业务的各种机构和投机者等等。中央银行很少直接参与外汇市场的操作,而是通过其指定的外汇经营机构在外汇市场上抛出或购买外汇,间接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目的是使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的方向浮动,以达到预期目标。商业银行的外汇业务,一方面为客户服务,另一方面是调节自身的资产与负债的头寸。银行同业的外汇交易构成了外汇交易业务中的绝大部分,它们之间的外汇交易成为批发交易。对汇率产生重要影响。外汇经纪人自身不参加外汇交易,只是为客户交易作中介,收取佣金。外汇市场的发展在实现购买力转移,避免或防止外汇风险,提供国际性资金融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凭借电话及电脑等通讯设备进行外汇交易的,没有固定场所的无形外汇市场逐渐增多,而传统的有形市场的比例正在逐步缩小。世界不同地区的主要外汇市场已经由电子技术联为一体,实现了全天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可能,外汇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已经形成。世界外汇市场的迅速发展是世界经济向区域化、一体化方向发展的结果。为加强实现浮动汇率制度下对外汇风险的进一步管理,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不断强调对外汇市场的协调干预。3.2.2 货币市场1.货币市场的概念及条件货币市场是指资金借贷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交易市场,或称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市场的参与者众多,商业银行是该市场的重要参加者,此外还有政府、证劵交易以及大的金融和非金融机构。一个理想的货币市场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有一个完善的中央银行体系,中央银行有能力并且愿意充当最终贷款人。在发生金融危机时,商业银行可能无力或者不愿意提供贷款时,中央银行可以提供必要的贷款,以帮助市场保持稳定。第二,在货币市场上,是否有种类繁多的短期金融工具,交易是否活跃。所谓种类繁多是指市场上提供有足够数量的不同期限、不同收益、不同风险、不同流动特征的短期金融工具,以满足不同投资人的多种多样的随时变化的需要。所谓交易活跃是指有足够多的经纪人、中间商和其他功能相当的金融机构作为市场组织者来有效地调动起大规模的、换手率很高的货币市场交易。第三,有关货币市场的法律法规,或按照市场惯例自我约束。是否有专门机构对各类机构,特别是对金融机构的交易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只有门类齐全,交易活跃、交易遵纪守法、监督者严格管理执法如山,总之是按照市场规律运转的市场才是理想的货币市场。2.货币市场的分类 货币市场可以进一步分为短期信誉市场、短期证劵市场和贴现市场。(1)信贷市场。短期信贷市场以银行同行拆放市场占主导地位,除此之外银行还通过短期信贷市场向企业提供贷款。银行同业拆放市场是指金融同业之间(包括银行和经营信用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相互信贷的场所。银行同业拆放市场的交易物是个金融机构的多余头寸由资金多余的金融机构拆放给资金不足的金融机构。银行也通过短期信贷市场向企业提供贷款。企业发生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时,银行通过短期信贷市场可以向工商企业提供1年以内的短期贷款。贷款利率以市场利率为基础,同时视企业信誉情况附加一定利息。(2)短期证劵市场。短期证劵市场是进行短期票据交易的市场。交易票据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银行有关的市场信用工具,如定期存单、银行承兑汇票等:,另一类是非银行的市场信用工具,既由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票据,如国库劵、商业票据等。短期证劵市场交易的短期票据中,国库劵、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和定期存单是最常见的。(1)国库劵是国家为了满足财政需要而发行的短期政府债劵。在美国,国库劵的发行是为满足季节性财政需要。国库劵在美国证劵市场上信誉最好,流动性最强,交易量最大。它对于美国人和美国以外的政府、金融机构和个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2)商业票据是一些大工商企业和银行控股公司为筹措短期资金,凭信用发行的、有固定到期日的短期信贷票据。(3)银行承兑汇票主要是出口商签发的,它是经银行背书承兑,保证到期付款的汇票。这种汇票的期限一般为此30~180天,以90天为最多,面值无限制。(4)定期存单是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吸收大额定期存款而发给存款者。这种存款单不记名,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自由出售。因此,投资于存款单既可以获得定期存款利息,又可以随时将其转让变现,很受投资者欢迎。发行定期存款单使银行可以获得稳定的短期资金来源。最初存款单均系大额,面值最少为10万美元,最多达100万美元。为吸收更多资金,从此60年代末开始,银行也发行面值为以十位数,百位数为计价单位的存款单,存款单的利率也由原来的固定利率发展为调整的浮动利率。定期存款单的期限一般在1~12个月之间,其中3~6个月为最多。(3)贴现市场。贴现市场是经营贴现业务的短期资金市场,贴现是银行购买未到期票据并扣取自贴现日起至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的业务。客户可以将未到期票据到银行或金融机构按照一定折扣比例取现金。银行或金融机构在到期日凭票向发票人或承兑取现款,也可以在票据未到期前将该票据向中央银行按照一定折扣比率进行再贴现。贴现业务是与短期票据交易业务联系在一起的。3.2.3 资本市场 3.2.3.1 资本市场概述资本市场是长期资本融通的场所,通常将1年以上的中长期资本借贷或证劵发行与交易的市场称为资本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途径。广义的资本市场由国际间银行中长期资本借贷市场和证劵发行与交易组成。狭义的资本市场主要指证劵市场。国际证劵市场根据证劵的种类可以分为国际股票市场和国际债劵市场。根据证劵发行与交易的性质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新证劵如新股票或新债劵发行的市场。一般发行人要先对股票或债劵的发行进行策划,由中介机构进行承销,由投资人进行认购。一级市场可以使资本迅速、有效地从资本剩余单位转移到资本不足单位。二级市场是对已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的股票或债劵,在国际性交易所或有关交易系统进行上市交易的场所。二级市场的存在为已发行的证劵提供充分流动的交易市场。证劵交易原本主要在交易所内进行,但是现在场外交易也十分盛行。场外交易是指证劵投资机构之间不通过证劵交易所,而以电话、电传等方式相互进行的证劵交易,它给交易者提供了更便利的交易方式,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量体裁衣提供特殊服务。资本市场有很多功能。最重要的功能是它提供了一种机制,使资本能够迅速有效地从资本赢余单位转移到资本不足单位。这也是一级市场所承担的功能。只有一级市场才能通过向新的投资人发行新的证劵,或向原有的投资人增发新的证劵,为公司提供新的资金来源。资本市场的另一个功能是为已发行的证劵提供充分的流动性,既提供有效的二级市场,证劵具高度的流动性,才能使股票或债劵持有者可以随时卖出手中的证劵。高效的二级市场的存在,可以保证发行人迅速地连续地从社会上筹集资金,满足其不断扩大资金的需要。因此二级市场的存在是为了保证一级市场的更有效的运行,没有一个高效的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便不能存在,便失去了活力。3.2.3.2 国际证劵市场 国际证劵市场由国际股权市场和国际债劵市场所组成。1.国际股权市场。国际股权市场又称国际股票市场,指在国际范围内发行并交易股权的市场。在国际上发行股票要比国内发行股票复杂得多。股票发行涉及的当事人有五个方面:发行人(包括政府、银行、公司企业等)、证劵监督机构(政府或政府授权机构)、公证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信誉评价机构)、承效机构(投资银行和相关证劵商)投资人。股票的发行要考虑发行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发行量、发行对象、范围和方式等等。股票交易市场是证劵市场最活跃的部分,它由证劵交易所、证劵自动报价系统、证劵经纪人、证劵自营商、投资人和证劵监管机构组成,交易所是二级市场的中心。电子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使二级市场交易更活跃更有效。2.国际债劵市场。国际债劵市场包括外国债劵市场和欧洲债劵市场。(1)外国债劵是指筹资者在国外发行的,以当地货币为面值的债劵。外国债劵是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债劵。伦敦曾经是最大的外国债劵市场,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国是外国债劵的主要发行地。世界主要外国债劵有:外国人在美国发行以美元为面值的外国债劵,称为“扬基债劵”,在日本发行的以日元为面值的外国债劵,称为“武士债劵”,在英国发行的以英磅为面值的外国债劵,称“猛犬债劵”等等。新债券的发行一般要先通过公认的评级机构给予评级。比较有影响的评级机构有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and poor’s)和穆迪投资服务公司(Mood's lnvestment Srrvice Company),这是两家国际声誉很高的资产评估公司,他们的评级结果将对公司能否发行股票和债劵产生影响。(2)欧洲债券市场是欧洲债券发行和交易的市场。欧洲债券是指发行人在国之外的市场上发行的,以发行所在地国家之外的货币为面值的债券。如美国人在法国发行以英磅为面值的债券。欧洲债券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3.2.3.3 国际中长期信贷市场国际中长期信贷市场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银行为企业等长期资本需求者提供的1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国际银行中长期信贷有如下特点:第一,国际银行中长期信贷在贷款资金用途上不受贷款的限制,由借款人自由安排使用。第二,国际银行中长期贷款的资金供应充裕,借款方便,贷款数额能够满足借款人的需要。第三。国际银行中长期贷款的条件严格,利率较高。3.3 欧洲货币市场第二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全球的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原有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已不能适应这种国际化的趋势,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出现了一个资金规模巨大、不受各国金融法律法规约束、监管的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这种市场称为欧洲货币市场。欧洲货币市场也称离岸金融市场,是指在一国境以外进行该国货币的存款、放款、投资、债券发行和买卖业务的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世界贸易、金融和经济的发展。3.3.1 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欧洲货币市场最早出现的是欧洲美元,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冻结了我国存在美国资金,原苏联政府为了避免遭受同样的损失,便把其持有的在美国的美元存款调至美国境外的银行中去,多数存在伦敦,形成欧洲美元最早的组成部分。1957年英磅发生危机,英国政府为维持英磅的稳定,严格限制本国商业银行向英磅区以外的国家提供英磅贷款。伦敦的商业银行为展信贷业务和解决贸易商的资金需求,便把它们所吸收的美元存款贷放出去。这样,一个美国境外的美元借贷市场就在伦敦出现,这一市场即欧洲美元市场。3.3.2 欧洲美元市场发展的原因20世纪年代以后,特别年代以来欧洲美元市场迅猛发展,其主要原因有:1.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不安断扩大。自1950年起,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就开始现逆差。1958年以后,国际收支逆差进一步扩大,到1971年8月,面对不断恶化的国际收支和美元危机的威胁,美国被迫宣布停止覆行美元兑黄金的义务。这样就在美国境外,主要是西欧各国的银行里积存了大量的美元,从而为欧洲美元市场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促进了欧洲美元信贷的投放。通过信用膨胀,反过来又刺激欧洲美元市场的交易活动不断扩大。2.美国的金融政策的限制。首先,根据美国联邦备银行的Q字条例,美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限定的利率,而国外的欧洲美元则不受此限制,导致美国国内资金纷纷流向欧洲。其次,根据M条例,美国商业银行要向联邦备银行上交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而国外的欧洲美元则不须交纳存款准备金。此外,为限制资本外流,美国政府于1963年采取对购买外国证劵的美国居民征收利息平衡税的措施,使得跨国公司不得不转向欧洲美元市场融通资金,从而大大促进了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3.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加快了跨国公司的发展,而跨国公司贸易和生产活动遍布世界,需要日益增多的短期资金融通,也需要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及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挑拨资金,或通过金融机构获得中长期资本以更新设备和技术。跨国公司既为欧洲货币市场提供了资金来源,又给欧洲货币市场创造了繁多的业务机会。因此,欧洲货币市场正是伴随跨国公司的巨大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4.70年代,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涨价,引发了1973—1975年和1979—1982年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石油输出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成倍增长,而非石油输出国出现了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大量的石油美元流向欧洲货币市场,通过欧洲货币市场便捷的借贷渠道,为各国政府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提供了充分的资金资源。5.60年代以来,美元的霸主地位日益衰落,美元危机频繁爆发,各国企业及投机商纷纷抛售美元,抢购其他硬货币,而西欧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采取了一些限制境外居民以当地国家货币寸款的措施,这些资金便转存到该货币发行国以外的地区。这就形成了欧洲英磅、欧洲法国发郎、欧洲荷兰顿、欧洲瑞士发郎等其他欧洲货币,欧洲美元市场也相应逐渐扩大到欧洲货币市场。欧洲货币市场形成后的范围不断扩大,很快扩展到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3.3.3 金融市场的类型如前所述,欧洲货币市场又称离岸金融市场,按其业务特点可分为三种:1.一体型。一体型离岸市场是指境内金融市场业务与境外市场业务融为一体。市场的参与者即可以是居民也可以是非居民,经营的业务即可以是离岸业务也可是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业务,或称在岸业务。伦敦和香港金融中心即属于此种类型。2.分离型。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是指境内金融市场业务和境外业务严格分离。对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与本国居民之间的金融业务活动加以限制,只准许非居民参与离岸金融业务,其目的在于防止离岸金融交易活动影响或冲击本国货币政策的实施。美国纽约离岸金融市场设立的“国际银行设施”(Intetnational Bsnkinh Facilities,IBF)、日本东京离岸市场和新加坡都属此类。3.簿记型。簿记型离岸金融市场几乎没有实际的离岸业务交易,只进行借贷投资等业务的记账、转账或注册等事务手续,其目的是逃避税收和金融管制。中美洲的一些离岸金融中心,如开曼、巴哈马、拿骚和百慕大等即属此类。3.3.4 欧洲货币市场的组成欧洲货币市场按其业务可分为欧洲短期信贷市场、欧洲中长期信贷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3.3.4.1 欧洲短期信贷市场欧洲短期信贷市场形成最早,规模最大,其余两个市场都是在短期信贷市场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形成的。这个场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借贷期限短。欧洲短期信贷市场的交易大部分是按日计算的短期放款。一般为7天、30天、90天、180天、最多不超过1年。3个月期以内的借贷业务较多,3个月至1年期的交易较少。其中隔夜交易比例相当大,虽然期限很短,但对维持银行资金周转与国际金融市场正常运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借款数额较大。欧洲货币市场上每一笔交易额都很大,一般以25万英镑为起点,多者高达数百万英镑。所以欧洲短期信贷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政府机构及国际金融机构。第三,欧洲货币市场的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ondon Lnter Bank Offered Rate,LIBOR)是国际信贷市场的基础,许多国际借贷业务都以LIBOR附加一定的利息来确定。第四,欧洲利率一般略低于国内市场,一般0.23%~0.5%之间。存贷款利率差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营境外货币的银行免交存款准备金。第五,条件灵活,选择性强。短期资金的期限、货币种类、金额、交割地点以及利率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第六,发生在银行同业之间的拆借一般建立在信誉的基础上,无须提供抵押品。3.3.4.2 欧洲中长期信贷市场欧洲中长期信贷市场主要从事借贷期限1年以上的业务活动。国际银团贷款,或称辛迪加贷款,是欧洲资本市场上中长期信贷的典型形式。辛迪加贷款是由一家银行牵头,由几家甚至几十家银行组成的银行集团,共同筹措并联合提供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贷款。1.辛迪加贷款的形式。辛迪加贷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银行团贷款,即参加银行团的各成员行直接向借款人提供贷款,贷款的具体工作由各贷款银行在贷款协议中指定的代理银行统一管理。更多的贷款是间接银行贷款,即辛迪加贷款。辛迪加贷款的银行团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牵头银行、代理银行和参加银行。牵头银行负责与借款人谈判,项目 确定之后,由牵头银行将参加贷款份额分别转售给其他参加银行;这些参加银行负责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代理银行负责具体事务工作,包括负责监督管理贷款项目的实施。2.辛迪加贷款的特点。辛迪加贷款具有很多优点,首先,由于参加辛迪加贷款的银行很多,每个参加需要对某个项目提供贷款总额的一个百分比,如果该项目在运转过程中出现问题,每个银行个体只承担部分风险,有利于风险的分散,同时数家银行共同承担某一个项目,也减少了同业之间的竞争,达到参加银行共同分散风险,共同获取利润的目的。其次,对于借款人来说,借款项目通常需要资金量大,期限长,这是某一家银行难以承担或不愿意承担的项目。辛迪加贷款的形式使贷款金额分割给不同的银行来承担,或者说从期限上分割成不同的银行提供不同时期的贷款额度,大大便利了借款人的筹资。第三,借款人只需委托银行即可得到大笔借款,在整个贷款其间也只需同代理银行打交道,十分便利。第四,辛迪加贷款可以承担贷款数额巨大、期限长的项目,一般贷款为5~10年,或多或10年以上,但要求贷款资金专款专用。3.辛迪加贷款的利息和费用。辛迪加贷款的成本由利息和费用两个部分组成。辛迪加贷款的利息是以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IBOR为基础,再加上一个附加利率构成。一般而言,附加利率比较稳定,而LIBOR经常波动。由于伦敦各主要银行都提供出自己的LIBOR,因此用那种LIBOR作为辛迪加贷款利率要由借贷双方研究而定。通常确定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寻求各主要银行报价中的最优价格;第二,选择几家参考银行的报价,折算出平均利率;第三,将贷款银行与主要银行的平均利率作为贷款利率。第四、由贷款银行单独确定。国际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一般采用可调整利率机构,即利率在一定时期保持不变,但每隔岸3~6个月就要按照市场利率进行调整,实际是按期调整的浮动利率。附加利率要根据借款人的信誉状况、贷款风险程度、贷款期限、市场资金供求、金额大小等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为1%左右。辛迪加贷款的费用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管理费、代理费和承担费。管理费,是借款人支付给辛迪加贷款牵头银行的佣金,是对牵头银行成功组织辛迪加贷款所支付的报偿。管理费一般按贷款总额的一定百分比一次或分次支付,费率一般为总额的0.5~2.5%。代理费是支付给代理行的费用。通常情况下,辛迪加贷款有一家代理银行,负责贷款其间与借款人之间的各项具体事务如邮政、通讯等。具体业务费用实报实销,除此之外还要另外向代理行支付代理费,作为对代理银行提供服务的酬金。一般代理费按照事先商定的金额支付。承担费是借款人未能按期使用银团或贷款银行已经按贷款合约准备好的资金,给贷款银行造成影响而支付的赔偿性费用,一般费率为贷款总额的0.25%~0.75%。这是为了促进使借款人积极有效地利用贷款,也不妨碍贷款银行有效地运筹资金。3.3.4.3 欧洲债券市场欧洲债券市场是指从事由国际辛迪加承保的、在面额货币国家以外发行和交易国际债券的业务活动。欧洲债券是指发行人在本国之外的市场上发行的,以发行所在地国家之外的货币面值的债券。如美国人在法国发行以英镑为面值的债券。欧洲债券有以下特点。第一,欧洲债券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欧洲债券的发行人、发行地点和货币单位分别属于不同国家。第二,欧洲债券实际上是一种无国籍债券,它的发行人通常是政府机构、大公司和国际性金融机构。欧洲债券的发行不受任何政府的管辖,是一种完全自由的债券。欧洲债券可以同时在几个国家发行,多数国家对发行期限和数量没有限制,也不需要发行前的注册和信息披露手续。欧洲债券了出售通常是通过国际辛迪加承包后再进行分售。第三,欧洲债券市场有容量大、发行灵活、发行成本低、品种多、流动性高、利息不纳税等优点。3.3.5 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和影响 欧洲货币市场形成以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两方面的。3.3.5.1 欧洲货币市场的积极作用欧洲货币市场形成以后,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首先,欧洲货币市场作为战后最大的国际资金市场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很多国家正是依靠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解决了国内生产建设资金短缺的难题,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次,欧洲货币市场为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缓和了世界性的国际收支危机。由于世界性石油危机、国内的经济危机及产业结构等原因,有些国家常常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欧洲货币市场雄厚的资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各国为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所需要的资金,从而缓和了世界性的国际收支危机。第三,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各金融中心之间相互独立的状态,形成了国际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这种一体化有利于降低国际间资金流动的成本,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3.3.5.2 欧洲货币市场的消极影响欧洲货币市场对世界经济发展除了有推动作用之外,还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一,削弱了各国货币政策的效力。欧洲货币市场的活动往往会使一些国家的金融政策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国内的银行和企业却能从欧洲货币市场获得信贷,从而使国内紧缩政策的威力减弱。第二,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欧洲货币市场资金流动不受管制的特性,为外汇投机活动提供了方便,加大了汇率的波动幅度,从而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第三,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贷风险。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来源中,短期资金和同业拆借资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欧洲货币市场中的很多贷款是中长期的。这种短借长贷的运作方式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贷风险。3.4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20世纪70年代伴随布雷顿林体系的崩溃和石油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衰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汇率波动频繁,利率上升。在这种动荡不定的环境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势,进行了很多金融创新。3.4.1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产生的背景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以原生金融工具为基础而新创造出来的虚拟金融工具。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政府纷纷放松金融管制,出现了金融体系自由化的趋势,再加上近些年来计算机和电信技术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迅速发展起来。3.4.1.1 金融体系国际化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70年代两次石油价格上涨,使石油输出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巨额顺差,其中上千亿美元流入到欧洲货币市场,这些石油美元由欧洲收支出现了巨额顺差,其中上千亿美元流入到欧洲货币市场,这些石油美元由欧洲货币市场贷出,很多又回流到非石油输出国,这要某种程度上孕育了国际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放松外汇管制及取消资本流动的限制推动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国际化的进程。3.4.1.2 国际融资证券化所谓国际融资证券化是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手段的证券化和贷款权的证券化。筹资手段的证券化是指80年代以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筹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改变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金融中介间接筹措资金的方式,转而由利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直接融资。在70年代,尽管国际债券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国际资本市场仍以银行贷款为主。到8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国际证券的筹资比重不断上升,到1986年,国际资本市场的债券发行额已远远超过银行贷款额。贷款债权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以贷款债权作担保发行证券,即以证券交易方法贷款债权,从而实现贷款债权的流动化,加速资金的周转。导致国际融资证券化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国际债务危机的影响。1982年在拉美爆发的世界性债务危机,使一些发达国家银行出现了巨额呆账,这不仅削弱了这些银行进一步发行新的国际贷款的能力,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它们的信誉。一些信誉卓著的公司转向证券市场,通过发行证券筹资,而许多银行也在市场上出售债权。3.4.1.3 放松金融管制金融业历来是受政府管制较严的一个部门,金融管制可分为对内管制和对外管制。对内管制主要是限制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及存贷款利率。对外管制主要是限制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业及金融市场,限制外国银行在本国经营业务的范围及对外汇流出入的管制。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金融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国金融业的正常的运行机制,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而有些金管制由于受到金融创新的冲击约束力已大大降低。因此从70年代末起,西方国家开始放松金融管制,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金融管制自由化的浪潮,放松金融管制心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取消外汇管制。英国和瑞士在70年代末取消了限制资本流出的外汇管制。1980年日本修改了新的外汇管理法,1984年允许日元国际化。1986年法国和意大利也基本取消了外汇管制。2.取消利率限制。美国国会1980年通过了《对存款机放松管制与货币控制法》,规定将逐步取消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条例Q》关于存款利率上限的规定。此外,加拿大、联邦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也相继取消了对银行存款利率的限制。3.放宽对各类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范围上的限制,允许不同金融业务可以适当交叉,如美国传统上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业务区分明确,80年代新银行法出台后,美国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交叉,界限已趋于模糊。4.放宽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市场的限制,如英国于1986年金融服务法“大震”后,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进入英国,日本也允许部分外国证券公司进入其股票交易所。此外,美国建立了国际银行便利,日本建立了离岸金融市场。5.实际利率的提高。由于恶性通货膨胀,70年代很多国家的实际利率为负值,即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因而债券对投资人的吸引力不大。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普遍下降,名义利率超过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息收益得以恢复正值,从而也使投资都恢复了对长期债券的信心和兴趣。3.4.2 金融创新3.4.2.1 金融创新的背景在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相继出现了滞胀,而在西方经济学占居正统地位的凯恩斯学派对此难以解释,这时包括货币学派在内的一些新自由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它们的理论核心就是反对国家干预,主张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经济,从而为各国放松金融管制奠定了理论基础。金融管制放松了,金融市场汇率、利率变动频繁,防范投资风险或借贷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应运而生。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原生工具的基础上衍生出来,人们称之为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服务的创新等。这些新的金融工具在防范投资风险或借贷风险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不少新的工具突破了传统上对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利率方面的管制。各种金融期货、期权、货币互换等新的金融工具相继出现。金融创新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资金筹措渠道,同时降低了融资成本。金融衍生工具的创造与发展称为金融工具的创新。美国的金融业相当发达但受政府管制较严,因而美国的金融机构创造出很多金融衍生工具以规避管制。包括各种金融期货、期权、货币互换在内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相继出现。后又在其他国家广为流传。世界各地还出现了若干新兴的金融市场,如芝加哥国际货币市场、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中心、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法国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等,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金融资料处理和传送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产生了终端服务、销售点系统、家庭银行业务及自动清算所等,这一世都便利了客户并使金融创新活动更加深入到百姓之中。3.4.2.2 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1.规避管制。逃避金融管制是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一个推动力。西方很多创新工具都是由美国金融机构创造的,其原因是美国金融业受政府管制较严。因此可以说,金融管制愈严,金融创新的推动力就愈大,金融工具创新也愈活跃。2.技术革新。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开展并在经济领域中运用,金融全球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不断进步与广泛运用,金融业有可能向客户提供各种质优价廉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服务,1990年芝加哥金属交易所和路透社控股公司联合开办了全球交易体系,它把全球电脑终端联结起来,使加入该系统的会员能在全球进行期货、期权交易。全球交易体系可以说是当今科学技术在金融界运用的结果。⒊减少风险。如前所述,7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的加剧及浮动汇率的实施,企业及个人面临了巨大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金融期货、期权及互换业务等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客户减少利率与汇率风险,以达到保值或盈利的要求。要各种创新的金融工具中,为减少利率与汇率风险而创新的工具占有相当大的比重。3.4.3 金融远期合约金融远期合约(Forward Contracts)是指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按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在合约中规定在将来买入标的物的一方称为多头方,在未来卖出标的物的一方称为空头方。合约中规定的未来买卖标的物的价格称为交割价格。远期合约是一个特别简单的衍生工具。它是在一个确定的将来时间按确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某项资产的协议。远期合约不是标准化的,最终客户可“定制”远期合同以满足非常特殊的要求,这使远期合同能较好地适合于某些特殊目的。在所有的远期市场中,货币远期市场是耿发达。这些市场由大银行,特别是全球性的大银行组成。这些市场的大多数远期交易在银行同业间进行,但银行能够代表非银行客户开展有效的交易。远期合约是适应规避现货交易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在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通过谈判后签署的非标准化合约。远期合约在签署之前,双方可以就交割地点、交割时间、交割价格、合约规模、标的物的品质等细节进行谈判,以便昼满足双方的需要。因此远期合约的灵活性相对较大。但远期合约也有明显的缺点:首先,由于远期合约没有固定的、集中的交易场所,不得信息交流和传递,不利于形成统一的市场价格,市场效率较低。其次,由于每份远期合约千差万别,这就给远期合约的流通千百万较大不便,因此远期合约的流动性较差。最后,远期合约的履约没有保证,当价格变动对一方有利时,对方有可能无力可无诚意履行合约,因此远期合约的违约风险较高。3.4.4 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规则3.4.4.1 期货市场的历史期货市场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最初的发展是为了便利农民和商人的需要。农民不知道未来粮食的价格如何,面临的风险显然很大。商人要购买粮食,也要面临很大的风险。他们可以商定一份期货合约,将未来粮食价格确定下来。世界上比较重要的交易场所有芝加哥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芝加哥国际货币市场(IMM)、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瑞士期权与金融期货交易所(SOFFEX)、东京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TIFFE)、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SIMEX)、悉尼期货交易所(SFE)等。世界各地交易所交易的期货大多可以分成商品期货合约(其合约交易标的物为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其合约交易的物为金融工具如长期政府债券或短期股票组合)两大类。期货市场是最成功的金融创新之一。通常有以下一些金融期货:在债券工具基础上的利率期货、外汇汇率基础上的外汇期货,以及股票市场平均指数基础上的股票指数期货。3.4.4.2 交易规则1.保证金制度。期货交易所就是专门供参加期货和衍生工具交易的交易者买卖合约的场所。它是由生产、经营或代理买卖同类或几类商品的企业和个人,为进行期货交易而设立的经济组织。期货交易所内最基本的活动就是期货合约的买进卖出,为使期货交易所成为合法经济组织,防止由于操纵、垄断或欺诈等不法手段而导致期货市场混乱、价格暴涨暴落、波及其他市场的正常运行,发挥期货市场的正常作用,发达国家政府都设有专门机构来对期货交易进行管理,同时期货交易所都制定和实施许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确保期货交易的正常进行。所以,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的交易是一种有组织的规范化的交易。保证金制度是指按期货交易所规定,期货交易的参与者在进行期货交易时必须存入一定数额的履约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是用来作为确保买卖双方履约的一种财力担保,即如果买卖双方在合约到期时,不能将手中的期货部位平仓了结的话,他们就必须按合约的元宝进行交易工具的实物交割。期货交易所之所以能为在期货交易的会员必须交纳履约保证金并在交易所内开立保证金账户。履约保证金的额度由提供合约进行交易的交易所制定,通常保证金要求随头寸情况不同而不同。对于没有任何降低风险机制的投机交易,保证金可高达合约价值的5%到13%。对于虽然也是投机头寸,但投机者在买进某一交割系列期货的同时,卖出另一交割系列的期货,则保证金可能只要合约价值的1%到3%。如果是套期保值头寸,保证金一般在2%到4%的范围。保证金的比例随交易标的物价格波动幅度而调节,价格波动幅度大,则保证金要求的比例相对较高,价格波动幅度小,由保证金要求的比例相对较低。2.盯市和保证金操作。盯市是指清算所每日对客户的保证金账户进行清算和调整的活动。交易者交易期货的范围受保证金多少的限制,交易所下属清算所每日对保证金账户清算,如果交易产生收益,客户可以将赢余提出,如果发生亏损,且亏损额超过初始保证金的1/3,则必须追加保证金,不能按期追加保证金者,会被强迫平仓而退出。3.价格波幅限制。每日价格最大波动幅度限制,称“每日停板额限制”,指的是某一交易商品每日的最大价格波动幅度是有限制的。在价格狂涨或狂跌超出了最大价格波动波动幅度时,交易所就可以停止交易,从而保证交易者免受重大损失。当然,价格波动较大时,也可适当调整期货合约的价格波动限额。一般情况下,在某一交易商品的期货合约中已列明每日停板额,它是根据该合约的交易日结算价加上或减去一定的比例金额计算出来的,交易者不得在确定的停板价格之外进行交易。4.交易数量限制。所谓交易数量限制,也称交易头寸限制,它是指交易者在某一期货市场上最多可持有的期货合约或期权合约的数量是有限制的。一般而言,在合约规则中就已经列明交易者就某一交易商品的期货合约可持有的最多买进与最多卖出(多头与空头)的数量,当交易者持有合约可持有的数量界限时,交易者就必须向交易所逐日报告。交易数量限额对投资交易者和套期保值者也适用,但套期保值者可适当扩大其持有合约的数量限制。制定交易数量限制和每日价格最大波动幅度,是为了确保期货市场财力的完整性和减少期货市场上出现不正常的价格波动,从而保障大交易者的利益。5.公开市场原则。公开市场原则,就是为了保证期货交易的公平进行和确保期货市场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凡在交易所内进行的期货交易都必须通过公正、平等、竞争的方式进行。大多数交易所都是以“公开喊价”制度来实现公开市场原则的。公开喊价制度或集体拍板定价制度同价格报告制度结合在一起,完善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无论是采取以上的哪一种方式确定交易价格,其目的都是为了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期货市场。3.4.4.3 期货交易的目的期货交易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汇风险而进行套期保值。期货交易的套期保值是在现货市场,某一笔交易的基础上,在期货市场上做一笔买卖方向相反,期限相同的交易,以期保值。它之所以能够起保值作用的原理是:在正常的国际金融运行情况下,由于期货价格与远期外汇价格都是以利率差价为基础的,两者价格的趋势是一致的,波动幅度也是大致接近的,所以必然形成,如果现货市场交易发生亏损,期货市场交易就会有盈利;反之,现货交易有盈,期货交易即亏,两者可以抵冲,这样可以固定成本或收益。3.4.5 期权市场和期权交易 期权又称选择权,是指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的期限内双方约定的价格(简称协议价格或执行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称潜含金融资产或标的资产)的权力的合约。3.4.5.1 场与期权市场交易所在欧洲和美国的首次看跌期权交易始于18世纪。1973年4月芝加哥交易所建立一个新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特别为交易股票期权。从那以后,期权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青睐。美国股票交易所和费城股票交易所于1975年开始从事期权交易,太平洋股票交易所于1976年开始从事期权交易。80年代初期权交易量迅速增长,每日期权合约售出的股票份额超过纽约交易所每日股票交易量。80年代,美国外汇期权,期货合约期权得到发展。费城股票交易所交易外汇期权,芝加哥期权交易所交易标准普尔100(SP100)和标准普尔500(SP500)股票期权,美国股票交易主要市场股票指数(MMSI)期权,纽约股票交易所交易纽约股票交易指数(NYSE Lndex)期权。大多数人提供期货合约的交易所这时都提供这些期货的期权交易,芝加哥交易所提供玉米期货期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提期货期权等等,现在世界各地都有期权市场。3.4.5.2 期权的基本形式期权是双方签订的合约,合约的买方有权利买进或卖出某种标的资产,而卖方必须根据买方的要求来履行义务。1.买权与卖权。期权的概念相当广泛。买权赋予购买者购买某种的资产权利(但不承担义务),而卖权赋予购买者出售某种标的资产的权利(但不承担义务)。期权合约的出售者则需承担绝对的义务。期权购买者为获得选择权利,必须支付给期权出售者一定的费用。就买权和卖权而言,预先支付的一笔期权价格被称为期权费。买权又称看涨期权,卖权又称看跌期权。2.期权的买方与卖方。在期权市场上有四种类型参与者:看涨期权买方、看涨期权卖方、看跌期权买方、看跌期权卖方。期权的购买者也称期权持有者(Holder),期权的出售者也称为期权发行者,有时也称为写契人(Writer)。买方愿意拥有多头时,卖方愿意拥有空头,即看涨期权的持有人具有在未来某时以执行价格购买该资产或放弃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力,而写契人必须在持有人意愿执行合约时以执行价格出售该合约的资产。看跌期权具有同样的定义,所不同者是期权购买者具有出售或放弃标的资产权利。如果期权持有同样的定义,所不同者是期权购买购买者具有出售或放弃标的资产权利。如果期权持有者打算履行这个权利,出售的价格就是期权的敲定价格或执行价格。签署期货合约并不需要支付全部成本,但是两位期权合约的投资者必须为购买期权合约而事先支付一定费用,即期权购买者为持有期权所赋予的权利一次性地付给期权出售者一笔款项期权费,而卖方需交纳一定额度的准备金给交易所。3.欧式期权与美式期权。期权购买的权利只适用于某段特定的时间,称为有效期。期权权利失效的准确日期称为到期日。买权和卖权可以是欧式期权或美式期权。欧式期权只能在接近期权到期日的有限执行期内执行;而美式期权能够在从期权起始日开始至到期日之间的任何时间执行。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执行的话,期权失效,也就没有价值了。为了完全确定一个期权,期权合约的签定必须指定几个要素。无论是买权还是卖权,都包括标的资产、期权的协议价格、期权的有效期。如果期权在多个交易所内交易的话,还需指定期权交易的交易所。4.场外交易市场。即期货币期权于1982年2月开始在美国费城股票交易所进行交易,在那之前已发生场外交易,直至今日场外交易仍是期权是的主要场所。年历1982年之后,许多其他市场开展货币期权交易。用交易货币期权或场外交易期权来进行货币风险管理的方法激增。场外交易市场的期权交易发展十分迅速,因为市场交易期权为标准合约,灵活性很差,而大多数写契人更愿意根据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不同要求,设计具有不同交易额、到期日或其他具有不同特征的期权合约。场外交易期权合约的可调整特征有助于克服信用风险集中于写契人的缺点。80年代和90年代期权场外交易市场交易有很大发展,场外交易期权的特点是通过电话达成协议而不是在交易所场内交易。交易的一方通常是一家投资银行,它持有各种期权组合,运用我们稍稍后将介绍的操作过程进行套期保值,另一方是投资银行的客户,如基金管理人或大公司的财务主管。3.4.5.3 期权状态期权可以处于下述三种状态:实值状态(in-the-money)、两平状态(at-the-money)或虚值状态(out-of-money)。处于哪一种状态,取决于标的资产的执行期市场价格和协议价格之间的关系。通常期权买方预期某种标的资产的价格将上涨,则会买入该种标的资产的买权,以期未来当该种标的资产的价格果真上涨,且超过协议价格时,以较低协议价格买入该标的资产;期权买方预期某种标的资产的价格将下跌,则会买入该种标的资产的卖权,以期未来当该种标的资产的价格果真下跌,且低于协议价格时,以较高协议价格卖出该标的资产而获利。对于买权,即看涨期权,如果标的资产的执行期市场价格等于期权的协议价格,该期权就处于两平状态,买方将执行合同与否,都将损失期权费。最后,如果标的资产的执行籽市场价格低于期权的协议价格,该期权就处于虚值状态,买方将放弃合同,只损失期权费。对于卖权,实值、两平个虚值状态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正好相反。  发布于 2022-02-19 16:20货币市场​赞同 21​​添加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投资知识专利分享本人学习投资的心得和

金本位_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金本位[jīn běn wèi]播报讨论上传视频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金本位即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中文名金本位外文名Gold standard提出者艾萨克·牛顿提出时间1696年目录1特点介绍2内容3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4实行历史5崩溃▪主要原因▪影响介绍6价值意义7涵义8引申▪金本位制▪银本位制▪复本位制▪纸币本位制9介质选择10类型区分▪本币▪原币▪主币▪外币▪辅币特点介绍播报编辑黄金货币(1张)1. 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2.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本位币的含金量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币。3. 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的支付手段的权利。4. 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的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5. 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内容播报编辑1.用黄金来规定所发行货币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比价关系;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砖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砖;3.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4.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等三大特点: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承担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金本位制是黄金的货币属性表现的高峰。百科x混知:图解金本位形式播报编辑金币本位制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年至1914年间。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金块本位制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持有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成该国货币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3年基本消失。实行历史播报编辑牛顿最早提出金本位制度。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英国,1717年著名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在担任英国铸币局局长期间将每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在3英镑17先令10.5便士。1797年,英国宣布铸币条例,发行金币,规定了含金量,银币处于辅币地位。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19年又颁布条例,要求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在1821年能兑换金条,在1823年能兑换金币,并取消对金币熔化及金条输出的限制。从此英国实行了真正的金币本位制。到19世纪后期,金币本位制已经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采用,它已具有国际性。由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这种国际金本位制度持续了30年左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宣告解体。在金本位制度的全盛时期,黄金是各国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英镑则是国际最主要的清算手段,黄金与英镑同时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储备。英镑之所以与黄金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由于当时英国强大的经济力量,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英国也是国际经济与金融活动的重心,于是形成一种以黄金和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也有人称之为英镑汇兑本位制(Sterling Exchange Standard System)。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典型的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这个国际货币体系大约形成于1880年延续至1913年,它是在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金币本位货币制度之后自发地形成的,其形成基础是英国、美国、德国、荷兰、一些北欧国家和拉丁货币联盟(由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瑞士组成)等实行的国内金币本位制。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发展,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因素也日益增长起来。英国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美国在南北战争期间都曾经停止黄金与纸币的兑换。 [1]到1913年底,英、法、美、德、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2/3,绝大部分黄金为少数强国所占有,这就削弱了其他国家货币制度的基础。到1913年,全世界约有60%的货币用黄金集中于各国中央银行,各国多用纸币在市面流通,从而影响货币的信用,而一些国家为了准备战争,政府支出急剧增加,大量发行银行券,于是银行券兑换黄金越来越困难,这就破坏了自由兑换的原则。在经济危机时,商品输出减少,资金外逃严重,引起黄金大量外流;各国纷纷限制黄金流动,黄金不能在各国间自由转移。由于维持金币本位制的一些必要条件逐渐遭到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也就失去了保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停止银行券兑换黄金并禁止黄金输出,同时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1]战争期间,各国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汇价波动剧烈,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已不复存在。于是金币本位制宣告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2]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2]崩溃播报编辑主要原因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2]影响介绍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对国际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为各国普遍货币贬值、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这是因为废除金本位制后,各国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扩军备战,会滥发不兑换的纸币,加速经常性的通货膨胀,不仅使各国贷币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坏,而且加剧了各国出口贸易的萎缩及国际收支的恶化。2、导致汇价的剧烈波动,冲击着世界汇率制度。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大体上是一致的,货币之间的比价比较稳定,汇率制度也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各国流通纸币后,汇率的决定过程变得复杂了,国际收支状况和通货膨胀引起的供求变化,对汇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汇率制度,影响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价值意义播报编辑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黄金自由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促进了各国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信用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输出。金本位制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促进了资本主义上升阶段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金本位制下,汇率固定,消除了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世界贸易的进行;各国央行有固定的黄金价格,从而货币实际价值稳定;没有一个国家拥有特权地位。但是同时,金本位制限制了货币政策应付国内均衡目标的能力,只有货币与黄金挂钩才能保证价格稳定;货币供应受到黄金数量的限制,不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黄金生产不能持续满足需求,央行无法增加其国际储备;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赤字时,往往可能由于黄金输出,货币紧缩,而引起生产停滞和工人失业;给黄金出口国很大的经济压力。涵义播报编辑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所谓基本通货,是指一个国家的计价标准单位。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本位币可以理解为基准货币,货币其实就是一种万用商品,所以本位币就是衡量一般货币或者说一切商品的一个基准。例如金本位,就是以黄金这一金属作为基准来衡量商品的价值。我国现行的本位币是“人民币”,而在过去,几乎所有文明的本位币都是“金”和“银”。拿金银作为本位币的原因,最早可能是由于这两种金属稀有而且好看。按道理讲金、银说到底也就是比较稀有的金属,最多加上可以算是财富的象征,意义再高,也只是金属。反过来说并不一定非要把它们作为本位币,我们也可以用铜、铁,包括纸币来作为本位币。但是在经济学方面,金、银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拿纸币作为本位币,这也无可厚非,但是纸币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是可以滥发滥印的。货币的发行必须受到监管,滥发滥印会造成通货膨胀,这原因在前面我们也已经提到过。金、银作为本位币,他有两个其他任何物质都无法取代的优势,那就是稀少以及为所有文明所接受。稀少决定了金、银不容易滥发,而“为所有文明所接受”则确定了金、银广泛的流通性。所有的货币种类,无论英镑、美元、人民币,只要与金银挂钩,就可以把汇率的比值稳定地确定下来。这也是过去很长时期内世界经济学的大体框架。引申播报编辑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为货币金属的一种典型的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流通中的辅币和价值符号(如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在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之间,根据两国货币的黄金含量计算汇率,称为金平价。2、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它与金币本位制的区别在于:其一,金块本位制以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不再铸造、流通金币,但规定纸币或银行券的含金量,纸币或银行券可以兑换为黄金;其二,规定政府集中黄金储备,允许居民当持有本位币的含金量达到一定数额后兑换金块。3、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是指以银行券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金汇兑本位制与金块本位制的相同处在于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国内流通银行券,没有铸币流通。但规定银行券可以换取外汇,不能兑换黄金。本国中央银行将黄金与外汇存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允许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法定比率,从而稳定本币币值。4、布雷顿森林体制。各国政府将本币与美元挂钩制定兑换比率,这样使各国货币与黄金间接挂钩。在这种国际货币制度安排中,美元相对于其他成员国的货币处在等价于黄金的关键地位。所以,这种制度又称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中银本位的历史要早于金本位。银本位制的运行原理类似于金本位制,主要不同点在于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其名义价值与实际含有的白银价值一致。银本位分为银两本位与银币本位。复本位制复本位制指一国同时规定金和银为本位币。在复本位制下金与银都如在金本位制或银本位制下一样,可以自由买卖,自由铸造与熔化,自由输出输入。复本位制从表面上看能够使本位货币金属有更充足的来源,使货币数量更好地满足商品生产与交换不断扩大的需要,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具有内在不稳定性的货币制度。“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金银两种金属中市场价值高于官方确定比价的不断被人们收藏时,金银两者中的“贵”金属最终会退出流通,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这一现象被称为“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银复本位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排他性、独占性的矛盾。纸币本位制1、纸币本位制又称作信用本位制,概由于从国家法律而论,纸币已经无须以金属货币作为发行准备。2、纸币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的是纸币和银行存款。3、纸币给政府通过调节货币数量影响经济活动创造了条件。4、对纸币制度自实行之日起就存在着不同的争论。主张恢复金本位的人认为只有使货币能兑换为金,才能从物质基础上限制政府的草率行为,促使政府谨慎行事。赞同纸币本位制的人则认为,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政府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以实现预定的经济目标,已经成为经济政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介质选择播报编辑以金银以外的其他物质形式作为本位币有什么不可以吗?比如说我们国家现行的以人民币作为本位币的形式?理论上讲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实际存在问题。对于金银本位最大的抨击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采用金银本位的话,那就意味着国家发行货币的量,将与国库内库存的金银存量挂钩。可问题在于社会进入急速发展期,必然导致社会商品价值总量的急速提升,不发行足量的货币会导致通货紧缩制约经济。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国家购入相应数量的黄金白银,然后按比值发行货币。但同时我们要知道金银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国家没有购进相应数量的金银就发行货币,那就相当于把货币贬值。货币贬值是国家不愿意看到的。可还有个特例,如果国家要应付的不是经济发展而是战争,那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金银本位的地位也不像有的人想象中那么牢固,因为金银是可以掺假的。在过去那是够杀头的罪名,但如果犯法的是国王,那大家也就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了。既购不得相应数量的金银,又不货币贬值,国王们通常会采取的折中办法,就是掺假以降低国库内金银的纯度以增加总量。但这种手法只能在自己国家耍耍,国外可不吃那么一套,所以实际在外汇市场,货币仍将贬值,这也是汇率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抛弃金银,以纸币作为本位币,必须找到金银的替代品。世界标准的本位币,大体可以认为是美元,而美元是与石油挂钩的。所以货币或者本位币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而以纸币作为本位币抛弃金银,最大的问题在于纸币可以滥发滥印,如果货币的发行得不到强有力的监管,所有人都逃不出通货膨胀的魔咒。金银本位的时代,货币的发行由于要受到金银总量的制约,所以控制起来还比较容易。可取消金银本位之后,货币的发行成为了一个大难题,利益集团出于利益的考虑希望加大货币的发行量,并且他们可以以轻度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这一事实作为理由。当银行业对外提供的贷款已经大大超出了自己的支付能力时,危机就埋下了。国家不可能希望经济停滞,所以对银行业能拉一把就绝对不会放,这就导致了国家不得不加大货币的发行量而造成通货膨胀,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又不得不放出大量的国债吸引货币回流,为了支付发放国债产生的利息又不得不再度加大货币的发行量,这一恶性循环。简单地说,国家发放国债并不是缺钱花,而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发放国债这一手法本身却又在进一步加大通货膨胀,国家每年发放国债的数量就可以看成是这个国家通货膨胀程度的晴雨表。我们可以把经济发展看成是一缸满满的水,通货膨胀造成的泡沫经济会使水溢出,国家发行国债可以看成是拿了个脸盆在收集溢出的水。脸盆也在不断换大,但它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通货膨胀的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发展的速度,那么迟早会把脸盆也一起填满,到那时,就是经济崩溃的开端(甚至不需要人为制造通货紧缩以最终夺取国家核心资产的行动)。控制了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就控制住了这个国家的命脉。所以关键的问题不在于本位币的选择,而在于国家自己控制住货币的发行权。类型区分播报编辑本币指的是某个国家法定的货币,除了法定货币之外其他的货币都不能在这个国家流通。如中国大陆唯一法定货币为人民币,所以这时我们也把人民币称为本币,但这种概念大多是用在汇市上的。除了本币之外其他的都统称外币。原币本位币和原币都是相对的概念。比如中国,规定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意思是说在国内的企业所有的财务报表都要用人民币来进行反应,方便统计、计划等宏观分析,也方便横向、纵向对比;而原币则相对于本位币来讲,比如一家德国外资企业,老板是德国人,企业的财务报表当然要让德国老板看得明白,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德国马克来向老板汇报财务报表的,这个时候的德国马克在中国国内就被看作原币。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通货,它是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单位。主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主要用于大宗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的需要。主币在一国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同样的情况如果到了德国,则马克成了本位币,而人民币则成了德国人眼中的原币。一般情况下,国内的外资企业在向国内的一些政府机构上报统计报表的时候,都要换算成本位币的报表。人民币除了有主币和辅币之分外,还有一种为纪念币。所谓纪念币,是国家为纪念国内外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或根据特殊需要,有选择、有控制地发行的铸币。外币是指在一个官方的货币区域内所使用的一种其它货币或者利用一种其它货币所提出的付款要求。“外国货币”的简称,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它常用于企业因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引起的对外结算业务中。辅币即辅助货币,是指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它的特点是面额小,流通频繁,磨损快,故多用铜、镍及其合金等贱金属铸造,也有些辅币是纸制的。辅币一般是有限清偿货币,即每次交付的辅币数量有一定限制,超过限额,收方可以拒收。不少国家规定辅币和主币一样具有无限清偿的能力,我国采取了这种做法。1、将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通货)可以区分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亦称主币。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通常用贱金属铸造。 各国货币制度一般规定辅币限制铸造。辅币只具有有限法偿力。2、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国家规定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允许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的国家,对于流通中磨损超过重量公差的本位币,不准投入流通使用,但可以向政府指定的机构兑换新币,即超差兑换。3、辅币一般用贱金属铸造,其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但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在一定限额内。辅币仅具有限法偿性,但可以与主币自由兑换。辅币不能自由铸造,只准国家铸造,其铸币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当代纸币条件下,辅币与贱金属铸造的主币经常标示国家名称或者可以体现国家权威,但与历史上金属货币体系中将主币与辅币铸造发行权分别授予不同部门比较,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意义。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国际金本位制度崩溃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国际金本位制度崩溃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打开APP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国际金本位制度崩溃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昵称15221501  >《教学论文》

2015.04.04

关注

为了忘却了的历史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以黄金为货币金属和实行金币流通的货币制度的终结。它是资本主义货币制度危机长期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猛烈冲击,是导致金本位制崩溃的直接原因。金本位制的特点  金本位制在19世纪和20世纪30年代以前曾普遍流行于资本主义国家,其主要特点是:①以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黄金作为货币单位;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作为基本的流通手段;其他金属货币都居于辅币的地位;各种货币符号(如银行券)可以参加流通,并可随时自由地兑换为金币。②黄金可以自由买卖和贮藏;黄金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自发调节流通中金币的数量,使金币的面值与金币本身包含的黄金价值能够保持一致和相对稳定。③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由于当时各国货币的汇率是按货币含金量的相互比率确定的,黄金在各国之间的自由转移,使汇率受外汇供求关系而引起的波动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因此能保证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金本位制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广泛流行,是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统治地位相适应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广泛发展和商品流通在各国之间的不断扩大,各国不同的货币制度越来越成为一种障碍,从而要求在世界范围内有比较统一的货币制度,有单一的世界货币。而黄金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便逐渐成了各国统一采用的货币金属,最终地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  在实行金本位制以前,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金银复本位制,其特点是金和银都被确定为货币金属,金币和银币同时流通。但货币就其本性来说,是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的。两种货币的同时存在,不但会使商品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价格,而且由于金、银之间的价格对比在不断变化,还会使商品流通和货币制度本身产生混乱。这就决定了金银复本位制必然要向单一的本位制过渡。最早向金本位制过渡的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18世纪末,世界市场上的银价下跌,金和银的市场比价变成了1∶15.5,而英国法定的比价却是1∶15.2,银币的法定价值高过了市场上的银价。于是,白银大量流入英国,并要求货币机构代铸为银币,致使银币充斥于流通之中。金币则与此相反,由于法定价值低于市场价值,大量金币被熔为金块在市场出售和输往国外。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不得不停止银币的自由铸造,并限制银币每次的支付额不得超过25英镑。这实际上是从金银复本位开始了向单一金本位的过渡。1816年,英国正式颁布了实行金本位制的法令。当时,英国是“世界工厂”和国际金融中心,英镑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信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金本位制在英国的确立,对金本位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金本位制已在欧洲、南北美洲各国广泛流行,只有当时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少数国家没有实行。金本位制基础的动摇  在金本位制被广泛采用的同时,资本主义正处于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逐渐破坏了各国货币制度稳定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帝国主义大国不断加强对外侵略和掠夺,使世界上的黄金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国家手中。大多数国家日益缺乏黄金,从而动摇了这些国家金本位制的基础。②由于黄金是世界货币,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不仅在国外掠夺黄金,而且也在国内搜刮黄金,不断增加黄金储备,以满足战争对广泛采购各种军用物资的需要。这就造成了黄金流通量的减少,使金本位制的稳定性遭到破坏。③为了满足国家财政开支不断增长的需要,帝国主义国家日益增加纸币发行。不兑现的价值符号大大超过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使金本位制遭受了巨大的冲击。④为了使自己拥有的黄金不致大量外流,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开始限制甚至禁止黄金的自由输出,这也动摇了金本位制的基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上述因素对金本位制的冲击加剧,金本位制在各国被停止实行。这实际上就是金本位制崩溃的开始。金本位制的蜕化及其最后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曾试图恢复金本位制。但在战后的形势下,要重新实行金币流通已不可能。这样,各国重新实行的只能是蜕化了的金本位制,如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在金块本位制下,虽然名义上仍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但实际流通的只是纸币和银行券。银行券已不能直接兑换金币,而只能向中央银行兑换金块。例如,英国在1925年规定,在用银行券兑换黄金时,每次最低限度为400盎司的金块,约值1700英镑。法国1928年规定的最低兑现额则为215000法郎。这实际上是对兑换黄金实行限制。在金汇兑本位制下,同样只实行纸币和银行券流通,但银行券不能与黄金兑现而只能兑换外汇。由于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都与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有固定的比价,因此银行券在换取外汇后能到国外去兑现金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德国和许多殖民地、附属国实行的就是这种货币制度。这种蜕化了的金本位制已不具有金本位制原来的相对稳定性。由于不再实行金币流通,通过黄金贮藏手段职能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已不存在。银行券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已受到很大的限制,当银行券过多时其退出流通的过程便受到了阻碍。金汇兑本位制使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只要当一国的经济和货币流通发生问题,就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国家。所以,资本主义国家试图通过恢复金本位制来稳定货币流通的愿望并没有实现。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引起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信用危机从美国的证券市场价格猛跌开始,并迅速扩展到欧洲各国。奥地利、德国和英国都发生了银行挤兑风潮。大批银行因之破产倒闭。1931年7月,德国政府宣布停止偿付外债,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禁止黄金交易和黄金输出,这标志着德国的金汇兑本位制从此结束。欧洲大陆国家的银行大批倒闭,使各国在短短两个月内就从伦敦提走了将近半数的存款,英国的黄金大量外流,在这种情况下,1931年9月,英国不得不宣布英镑贬值,并被迫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一些以英镑为基础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如印度、埃及、马来亚等,也随之放弃了金汇兑本位制。其后,爱尔兰、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加拿大等国实行的各种金本位制都被放弃。1933年春,严重的货币信用危机刮回美国,挤兑使银行大批破产。联邦储备银行的黄金储备一个月内减少了20%。美国政府被迫于3月6日宣布停止银行券兑现,4月19日又完全禁止银行和私人贮存黄金和输出黄金,5月政府将美元贬值41%,并授权联邦储备银行可以用国家债券担保发行通货。这样,美国实行金本位制的历史也到此结束。最后放弃金本位制的是法国、瑞士、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一些欧洲国家。它们直到1936年8~9月才先后宣布放弃金本位制。至此,金本位制终于成为资本主义货币制度的历史陈迹。金本位制崩溃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了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各国货币虽然仍规定有含金量,但纸币并不能要求兑现。纸币流通制度的实施,为各国政府过度发行纸币、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从此,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制度已不再具有相对稳定性。通货膨胀,汇率剧烈波动,使货币金融领域日益陷于动荡和混乱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科学网—美国废除金本位之我见金本位金本位制硬核经济学:从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到金本位制读书笔记:货币制度的类型及演变张志:黄金作为货币的诞生和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首页

万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职场

理财

娱乐

艺术

上网

留言交流

回顶部

联系我们

触屏版|

下载APP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22]3822-11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377号

分享

收藏点击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导长图

关注

一键复制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联系客服

微信登录中...请勿关闭此页面

先别划走!

送你5元优惠券,购买VIP限时立减!

5元

优惠券

优惠券还有10:00过期

马上使用

×

为什么金本位制度坚持不下去? - 知乎

为什么金本位制度坚持不下去?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为什么金本位制度坚持不下去?海浪看芸芸众生如何失败足够你成功一次了金本位:即国家发行的货币受到国家黄金的储备限制,即你有多少黄金你就发行多少货币,每一张纸币对应一份固定量的黄金。你有权随时要求用国家发行的货币兑换成黄金,例如:1717年著名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在担任英国铸币局局长期间将每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在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分割线——————————金本位对于稳定汇率和促进国际发展有着斐然的成绩,然而事情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十九世纪的英国国力及盛,没有人会质疑它的信用,主导金本位的大英帝国开始货币超发(你持有的英镑有一部分没有对应到黄金,而是英国政府的信用)那么大家为什么不把英镑不换回黄金呢1) 持有外汇可以收取利息,而换成黄金则要支付储藏费用2) 大家对于英国的信任最直接导致金本位的崩溃是战争战争爆发,各国造枪买炮,集结军队,这些都需要钱,然而国家黄金不够了,本着活人不能被尿憋死的原则,各国超发货币,并可以施加政令来限制国内黄金的流通。一战后,英国国内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二战之后,金本位彻底崩溃。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美国是世界两次大战的最大赢家,储备了大量黄金,为今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石油-美元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编辑于 2020-08-03 10:24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货币​赞同 16​​4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金本位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本位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搜索

搜索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未登录编辑者的页面 了解详情

贡献讨论

目录

移至侧栏

隐藏

序言

1历史

2金币本位制

3金块本位制及金兑汇本位制

4金本位制崩溃

开关金本位制崩溃子章节

4.1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5储备黄金的意义

6金本位下的汇率

开关金本位下的汇率子章节

6.1含金量

6.2近似汇率

7参考文献

8参见

开关目录

金本位

65种语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مصرىAzərbaycancaBoarisch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 (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ગુજરાતી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 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ëtzebuergeschLingua Franca NovaLombardລາວ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मराठीBahasa MelayuNederlandsNorsk nynorskNorsk bokmålOccitan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Саха тылаسنڌيසිංහලShqipСрпски / srpskiŚlůnski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 / ўзбекчаTiếng Việt吴语文言粵語

编辑链接

条目讨论

大陆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获取短URL下载二维码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22年4月)请更新本文以反映近况和新增内容。完成修改后请移除本模板。

公共财政

公共政策经济政策财政政策 · 货币政策贸易政策 · 投资政策农业政策 · 产业政策能源政策 · 社会政策政策组合

财政政策税收政策 · 预算政策政府收入 · 政府支出政府预算 · 赤字政府债务(外债 · 内债)财政部 财政联盟

货币政策货币供应 · 利率货币基数 · 贴现窗口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准备金 · 黄金储备货币当局 (中央银行 · 联系汇率制)货币联盟

贸易政策(英语:Commercial policy)关税 · 非关税壁垒净出口 · 贸易利得贸易创造 · 贸易转移贸易保护主义 · 自由贸易商务部 · 贸易壁垒

收入与支出收入与支出

查论编

金本位是一种贵金属货币制度,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金本位制度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含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值-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

金本位制总共有三种实现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兑汇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

根据经济学家迈克尔·D·博尔多 (Michael D. Bordo)所提出的说法,金本位制有三个优点,使其在历史上某些时期广受欢迎:“其作为稳定名义锚的记录;其自动性;以及其作为可信承诺机制的作用。”[1]金本位制得到许多奥地利派拥护者、放任自由资本主义者和一些供给面派人士的支持[2]。然而,根据对三十九位经济学家的调查,绝大部分(93%)回答者同意恢复实行金本位制不会改善价格稳定性和就业结果[3],三分之二的经济史学家反对金本位制相关理论的观点:“在十九世纪有效地稳定了价格并缓和了商业周期的波动。”[4]经济学家的共识是,对金本位制的实行延长了和加深了大萧条[5][6]。从历史上看,金本位制时期银行危机较为常见,而货币危机较不常见[7]。

历史[编辑]

1816年,英国采用金本位制。之后欧洲各国逐渐跟进采用金本位制,至十九世纪末大多数主要国家皆已采用金本位制,为第一次国际金本位秩序的时代。在此之前,有些国家采用银本位或金银复本位。

日本在1897年导入金本位制。

1914年,一战爆发,各主要国家停止货币与黄金的兑换。

一战结束后,美国于1919年回归金本位制,英国于1925年回归金本位制。

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代,各国被迫中止金本位制,放任汇率浮动。

1945年二战结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开始新一轮的国际金本位制,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货币,并与黄金价格挂勾。

1971年,在尼克森冲击的背景下,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美元与黄金价格脱钩,国际金本位制的时代终结,世界货币政策此后采用浮动汇率制。[8]

金币本位制[编辑]

金币本位制将黄金铸币作为法定本位币。而银币则退居辅币地位,它(银币)的自由铸造和无限法偿能力受到限制。

黄金作为本位币就有无限法偿能力,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任何人都可以向国家造币厂申请将其所有的黄金铸造成金币或将金币熔成金属块。黄金的输入和输出在国与国之间可以自由进行转移。金币本位制的统治地位长达100年,其间对资本主义的生产起到过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世界黄金产地分布不均匀,金币磨损等原因,金币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渐被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所取代。

1914年8月一战爆发。各参战国政府立即宣布暂停纸币兑换黄金,禁止黄金外运,以保护本国的黄金储备;开始大量印钞作为战争经费,通胀快速上升。国际金本位进入“休克”状态。欧洲各国的纸币之间汇率也从固定汇率制变成了完全浮动汇率制。1925年5月14日,英国国王签署《1925年金本位法案》生效,该法案规定英格兰银行的英镑银行券是法定的货币,但不能再兑换成金币,银行会继续按照“1盎司黄金=3英镑17先令10.5便士”的兑换比价向需求者出售金块,金块的重量为400盎司。法国于1928年6月采用金块本位制。美国在一战期间保住了盯住黄金的汇率制度,在1919年6月恢复了纸币兑换黄金,即恢复了古典金本位制。苏联在1924年3月17日正式恢复了事实上的金币本位制,使用切尔文银行券、切尔文金币、金卢布国库券作为法定货币。截止1929年,49个国家正式或事实上加入了金汇兑本位国际体系。

金块本位制及金兑汇本位制[编辑]

在金块本位制中,可以兑换黄金的银行券代替金币,任何人都可以将所持有的银行券兑换成等价的黄金。虽设有兑换上限,但一般人的财富很少会超出此限,这种制度可以舒缓黄金产量不足和损耗等问题。

金兑汇本位制也称做虚金本位制,当一个国家实行这种货币制度时,需要将黄金存放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本国货币与之实行固定比例率,只有当此国货币兑换成黄金存放国的货币时,才能再兑换成黄金,这是一种殖民地性质的货币制度。

上述两种货币制度基本上到1970年代已逐渐消失。

金本位制崩溃[编辑]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编辑]

主条目: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类似于金兑本位制的体系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在该体系下,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明订一盎司黄金价格固定等同于35美元。1960和70年代发生的数次美元危机使该体系发生动摇,最终美国总统尼克森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

储备黄金的意义[编辑]

黄金至今依然被视为一种“准货币”,被国际所接受。类似于外汇和国债,黄金储备在各国财政储备中均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是出于对本国汇率的保障,另一方面则是据此对冲由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而在流动性市场上,黄金依然有着广泛的需求,依然被视为储藏财富的一种方式。

金本位下的汇率[编辑]

含金量[编辑]

一英镑等于7.32238克黄金

1法郎=0.2903225克黄金(1803年3月28日法律确立,称为“芽月法郎”。一战后法郎贬值,芽月法郎被称为金法郎,作为万国邮政联盟、国际清算银行的结算货币,质量为10/31克,含金量0.900)

1美元=1.50463克黄金

1德国金马克=10德国马克=3.58425克黄金

1卢布=0.774234克黄金

1日圆=0.75克黄金

1库平两白银=37.3克=(1894年时金银比价1:20)1.865克黄金=(1900年后金银比价1:35)1.065克黄金

1比索=0.507816克黄金

近似汇率[编辑]

以下近似等值:

1英镑

25法郎

5美元

2德国金马克=20德国马克

9卢布

10日圆

4库平两(1894年前)=7库平两(1900后)

14比索

参考文献[编辑]

^ Bordo, Michael D. The Gold Standard and Related Regimes: Collected Essays. Studies in Macroeconomic Hist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978-0-521-55006-2. 

^ Boaz, David. Time to Think about the Gold Standard?. Cato Institute. 2009-03-12 [2024-01-17] –通过Cato At Library (英语). 

^ Gold Standard. IGM Forum. 12 January 2012 [27 December 2015]. 

^ Whaples, Robert (1995). "Where Is There Consensus Among American Economic Historian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n Forty Proposition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55 (1): 139–154. doi:10.1017/S0022050700040602. ISSN 0022-0507. JSTOR 2123771. S2CID 145691938.

^ Bordo, Michael D.; Choudhri, Ehsan U.; Schwartz, Anna J. (2002). "Was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Feasible during the Great Contraction? An Examination of the Gold Standard Constraint".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39 (1): 1–28. doi:10.1006/exeh.2001.0778. ISSN 0014-4983.

^ Irwin, Douglas A. (2011-11-21). "Anticipat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Gustav Cassel's Analysis of the Interwar Gold Standard". SSRN 1962488.doi:10.3386/w17597S2CID 153294427

^ Eichengreen, Barry; Esteves, Rui Pedro. International Finance. Fukao, Kyoji (编).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 Volume 2: 1870 to the Present.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 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1: 501–525. ISBN 978-1-107-15948-8. 

^ 金本位制的歷史?.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参见[编辑]

经济学主题

历史主题

银本位

金银复本位

规范控制

BNF: cb11977976q (data)

GND: 4157897-1

J9U: 987007533651105171

LCCN: sh85055741

NDL: 00565826

NKC: ph134668

SUDOC: 027819930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金本位&oldid=80538794”

分类:​金本位货币理论宏观经济学金融史银行业历史经济学隐藏分类:​CS1英语来源 (en)自2022年4月待更新条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24年1月17日 (星期三) 15:51。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按美国国内税收法501(c)(3)登记的非营利慈善机构。

隐私政策

关于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

行为准则

开发者

统计

Cookie声明

手机版视图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

黄金货币帝国:金本位时代终结 - 知乎

黄金货币帝国:金本位时代终结 - 知乎首发于货币史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黄金货币帝国:金本位时代终结格物·资本专注于资本的极致探索格物·资本 seek for capital丨专注于资本的极致探索【格物·黄金】是格物资本旗下内容大类目之一“黄金货币帝国”内容系列从属于【格物·黄金】“黄金货币帝国”系列第一部分:根基何来?第二部分:遍布欧亚第三部分:掌控全球第四部分:金本位帝国的裂隙第五部分:金本位的休克、复活与变异本文为“黄金货币帝国”系列 第 六 部分格物者说:一战后的“金块-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本身建立于脆弱的根基之上,如同一座裂痕斑斑的危楼。在大萧条的背景下,随着黄金挤兑恐慌的猛烈来袭,这一“危楼”快速土崩瓦解,金本位时代随之终结。复苏的绊脚石英格兰银行总裁诺曼期冀着重返金本位将帮助英国重建辉煌,然后,事实并不如愿。在1925年5月重返金(块)本位后,英国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重返一战前的繁荣与稳定,相反,金本位成为阻碍英国经济复苏的巨大障碍。英国将英镑与黄金的兑换比价,恢复到一战前水平,这使得英镑汇率被高估,英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上竞争力下降,当时英国国内许多与对外贸易密切联系的产业都受到严重冲击,如煤炭、钢铁、造船业。此外,为了维持英镑与黄金一战前兑比,维持英镑的高汇率水平,英国采用了收缩的货币供应,并提高国内利率。收缩货币供应,使得英国国内进入通缩状态,物价下降,经济预期悲观,抑制了生产和投资;而高利率使得企业融资成本偏高,也抑制了国内生产投资,同时使得资金从工业生产领域涌入资本市场,英国的实体工业部门呈现空心化。恢复金本位,使得英国经济复苏非常缓慢,远不如其他工业国。英国成为20世纪20年代欧洲大国中唯一经济停滞的国家。经济萧条造成失业率高企,英国政府还试图削减工人工资来稳定经济,还引发了各种劳资纠纷问题,罢工频繁,社会动荡,政治变局。▼图:1926年,英国工人为争取自己工资不被削减,而举行大罢工,为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罢工。图片来源于:Market Business News。屋漏偏逢连夜雨,接踵而至的全球经济大萧条(1929-1933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将英国经济拖入更深的衰退泥潭。从一战开始到二战结束(1914-1945年),这漫长三十年间,英国经济基本处于停滞或衰退状态。▼图:1918-1938年英国失业率。图片来源于http://economicshelp.org。▼图:1918-1938年英国物价指数和GDP指数。图片来源于http://economicshelp.org。一战后,英国国内的经济衰退和出口竞争力下降,也影响着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国际影响力日益弱化。同时,经济实力下滑的大英帝国,对其殖民地和附属自治领的控制力也随之削弱(尤其二战后,随着一系列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曾经的日不落大英帝国随之瓦解)。裂痕斑斑的危楼伴随着英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下降,英国逐渐失去对国际货币秩序的主导权,英镑的“纸币之王”的信誉也日渐消损。此外,一战打破了战前各国势力平衡关系,也严重打击了各国在国际货币秩序上的通力合作关系,战后各国因债务、赔款等问题而摩擦不断,在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上,更多地是考虑本国的利益,而不再顾及国际大局稳定。英国对货币秩序控制力的削弱,加上国际合作协调关系的破裂,使得整个 “金块-金汇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如同一座危楼,裂痕斑斑,根本承受不了任何外力重击。经济学家罗伯特 ·特里芬 (Robert Triffin)对一战后的“金块-金汇兑本位制”评价道:这让1914年以前的那“建筑物”(一战前金本位)表面确实得到了修复和重建,但其内墙却已摇摇欲坠,凑合修补无济于事。1927年7月,英、法、美、德四国在黄金兑换问题上的妥协,就是国际合作弱化的最佳证明。1927年5月时,因对英镑在国际金汇兑本位中核心地位的不满,以及为让法郎重新估价(回到战前水平),法兰西银行新任行长埃米尔·莫罗要求英格兰银行准备价值3000万英镑的黄金,用以兑换法国所持有的同等价值的英镑储备(而此前1926年8月-1972年2月,德国也曾向英国大规模兑换黄金)。法国的兑换要求对英国极为不利,会迫使英国银行业利率上升,从而进一步打击本已疲弱的经济,另外,还可能造成对英镑的信任危机,从而危及金平价固定汇率和国际金块-金汇兑本位体系。问题的解决得益于美国纽约联储银行行长本杰明·斯特朗(Benjamin Strong)的协调。 1927年7月,英、法、德、美四国代表在纽约长岛的秘密会晤。会后,美联储降低贴现率、大幅放宽信贷,而英国轻微紧缩货币,这使黄金流出美国,进入英国,同时斯特朗同意将储存在伦敦的价值1200万的黄金兑换成英镑,这样一来,英国就可以向法国交付黄金了。法国也同意延迟黄金交付的时间。德国方面则同意停止有损英国利益的套利操作。▼图:1927年7月在纽约长岛的秘密会晤。从左至右分别是:Hjalmar Schacht(德国经济学家、银行家,1923年11月任魏玛共和国的货币局长,之后担任魏玛共和国的央行行长,1930年3月卸任行长。1933年又再次出任希特勒纳粹政府的央行行长);Benjamin Strong(1914.11-1928.10担任美国纽约联储银行行长,对一战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重建有重大影响); Montagu Norman(1920-1944年担任英格兰银行总裁,一战后全球最具金融影响力的人物,和德国的Hjalmar Schacht是私人好友,和美国的Benjamin Strong也有长期的信任与友谊); Charles Rist(法国顶级货币经济学家,法兰西银行行长埃米尔·莫罗的助手)。图片来源于:Research Gate @Priscilla Roberts。▼图:Benjamin Strong (1872.12 – 1928.10),美国银行家。1914年11月,美国联邦储备体系(Federal Reserve System)成立,Strong担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直到去世。在他担任纽约联储行长的14年里,事实上就是整个美联储体系的领导人(相当于现在的美联储主席),他对整个联邦储备体系的政策和行动有着巨大影响力,并对一战后美国及欧洲国家的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重建也有重要影响。图片来源于:Research Gate @Priscilla Roberts。这次英美德法四大国的协调合作,看似圆满成功,但却也凸显了几大问题:第一,英、德、法三国之间信任关系破裂,德国和法国要求向英格兰银行大量兑换黄金,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有合理性,但这也反映出国际金块-金汇兑本位的脆弱性,如果没有这次协商合作或协商失败,那么英国很可能就会陷入黄金挤兑危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还没建立就胎死腹中;第二,各国之间交叉储备着他国的外汇(主要是英镑和美元),形成一个连锁网络,使得整个国际货币体系更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意味着危机能快速传导蔓延;第三,英国在国际货币金融事务上的控制力下降,美国地位上升,在国际货币金融事务上分量越来越重。此外,美国为配合这次国际合作,而放宽了货币信贷,但货币扩张助涨了美国股市的投机性,吹大了美股的泡沫,为1929年股市大崩盘添了一把火。当时美联储放宽货币的政策受到许多美国人指责。在经历了1927年一系列事件后,美国在国际货币合作和维持金汇兑本位的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1928年初开始,美国开始紧缩货币(目的为遏制美股投机潮),并停止向国外提供贷款,不再考虑国际关系。1928年10月,纽约联储行长Benjamin Strong因病去世,英美两国在货币金融上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难。英美国际合作的停滞,意味着国际货币体系彻底陷入了无合作状态,“金块-金汇兑本位制”也随之达到最脆弱的时刻。而正值这最脆弱的时刻,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经济大浩劫正在逼近。经济大浩劫美联储从1928年初开始紧缩货币,以抑制股市投机和黄金外流之势。然而,美联储的这一行动产生巨大的外溢效应,引发全球金融和货币市场的剧烈震荡。这主要因为当时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地位已非同一般(一战期间及战后,美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对外债权也不断累积,黄金储备量世界第一,美元的地位也不断上升,与英镑比肩,美国在国际货币金融合作中分量越来越重),其货币政策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了本国领土。美国货币紧缩,促使其利率走高,这也会吸引国外资本流入美国,再加上美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以及手握巨额债权,这样美国会变成一个虹吸资本的“大磁石”(全世界资金向美国集聚)。这对其他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伤害:不断扩大的国际收支逆差,最终将造成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流失殆尽,各国坚守的“金平价固定汇率制”会随之崩溃(详细阅读:金块-金汇兑本位制)。因而,为了坚守金本位,各国跟随美联储采取了货币紧缩政策。全球性的同步货币紧缩,带来的是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在1929年10月美股大崩盘之前,全球的经济形势已经很严峻了,许多国家都进入衰退状态(包括美国本身)。终于,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美股大崩盘,标志着20世纪30年代全球性经济大萧条开始。美股大崩盘就像潜伏已久的癌细胞在人体内突然扩散,宣告着病人的死亡倒计时。▼图:1929年美股大崩盘。图片来源:sniper market timing。在美股崩盘爆发后的后续补救过程中,各国的经济政策受到金本位的束缚(本该下调利率、货币贬值、扩大政府支出,但为了维护金本位义务,各国在经济补救政策上均未积极应对,直到后来被迫放弃金本位)。“金本位”在当时就像一个思想紧箍咒,各国的政策制定者都被其束缚。面临通缩和衰退的危险,各国仍旧认为“维持金平价固定汇率制度是治愈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再加上各国以邻为壑的国际政策,贸易和金融保护主义思潮占主导,国际合作破裂、停滞,种种因素的累加,使得1929年美股崩盘演变为一场波及全球的、持续数年的经济大萧条。正如著名货币金融学家Barry Eichengreen所称:一战后的金块-金汇兑本位将不同的经济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不稳定冲击从美国传播到全世界,放大了初始的不稳定冲击。土崩瓦解金本位是20世纪30年代全球性经济大萧条恶化和持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反过来,这场大萧条彻底摧毁了金本位。1930年底,经济危机开始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各主要工业国(包括美、德、英)都被拖入危机和衰退的泥潭之中。国际金融领域的风险性和脆弱性也显现出来了。1931年5月,奥地利最大的商业银行(拥有50%以上的奥地利全部银行储蓄)——Credit-Anstalt破产,此消息震惊世界,该事件也成为了引发欧洲银行业挤兑危机的导火索。此后,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兰和德国均出现银行挤兑风潮,其中德国最为严重。▼图:1931年德国柏林的一家银行面临挤兑。图片来源:Andrew and Joshua。恐慌情绪蔓延快速波及到各中央银行。人们出于资金安全考虑,而纷纷到银行挤兑现金,同时由于担忧本国纸币贬值,人们纷纷转而换成外汇和黄金。同年7月,德国的中央银行(德意志帝国银行)的黄金储备从23.9亿马克骤减至13.6亿马克。1935年夏季,奥地利、匈牙利和德国的央行都被迫中止了黄金兑换,并限制外汇买卖,标志着这些国家脱离了金本位。由于对金平价产生信任危机,一些央行(如法兰西央行)也纷纷加入到这次黄金抢夺战中,黄金挤兑危机很快传导至英格兰银行。作为国际金块-金汇兑本位的核心支撑力、全球黄金承兑的“终极承兑人”,英格兰银行处挤兑风口,其黄金储备大幅流失。▼图:1931年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和贴现率。图片来源:http://econbrowser.com。在迫于巨大的黄金挤兑压力之下,英格兰银行最终于1931年9月19日被迫宣布中断黄金兑换,放弃金块本位制。在随后的几个月中,英镑的汇率飞流直下。英国在一战后重建金(块)本位,耗费了七年四个月时间(1918.1-1925.5),而其存续时间却仅仅六年四个月(1925.5-1931.9)。作为金本位的尝试先驱,以及国际金本位的推动者和领导者,英国从此彻底告别了金本位。《经济学家》评论称:一个时代终结了!英国终止黄金的承兑义务,意味着金本位最坚定的支撑者已失去承兑公信力,这立即引发崩溃的连锁反应。之后一年里,20多个国家(瑞典、丹麦、挪威、加拿大、芬兰、葡萄牙、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日本等国)紧随英格兰银行步伐,纷纷宣布终止其纸币与黄金的兑换。▼图:1919-1937年,全球主要国家金本位实施与中断情况。制图丨格物·资本。英格兰银行宣布终止黄金承兑后,黄金挤兑危机快速传导至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同样是1931年9月,比利时央行和法国央行立即转向到美联储大量兑取黄金,这一事件传开后,立即引发美国民众恐慌,民众也随即到银行挤兑纸币现金和金币,数日之内,美国800多家银行倒闭。随后,英国的黄金挤兑悲剧在美国重演。虽然美联储坐拥全球最多的官方黄金储备,但也扛不住巨大的挤兑压力。1933年3月,美国参众议院通过《1933年紧急银行法案》(the Emergency Banking Act of 1933),赋予总统管制黄金和外汇交易的权力。此后,罗斯福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禁止金银出口和私藏;要求民众上缴所以金币、金条和黄金券,全都向银行兑换成纸币,银行再将黄金上缴美联储;终止所有黄金支付行为;禁止银行体系从事外汇交易和黄金买卖),将黄金集中到政府手中。标志着美国事实上中断了金本位。1934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黄金储备法案》,将黄金由每盎司20.67美元提升到每盎司35美元,并下令停止美元在国内兑换黄金(私人不能拥有黄金)。但是,美国仍允许外国政府(或外国央行,或国际结算银行)以“1盎司黄金=35美元”比率兑取黄金,保留着一种弱化的金汇兑本位,这为日后美元崛起、成为“纸币之王”打下了根基。“1盎司黄金=35美元”的比价一直沿用37年,直至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图:1934年1月30日,美国罗斯福总统签署《黄金储备法案》(the Gold Reserve Act)。图片来源于:Bettman/CORBIS。在英国和美国终止黄金兑换后,以法国为首“黄金集团”仍在坚守金本位。不过,汇率危机很快也传到至法郎,法郎贬值危机加剧,法兰西银行黄金储备大量流失。1936年9月,法国也被迫放弃金块本位。至此,世界主要工业国几乎都脱离了金本位(美国除外)。从搭建成型到轰然坍塌(1928-1936),国际金块-金汇兑本位这座“危楼”的存续不足十年。金本位时代总结,黄金货币帝国也正式宣告崩裂!提醒:后续还有“黄金货币帝国”文章系列更新,未完待续…参考资料《金色的羁绊:金本位与大萧条》(Golden Fetters: The Gold Standard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1919-1939),Barry Eichengreen(美),范千千 韩琼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11《黄金简史》(The Power of Gold: The History of an Obsession),Peter L. Bernstein(美),黄磊 郑佩芸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8《三百年沉浮——国际货币秩序的变迁》,朱雄兵,基金管理出版社,2010.8再议金本位制和30 年代大危机:起因、扩散和复苏,陆寒寅,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固定汇率、经济危机与流动性陷阱——以历史的视角看希腊危机,匡桦,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第8期(50-58页)大萧条与金本位,彭志文,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第11期英格兰银行的金本位政策研究(1918-1939年),张勇,南京大学硕士论文,2014.5版权声明本文已原创首发于头条号“格物资本”,其版权均归属于本号及其运营者(运营者已实名制),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修改或发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发布于 2019-04-20 09:16货币史黄金金本位制​赞同 11​​添加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货币史英美日等国的货币历

硬核经济学:金本位制的崩塌_腾讯新闻

硬核经济学:金本位制的崩塌_腾讯新闻

硬核经济学:金本位制的崩塌

黄金作为货币,有着天然的优势,但也有不易携带、运输费用高等缺点。

金本位制比较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人们只需要将黄金存入银行,换取作为纸币的银行券就很方便地进行交易。

01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黄金的产量有限,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容易形成通货紧缩。

截至2005年,人类采掘出的黄金不过12.5万吨,人均只有20克。

黄金只占地球总重量的1/15万,不过由于地球太大了,绝对数也达到了4亿亿吨。

但绝大部分都储存在地球内部,开采成本相当高。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

假设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量,耗费巨大的成本把相应的黄金开采出来。

这样一来,黄金数量剧增,丧失了稀缺性,作为货币的优点就不存在了。

白银就是这样退出了货币金属的历史舞台的!

而且由于黄金贬值,可能连开采成本也不能赚回来。

02

其实,金本位天然的通缩属性被夸大了。

只有把黄金直接拿来当货币使用,或者纯粹的金币本位制才会带来严重的通货紧缩。

与黄金挂钩的银行券能够比较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人们把无息的实物黄金黄金存在银行,变成有息的存款,需要的时候再以纸币的形式取出来用。

如果金额比较大,还可以用票据、汇款的方式结算,货币仍然留存在银行系统内。

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工具产生派生货币!

因此实物黄金只是与基础货币是1:1的关系,实际货币供应量会放大若干倍。

这里还有个问题,万一很多人同时要求把银行券及存款兑换成黄金,会不会造成挤兑?

金块本位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设置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兑换门槛。

例如1925年,英国规定一次至少兑换400盎司,主要供大公司用于国际支付及工业用途。

03

如果社会生产发展过快,现有的货币供应量不够怎么办?

这时市场调节机制就会发发生作用!

由于对货币需求量大增,黄金升值,就会刺激开采量,达到一个动态平衡。

当然,以上只是理论上的一种设想,现实情况要复杂很多。

从黄金生产历史也可以看出这个规律!

在19世纪之前的数千年的历史中,黄金总产量不到1万吨,其中18世纪仅生产了200吨。

19世纪的黄金产量达到了1.15万吨,其中1万吨是在后50年生产的,契合了金本位制的发展历史。

之后,黄金年产量不断增加,20世纪60年代达到了近1500万吨。

1971年,金本位制彻底废除。

由于那段时间,欧美国家经历了滞胀危机,人们在黄金保值惯性思维下,需求量继续增加,80年代世界黄金年产量突破2000吨。

进入21世纪后,世界黄金产量稳定在2600吨左右。

这是因为实物黄金作为无息资产,很难跑赢股票和房产,人们逐渐接受了这个观念,保值需求量下降。

而工业、首饰及各国央行储备方面的需求比较稳定,金矿矿主没有动力扩大再生产。

万一产量上去了,价格可能还会下跌。

04

直接使得金本位崩溃的,并非通货紧缩,有以下几种情况。

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滥发纸币筹集军费。

军火商并不傻,只接受黄金,各国只好停止黄金的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经济危机:

在大萧条时期,许多国家为了保证本国的黄金储备,不愿意以最后贷款人的身份向银行注入流动资金,导致很多银行倒闭。

在经济危机期间,信用收缩会导致通货紧缩。

只是在金本位制下,央行没办法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加重了通货紧缩。

特里芬悖论:

二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地位。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对美元的需求量大增,这就需要美国维持长期国际收支逆差;但作为国际核心货币应该保持币值稳定,这要求美国维持长期国际收支顺差。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中,提出了这个悖论。

由于越南战争开销太大,美国超发了过多货币,造成美元危机。

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只有对外流动负债的15.05%,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

于是,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进入信用本位制时代。

05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议,将黄金非货币化。

目前,国际货币实行是牙买加体系,储备货币多元化,其他经济强国的货币也成为了外汇储备货币。

如果把这些储备货币看成一个整体,特里芬悖论依然存在。

美国虽然长年保持国际收支逆差,美元的地位却更加稳固了。

因为这是个比烂的世界,大家都在超发货币,美元相对来说还没那么烂!

金本位制的逻辑是用一种稀缺的金属作为担保,限制货币滥发;与信用本位制相比,确实不够灵活。

在信用本位制下,遇到什么经济问题都可以用发钱的方式解决。

信用的本质是债权债务关系,现在花的是未来的钱,迟早是要还的。

目前,全球债务超过305万亿美元,是GDP的3.5倍,人均负债近4万美元。

已经有几个国家宣布破产了。

至于将来何去何从,人类还没有应对的经验!